新乡市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2016·泰州模拟) 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准备这份提案,两位人大代表走遍了整个地区,各行各业人士的意见。
②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为国际储备货币,分析人士认为储备货币地位若要能,需要培育世界级的中国国债市场,以吸引海外投资者。
③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
A . 征询名不虚传视同儿戏
B . 垂询名不虚传等闲视之
C . 征询名副其实等闲视之
D . 垂询名副其实视同儿戏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B . 此次索契冬奥会张虹夺冠,实现了中国队在速滑项目上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夺冠背后,担负着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也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C . 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 . 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3. (2分) (2020高二下·仙游期末)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冠者五六人”,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年人了。
B . “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又称朝板,古代臣子上殿朝见君主时所执表明身份的工具。
C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从弟,古人称其曾祖父,而不共父亲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
D . “五更鼓角声悲壮”,鼓角,战鼓和号角的总称,都是军中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二、其他 (共2题;共4分)
4. (1分) (2020高一上·绍兴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lào yìn________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而píng piāo________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liáo dǎo________,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韩少功《我心归去》)
5. (3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
(2)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
(3)有暗香盈袖________
(4)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
(5)最难将息________
(6)憔悴损________
(7)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7高二上·钦州港开学考) 把下面名句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的景物特在,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9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A)见她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她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
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
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
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竞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话,说的她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以上文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同),文中A是________(人名)。
请联系原著,写出两个能够体现A性格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8. (20分) (2018高一上·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央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⑦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
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
早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
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特点。
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
B . 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由远及近,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C . 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D . 文章对江南冬景进行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2)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3)第⑥段中,作者对江南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描述合理,表达简洁。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有利于文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批评家和作家共同成长。
这种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一度是文学活动的重要促进力量,文学史上不乏批评家与作家共同成长的典型案例。
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与果戈理之间的砥砺前行,中国的文学理论家茅盾和作家姚雪垠之间的相互促进,都是文坛佳话,广为传颂。
这种优良的传统面临着失落之虞。
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文学体制、评价机制,各种因素纵横交织、错综复杂。
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是外在的文学生态对批评家和作家文化心态的影响。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物质利益诱惑巨大,很大程度上导致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浮躁心态。
如此一来,批评活动很多时候就缺少了批评家与作家沉潜之后的冷静、深入与真诚,而变成千篇一律、千面一孔的表扬与颂赞,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砥砺少而又少。
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首先需要保持对文学的虔诚之心。
无论是批评还是创作,他们的对象都是文学,都是基于文学的基本规律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批评家和作家都应葆有专业精神对待这种文学活动,切不可将其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
其次,需要保持“同情之理解”。
作家与批评家的互促共生关系,要建立在最基本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批评的目的,不是一味地吹捧,也不是刻薄地挑剔,而是基于对作家作品本身以及时代文学思潮客观公允的评价和定位。
文学批评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因此,批评家在从事批评活动时应格外慎重,对作家作品给予足够尊重。
对于作家而言,批评家以其专业理论视野观照文学作品,会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常能发现作家未能达到的重要视角与表现深度,促动作家挖掘自身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再次,需要保持“距离式观照”。
作家与批评家虽是共生互动关系,但需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批评家和作家都是创作的主体,只有保持主体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创作的独立价值。
批评家和作家,在生活中可以是朋友,相互了解与熟悉固然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对批评的认知与吸纳,但面对文学时,拉开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此外,需要保持“超越性情怀”。
批评家在批评具体的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时,要以更加高远的文学视界,对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的解读,进而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更加宏阔的境界和格局。
从作家角度而言,具备超越性的情怀,不仅能够发现其中可以借鉴的真知灼见,而且善于在其上触类旁通,生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一个时代的文学杰作。
(摘编自韩传喜《批评与创作当相互砥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环境、文学体制等多原因导致文学评批和创作互相砥砺这一优良传统即将丢失。
B . 对文学保持虔诚之心是重拾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相互砥砺这一传统的基础。
C . 文学批评的目的不只是一味地赞美、挑剔,更是对文学作品公允客观地评价、定位。
D . 作家可以凭借批评家的真知灼见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宏阔的境界和格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围绕“批评与创作应当相互砥砺”这一中心,文章逐层地分析了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B . 文章采用古今中外两个事例论证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的好处,事例典型,具体有力。
C . 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能拉开适当距离,就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D . 文中使用“一度”、“真正意义上的”、“一定程度”等严密的修饰语,避免了表达的片面化、绝对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不是文学理论家茅盾对作家姚雪垠的指点帮助,他在文学上就不可能有所建树。
B . 批评家和作家都不可将文学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这就要求他们尽可能排除外在的利益诱惑,为时代文学负责。
C . 如果作家尊重批评家,吸纳和运用批评理论,就会对自身文学创作的提升与拓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D . 批评家和作家都保持“超越性情怀”,才有可能继续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优良传统,实现批评家和作家的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 (18分) (2019高二上·荆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
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
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
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
冀仰曰:“愿一言而死。
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
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
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
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
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
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
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
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
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
祖宗故事,所宜因循。
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
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
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
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
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
从驾南巡狩。
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
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
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
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释】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 .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 .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 .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 .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 . 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 . 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 .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
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
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 . 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
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 . 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
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 . 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
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
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②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
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1. (1分) (2019高一下·楚雄期中) 好友刘勇获全国物理竟赛一等奖,夏军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表示祝贺,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刘勇,获悉你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这个好消息,觉得你真的特別幸运!我已在家为你准备了庆祝仪式,希望你能莅临,最后,敬祝你学业进步!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一下·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和迷茫。
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近日,一位家境贫寒的小姑娘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北大,她写作的《感谢贫穷》被媒体挖掘后在网上迅速传播。
有人认同小姑娘的观点;而有的人认为,贫穷不值得感谢。
你的感想和看法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其他 (共2题;共4分)
4-1、
5-1、
5-2、
5-3、
5-4、
5-5、
5-6、
5-7、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6-1、
6-2、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7-1、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0-1、
10-2、
10-3、
10-4、
七、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11-1、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