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特征
乔志斌;孙浩鹏;赵玉珍;张丽娟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及定量参数特点.方法对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计算增强时间、强度增量、上升支斜率及下降支斜率,分析曲线形态及定量参数特征.结果恶性肿瘤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能反映肝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ic character of time-intensity curve and acoustic quantified parameters in malignant liver tumors.Methods 32 liver malignant tumors were eamin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he time-intensity curve and acoustic quantified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and acoustic quantified parameters of liver tumor showed having definite trend.Clonclusion CEUS could reflect bloo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aracter of liver tumor.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
【年(卷),期】2011(026)009
【总页数】3页(P20-21,32)
【关键词】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肝脏肿瘤
【作者】乔志斌;孙浩鹏;赵玉珍;张丽娟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超声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首都医科大学附
属北京中医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10;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29;卫
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R735
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易出现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超声造影可反映肿瘤的功能血管结构,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选取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并进行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

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均(45.69±9.35)岁;病灶直径1.5~9.2 cm,平均(3.47±2.16)cm。

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16例(原发肿瘤包括结
肠癌4例,胃癌4例,肺癌3例,前列腺癌2例,乳腺癌2例,子宫内膜癌1例)。

选取2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原发性肝癌10例,肝血管瘤
经病理证实12例,其余病灶经增强CT、增强MRI、实验室检查及原发肿瘤病理
证实。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2探头,频率2~5 MHz,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

造影前先以二维超声扫描全肝脏,观察记录肝内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回声特征及病灶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

在病灶显示的最佳切面
固定探头,多发病灶选择病灶显示完全且受呼吸影响较小者作为对象,切换至造影模式,经肘部浅静脉以团注的方式注入配制好的SonoVue造影剂2.4mL。

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开始计时,并将整个造影过程录制于仪器内。

仪器的增益、深度等在整个造影过程中保持不变,机械指数设定为0.06。

实时观察病灶动态灌注过程及
回声变化情况,造影结束后将录制的动态图像回放分析。

1.3 图像分析
造影完成后将动态图像导入计算机。

启动QLAB定量软件,选择注射造影剂后
120s内的动态图像。

感兴趣区为病灶增强最明显处及同水平的正常肝脏实质。


器可自动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分析曲线形态,以
获取定量指标。

可直接获得的定量指标包括: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增强时间、120s强度。

计算后得出的指标包括:增强时间、强度增量、
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

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强度增量=峰值强度
-始增强度;上升支斜率= (峰值强度-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始增时间);
下降支斜率=(峰值强度-120s强度)/(120s-峰值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中两个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脏恶性肿瘤TIC特点
图1 原发性肝癌时间-强度曲线注:红线为病灶区TIC;黄线为肝实质TIC
图2 肝转移癌时间-强度曲线注:红线为病灶区TIC;黄线为肝实质TIC
试验组TIC上升支较陡直,达峰值强度后迅速下降,动脉相晚期或门脉相早期与
正常肝实质TIC有交叉,即“快上快下”型(图1~2)。

对照组TIC上升支较缓,达峰值强度后维持一段峰值平台期,下降较平缓,曲线强度高于周围肝实质曲线的
强度,与肝实质TIC无交叉,即“慢上慢下”型。

2.2 肝脏恶性肿瘤TIC声学定量参数特征
试验组与对照组TIC的声学定量参数相比较:恶性病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增
强时间小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上升支斜率及下
降支斜率大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1979 年,Folkman[1]提出恶性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一新概念。

肿瘤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恶性肿瘤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助于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病例筛选
和治疗,从而改善疗效和预后。

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血氧供应,肿瘤血
管的大量增生使肿瘤的血流灌注面积和灌注量明显增加。

恶性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毛细血管结构不同,其管径粗细不等、分支紊乱、管腔形态不规则。

因此,血液黏滞度和血流阻力也相应增加;同时由于存在广泛的动、静脉瘘,肿瘤内部压力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缺乏淋巴管引流而增加(为正常间质组织的3~5 倍)[2],所以肿瘤中心部位易缺氧坏死,无血管结构,造影剂不能到达,导致恶性肿瘤中央可出现无增强区。

病灶中心新生血管在缺氧的诱导下大量增殖,但多为较幼稚的、不成熟的血管,边缘则以成熟的血管居多。

而成熟血管数目对肿瘤血供起主要作用,因此肿瘤边缘的血液供应明显优于病灶中心。

由于肿瘤血管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
造影剂的分布和代谢也较为复杂,恶性肿瘤不同部位超声造影的增强程度及方式不尽一致,在选择感兴趣区时,应选择病灶增强最明显处,并且避开较大的血管分支,以免绘制的曲线不能正确反映病灶内的血供情况。

表1 试验组恶性病变定量参数分组 n 始增时间(s) 始增强度(dB)达峰时间(s)达峰强度(dB)增强时间(s)强度增量(dB)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实验组32 11.84±2.33
5.33±4.33 21.05±3.17 35.37±8.04 10.78±3.7630.04±5.86 2.26±0.77
0.18±0.07对照组20 14.19±2.64 4.91±3.62 31.33±7.09 30.99±8.53
16.19±6.15 26.08±7.66 1.54±0.55 0.10±0.05 t值 - 2.5300 - 0.2900 -4.3800 -1.5200 -2.8000 -1.7400 2.8400 4.0500 p值 0.0167 0.7759 0.0001 0.1376
0.0084 0.0907 0.0180 0.0003
肝脏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并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的脏器。

随着肝内病灶良恶性成分的变化, 供血比例也发生相应改变[3] 。

高分化肿瘤可接受门静脉及肝动脉
的双重供血。

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 门脉血供不断减少,动脉血供不断增加。

由于门静脉可以吸收多个消化系统脏器的血流至肝脏,故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

从理论上讲,转移性肝癌大部分应以门静脉供血为主。

早期活体动物模型研究显示
肝动脉与门静脉在肿瘤周围相交通, <10 mm 的转移灶门静脉供血比例较大[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5],早期肿瘤肝转移新生血管几乎均来自于肝动脉系统, 且肿瘤血管在直径200μm 的肝转移癌中即可形成。

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肿瘤具有相似的血供特点,即肿瘤新生血管增多,且以肝动脉供血为主。

因此,肿瘤血流灌注量增加,灌注加快,故恶性病灶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均较早,增强时间较短,TIC 上升陡直,斜率较大。

同时几乎所有的肝癌结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情形的门静脉供血或引流,故TIC下降支较陡直,斜率较大,病灶声强很快低于周围肝实质,病灶TIC与肝实质的TIC有交点。

了解了血管形成的过程和肿瘤血管的结构、功能差异对于理解肝癌超声造影上的增强机理至关重要。

肿瘤血管形成导致的超声造影增强的改变可以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 : therapeutic implication[J].N Engl J Med,1971,285:1182-1186.
[2]Anderson H,Price P,Blomley M,et al.Measuring changes in human
tumour vasculature in response to therapy using func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J].Br J Cancer,2001,85(8):1085-1093.
[3]Hayashi M,Matsui O,Ueda K,et al.Progression to hypervasc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orrelation with intranodular blood supply evaluated with CT during intraarterial injec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J].Radiology,2002,225(1):143-149.
[4]Kan Z,Ivancev K,Lund erquist A,et al. Invivo microscopy of hepatic tumors in animal models: a dynamic investigationof blood supply to hepatic metastases[J].Radiology,1993,187(3):621-626.
[5]Terayama N,Terada T,Nak anuma N.A morphometric and immunohistoch emical study on angiogenesis of human metastatic carcinomas of the liver[J].Hepatology,1996,24(4):816-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