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成长环境和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既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
以下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十分快速,德育也应该在内容上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增加有关情感、道德、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背后的道理和道德。
例如,在教授《孟子》言语观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孟子在言语方面的思想,告诉学生言语是养成一个人的品德与个性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小兵张嘎》时,教师可以分析张嘎的勇气与信念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语言的力量、思想启蒙、
行为示范等方法来渗透德育。
例如,在教《小兵张嘎》时,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深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生命意义等大问题,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社会、学会关爱他人。
三、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文化节、年级文艺汇演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对于个别学生,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例如,班级里需要搜集各种资料,教师可以让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承担这个任务,让他们体验到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感受到美好的品德的力量和意义。
四、学生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其最终目的是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而成长、进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产生认同和感受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来了解自己。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老师可以请一些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认同,从而对德育教育渗透产生更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了解社会和所处的环境,培养好的人生价值观和品德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