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有关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的
教学已经日益引起许多中学语文老师的关注。
现代散文,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极
其密切的联系,搞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形成相关的语文学科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特别是现代散文这种文章体裁在其中都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
自从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有关散文特别是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众所周知,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
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现代散
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从鉴赏文学作品这个角度来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这
不仅有利于学生提供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从而促进了他们有关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科能力的形成。
本人结合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提出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促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解析散文,理解作品思路
1.由人物来理解作品的思想。
现代散文有的主要写人物,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海伦·凯勒的《我的
老师》等。
通过阅读在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形象
及心理等,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内涵及精神意蕴。
整体思路阅读,则是从整体上去
把握现代散文中的人物精神品质,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的刻画,理解人物的性格内涵和精神意蕴。
2.由事件来理解作品的思想。
现代散文有的主要写事件,如冰心的《忆读书》、鲁迅的《风筝》、纪伯伦
的《更浩瀚的海洋》等。
作品对一些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经过构思和巧妙的
剪裁,尽管状似事多人众,却是作者经过精耕细作的思路布局而成的,可以依循
这条路线去分析,透过繁杂的表象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所具有的美学情趣、
艺术匠心。
3.由环境来理解作品的思路。
有些作品的中心思想能由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中分析得出。
如在学习宗璞的
《废墟的召唤》时,宗璞开篇就写圆明园荒芜景象,含蓄地表达出圆明园废墟与
时代进程相去甚远,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文章
最后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的景色。
此时的景色让作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萝。
春日
的紫藤萝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焕发出勃勃生机。
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
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
“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
“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二、引导学生把握散文“意境”
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种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的感受,在美学概念中称作“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是鉴赏散文的一条重要标准。
所谓“意”,就
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指表现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当“意”和“境”
相融合,就会形成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意境”。
比如朱自清的《春》,文中用温柔的风吹拂着大地,用斑斓的色彩描画着大地,用美丽的花草装饰着大地,用甜美的甘霖滋润着大地。
从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春是一个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天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之躯。
又如《周庄水韵》,文章开篇就写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接着写了自己三次到周庄的感受,每一次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第一次如水墨画;第二次色如版画、声似音乐;第三次是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油画。
学生完全被周庄的美景折服。
三、重视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固有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技巧和相关的知识来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为激起学生对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我们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完全融入现代散文的情境之中,以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饱满、强烈的感情,通过对作品当中的那些精华进行感知,对作品中那些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来进行感悟,以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和传导知识,促使学生与我们教师一起感受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成功营造了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
例如,当我在进行《背影》这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首先我以一种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全班学生介绍了有关这篇著名作品的一些背景及作者——朱自清的一些生平事迹,接着我把自己完全融入这篇作品的情境之中,以最真挚的感情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通过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深厚之情,以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导读,不仅促使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兴趣,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语文与我们家庭生活之间的那种密切联系,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注重灵活多元的课堂设计与生成
1.灵活多元的课堂预设。
在实施阅读教学之前教学设计就像设计服装一样。
不同的是教师设计的对象是学生,需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了解如何改善学生对散文阅读的认知。
因此,灵活的预设比照教案讲课更有效,课堂的生成教学比课前的充分准备更实用。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教案和充分的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教师的阅读教学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阅读反应关注,有效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不是代替学生读,也不是帮助学生学,因此不要照搬优秀教案或教参教学,灵活多元的课堂预设才是教师有效阅读教学的闪光点。
2.及时的课堂生成。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都应做好灵活的预设和及时调整的准备,把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的主体由教师转变成学生,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和兴趣都是教师需要事先准备跟生成的事情,只有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
散文的教学复杂而又重要,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生成有一定预测性还要对课后的影响有评估,不是所有的文体教学都是一个套路,也不是每次教学都遵循一个模板,要在学生需要及掌握的基础上不断变通。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教学方
法,生成的课堂也不一样,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总之,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
只有这样,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才能真正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砚初中语文现代散文考试与散文教学研究——以近十年武汉市语文中考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徐轩新时期中学散文教学的回顾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