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白洗猪杂交开发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平县白洗猪杂交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黄平县白洗猪杂交开发利用项目
二、项目申报单位:黄平县黄土大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
三、项目实施单位:黄平县黄土大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
四、项目监管单位:黄平县农业局
五、项目法人:郭浩岷
六、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东门村
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改扩建标准化猪舍1500平方米,其中:母猪舍500平方米、公猪舍100平方米、产仔舍100平方米、保育舍200平方米、育肥舍600平方米;配套消毒室10平方米、兽医室20平方米、办公室30平方米、产床30个、保育床20个、水电安装1000米、消毒防疫设备1套;购买白洗猪种母猪50 头、野猪公猪10头进行杂交改良,繁育同时具备白洗猪适应性强、肉质好,野猪瘦肉率高等优良特点的杂交商品猪。

通过扩繁,达到母猪存栏100头,年出栏白洗杂交商品猪 1870 头以上的规模。

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4.6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资金:50万元,自筹34.6万元。

九、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1年,即2013年7月—2013年12月。

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杂交商品猪淘汰猪 1030 头以,按每头售价2500元计算,每年销售收入可达253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年增收37.82万元以上。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前景分析
一、项目背景
白洗猪系贵州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一九九三年编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

黄平县是白洗猪的主产区。

白洗猪具有早熟易肥,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骨重比例小、风味好等特点,深受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青睐。

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白洗猪资源,充分利用白洗猪和野猪的优良特性,以野猪作为父本,白洗猪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杂交方式培育瘦肉率高、肉质野味浓的特色商品白洗猪,积极探索一种即具有一定可行性,又具有市场经济效益的白洗猪杂交生产方式。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类重归自然的心态日益增强,“返朴归真,
崇尚自然”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到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仅讲究营养全面,而且要求风味要好。

因此,既符合国际质量标准风味又好的优质动物食品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近年来,由于大量推广外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提高生猪的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使猪肉的风味受到影响,部分消费者对猪肉的兴趣逐步下降。

以白洗猪为母本与野猪进行杂交生产的内二元杂交猪,不仅瘦肉率高,而且味道鲜美,更适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

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前景分析
猪肉是中国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和出口创汇的传统产品。

近几年来,中国每年出口猪肉约30多万吨,其中一半为供应香港、澳门地区的活猪,每年约200~300万头;一半为冷冻猪肉,以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0%左右)和中国香港为主。

加入世贸组织后,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饲料价格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国养猪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内市场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本项目依托黔东南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贵州优良地方猪种白洗猪这一品种资源优势,生产安全、肉味鲜美的地方优良特色商品猪,产品在本省,乃至国内沿海各大城市市场必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黄平县基本情况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施秉县,东南接台江县,南与凯里市接壤,西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瓮安县、福泉市,北接遵义市的余庆县,距州府凯里49公里,距省会贵阳176公里。

幅员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9乡5镇243个行政村,总人口36.17万,其中苗、革、仫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4.24%。

黄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地及荒山草坡多,饲草、饲料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黄平县耕地面积16016公顷,林地面积141.3万亩,林牧兼用灌木林地12.36万亩,草山面积134.36万亩。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项目选择在旧州镇东门村实施。

东门村位于旧州镇东南面,是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5公里,省道湄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613户2180人,耕地面积1402亩,其中田859亩,土543亩;有梨树坳、解山、七里冲等5个村民小组125户612人居住在山区。

全村现有生猪存栏3265头,其中母猪存栏45头,公猪6头,牛存栏296头,鸡存栏5600只,鸭3400只。

三、合作社基本情况
黄平县黄土大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合作社租用村集体土地40亩修建圈舍发展养猪。

通过引进本地白洗猪进行杂交开发利用,现已达到一定规模。

到2009年底,社员户总数达80户(苗、侗、革、水等少数民族农户占60%),入股股金达81.5万元。

股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饲料、收购社员出栏商品猪的周转资金,所产生的利润除提留生产风险金、公积金、公益金外,其余65%按股分红分给社员户。

2009年合作社饲养种猪60头,出栏商品猪1000头,带动农户80户,户均增收3000元。

通过多年累积,合作社资产已达到一定规模。

截至2009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为162.3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76.3万元,流动资产86万元。

资产负债率27.15%。

无拖欠社员应分红利现象。

合作社养殖场位于黄平县旧州镇七里冲,距县城22公里,距旧州镇3公里,占地面积40亩。

该场距公路主干道约500米,三面环山,草丰林茂,有较好的防疫隔离条件;附近有多处常年不断的山泉水,可向养殖场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源。

全县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供电设施齐全。

场内地势平坦,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周围1公里范围内无人居住,无任何污染源,符合建立种畜禽场防疫隔离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提高猪肉产量,大力推广饲养杂交猪,导致本地白洗猪数量减少,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要求生活质量,本地白洗猪以其特有的肉质、口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呈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

合作社针对这一市场机遇,于2009年10月开始逐步饲养本地白洗猪,通过与野猪杂交进行商品化生产,建立了白洗猪养殖场,现有圈舍300平方米,本地白洗猪存栏96头,其中母猪13头、公猪2头,现已出栏白洗杂交商品猪460头,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合作社计划改扩建标准化猪舍1500平方米,配套完善相关设备,购买白洗猪种母猪50 头、野猪公猪10头进行繁育,达到母猪存栏100头,年出栏白洗杂交商品猪 1000 头以上的规模。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在养殖场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白洗母猪饲养量,充分利用白洗猪和野猪的独特口味和高昂的价格优势进行杂交开发利用,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改扩建标准化猪舍1500平方米,其中:母猪舍500平方米、公猪舍100平方米、产仔舍100平方米、保育舍200平方米、育肥舍600平方米;配套消毒室10平方米、兽医室20平方米、
办公室30平方米、产床30个、保育床20个、水电安装1000米、消毒防疫设备1套;购买白洗猪种母猪50 头、野猪公猪10头进行杂交改良,繁育同时具备白洗猪适应性强、肉质好,野猪瘦肉率高等优良特点的杂交商品猪。

通过扩繁,达到母猪存栏100头,年出栏白洗杂交商品猪 1000 头以上的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表
第五章生产工艺流程
一、技术目标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见表6-1。

表6-1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生产技术指标
二、技术流程
1、组建基础母猪群:选择同一方向特别优秀的白洗母猪100头,组建基础母猪群。

2、选择公猪:选择身长、腿高、嘴尖等符合野猪特征的纯种野公猪作为种猪。

3、杂交改良:当母猪发情允许公猪爬跨后的12—24小时,即可以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法进行配种。

4、开发利用:通过二元级进杂交方式,提高杂交后代瘦肉率,达到目标后进行商品开发利用。

1、概述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仔猪1870头仔猪,需配臵基础母猪100头,种公猪10头。

母猪平均配种分娩率85%,窝均产活仔数10头,断奶成活率95%,每头母猪年产2.2胎,年共产50头×2.2胎/头×85%=93.5胎。

正常生产负荷年,年产断奶仔猪1870头。

2、品种选择
引进白洗母猪和野猪种公猪
3、建立完整的生产统计、技术统计制度
生产技术统计是平常生产水平的反映,通过对生产技术资料的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也使猪场管理者对生产能做到心中有数。

统计报表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容:
(1)公猪配种记录;(2)公猪精液品质检查记录;(3)母猪分娩记录;(4)断奶仔猪培育记录;(5)生长肥育猪培育记录;(6)各阶段饲料消耗记录;(7)防疫记录;(8)各阶段生产成本分析记录;
(9)各类猪死亡记录。

4、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严格的防疫制度是集约化猪场正常生产的保证,要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制度和先进的卫生设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1)慎重引种。

必须引种是要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由专业人员到非疫区引入。

对能引入的种猪要隔离观察40天。

(2)猪场布局合理,生产、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周围应有防护设施,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

(3)猪场应设门卫,场门口、生产区入口和每栋猪舍入口处要设有宽于门、长于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洗澡、更衣、消毒,然后方可进入。

(4)猪场内设病猪隔离舍、尸体剖检室和尸体处理井,对病猪进行隔离观察、诊治;对死亡的猪只,由兽医进行剖检后,尸体投入尸井,严密消毒现场。

(5)装载种猪、肉猪的运输车辆应进行严格消毒,装猪台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

(6)猪场兽医不得外出行医,猪场工作人员的家庭不得饲养生猪,猪场内的职工食堂禁止在市场上购买生肉,食堂用肉应由场内自行解决。

(7)根据猪场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由兽医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对猪群进行免疫,并做好免疫接种记录。

第六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土建工程
本项目土建工程包括猪舍、消毒室、兽医室及办公室等,均采用常规建筑材料进行建设。

猪舍墙体为砖混结构,混泥土地面,屋面为人字木结构,上盖水泥瓦或彩钢瓦。

消毒室、兽医室及办
公室等墙体为砖混结构,混泥土地面,屋面混泥土现浇。

二、水电安装
猪舍电路采用常规铝线和白炽灯安装,引水管采用直径20mm 的PVC管安装300m,每一间猪舍安装一个自动饮水器。

三、器械采购
产床30个、保育床20个,消毒用喷雾器1台,防疫治疗用器械1套,均从国家正规养殖设备生产厂家采购。

四、种猪采购
种母猪在县内翁坪乡、谷陇镇、苗陇乡等本地白洗猪主产区选购,种公猪在县内或有充足货源的地区选购。

五、工程建设及采购方案
1、项目土建工程由项目实施单位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自行组织施工建设,经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建设资金。

2、设备和种猪的采购在项目主管单位的监督下,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采购。

六、环境保护及节约措施
1、根据项目区地址及现状,统一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建筑设计方案节约用地。

2、土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进,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
境。

3、在示范养殖场内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推行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发酵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

第七章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84.6万元。

二、项目投资估算
1、猪舍改扩建(母猪舍500平方米、公猪舍100平方米、产仔舍100平方米、保育舍200平方米、育肥舍600平方米):1500平方米×300元/平方米 =45万元;
2、消毒室10平方米、兽医室20平方米、办公室30平方米共60平方米:
6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 =3万元;
3、产床:
30个×4000元/个=12万元;
4、保育床:
20个×2000元/个=4万元;
5、水电安装:
1000米×50元/米=5万元;
6、配消毒防疫器械1套0.1万元;
7、种母猪:
50 头×2500元/头 =12.5万元;
8、种公猪:
10头×3000元/头 =3万元;
总计:84.6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三、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4.6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资金50万元,自筹34.6万元。

第七章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3年7月,进行场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3年8—9月,改扩建母猪舍、公猪舍、产仔舍、保育舍及育肥舍,建设消毒室、兽医室及办公室。

2014年10月,进行水电安装、产床和保育床采购安装及购买消毒防疫器械。

2014年8—11月,购买本地黑猪种公、母猪。

2014年12月,进行各项扫尾工作,申请验收。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表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组织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及保质、保量、按时全面竣工,发挥其应有效益,必须在组织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项目主管单位业务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业务站人员及财务人员任成员,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监管,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及质量检查验收,局财务人员负责对资金进行管理。

在项目督查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立即通知项目建设单位责任人,要求限期进行整改,确保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项目管理
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2、对项目建设任务、质量实行项目负责人追踪责任制。

3、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建设内容报账,确保专款专用。

4、对项目进度实行定期督查制度,项目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检查。

二、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办法
1、项目土建工程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组织施工建设,经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建设资金。

2、器械及种猪的采购在项目主管单位的监督下由实施单位自行进行采购。

三、财务管理办法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建设内容按进度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验收合格拨付制,确保专款专用。

第九章项目效益分析
一、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年出栏淘汰猪及育肥猪1030头。

该项目满负荷生产年的销售收入为2500万元。

收入估算详见下表:
表13-1 销售收入估算表
二、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所需成本费用:
1、外购原料: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需外购原料费用355.30万元。

2、燃料与动力费:该项目建成后年需外购燃料与动力费12万元。

3、工资福利费:该项目共5人,人均工资按1.8万元/人·年计,合计9万元
4、折旧费与维修费:本项目按分类折旧法平均计算,建筑物折旧年限按20年计算,残值取5%;设备折旧年限按10年计算,残值取5%;种畜折旧年限按6年计算,残值取10%;该项目年折旧费为6.8万元。

维修费按折旧费的40%计,为2.74万元。

原有折旧费5.5万元,维修费3万元。

共计15.04
5、其它费用:其它费用为6万元。

该项目年生产总成本费用为397.95万元。

注:公猪年用饲料1100kg,繁殖母猪用饲料1000kg,肥育猪全程用饲料290kg,销售仔猪用饲料30kg。

防疫、治疗费用仔猪按2.0元/头,大猪按8元/头.年。

三、效益分析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年销售收入470.5万元,扣除总成本费用397.95万元,年利润总额为72.55万元。

四、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当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需要,项目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贵州山区农村经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项目实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同时还可带动肉猪屠宰加工、生物制药、饲料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黄平县白洗猪杂交开发利用项目




黄平县黄土大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前景分析 (2)
一、项目背景 (2)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2)
三、前景分析 (3)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4)
一、黄平县基本情况 (4)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4)
三、合作社养殖场基本情况 (5)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
一、项目建设目标 (6)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6)
三、项目建设技术路线 (8)
第五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8)
一、土建工程 (8)
二、水电安装 (8)
三、器械采购 (9)
四、种猪采购 (9)
五、工程建设及采购方案 (9)
六、环境保护及节约措施 (9)
第六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0)
一、项目总投资 (10)
二、项目投资估算 (10)
三、资金筹措 (11)
第七章项目实施计划 (12)
一、项目建设期限 (12)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 (13)
一、项目组织 (13)
二、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办法 (14)
三、财务管理办法 (14)
第九章效益分析 (14)
一、经济效益 (14)
二、社会效益 (15)
附件: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