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杀手”巴西龟的入侵和扩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0戶I',I关注
调查发现,桂江、郁江、
左江、右江四条江河鱼类的更
替率达到30%以上,其中又以
桂江的流失率最高。

30年来,
鱼类组成出现明显的趋异现
象,江段间、江河间的鱼类组
成中,鲤形目、鲂形目、鲂形
目种类占势,减少种类主要为
鲤形目鱼类。

“这四条江中,
鲂亚科、餉1亚科、鲍亚科、野
鮫亚科、雅罗鱼亚科种类数占
比较高;野鮫亚科,鲍亚科种
类减少;餉亚科、餉亚科种类
数占比增加。

”另外,桂江、
郁江、右江、左江鱼类优势种
地域差异与季节变化明显,如
石蹶,桂江昭冬季优势度高;
光倒刺鲍,桂江恭城秋季优势
度高;大眼蹶,右江流域春、
秋两季优势度高;斑鳗,左江
龙州夏季优势度高。

人工生境可助渔业资源恢复
“珠江的渔业环境现状是江河生境片段化、湖泊化加剧,生境多样性受到了破坏,生态位减少;从渔获组成来看,罗非鱼成为了优势种,土著鱼类丧失栖息地或者可供栖息的生境减少了。

”对此,李桂峰指出,构筑人工生境,是解决的方案之一,该方法可以缓解现有的渔业环境压力,帮助修复栖息地和恢复渔业资源。

他表示,根据评估发现,人工生境能够提高水体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能够吸引更多种类鱼类聚集,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鱼类群落结构,使得鱼类群落结构更加稳定。

通过对比还发现,人工生境能作为鱼类的产卵基质,对于鱼类具有养护的作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人工生境可以帮助仔鱼抵御捕食者,提高仔鱼存活率。

”K
I杨叶欣I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
员,研究方向是外来水生动
物入侵机制及防控技术。


要工作是从分子水平探究外
来水生动物入侵的生态适应
机理,为入侵物种的监测预
警及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生态杀手”
巴西龟的入侵和扩散
、文丨〈海洋与渔业》记者罗茵
E西龟的学名是红耳彩龟
(Trachemys scripta fdt^ans),
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龟鳖
(Testudoformes)、泽龟科(Emydidae)、
彩龟属(Trachemys),俗称有巴西龟、
红耳龟、巴西彩龟等,原产于美国南
部与墨西哥等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
引入中国大陆后,三十多年来扩散到
我国海南、江苏、湖南、上海、北京
等地。

由于巴西龟外形可爱、生命力
强且价格便宜.成为人们喜爱的宠物,
迅速在花鸟鱼虫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
位。

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巴西龟
因其自身特性以及“宠物弃养”、“养
殖逃逸”、“宗教放生”等原因,在
我国生态环境中肆意增长,成为名副
其实的“生态杀手”。

从寺庙、放生
池及公园里的人工池,到野外的小溪、
河流、水库,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近日.记者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
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叶欣了解
了巴西龟的入侵情况和防治建议。

21
I
关注
全国多省有巴西龟养殖场
巴西龟原产于美国中部至墨西哥北部,20世纪80年代作为观赏龟引入我国。

根据相关资料,巴西龟虽然看上去憨厚老实,但它的凶残程度让人生畏。

在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它们原本相当低调,也维持着数量的均衡。

鹭鸯、浣熊等众多巴西龟的野生天敌,凭借猎取龟卵、幼龟为食,使巴西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要是离开了原生环境,缺乏天敌制衡的巴西龟,就会变成洪水猛兽,成为新环境中的生态灾难。

巴西龟作为观赏宠物,在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养殖。

目前在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等17个省市都有巴西龟养殖场的分布。

巴西龟入侵和扩散危害大
“巴西龟食谱广,适应能力强,易造成入侵和扩散,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杨叶欣表示,巴西龟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极好的适应性。

巴西龟虽然是淡水类生物,但是也可在半咸水环境下生存。

巴西龟适宜温度为20~34七,最适温度32七,温度降至14T以下时停止摄食,降至lit以下进入冬眠。

另外,巴西龟是杂食性,且较耐饥饿,喜食肉类及菜叶,还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泥鍬、虾、青蛙、鱼、水栖昆虫、蛇类、水生植物、鸟卵、雏鸟等均可成为巴西龟的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当地生物物种多样性带来威胁,也不利于本土龟类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巴西龟不仅寿命长
(20~50年左右),繁殖能力也较强。

通常情况下,性成熟年龄一般在4~5
龄,5~9月份为繁殖期,1年可产卵
3~4次,每次产卵3~19枚。

其次,龟
类杂交的现象十分普遍,包括亲缘关
系较远的龟种间都可以杂交,产下
“混血儿”,例如在花鸟鱼市场中可
见到巴西龟与中华花龟、条颈龟的杂
交个体。

这些“混血儿”往往会丧失
繁殖能力,并导致本土龟类的遗传结
构改变。

“此外,扩散到野外的巴西
龟会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排斥、
挤压本土龟类的生存空间。


因此,当巴西龟被大量放生或
逃逸至自然环境中,将对当地生物资
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与破
坏。

例如,台湾省的基隆河受巴西龟
影响,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已
经看不到本地龟种的身影。

“另外,巴西龟还是沙门氏杆
菌的重要传播媒介。

”据悉,在幼龟
养殖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巴西龟
携带沙门氏杆菌,并经过粪便、水源
等传播给恒温动物,为人类身体健康
与生命安全带来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
示,在美国沙门氏杆菌感染患者中有
14%的病例来自于龟类传染。

人为造成巴西龟扩散严重
目前,除了巴西龟在野外自然
环境建立种群后的自然扩散,人为引
种养殖也是巴西龟扩散的重要途径,
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逃逸和
丢弃。

“这部分包括养殖爱好者养殖
一段时间后不喜欢而随意丢弃,养殖
场里部分养殖品相不好的或者生长速
度慢的群体被淘汰造成的丢弃等。


再者,人为放生也是巴西龟扩散的重
要途径,因为巴西龟很便宜,从而变
成放生对象,被释放到寺院、江河、
湖泊等,近年该情况尤为突出。

杨叶欣指出,巴西龟的生物学
特征决定了巴西龟养殖与管理的简单
性、便捷性,人们在养宠物的过程中,
弃养行为普遍存在。

此外,巴西龟是
宗教放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动物,许
多人由于缺乏生态意识,对巴西龟危
害性的认知不高,将其大量的放生到
野外,从而为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生态
风险。

龚世平、杨江波等学者在《外
来物种红耳龟在中国野外分布现状及
扩散路径研究》中阐述,巴西龟目前
在我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野外均
有分布,其中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数
量相对较多,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
地区、旅游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地,
其分布概率相对要高,人为因素明显。

需加强管理和宣传
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关于巴
西龟贸易、养殖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
规与制度尚不完善,巴西龟通过多种
途径不断进入到国内,并在国内各地
不断拓展,更加大了巴西龟管理难度O
对此杨叶欣建议要加强管理和宣传,
提高民众意识,让科普先行帮助公众
树立正确认知与防范意识,不要随意
放生野外。

但民众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较
长的过程,难以立竿见影,所以还需
要立法助力,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我国
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做好日常管理规
划,如注重对放生节假日、放生活动
频繁区域进行管控,指导与规范人们
的放生行为。

作为科研机构,需要采用科学
手段与方法降低巴西龟对区域生态
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如加强巴西龟
等外来入侵物种野外分布调研、对
巴西龟的入侵风险情况进行全面预
测与评估等,以便为相关工作提供
信息依据。

因为杨叶欣的主要工作
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外来水生生物入
侵的生态适应机理,她希望以后能
加深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入侵物
种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更多的基
础资料和理论参考。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