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选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选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 《诗经》
B . 《离骚》
C . 《窦娥冤》
D . 《儒林外史》
2. (2分) (2020高一下·安溪月考) 在我国古代社会,“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 以农业为立国的根本
B .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 . 非常重视祭祀
D .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 (2分) (2019高一上·连云港月考) 《国史异纂》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
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
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弥封(指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参考人员日趋多元
B .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C .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D .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4.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日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檗,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日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 . 春秋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隋唐
5. (2分) (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
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据此可知()
A . 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 . 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
D . 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6. (2分) (2019高一上·丽水月考)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它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 . 西汉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7. (2分)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A . 《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 . 《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 . 《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 . 《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8. (2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期中)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 . 驱逐了殖民势力
B . 加强了边疆管理
C .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 巩固了清朝海防
9. (2分)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0.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三大主义是()
A . 民有、民治、民享
B . 民族、民权、民生
C . 自由、平等、博爱
D . 民主、科学、法制
11. (2分) (2020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F2包括“实业救国”思潮
B . 一战期间F1>F2
C . 甲午战争后的初期F2>F1
D . F1主要指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12.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下面漫画作品名为《革命歌声》。
该漫画反映出()
A . 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B . 农民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
C . 北洋军阀混战统治黑暗
D . 中共武装反抗封建新军阀
13. (2分) (2020高二下·黄山期末) 如图是1938年日本报纸上关于“花园口事件”的报道。
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 . “花园口事件”是南京政府所为
B . 日本军队全力救济灾民
C . 黄河决堤导致出现大量灾民
D . “花园口事件”影响中日战局
14. (2分)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
A . 实现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B .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 践行了“211工程”计划
D .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15. (2分) (2020·福建模拟) 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
D . 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16. (2分)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男人就是城邦”。
这里的“男人”指的是城邦中的男性()
A . 自由民
B . 外邦人
C . 执政官
D . 公民
17. (2分) (2020高三上·双峰月考) 2018年5月5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文章《生日快乐,马克思,你是对的》(如图),其根本意图是()
A . 纪念马克思诞辰
B . 赞赏马克思主义
C . 探讨历史的规律
D . 对资本主义反思
18. (2分) (2020高三上·常德开学考) 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
以他名字命名的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
虫”变成“现代蝴蝶”。
普朗克的理论()
A .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B . 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C . 形成了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D . 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大综合
19. (2分)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是通过()
A . 用武力夺取政权
B . 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C . 国家元首授权
D . 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
20. (2分) (2020高三上·承德月考) 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1. (2分)(2020·南京模拟) “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用词也倾向于华丽—路。
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
”与此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 《神曲》
B . 《巴黎圣母院》
C . 《等待戈多》
D . 《人间喜剧》
22. (2分) (2020高三上·汨罗月考) 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
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 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
B . 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
C . 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
D . 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
23. (2分)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 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
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 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 . 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
C . 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
D .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24. (2分) (2020高三上·运城月考) 北宋在科场考试中,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多杂出老庄之书,且在思想、学术、文学及艺术上对各个流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这反映出北宋()
A . 正统儒学受到挑战
B .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C . 理学在内容上发展
D . 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25.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1831年初,英国首相格雷首次提出议会改革法案,但被托利党掌控的下议院否决,格雷于是提请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使得辉格党人掌控下院,令法案取得支持。
但在下院通过后,法案又被上议院反对。
……格雷再度上台后,他再次建议(国王)威廉四世大量册封辉格党人士为贵族,以便法案在上院通过。
这不能说明当时英国()
A . 立法对行政有制约
B . 议会与国王之间有制衡
C . 立法权内部有制衡
D . 辉格党与托利党有制衡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0分)
26. (10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补充发言》
材料二:上海合作组织是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于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年)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同”和“异”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建立的主要意义。
27. (10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直至元朝建立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对地方管理方面,罗马帝国与元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在当时起到哪些作用?对后世影响如何
28. (15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牧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
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
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
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着什么?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适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
29. (15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去年十二月九日我们对日德意宣战,今年元旦参加反侵略同盟,我们已正式踏上世界政治舞台,今后世界战时与战后的大大小小问题我们都得参加。
参加得力,我们可以一跃而为列强之一员;参加不力以至失当,将永远做一个三四等国家。
这一点,我们应该以极大的警惕,做今天的努力。
——摘自《反侵略同盟与中国》(《大公报》)
材料二: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的“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拿过去”。
——摘引自(美)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去年十二月九日我们对日德意宣战”的直接原因及“今年元旦参加(的)反侵略同盟”的组织性质,并列举“我们已正式踏上世界政治舞台,今后世界战时与战后的大大小小问题我们都得参加”的典型事实。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简述抗战后期美因为避免出现“整个中国被共产党拿过去”而采取的对华政策。
指出为避免整个欧洲被苏联控制: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采取的重大举措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0分)
26-1、26-2、
27-1、
27-2、27-3、
28-1、
28-2、
28-3、
28-4、
29-1、29-2、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