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文红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11期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历来都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羌文化为例,重点介绍了羌年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的现状,并以阿坝州汶川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县为田野点,调查研究羌年传统习俗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保护
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在消失,羌民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但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羌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其中羌年更被列入了《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种“羌文化”抢救热潮。

一、羌年的基本概况和
(一)羌年的基本概况。

羌年,俗称羌历年,羌语叫“日美吉”,也有“丰收节”“过小年”等名称,是羌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以庆祝丰收和还愿为内容,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盛大庆典,节日持续三至五天,尤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北川县的羌族为甚。

节日期间,全寨子的村民都要来参加庆祝仪式,在释比的引领下上山祭祀还愿,祈求丰收,下山后各家进行敬神仪式,之后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跳锅庄、喝咂酒,而亲朋好友在节日期间也要相互祝贺,相互迎请,十分热闹。

二、羌年习俗的演变
羌年——为羌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人类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羌民族长期的心理认同和沉淀,在羌民族心中形成了“我们感”。

然而,这种“我们感”在与“他者”的你来我往之中,传统的文化模式正悄然发生了变化。

为了研究所需,本人于2013年1月前往汶川县、茂县和北川县进行了田野调查。

以下按照年龄段划分为三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提炼,选取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访谈,概述如下:(一)祖辈过羌年的习俗。

通过采访汶川县映秀镇的一位羌族老奶奶,大致了解到,老一辈羌民过羌年前家家户户就要打扫房屋,添置新衣服,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采购年货,过年当天早上,每家每户要将自己家里的牛羊赶到田地里,在这一天即便是牲畜吃了田里的庄稼也不用赔偿,在羌年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活动,由端公宰牛羊来祭祀天神,有些寨子还要祭祀地神,祭祀结束后,端公还要进行跳神,跳神完成之后由每家的代表围坐在一起吃煮熟的羊杂羊肉,在所有的祭祀活动完成之后,就将剩下的牛羊肉分发给每家每户带回去享用,在傍晚的时候,大家聚集在坝子里由老人领唱庆祝歌,围着篝火跳莎朗、锅庄,喝咂酒。

(二)父辈们过羌年的习俗。

在汶川县城采访
了一位当地的羌族大叔,他们过羌族新年一般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

一般在年前,每家每户就要准备过年要吃的东西,打扫家里卫生,准备些羊肉、牛肉以及必不可少的咂酒。

而对于过年当天的仪式,基本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大家一起跳锅庄,唱祝酒歌这样简单的形式。

从这一次访谈可以看出羌年传统文化已经在慢慢地简化了。

(三)子辈们过羌年的习俗。

这是通过电话采访的一位羌族朋友。

她虽然是羌族,但因为从小时候生活在汉族地区,接受的也是汉文化教育,所以对羌族的传统文化基本没有接触,所以对羌族的基本文化、习俗都不清楚,而对羌族新年的传统方式更是不知。

三、羌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一)打造特色博物馆。

为保护羌年文化的原始性,经政府规划,打造特色羌年博物馆区,其中包含展览区、体验区和集市街。

展览区里主要展览羌年文化的资料和保留下来的遗产文物,让大家了解羌年文化的历史和羌年文化的珍贵性;在体验区内游览者可以参与羌民族人民过羌年的仪式和热闹的氛围,从过程中深刻了解羌年文化,并体会羌年文化的独特性;当然打造特色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展览,而且还提高了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在集市街主要由当地群众贩卖一些与羌年有关的手工艺纪念品等,并开发一些能让参观者亲身参与的活动。

(二)开设羌文化特色课程,打造第二课堂。

开设羌文化特色课程不仅仅包含羌年,特色课程中也可以包含羌民族的其他文化,如羌绣。

羌绣也是羌民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

在羌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政府必须得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为大家在保护羌年的过程中树立风向标,通过制定羌年文化管理和保护方法的法例来肯定羌年文化的重要性,为大家在保护羌年文化的过程中做好榜样的带头作用,制定法例同时又给一些文化破坏者以法律的约束,其他传统的羌文化也急需世人的保护,在制定法例的时候不能忽视羌文化的任何一个角落,使羌文化有制度上的保障。

(四)举办羌年文化论坛。

今年,一场文博界的盛会“安仁博物馆论坛”在成都市安仁古镇举行,此次论坛为政府、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了探索博物馆发展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专业性的、高质量的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论坛的举办,大幅提升了安仁博物馆小镇的业界影响和公众认知,也有力地推动了安仁博物馆小镇建设。

安仁的成功给羌文化的保护提供了示范,同时提升了大家对羌文化的文化认知力,而随着论坛的举办,逐渐热闹的羌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同时,也为当地人带来观念的改变和文化的冲击。

(五)羌寨摄影大赛。

由政府组织,以羌民族文化风情为背景举办羌寨摄影大赛,召集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来共同参与。

举办摄影大赛旨在让大家在摄影比赛的过程中去了解探索独特的羌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认知力,同时也自觉地宣传羌文化。

比赛结束后将参赛者的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在宣传羌民族文化的同时让更多的人通过摄影作品来进一步了解羌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保护。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