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评价(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评价(一)(含答案)期中综合评价(一)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赭石(zhě)攒成(cuán)秕谷(bǐ)饮马溪边(yǐn)
B.山涧(jiàn)镌刻(juān)锻铸(zhòu)盎然春色(àng)
C.边陲(chuí)轮廓(kuò)杠杆(gàng)福祸未卜(bǔ)
D.抖擞(sǒu)发酵(xiào)提倡(chàng)蜚声世界(fěi)
2.下列名人名言与作者不匹配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白
D.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福州作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B.高高的山上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C.我用了整整九天左右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
D.郝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4.下面这段话意思概括最谁确的一项是?()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
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
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水稻被螃蟹咬个精光。
A.螃蟹味道鲜美。
B.螃蟹也会“闹事"。
C.我国绍兴一带水稻被咬个精光。
D.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过一次蟹灾。
5.根据以下任务,读《竹节人》这篇文章采用的阅读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快速读全文就可以了。
B.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C.“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二、填空题
6.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横线。
侮辱(wúwǔ)争执(zhìzhí)粗糙(cāo zào)撇下(piěpiē)
洛阳(luòlò)粘补(zhān tiē)耙地(bàpà)慷慨(k ǎi kaǐ)
7.按要求查字典。
“匠”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________。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画,“匠"字共画,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充词语。
银( )素( ) 负( )顽( ) 负( )请( )
生死( )( ) 大名( )( ) 波涛( )( )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内容可分成五部分: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国家存亡时刻,仁人志士们如曹植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大无畏精神在《七律·长征》中体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乡村之美,在辛弃疾丰收的展望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在王安石的隐逸里:“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这两句诗整体运用了修辞手法。
三、判断题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整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 )
11.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生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 )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茅店]指的是用茅草盖的农舍。
( )
四、语言表达
13.口语交际。
假如你想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猫。
想一想,你会怎么说呢?试着写一写。
(不低于50字)
______ _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练习______ ______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15.读句子,按照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pài ( )。
面对xiōnɡyǒnɡ( )的河水、yǎnɡ( )气稀bó( )的雪山、páo xiào (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 )眉,没有qū( )服。
lónɡlónɡ( )炮火中,他们tǎnɡ( )着鲜血,挥舞着革命的旗zhì( )。
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 )像,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
( )
⑵“万水千山”是指红军长征渡过了一万条河,爬过了一千座山。
( )
⑶“逶迤"“细浪”“磅礴"“泥丸”四个词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 )
⑷“尽开颜"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 )
17.读《七律长征》,学长征精神。
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D.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18.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诗中先以“___,___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19.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 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桥(节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
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20.给文中的空白处加标点。
21.“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把比作_____________,既表现出老汉的和_____________,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形成鲜明的_____________,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_________________。
22.“冲、揪、吼”这是对老汉的描写。
从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高贵品质。
23.读完选段,在你的心中老汉是个___ 的人。
精神救助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
可是,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
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是个好学生。
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
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
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
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
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
”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她先把女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
题。
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
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
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
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
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
“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
"我拦了一下。
“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
”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却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
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
"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
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
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
”“拿着,这是零花钱。
"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
”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我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0元钱。
还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
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
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
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24.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 _
25.“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句中的“也"字用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______ _
26.从母女二人赠送衣服的细节,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 _
27.“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语剖析深刻。
请就其所指内容和本句内涵进行分析。
______ _
28.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 _
七、书面表达
29.习作园地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请选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并描述出来。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并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饮马溪边yìn。
B项:锻铸zhù。
D项:发酵jiào。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A.正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诸葛亮的名言,意思是: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B.正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名言,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C.有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言,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D.正确,“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的名言。
意思是:职位虽然低下,却不敢忘记为国分忧。
指爱国的情怀矢志不渝。
3.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
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A.正确。
B.意思重复,“开满了”与“许多"重复,去掉“许多”即可。
C.前后矛盾,“整整"与“左右”相矛盾。
D.句子之间包含转折关系,应用表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句子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注意抓关键词句及反复出现的词句。
这段话通过西班牙和浙江蟹灾的事例说明螃蟹除了味道鲜美外,也会“闹事”,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竹节人》这篇课文比较长。
它围绕着竹节人写了竹节人的做法,竹节人的玩法。
以及大家课间玩竹节人,课堂上玩被老师没收,老师又拿来玩。
A项有误,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我们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第3~13自然段然后分制作和玩法两部分介绍。
制作部分重点阅读第3自然段,玩法部分重点阅读第8~9自然段。
因此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题
干“快速读全文就可以了"采用的阅读方法不正确。
B项正确。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阅读第21~29自然段。
故题干采用的阅读方法正确。
C项正确。
为“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我们可以重点阅读第11~20自然段。
故题干采用的阅读方法正确。
因此答案为A项。
6.wǔzhícāo piē
luòzhān bàkǎi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课下要认真识记。
侮辱:wǔrǔ。
意思是: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受轻慢的待遇,被欺辱。
争执:zhēng zhí
意思是: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粗糙:cūcāo
意思是:指粗笨拙劣;草率马虎。
撇下:piēxià
意思是:丢开,抛弃不管
洛阳:luòyáng
意思是:河南省地级市。
位于河南西部。
粘补:zhān bǔ
意思是:修补。
耙地:bàdì
意思是: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慷慨:kāng kǎi
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比喻布施财富和布施智慧。
7.J jiàng 匚4#四6#六竖折#竖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按要求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首先要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序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然后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音节:音节是指整个拼音(包括声母、韵母以及音调)。
音序:以汉语拼音为顺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部首查字法: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字。
首先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匠”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J,音节是jiàng。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匚"部,再查4画。
“匠”字共6话,笔顺名称为:横撇撇横竖竖折/竖弯。
8.装裹隅抗荆罪攸关鼎鼎汹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词语的累积。
要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字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银装素裹:意思比喻户外的雪景素洁美丽。
负隅顽抗:本义是指凭借险阻,顽固抵抗,依仗某种有利的条件,顽固进行抵抗,现多形容敌人态度不老实,拒绝投降。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和死。
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
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很大,很湍急。
9.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水护田将绿绕对仗【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需要熟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
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根据阅读课文可知文章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英勇跳崖;
体现了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如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2)《七律·长征》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根据译文可知丰收的展望: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10.√11.√12.×
【分析】10.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本文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最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根据内容可知,全文记叙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11.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的能力。
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交流平台”的学习可知: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选择阅读材料的重点也不同;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读文章时,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内容及方法,不能自己感兴趣的就多读读,不感兴趣的就可以不读。
12.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写的。
原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13.妈妈,我非常喜欢小猫,您让我养一只小猫吧。
小猫是人类的朋友,我会用我的课余时间照顾它,不但不会影响我学习,还能培养我照顾小动物的能力呢。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本题可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影响学习”等方面说服妈妈,注意语气要委婉,语句要通顺。
1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5.澎湃汹涌氧薄咆哮皱屈隆隆淌帜屹16.√××√17.C 1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19.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内容的识记。
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全文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
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所以此处应补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一句。
15.本题考查的对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字、词,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澎湃”、“皱"、“淌”等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6.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⑴此题属于常识题,本诗作者是毛泽东,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所以正确。
⑵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万水千山"意思是万道河,千重山。
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此处“万水千山”并不是指红军长征真正渡过了一万条河,爬过了一千座山,而是概写了长征“艰难"的内外蕴涵。
所以错误。
⑶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细小的波浪。
“磅礴”:气势磅礴。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意味着红军不惧艰险。
所以错误。
⑷此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尽开颜”是指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所以说法正确。
17.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常识的掌握。
长征精神:一是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二是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三是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是勇往直前、无坚不催的精神;五是严守纪律、爱国为民的精神。
所以C项错误。
18.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对文章结构和内容非常熟悉,按诗文的结构进行作答即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怕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则通过描写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表现了红军翻越千山万水的艰难。
19.本题考查对作者及文学常识的积累。
毛泽东还写过《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从中选出一句即可。
20.,,:“?!”。
21.老汉一座山沉着坚定对比依靠22.动作不徇私情23.先人后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临危不乱
【分析】20.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句中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应用别人的话用冒号、引号,表示疑问用问号,表示强烈感情用感叹号,陈述句结尾用句号。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1.本题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即表现了老汉的沉着、坚定,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慌乱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依靠。
22.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由“冲、揪、吼”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
23.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中“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看出他是一个先人后己、不徇私情、舍己为人、临危不乱的人。
24.含义:范春芳对“我”精神上的影响。
作用:点明文章中心。
25.因为女儿是这样把裙子送给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