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翻译语法(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虚词)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
陈情表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表达祖母抚养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当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之外,又倾吐自己不可以从命的苦处,真情表露,委宛畅达。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怀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哭泣者不孝”的说法。
作品名称:陈情表作品出处:《文选》卷三七
陈情事文学体裁:表
外文名称:
衷作者:李密
创作年月:西晋
目录
作品原文
说明
译文
写作背景
作品赏析黄岳洲赏析李景强赏析曲明城赏析鉴赏重点作者简介教课有关整体感知教课建议重点解说语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重点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
特别句式重点语段睁开
作品原文说明
译文
写作背景作品赏析黄岳洲赏析李景强赏析曲明城赏析鉴赏重点作者简介教课有关整体感知教课建议重点解说语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重点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
特别句式重点语段睁开
编写本段作品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衅(x ìn),夙 (s ù)遭闵 (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 ng)í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 (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 (sh ào)多疾病,九岁不可以 (x íng),零丁孤傲,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 (xi ǎn) 兄弟,门衰祚 (zu ò)薄( bó),晚有儿息。
外无期 (j ī)功强 (qi 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 óng),茕茕(qi óng)孑(ji )é立,形单影只。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r ù),臣侍汤药,不曾废离。
逮(d à奉i)圣朝,洗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 (ku í)察臣孝廉,后刺史
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 (xi ǎ马n)。
猥 (wěi)以卑微,当侍东宫,非臣陨
(yǔn)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任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
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
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 ǔ);欲苟顺私交,则告诉不准: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 (j ī育n),况臣孤傲,特为
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 (hu àn)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zhu ó),宠命优渥 (wò),岂敢盘
桓 (hu án),有所希冀 (j )ì!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味奄奄,人命
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1] ,更 (g 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 (通假又 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通假又 yòu) 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交,愿乞
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
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 (sh ēng)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编写本段说明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势、
直言劝说抑或使之更正错误的文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险衅 (xi ǎnxì:n)凶险祸害 (这里指命运不好 )。
险,困难,
崎岖;衅,灾害
夙:早时,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慈父见背】
见背:背叛我,离我而去。
这是死的委宛说法。
指弃我而逝世。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年:经历的年纪
舅夺母志:舅舅强行改变母亲想要守节的志愿。
这是母亲改嫁的
委宛说法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同情。
苏教版作“愍”。
躬亲:亲身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
成立:成人自立
【终鲜兄弟】
终:又;
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家门。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陋;祚(zuò):福分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儿女。
又如:息子 (亲生儿子 );息女(亲生女儿 );息男 (亲生儿子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满一周年。
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家
属。
“期功”意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强近:牵强算是靠近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应门:照顾门户。
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儿童。
僮:童仆
【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孑立:苏教版作“独立”
吊:宽慰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环绕,这里指疾病缠身
蓐:陈草复生。
引申为草垫子、草席。
【臣侍汤药,不曾废离】
废:取消,停止服侍
离:走开
【逮奉圣朝,洗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圣朝:指晋朝
洗浴清化:奉承之辞,指承受清平的政治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观察和推选
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材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观察
当地的人物,向朝廷介绍孝敬父亲母亲、品德清廉的人出来
当官举:推选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材的一种察举科目。
这里是优异人材的意思,与后辈科举的“秀才”含义不一样。
【辞不赴命】
辞:退却。
赴:接受。
命:委任。
【拜臣郎中】
拜:授与官职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拜官受职
洗马:即太子冼马,太子的侍从官
【猥以卑微,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猥:自谦之词,犹“鄙”
卑微:低微卑贱
当:担当
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东宫,这里是借代
陨首:头落地,指杀身。
陨,落【诏书切峻,责
臣逋慢】
切峻:迫切而严苛
逋慢:存心回避,怠慢上命。
逋:逃走慢:怠慢,慢待。
【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于星火急。
于:比星火:流星的光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指催逼的十分紧急。
【刘病日笃】
笃:病重 ,深重
日:一天比一天
【欲苟顺私交,则告诉不准】
苟:临时
告诉不准:申述不被赞同,告诉:申述(苦处)
【实为狼狈】
实为:总结上文
狼狈:形容骑虎难下的情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伏惟:俯状思索。
古时下级对上司表示恭顺的词语,奏疏和书信
里常用。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蒙:受
矜育:同情养育
【且臣少仕伪朝】
伪朝:蔑称,指被消亡蜀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历职:连续任职
郎署:郎官的衙署。
李密在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署:官署,衙门图:希图。
宦达:官职显达。
宦,当官;达,权贵
不矜:不看重。
矜,自夸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南朝《文选》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拔擢 (zhu ó):提携
宠命:恩命
优渥 (wò):优厚
盘桓:迟疑不决的样子,指迟延不任职
希冀:妄图,这里指非分的梦想
【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太阳靠近西山,喻人的寿命马上终了。
薄,逼近
【人命危浅】
危浅:活不长,指生命告急。
危:轻微浅:指不长浅:
不长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
更(g ēng)相:交
互是以:所以
区区:拳拳 ,形容自己的私交(古今异义);另一说指“我”,自称的谦词
废远:取消远离。
【乌鸟私交,愿乞终养】
乌鸟私交: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终养:养老至终
【臣之辛苦】
辛苦:酸楚悲苦,这里指酸楚苦楚的处境(古今异义)
【二州牧伯】
二州:指梁州 (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域)、益州 (在今四川省 )
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鉴:审查,辨别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以保卒余年】
矜悯:怜恤。
听:任,这里是允许、成全
庶:庶几,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断
保:安;卒:终
【死当结草】
结草:指报答。
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2]。
见成语“结草衔环”,说春
秋,晋医生魏武子有妾,武子病,叮嘱其子魏夥,自己
死后,令妾改嫁。
到了病危,又令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夥
把父妾嫁出,是恪守父神志清醒的命。
此后魏夥和
秦将杜回作,看一老人草倒了杜回,夜魏夥梦老人
是魏武子妾的父,帮助他是了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惠。
在表示死后也会像草老人一来答恩惠。
【臣不犬怖惧之情,拜表以】
不:忍不住。
( shēng),承受,肩负。
犬怖惧之情:
是臣子卑的,用犬自比拜表:拜上表章
:使用法,使⋯知道。
与上文“具以表”的“ ”用法相同。
本段文
臣李密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碰到了不幸,出生六个月,
父就弃我而逝世。
我四的候,舅舅迫母改了守的理想。
我的
祖母刘氏,怜我年幼父,便自养。
臣小
的候常患病,九不可以走路。
孤单无靠,向来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乏兄弟,庭衰微、福分浅陋,很晚才有
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近的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的童仆,生活孤
没有依赖,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宽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常年卧床不起,我服侍她吃喝,素来就没有停止走开她。
到了晋朝成立,我承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先前出名叫逵的太守,
察举臣为孝廉,此后又出名叫荣的刺史推选臣为优异人材。
臣因为供奉奉养祖母的事无人肩负,退却不接受委任。
朝廷又专门下了诏书,委任我为郎中,不久又承受国家恩命,委任我为太子的侍从。
我依赖低微卑贱的身份,担当服侍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
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处上表报告,加以推却不
去任职。
可是诏书迫切严重,责怪我怠慢不敬。
郡县长官敦促我马
上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敦促,比流星坠落还要迫切。
我很想
奉旨为皇上奔忙效力,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临时服从自己的私交,但报告申述不被赞同。
我是骑虎难下,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遇到同情养育,况且我的孤傲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青的时候以前做过蜀汉的官,担当过郎官职务,原来就希望当官显达,其实不管惜名望节操。
此刻我是一个卑贱的亡国俘虏,十分低微浅陋,遇到过分提携,恩宠优厚,怎敢举棋不定而有非分的祈求呢
不过因为祖母刘氏寿命马上终了,气味轻微,生命告急,清晨不
可以想到夜晚如何。
我假如没有祖母,就没有今日的样子;祖母
假如没有我的照顾,也没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相互依赖
而保持生命,所以我不肯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此刻的年纪四十四岁了,祖母此刻的年纪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眼前效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眼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交,恳求能够允许我达成
对祖母养老送终的梦想。
我的酸楚苦楚,其实不不过是蜀地的百
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理解了解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
察。
希望陛下能同情我的诚意,知足我不足挂齿的梦想,使祖母
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惠。
我怀着像犬马相同不胜惧怕的心情,恭顺地奉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编写本段写作背景
《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
原题作“陈情事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当不时势动乱皇帝希望
李密能出来当官。
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有名,当过官很
出名气。
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当官来服民心。
并且希望进一步扩
大国土就更为希望天下人认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获得他
公民心。
李密孝敬相同也有着浓重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
文章表达祖母抚养自己
的大恩,以及自己应当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
恩之外,又倾吐自己不可以从命的苦处,真情表露,委宛畅达。
该
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怀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哭泣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 263 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
亡国之臣。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
泰始三
年( 267 年),朝廷采纳怀柔政策,全力拉拢蜀汉旧臣,征召
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 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
以祖母奉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上任,上
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列传录,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零侧息,何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
进。
”武帝览表,赞美说 : “密不空出名也”。
感人之际,因赐
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饮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逝世了。
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固,晋武帝
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
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
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
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怀佳篇而传诵于世。
陈情表之由来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
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零侧息,何尝解衣,饮膳
汤药必先尝后进。
情表
有暇学忘疲,而事周,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郎。
数使吴,有才,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征太子洗。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命。
乃上曰:“臣以衅,⋯⋯臣生当身,死当草。
”
帝之曰:“士之出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服,复
以洗征至洛。
司空之曰:“安公何如”密曰:“可次
桓。
” 其故,曰:“ 桓得管仲而霸,用刁而虫流。
安
公得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国,是知成一也。
”次:“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故得雅;《大》
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言教是以碎耳。
” 善之。
出温令,而憎疾从事,与人曰:“ 父不死,未已。
” 从事白其司隶,司隶以密在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
望内,而朝廷无援,乃迁中太守,自以失分怨。
及堂,密令,末
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
官无中人,不如田。
明显在上,斯
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
免密官。
后卒于家。
编写本段作品赏析
黄岳洲赏析
第一段
作者陈说家庭的特别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峙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贴。
“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
般格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说
苦情的总冒。
“险”,不一样于今日的“危险”义,《说文》:“险,阻难也。
”贾逵《国语》注:“衅,兆也。
”“险衅”,邪恶的兆头。
“闵”,病困,凶丧。
“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儿含义程度很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
什么“险衅”什么“闵
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儿童儿出生主要依赖父亲母亲抚养,
居然“慈父见背”,是一大不幸。
《文子》:“慈父之爱子,非求报。
”可见父慈于子是人之天性。
作者不用第一人称“臣”,而用第三人称“孩”,旨在客观陈说苦情以使武帝动心。
父亲死了,诚然难过,假如还有慈祥的母亲一道过着孤儿寡母的生活,那还不过比较艰辛而
已,居然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是又一个大不幸 !《晋
书·李密传》:“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四岁的孩子,既经失
怙,又已失恃,宛如一只被猎人击毙父亲母亲的没有羽翎的乌鸟,其
寒伧、蒙
昧、本能地求居觅食而又不可以得的苦状能够想像得之。
《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亲母亲欲夺而嫁之。
”“舅夺母志”
典出于此,但这是托辞 (因为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妇女在亡夫此后的改嫁
视为丑事 ),也是作者对母亲宽心的一种孝行。
从心理的往常情
况看,仿佛长辈特别喜爱第三代,仿佛祖父祖母喜爱孙子赛过儿、
媳喜爱儿女;假如这类判断不误,那么,祖母刘氏对作者的特别
喜爱是很自然的,再加上作者是一个失怙失恃的孩子,自然特别喜爱又
加上特别同情了,这样,“悯臣孤弱”的“悯”其含义之深、程度之重
能够贴切领会,祖母自然“躬亲抚养”了。
《晋书·李密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情,遂以成疾。
”“九岁不可以”,或许是软骨病之类。
假如孩子身体健康,祖母费心费劲可能少些,此
刻竟是“九岁不可以”,特异的体弱是又一种大不幸,是祖母分外费
心费劲的又一个要素。
以上一句写“弱”,以下集中写“孤”。
只管
有三种大不幸,假如家里人丁许多、外面亲戚许多,那还能够
有若干圆通的余地,此刻是“零丁孤傲,至于成立”。
“孤”得
够难过了,够奇异了,够长远了:一,从作者的父辈看,没有叔叔又
没有伯伯。
二,从作者的平辈看,没有哥哥又没有弟弟。
《诗经·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汝 )。
”郑玄笺:“鲜,寡也。
”作者借用《诗经》一句,但“鲜”其实不作“少”讲而作“无”讲,
是在特别的语言环境下跟“既无叔伯”的“无”防止重复的一种特别
词义。
从外亲看,既没有为祖母、兄弟、老婆等穿孝服的亲眷,也
没有为曾祖父亲母亲、伯叔祖父亲母亲穿孝服的家族,也没有为表兄弟、为未出嫁的堂姊妹穿孝服的同姓,单枝独芽寡人一个。
从经济看,
门庭衰落,连个使唤的童仆也没有。
最后以“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来简括、有力、形象地刻画作者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孤独、清
贫、孤单、悲怆、冷峻、凄厉无告、遭人白眼的惨境。
封建社会
的世俗看法跟今日不一样,今日男女同等又以独生 (无分男女 )为正
为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又倡导多子 (男子 ),作者这个“九岁不可以”,又是“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又是缺亲无故,又没有童仆的贫穷之家的几世单传的孤根弱苗的成长,饱蘸着祖母刘氏多少关顾之爱,倾注了祖母刘氏多少矜悯之情,耗资了祖母刘氏多少操劳之力 ! 不如说,祖母忠诚不渝地把自己所有的智慧、热血、
精力以致生命都放在抚养作者上边,读者怎不被浸透在一种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的氛围之中而对作者产生深切的同情呢假如祖母刘氏身心康泰,操作便利,那还能够有些周旋。
大不幸
又一次在必定中发生了,──祖母刘氏经受不了很多家庭变故的残害,经受不了很多社会人心的冷遇,经受不了很多对孤弱
孙儿的哀悯和担忧,饲养和抱持,亲力亲为,因此“夙”婴疾病,“常”在床褥,失掉独立生活的能力。
祖母所独一依赖的是一根弱
苗而已,“臣侍汤药,何尝废离”,归纳而又详细地写出了作者对祖母的孝谨备至。
《晋书·李密传》:“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
则涕零侧息,何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可见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服侍的殷勤和依赖的密切。
从“而刘”到“废离”可是寥寥几句,却勾画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
以下论列牢牢把这几句看作独一的事实依据。
第二段
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都因为“刘病日笃”而有着“报国
恩”和“徇私交”的不可以调解的矛盾,作者旨在除去晋武帝的疑虑,
为下文恳求“终养”埋下伏线。
“逮奉圣朝,洗浴清化”,此中有对
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更有对作者深受其恩的最大感谢,“洗浴”一
词隐喻作者如同禾苗承受雨露滋润因此健壮成长。
武帝担忧作者以
事奉祖母为借口,实在是对新朝持反对或观看的态度,作者更
担忧假如措词失当会惹起武帝疑虑将有杀身之虞。
“奉圣朝”,臣
仆称君之词,“洗浴清化”,臣仆非常感谢新朝的话,称号和感谢
都能使晋武帝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宠臣对君主说话,因此心弦
为之一弛。
“逮奉圣朝,洗浴清化”,又作为一个过渡指引到“陈情”
上来,以下详细地陈说“洗浴清化”的事实:一是太守推选作者为“孝廉”,这是褒德;二是刺史荐拔作者为“秀才”,这是称才,可是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赴命”。
“辞不赴命”乍一看来并不是“洗浴
清化”,实际上是最好的“洗浴清化”,因为晋朝的地方官吏不只承
认并且鼎力表彰了作者的孝敬和与事有原则和有才华,并且谅解了
作者的惨苦处境,知书达礼,言到行成。
因为是地方官吏,又
因为是从前的事,只用“奉养无主,辞不赴命”简单交代一下就行了。
“洗浴清化”的更重要的事实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
国恩,除臣洗马”。
武帝“特下”诏书,并且要作者做特别亲信的
宫廷侍卫之长;不久又授与辅助太子的官职。
面对最高统治者再三
提携,作为降臣的李密更加不可以简单从事了,于是“具以表闻”。
在武帝看来,李密对这类厚爱居然“辞不任职”,不免身在曹营心
在汉。
可是作者奇妙地写道:“猥以卑微,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
”作者主动说出武帝心中想要说的,并且是这样委宛,这样诚意,武帝自然会平心静气了。
但这话毕竟是作者所说,从
从前的状况看,并无获取武帝的谅解,而是遇到逼迫手段:“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切”,“峻”,“责”,“逋”,“慢”,都正确鲜亮地刻画了武帝当时的愤怒神态。
郡县追风逐电地履行王命,是“逼迫”,是“催”臣上道,州司详细贯彻王命,是“临门”,是“急于星火”,先后六个四字句,特别精练形象地描述了一幅雷厉流行
无可隔绝的催命图,这与上文所写“茕茕孑立,形单影只”成为鲜亮的比较。
“臣欲奉诏奔驰”的“奔驰”用得绝妙,它有力地显示了
作者特别迫切地希望马上赴京为皇家奔忙效力的焦虑心情,“刘病日笃”的“日”字又正确地显示了苦情日深并且是为时不久,它跟下文“苟循私交”的“苟(临时 ) ”相辅相成。
作者奇妙地应用了二
难推理:“欲受命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交,则告诉不准”。
二难推理是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结合起来的推理,它的前提既然有两个,结论就是或此或彼,所以说,“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这个结论含蕴精警,表面看来它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敬之情,使武帝意识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到处合情,部分地除去了对作者的某些疑虑。
其实呢,
辩证地看,这里的根本看法是“先徇私交,后报国恩”。
假如是先
斩钉截铁地提出“愿乞终养”,很可能激怒武帝遂致遭灾,这里形
式上提出两难,正是作者与事为文的高明所在。
如何进一步说服武
帝呢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而把读者引向下边的重点的即是高
潮的一段。
第三段
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 个治国,述作者特孤傲的境和作者的从政史、人生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一步取消晋武帝的疑。
《非子· 》:“凡之,在知所之所矜,⋯⋯
有欲矜以智能,之异事之同者,多之地。
”作者扣
治国大做文章,使武帝感觉“粗心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
縻”( 《》 )。
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是切称朝廷褒孝行度决、措置合适,却更
是“愿乞养” 置依据。
于是出了“况臣孤傲,特尤甚”,
副“特”和两个形容“尤”“甚”集中有力地写出了作者的状况是
异乎常的特别,那就越当并且必“蒙矜育”了。
假如是马虎的作者,行文至此,也能够提出“愿乞养”了,那仍旧
要把事情弄坏,因“以孝治天下”是法,“凡在故老⋯⋯”是理,都不过一般的,都没能一步翻开武帝的心扉。
明而又耐心的作者突然宕开一笔,干脆刺刀,把情推向高
潮!他英勇爽快而又十分机敏地把自己的史、人生度以
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底交代,全亮相:“且臣少仕朝,郎
署。
”“少”“仕”“ ” 了然仕臣之久,供之勤,但它的根本
目的不是了效忠守于西蜀,而是了“ 宦达”。
既然“ 宦达”,就不上“矜名”,就多地取消了武帝的疑。
另一方
面,武帝的举措又使作者个“至微至陋”的“亡国俘”深感“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