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原文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假设是焉,悲夫!
鉴赏
《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
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随着驴被“放山下〞,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寓言中的另一角色虎的出场就很
自然了: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这一段主要写虎见到驴以后的心理状态。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看到这个又高又大的家伙,以为是什么神物。

这是虎对驴的最初印象和认识。

由于寓言一开头就交代了“黔无驴〞,谁也没有见过,因此老虎少见多怪,产生这
样的错觉是很自然的。

于是,“蔽林间窥之〞,它就躲藏到树林里,偷偷地盯着驴子。

这里,一个“蔽〞字,充分写出了老虎在“以为神〞的认识根底上所产生的害怕
心理;而一个“窥〞字,又说明了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虽怕但并不甘心、亟想摸清
对方内幕的心理活动,从而孕育了后面情节的必然开展。

“稍出近之〞,后来老虎
又慢慢走出来向驴靠近些。

这是对老虎并不甘心、打算摸底的心理的进一步揭示。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两句,不仅写出了老虎行动的连续和开展——由迅速离
开驴子的“蔽〞,到立定脚跟的“窥〞,再到走出树林、走向驴子的“近〞——而且
初步地揭示了老虎一心要认识这个“庞然大物〞的决心。

不过这里的“近〞,并不是
说同驴已经靠得很近了,只是指略微缩短了一点同驴的距离罢了;因为这时老虎对驴还是“慭慭然莫相知〞,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怪物。

“慭慭然〞,谨慎害
怕的样子。

由于“莫相知〞,自然“慭慭然〞;而由于“慭慭然〞,当然也就只能“稍
出近之〞了。

这里“莫相知〞三字,既有承上的作用,说明老虎产生“慭慭然〞不安
心理和采取“稍出近之〞谨慎行动的原因;又有启下的作用,交代了后面情节演进
的根据。

“他日〞,有一天。

这是寄全于一的笔法,说明老虎为了改变自己“莫相知〞的状况,对驴观察已经不止一天了。

由此也可见其决心。

然而认识并未取得进展,仍然停留在“以为神〞的阶段。

所以“驴一鸣〞,驴子吼叫一声,“虎大骇,远遁〞,老虎大吃一惊,逃得远远的。

为什么要“远遁〞呢?“以为且噬己也〞,因为老虎认
为驴子要吃掉自己,所以“甚恐〞,非常恐惧。

“以为且噬己也〞,点明了“甚恐〞
的实质;而“甚恐〞,又为老虎后来识破驴子的真面目得出“不过如此〞的结论进行
了铺垫。

这一节写老虎的心理活动虽然只是一个“怕〞字,但时起时伏,非常生动。

“虎
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畏惧之心突然而起;“蔽林间〞,可见害怕得还很
厉害,纵是兽中之王,也不敢露面;“窥之〞,虽害怕得很,但惊魂初定;“稍出近之〞,说明畏惧心理已经明显减少,尽管仍然小心翼翼;“驴一鸣,虎大骇,远遁〞,“甚恐〞,畏惧之心又一下子到达了高潮。

而所有这些变化又无不围绕着“以
为神〞的思想认识。

然而老虎“远遁〞,会不会一走了之呢?如果这样,情节又将如何开展呢?我
们不用担忧,因为从虎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虽怕驴但并不甘心的心理活动来看,它是不会一走了之的。

事实正是这样,虎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很快就看穿了驴子的假象;不仅逐渐消除了畏驴之心,甚至慢慢产生了吃驴之意: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这一节主要写虎对驴认识的深入。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通过来
回观察,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这是虎对驴“神〞的形象疑心的开始。


里的一个“然〞字,非常有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是语气的转折,而且也是虎
由怕驴到逐渐认清驴的本质并最后把驴吃掉的整个情节的转折。

“往来〞,说明老
虎的观察是多么细心和频繁。

因而“觉无异能者〞,并进而“益习其声〞,对驴的吼
叫声也逐渐习惯了。

心理上的这一变化,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更加大胆,于是,“又
近出前后〞,进一步到驴子的身前身后转来转去。

注意,这里的“近〞,比“稍出近之〞的“近〞,又进了一步,是逼近的意思,充分反映了老虎“觉无异能者〞的心理。

那么,既然认为驴子没有什么了不起,又为什么“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上去抓
取它呢?这是因为老虎对驴的内幕尚未彻底摸清的缘故。

——虽然“觉无异能者〞,但驴子的“无异能〞,只不过是自己的主观感觉罢了,实际情况如何,谁又知道!
一个“终〞字,把老虎慎重对敌、不敢贸然行事的思想揭示得淋漓尽致;而一个“搏〞字,又把老虎围绕驴子煞费苦心的全部目的披露无遗,从而为后面的吃驴情节作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