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相连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隧相连施⼯⽅案
ZNTJ-4标
9座桥隧相接⼯点施⼯⽅案
⼀、设计概况
1、港村特⼤桥⽡台进⼊地龙堡隧道出⼝(图号:晋中南⽡洪补施隧32-06-01~08)
地龙堡隧道出⼝洞门⾥程改DK151+603,港村特⼤桥⽡台台尾⾥程改DK151+593,桥台进⼊地龙堡隧道出⼝10.0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24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216.2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24m。

地龙堡隧道出⼝进洞10m(改DK151+593~改DK151+603)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6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1+587~改DK151+591采⽤路堑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1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2、⼤凤⼭⼤桥洪台进⼊⼤凤⼭1号隧道进⼝(晋中南⽡洪补施
隧33-05-01~08)
⼤凤⼭1号隧道进⼝洞门⾥程改DK153+234,⼤凤⼭⼤桥洪台尾⾥程改DK153+240.21,桥台进⼊⼤凤⼭隧道进⼝洞内
6.21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34m,共12根桩,承台混凝⼟共194.3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24m。

⼤凤⼭隧道进⼝进洞9m(改DK153+234~改DK153+243)采⽤桩基托梁式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9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3+243~改DK153+247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6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
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3、郭家⼭⼤桥洪台进⼊南梁1号隧道进⼝(晋中南⽡洪补施隧35-05-01~08)
南梁1号隧道进⼝洞门⾥程改DK156+873,郭家⼭⼤桥洪台尾⾥程改DK156+882.83,桥台进⼊南梁1#隧道进⼝9.83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16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194.3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24m。

南梁1#隧道进⼝进洞12m(改DK156+873~改DK156+885)采⽤
桩基托梁式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7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6+885~改DK156+889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4、南梁中桥⽡台⼊南梁1号隧道出⼝(晋中南⽡洪补施隧35-06-01~08)
南梁1号隧道出⼝洞门⾥程改DK157+570,南梁中桥⽡台台尾⾥程改DK157+565.48,南梁中桥⽡台进⼊南梁1#隧道出⼝4.52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12.5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140.8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
32m。

南梁1#隧道出⼝进洞6m(改DK157+564~改DK157+570)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11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7+560~改DK157+564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
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5、南梁中桥洪台进⼊南梁2号隧道进⼝(晋中南⽡洪补施隧36-05-01~08)
南梁2号隧道进⼝洞门⾥程改DK157+635.5,南梁中桥洪台台尾⾥程改DK157+640,桥台尾进⼊南梁2#隧道进⼝4.5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21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140.8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32m。

南梁2#隧道进⼝进洞7.5m(改DK157+635.5~改DK157+643)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6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7+643~改DK157+647采⽤直切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4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6、五⾥铺⼤桥洪台进⼊军渡隧道进⼝(晋中南⽡洪补施隧37-05-01~08)
军渡隧道进⼝洞门⾥程改DK158+571,五⾥铺⼤桥洪台尾⾥程改DK158+582,桥台进⼊军渡隧道进⼝11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21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202.5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长64m连续梁。

军渡隧道进⼝进洞12m(改DK158+571~DK158+583)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4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9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8+583~DK158+587采⽤路堑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2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
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7、五⾥铺跨307国道⼤桥⽡台进⼊军渡隧道出⼝(晋中南⽡洪补施隧37-06-01~08)
军渡隧道出⼝洞门⾥程改DK158+803,五⾥铺跨307国道⼤桥⽡台台尾⾥程改DK158+798.01,桥台进⼊军渡隧道出⼝
4.99m。

桥台基础采⽤扩⼤基础形式,承台混凝⼟共637.5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32m。

军渡隧道出⼝进洞6m(DK158+797~DK158+803)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
径φ100cm,每根桩长12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58+789~DK158+797长8m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2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
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8、⼤黄沟特⼤桥洪台进⼊⽯洞峁隧道进⼝(晋中南⽡洪补施隧42-05-01~08)
⽯洞峁隧道进⼝洞门⾥程改DK174+747,⼤黄沟特⼤桥洪台尾⾥程改DK174+754.70,桥台进⼊⽯洞峁隧道进⼝7.7m。

桥台基础采⽤桩基形式,桩长13m,共9根桩,承台混凝⼟共211.6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32m。

⽯洞峁隧道进⼝进洞9m(改DK174+747~改DK174+756)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3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7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改DK174+756~改DK174+764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15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
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9、跨柳⽯公路⼤桥⽡台进⼊宋家⼭隧道出⼝(晋中南⽡洪补施隧45-06-01~08)
宋家⼭隧道出⼝洞门⾥程DK188+463,跨柳⽯公路⼤桥⽡台台尾⾥程DK188+458.52,桥台进⼊宋家⼭隧道出⼝4.48m。

桥台基础采⽤扩⼤基础形式,承台混凝⼟共457.9m3,桥台混凝⼟共153.8m3,边跨简⽀梁长32m。

宋家⼭隧道出⼝进洞5m(DK188+458~DK188+463)采⽤桩基托梁洞门,⽆仰拱明洞衬砌。

桩基基础,隧道边墙两侧各纵向2根桩,桩径φ100cm,每根桩长22m,桩顶设宽190cm、⾼150cm托梁;DK188+453~DK188+458采⽤偏压式明洞衬砌,隧道底部设集⽔井,明暗分界处仰拱衬砌外端头设桩基,桩径φ100cm,横排9根,桩深30m,桩顶设托梁,托梁宽150cm、隧道中⼼仰拱底处⾼120cm、两端外侧⾼202cm;两种衬砌断⾯交界处设堵头墙,两者之间设变形缝⼀道,宽2cm,堵头墙厚80cm。

明洞顶部回填,铺50cm厚粘⼟隔⽔层,浆砌洞顶排⽔沟,截⽔天沟引⼊线路外侧,采⽤倒梯形断⾯,沟底净宽60cm,沟深60cm,C25钢筋混凝⼟厚20cm。

永久边仰坡采⽤⾻架护坡防护,参考“晋中南⽡洪施隧参04-31图”。

具体见下表:
ZNTJ-4标桥隧相连⼯点表
⼆、施⼯组织及施⼯计划
1、任务划分
为保证桥隧相连⼯点合理组织、隧道与桥梁分部发挥各⾃优势、施⼯顺利进⾏,桩基、桥台、隧道施⼯顺序很好的接合,项⽬部按原任务划分,经隧道分部与桥梁分部协商,任务划分如下:隧道桩基及托梁、冠梁由桥梁队施⼯,桥台桩基、承台、台⾝及道碴槽及附属部分由桥梁队施⼯,隧道边仰坡、洞顶截⽔沟、洞内检查井、排⽔管、保温出⽔⼝、有⽆仰拱明洞和洞顶及两侧回填、浆砌防护等由隧道队施⼯。

2、施⼯时间安排
桥隧相连每⼯点施⼯需要时间为3~4个⽉,根据2013年2⽉总体施组的调整,各⼯点施⼯时间安排如下:
⑴地龙堡隧道出⼝与港村特⼤桥⽡台2013.6.~2013.8.
⑵⼤凤⼭⼤桥洪台与⼤凤⼭隧道进⼝:2012.11.~2013.7.
⑶郭家⼭⼤桥洪台与南梁1#隧道进⼝:2012.11.~2013.6.
⑷南梁中桥⽡台与南梁1#隧道出⼝:2012.12~2013.8.
⑸南梁中桥洪台与南梁2#隧道进⼝:2012.12~2013.8.
⑹军渡隧道进⼝与五⾥铺⼤桥洪台:2013.9.~2013.10.
⑺军渡隧道出⼝与跨307国道⼤桥⽡台:2013.6~2013.8.
⑻⼤黄沟⼤桥洪台与⽯洞峁隧道进⼝:2013.5.~2013.7.
⑼宋家⼭隧道出⼝与跨柳⽯公路⼤桥⽡台:2013.6~2013.8.
三、施⼯⽅案
1、施⼯准备
施⼯前对隧道洞⼝地质条件、边仰坡开挖断⾯尺⼨、洞门设计型式、明洞设计技术参数等应由专业⼯程师向现场技术⼈员、作业⼈员进⾏技术交底。

对隧道洞⼝原有的风、⽔、电线路及机具、材料进⾏改移或清理,为明洞及桥台施⼯提供施⼯场地。

施⼯前,并确认⼈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正常作业的要求⽅可施⼯。

2、施⼯顺序
施⼯准备测量放样边仰坡开挖⽀护明洞、桥台桩基施⼯桥台、明洞冠梁、托梁施⼯隧中检查井、排⽔管及保温出⽔⼝施⼯明洞
⼆衬、洞门衬砌堵头墙施⼯桥台锥坡、明洞回填、洞顶排⽔沟
3、测量放样
洞⼝开⼯前根据测量成果⾸先放样洞⼝中线桩,测设横断⾯,复核设计资料,确定隧道明暗洞交接位置,对前期进洞的已施⼯的临时边仰坡重新放样,严格按设计坡度实地放样,在地表准确定出边仰坡开挖线后向测量监理⼯程师报验,报验合格后⽅可进⾏洞⼝边仰坡的再次开挖⼯作。

4、施做洞顶截⽔天沟
洞⼝边仰坡开挖前,⾸先施作洞⼝截排⽔天沟。

天沟设置在开挖线5m以外,根据现场地形设置。

天沟采⽤机械或⼈⼯开挖,⼟质边坡进⾏三七灰⼟对沟底、沟壁的填筑,及时施做钢筋混凝⼟槽⾝。

5、边仰坡开挖及⽀护
由于隧道进洞时只开挖临时边仰坡,故隧道边仰坡需再次开挖⽀护。

隧道队永久边坡施⼯完后,应向桥梁队办理现场移交签字⼿续。

(1)洞⼝挖⽅采⽤横向台阶分层开挖。

(2)边坡⾃上⽽下分层开挖,台阶横向按4%的排⽔坡设置。

(3)每层台阶开挖完后,对边坡进⾏及时挂⽹喷砼⽀护。

⼟质边仰坡同步放浆砌⽚⽯⾻架护坡。

(4)核查明洞桩基顶地质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如有设计与现场不符等技术问题,及时与项⽬部⼯程部联系。

6、明洞托梁、冠梁及桥台桩基施⼯
明洞托梁及桥台桩基施⼯同步进⾏,采⽤钻孔灌注桩,施⼯要点如下:
(1)施⼯放样
通过导线控制点,⽤全站仪坐标放样法确定桩位,埋设护桩。

护桩埋设在钻孔桩纵、横轴⽅向,护桩在下钢筋笼前不得破坏。

(2)泥浆配备
钻孔泥浆选⽤不分散、低固相、⾼粘度的优质泥浆。

(3)钻进施⼯
在⾸段0~3m 内应为慢速尺进,泵量应适中,防⽌坍孔或护筒下部漏⽔。

成孔过程中随钻头利⽤反循环抽排渣⼟,从孔⼝挑出及时补充优质泥浆,根据地层情况调整冲进⼯艺和泥浆指标。

(4)终孔质量检测
换浆清孔使泥浆指标和孔底沉淀物均达到验收标准,拆除钻机钻杆后,⽤特制检孔器测量,检查钻孔桩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

(5)吊装钢筋笼
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及钢筋操作规程安装。

(6)混凝⼟灌注
①混凝⼟灌注前,要办好隐蔽⼯程施⼯各项检查签证,施⼯过程中要认真填写施⼯记录表和施⼯记录。

②混凝⼟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罐车运⾄现场,⾸批混凝⼟初凝前,整桩必须灌注完成,桩⾼程应⾼出设计标⾼50~100cm。

③混凝⼟灌注⼯作应连续不间断进⾏,万⼀发⽣混凝⼟灌注中断事故,应根据导管的埋置深度,间断、少量提升导管,并⽴即排除故障。

7、桥台及明洞托冠梁施⼯
(1)承台、托梁、冠梁同时开挖
1)承台、托梁、冠梁基础按照设计坡⽐和开挖深度先测量放样,⼀次开挖够。

2)桩头凿除
桩基混凝⼟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桩基进⾏承载⼒及⽆损检测,合格后进⾏桩头凿除。

桩头超灌部分⽤风镐凿除,桩顶预留10~30cm 由⼈⼯凿除,桩头凿除后确保桩伸⼊承台的长度满⾜设计要求。

⑵托梁、冠梁、承台分次浇筑
桥台施⼯前先进⾏明洞桩基冠梁及托梁施⼯,冠梁结构断⾯为⽅形150cm*190cm(⾼*宽)的C35钢筋混凝⼟结构,托梁断⾯为120cm*190cm(⾼*宽)的C35钢筋混凝⼟结构。

冠梁及托梁长度根据各⼯点图确定。

施⼯顺序是先浇托梁,后浇冠梁,最后浇筑承台。

①钢筋制安
钢筋的下料和制作在加⼯棚内进⾏,运⾄现场绑扎成型,其要求按施⼯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托梁和冠梁浇筑应预留明洞衬砌接茬钢筋,钢筋伸⼊墙体内80cm,钢筋接头⾯积在同⼀断⾯不得⼤于全部钢筋⾯积的50%。

②模板安装
承台采⽤⼤块钢模拼装,⽀撑主要采⽤外侧周边⽀撑的⽅式。

为避免漏浆,模板吊装前模板间的接缝均使⽤双⾯胶条夹在中间。

托梁
和冠梁可采⽤⽵胶板⽴模。

③混凝⼟浇筑
混凝⼟在拌合站集中搅拌。

混凝⼟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应适应混凝⼟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

混凝⼟分层进⾏浇筑,混凝⼟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漏振,防⽌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在振捣混凝⼟过程中产⽣漏浆。

⑶桥台台⾝道碴槽施⼯
桥台台⾝及道碴槽混凝⼟⼀次浇筑完成。

桥台与隧道结构间(台后及台⾝两侧)采⽤顺桥向单向坡⽤C15砼回填,坡率1:1,并设道伸缩缝,由⼆分部施⼯。

⑷隧道检查井、排⽔管、保温出⽔⼝施⼯
桩基开挖同时,预埋排⽔管位置,由隧道分队提前预埋排⽔管,检查井先开挖完,⼆衬后再做,保温出⽔⼝最后施⼯。

8、有仰拱明洞衬砌施⼯
普通断⾯明洞衬砌施⼯采⽤隧道原有的⼆衬模板台车衬砌,钢筋布置及绑扎、砼浇筑按隧道施⼯技术要求施作。

9、洞⼝⽆仰拱明洞衬砌施⼯
洞⼝与桥台相接⽆仰拱明洞断⾯⼤,明洞分两次浇筑:
第⼀次浇筑由冠梁顶⾯~拱部半圆圆⼼处直线段(⼤凤⼭1号进⼝、南梁1号出⼝、军渡进出⼝、⽯洞峁进⼝均为6.32m
⾼,R=6.63m,内轨⾯⾄圆⼼⾼度1.07m;南梁1号进⼝⾼6.35m,R=6.73m,内轨⾯⾄圆⼼⾼1.10m;地龙堡进⼝、南梁2号进⼝、宋家⼭出⼝均为⾼7.32m,R=6.63m,内轨⾯⾄圆⼼⾼ 1.07m)。

内模采⽤⼯字钢框架⽀撑定型钢模板,外模采⽤⽊模拉杆⼀次衬砌。

第⼆次浇筑拱部半圆砼。

采⽤⼀榀6节螺栓组装定型钢拱架,间距1⽶,拉杆连接;定型钢模板采⽤厚5mm ,宽300mm 、200mm ⼆种。

具体见下图:
第⼀次浇筑线
I20a⼯字钢
预埋I28b⼯字钢
I20a⼯字钢斜撑
预埋40*40cm厚2cm钢板
预埋?25@100,长60cm
R=673
o
R=673
180
o
备注:本图以cm计.
(1)钢拱架⽀撑
钢拱架⽀撑采⽤I20a ⼯字钢,分6节,两节间⽤厚20mm 钢板连接,钢板⽤4个Ф27螺栓连接,⼯字钢间距1.0m ,两榀钢架⽤Ф22钢筋连接固定,环向间距 1.0m 。

钢拱架安装前必须经过试拼,检查断⾯符合设计要求后⽅可安装。

见下图:
备注:本图以c m 计.
o
R =653
o
R =653
R
=
6
5
3
R
=
6
5
3
R =653
R
=
6
5
3
R
6
5
330
30
30
30
30
30
o o
o
o o
1
2
3
4
5
6
L =424
.2
L =324.2
L =3
24.2L =32
4.2L =324.2
L =424.2
100
I20a钢架⽀撑⽴⾯图1 、6 节钢架图
L=324.2100
o
R =653
2 、
3 、
4 、
5 节钢架图
L=324.2
o
R =653
30
o
30
o
200
备注:本图以mm计.
每榀钢拱架⽀撑数量表见下表:
每榀钢架数量表
(2)钢拱架脚部⽀撑
刚架底部⽀撑采⽤托架形式⽀撑,钢架底部焊接20mm 厚钢板与衬砌预埋的I28b ⼯字钢(I28b ⼯字钢焊钢板)上螺栓连接。

在直线衬砌顶⾯(第⼀次浇筑⾯)以下1.07m 处预埋I28b ⼯字钢,预埋深度70cm ,外伸50cm ,在I28b ⼯字钢下50cm 处预埋40*40cm 厚20mm 的钢板,钢板上焊接Ф25钢筋,间距10cm ,梅花形布置,伸⼊混凝⼟60cm 。

⽤I20a ⼯字钢45°斜⾓与I28b ⼯字钢和钢板焊接,形成斜撑,如下图:
第⼀次浇筑线
预埋I28b⼯字钢
I20a⼯字钢斜撑
预埋?25@100,长60cm
60cm
衬砌
衬砌
衬砌
I20a钢架⽀撑
A节点⼤样图
40*40cm厚2cm钢板
100c m
50cm
107c m
(3)洞门模板
第⼀次衬砌浇筑(直线段)模板采⽤100cm*30cm 定型钢模,第⼆次浇筑部分(弧形段)模板采⽤70块100cm*30cm 和10块
100cm*20cm 组合钢模组装。

外膜采⽤钢模和⽊模组合安装,⽀撑采⽤外搭钢管架⽀撑固定。

钢模表⾯涂刷脱模剂,模型安装接缝严密、平整,加固牢固,不跑模、不漏浆。

(4)钢筋安装
明洞钢筋在内模上进⾏安装,先安装内层钢筋,再安装外层钢筋。

钢筋根据设计⽂件下料和制作,在加⼯棚内进⾏,运⾄现场绑扎成型,其要求按施⼯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

(5)浇筑混凝⼟
混凝⼟在拌合站集中搅拌,罐车运送⾄现场,泵送⼊模,分层对称浇筑,在振捣时要避免振捣器触碰衬砌模板,以免模板因受振动跑模。

10、堵头墙施⼯
堵头墙与扣桥台明洞⼀起浇形式,采⽤C35钢筋混凝⼟,宽度80cm,外缘与普通明洞衬砌外边缘对齐错台,中间设2cm变形缝,内边缘与普通明洞内边缘⼀致。

堵头墙内模采⽤2榀⼯字钢架,⼩模板,端头板采⽤⽵胶板⽤拉杆固定,外⽀斜撑。

钢架从托梁顶⾯⾄内拱顶⼀次到位。

外模采⽤⽊模板,⽤钢筋做肋焊接绑扎加固。

为施⼯安全及作业⽅便,可分⼆次浇筑,第⼀次浇到内轨⾯以上107cm处,第⼆次与明洞上部⼀起浇筑。

四、劳动⼒组织及设备配置
1、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式:采⽤架⼦队模式。

(2)施⼯⼈员应结合施⼯⽅案、机械、⼈员组合、⼯期要求进⾏合理配置。

明洞及洞门施⼯⼈员配备表(单⼝每班)
2、设备机具配置
隧道单⼝施⼯,设备机具配置应结合隧道开挖⽅法、⼯期要求进⾏合理配置,配套的⽣产能⼒应为均衡施⼯能⼒的1.2~1.5倍。

明洞及洞门施⼯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单⼝每班)
五、安全措施
(1)为保证施⼯安全,现场应有专业统⼀指挥,并设⼀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作,坚持班前进⾏安全教育制度。

(2)施⼯前进⾏安全技术交底,不能同时进⾏双层作业。

(3)施⼯中应对机械设备进⾏定期检查、维护、维修
(4)在⾼处作业时做好安全设施,杜绝⼈员或者物品掉落引发的安全隐患搅拌机、混凝⼟输送泵、振动器等施⼯机具要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漏电伤⼈
(5)施⼯中做好洞⼝上⽅⾼仰坡及防护,做好开挖线上⽅围挡和警⽰标志,防⽌⾮⽣产⼈员进⼊洞⼝作业⾯上⽅,滚⽯伤⼈。

有便道和村路的洞⼝做好洞⼝上⽅⼈员车辆交通安全防护。

(6)进⼈施⼯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桂,⾼空作业段系安全带,严禁酒后作业。

在2m以上⾼处⼯作时,应符合⾼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7)吊装模型板时,⼯作地段应有专⼈指挥,指挥信号应清晰、明了。

(8)电路应符合电⽓安全标准。

六、质量措施
(1)质量控制要点
①原材料(⽔泥、粗细⾻料、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