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 确认
负 债+
所有者 权益
收入
会计 计量
会计 记录
费用
利 润
相关信息
会计
会
(kuài
计
jì)
(ku
ài jì) 报告
要 经营成果 素
第十七页,共49页。
2.相关性(有用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jīngjì)决策需要
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
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
空间范围
前提 条件
时间范围 基本程序
会计
计量方法
第二页,共49页。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基本准则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jiāoyì) 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企业“本身”的含义 ①不反映其他企业的 交易或事项; ②不包括企业经营者 个人的财务收支。
第十三页,共49页。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明确(míngquè)了会计的计量方法。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 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
会
计
要 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 货
权益 币 计
元
收入
费用
利润 量
【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shōurù)-费用=利润
第十四页,共49页。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tèzhēng)(要求)
出租 所方有权
法律形式 处置权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
(yǒuguān)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账簿
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
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重要 影响的交易或事项
交
易
会计
(jiā (kuài
oyì)
jì)
或
事
确认
项
会计
计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
提下,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 (zūn xún)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 质量的标准。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06)规定的会计信息 基本准则 的质量(zhìliàng)要求有八条。
第十五页,共49页。
二、会计信息质量(zhìliàng)要求的 内容
第三版第三第三章章会计会计核核算算基基础础((jījcīhcǔh)ǔ)
会计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 件,明确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
第一节 会计假设(jiǎshè)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
及其要求 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其
他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基
础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权责发生制
货币计量
可比性 及时性
会计信息 质量要求
会计报告 处理系统
会计处理基础
第七页,共49页。
★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
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
(yīdìng)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
会计 主体 经营发
展趋势
持续经营
停业清理 趋势2
趋势1
★交易或事项 (shìxiàng)确认、 计量的前提
★如果发生停业清理(qīnglǐ), 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 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九页,共49页。
2.持续(chíxù)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 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第十八页,共49页。
3.可理解性(明晰性)
企业提供的信息(xìnxī)应当清晰
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
运用。
交易
(jiāoyì) 或
事项
会计 (kuài
jì)
确认
会计 计量
会计 记录
会计 报告
财务状况
会计
信息
经营成果
清晰明了,便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理解和运用
第十九页,共49页。
4.可比性
出租方
使用权 法律形式
租用期满,所有权等归属承租方 所有权 处置权 法律形式
经济实质
问题:设备款尚未付清前,应否属于承租方的资产?
★按照实质(shízhì)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此时已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 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体现了对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的尊重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基础 条件
第一页,共49页。
前提条件 质量要求
确认、计 量要求
处理基础
会计
第一节 会计(kuài jì)假设
一、含义
会计假设(jiǎshè)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 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 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合理 设定。
第十二页,共49页。
(四)货币计量假设
1. 定义
量。
企业会计应当(yīngdāng)以货币计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
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
工时等计量单位)。
会计
(kuài jì)主 1 体月度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2345 67 8
季度
半年度
货币计量
9 10 11 12 年度
◆采用(cǎiyòng)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信息
停 虚构的交
易或事项
不符合确认 和计量要求
★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 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第十六页,共49页。
★如实(rúshí)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 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 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 量要求见本章第三节
相关信息
财务状况
资产
会计
3月各账户的发生 额、 余额怎样? 结账可知
会计报表
(财务状况 等)
报告
(kuài jì)主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月1日体月度
季度
半年度
12月31日 年度
(yuèd
◆ù界) 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
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
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
可能
20 000元。
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
实现
收入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未来
可能 发生 损失
应 收 账 款 30 000 元,预计损失 1 500元。
★不可低估:应充分
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并应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huòzhě)
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提前或者(huòzhě)延后。
【例】企业用银行存款2 000元购
买经管济理部确 门影办响公要素用品。
业务 认
(交易
资产
+ 费用
=
负 债
Hale Waihona Puke 或事项)-2 000 +2 000
计
量 变动金额
+ 所有者
权益
+ 收入
◆会计计量: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会计要素的变动(biàndòng)金额加以认定的过
程。
第四页,共49页。
◆会计报告:是指对发生的交易或
事项(shìxiàng)的变动结果进行报告的
过程。
报告
变动结果
报表
经济 业务 (交易
确认 (què rèn)
影响
(yǐngxiǎng) 要素 资产
+ 费用
=
负 债
+ 所有者
权益
+ 收入
或事
项) 计
-2 000 +2 000
账簿
量 变动金额
记 确认结果
★会计确认、计量录、记录和报告构成了
完整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
★
经济实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经济实质
实 质
交易或
交易或
(s
事项
事项
hí
zh
法律形式 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 法律形式
ì) 重
二者统一
二者分离
于 形
式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存在经济实质与法
【例】企业融资租入(zū rù)设备。律(fǎlǜ)形式的分 离
分期支付租金(设备款)
承租方
租入设备(100万元,5年付清)
【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zījīn)购入设备经律。济形实式质统与一法
经济实质 法律形式
确认为企业资产
所有权 使用权
反映(fǎnyìng)增 减变动
处置权
提取(tíqǔ)折 旧等
【比较】 企业经营租入设备。
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 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
承租方 使用权 法律形式
经济实质
租入设备使用,支付租金 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
经济业务
(交易或 事项)
会计 确认
会计
会计
计量
记录
第五页,共49页。
会计 报告
财务会 计的处 理系统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fànwéi),解决了 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xiāoshòu)产品一批,货 款暂未收到。
A 企业
应收账款 资产
会计
记录
会计
会计
报告 信息
2009年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fù zhài)或费用。
购买股票100 000元, ★不应高估:不可高估
未来
预计可获取股利收入 未来可能产生的收入,更
◆人为的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 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
会计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kuài
jì)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月1日体月度 季度
半年度
(yuèd 会计中期
ù)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11 12 12月31日
会计年度
第十一页,共49页。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 何时(hé shí)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
交易 事项
交易 事项
A 会计 (kuài
jì) 主体
B
会计 主体
严格区 别
交易
事项
经营者 个人
严格区 别
C 会计 (kuài jì) 主体
D
会计 主体
第三页,共49页。
★ 应予注意的几个关键名词:
◆会计(kuài jì)确认:将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kuài jì)要素联系起 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交 会计 易 (kuài 或 jì) 事
项 确认 2011年
账簿
会计
会计
计量
记录
财务状况
报 表 经营成果 会计 现金流量 报告
按规定时间(shíjiān)及时进 行报告
2012年
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第三节 会计要素(yào sù)确认、计量及其
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团就是如此。
既是法律(fǎlǜ) 主体
也是会计主体
企业(qǐyè) 集团
只是会计主体不 是法律主体
A母公司
B母公司
A1
子公司
A1 子公司
A1
子公 司
B1
子公司
第八页,共49页。
B1
子公 司
B1 子公司
(二)持续经营(jīngyíng)假设 1. 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持续经营(jīngyíng)为前提。
测。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需要进行 宏观调经济控等
与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的决策相关
与投资者和债权人 等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进行投资
或贷款等
会计 (kuài
与供应商等方面 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需要调整 经营策略等
jì) 信息
与企业内部经营 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采取怎样的货 款结算方式等
应付账款 负债
B 企业
★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bù tónɡ)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
第六页,共49页。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其他(qítā)会计核算 基础建立的基础。
会
计
假
会计
设
(kuài
jì)主
体
持续(chíxù) 经营
会计分期
可靠性
企业(qǐy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 比性。★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 纵 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 向
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 可
A 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 企业
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比
在附注中说明。
★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
包括(bāokuò)年限平均法、工作
会计
(kuài 经营发jì)主 展趋势 体
持续经营
★交易或事项确认、 计量的前提
◆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 跨期费用(fèi yong)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等。◆是“会计分期”假设等建立的基础。
第十页,共49页。
(三)会计分期假设(jiǎshè)
1. 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 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 基本准则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
据进行会计(kuài jì)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
(kuài jì)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
(kuài jì)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实际发生
会计
会计
会计
会计
会计
(fāshēng)的交 易或事项
量法等
★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 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 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
横 向 可
一致、相互可比。
比
A 企业
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B 企业
★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
第二十页,共49页。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 者事项的法律(fǎlǜ)形式作为依据。
负 债+
所有者 权益
收入
会计 计量
会计 记录
费用
利 润
相关信息
会计
会
(kuài
计
jì)
(ku
ài jì) 报告
要 经营成果 素
第十七页,共49页。
2.相关性(有用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jīngjì)决策需要
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
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
空间范围
前提 条件
时间范围 基本程序
会计
计量方法
第二页,共49页。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基本准则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jiāoyì) 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企业“本身”的含义 ①不反映其他企业的 交易或事项; ②不包括企业经营者 个人的财务收支。
第十三页,共49页。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明确(míngquè)了会计的计量方法。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 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
会
计
要 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 货
权益 币 计
元
收入
费用
利润 量
【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shōurù)-费用=利润
第十四页,共49页。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tèzhēng)(要求)
出租 所方有权
法律形式 处置权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
(yǒuguān)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账簿
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
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重要 影响的交易或事项
交
易
会计
(jiā (kuài
oyì)
jì)
或
事
确认
项
会计
计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
提下,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 (zūn xún)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 质量的标准。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06)规定的会计信息 基本准则 的质量(zhìliàng)要求有八条。
第十五页,共49页。
二、会计信息质量(zhìliàng)要求的 内容
第三版第三第三章章会计会计核核算算基基础础((jījcīhcǔh)ǔ)
会计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 件,明确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
第一节 会计假设(jiǎshè)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
及其要求 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其
他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基
础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权责发生制
货币计量
可比性 及时性
会计信息 质量要求
会计报告 处理系统
会计处理基础
第七页,共49页。
★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
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
(yīdìng)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
会计 主体 经营发
展趋势
持续经营
停业清理 趋势2
趋势1
★交易或事项 (shìxiàng)确认、 计量的前提
★如果发生停业清理(qīnglǐ), 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 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九页,共49页。
2.持续(chíxù)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 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第十八页,共49页。
3.可理解性(明晰性)
企业提供的信息(xìnxī)应当清晰
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
运用。
交易
(jiāoyì) 或
事项
会计 (kuài
jì)
确认
会计 计量
会计 记录
会计 报告
财务状况
会计
信息
经营成果
清晰明了,便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理解和运用
第十九页,共49页。
4.可比性
出租方
使用权 法律形式
租用期满,所有权等归属承租方 所有权 处置权 法律形式
经济实质
问题:设备款尚未付清前,应否属于承租方的资产?
★按照实质(shízhì)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此时已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 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体现了对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的尊重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基础 条件
第一页,共49页。
前提条件 质量要求
确认、计 量要求
处理基础
会计
第一节 会计(kuài jì)假设
一、含义
会计假设(jiǎshè)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 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 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合理 设定。
第十二页,共49页。
(四)货币计量假设
1. 定义
量。
企业会计应当(yīngdāng)以货币计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
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
工时等计量单位)。
会计
(kuài jì)主 1 体月度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2345 67 8
季度
半年度
货币计量
9 10 11 12 年度
◆采用(cǎiyòng)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信息
停 虚构的交
易或事项
不符合确认 和计量要求
★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 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第十六页,共49页。
★如实(rúshí)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 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 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 量要求见本章第三节
相关信息
财务状况
资产
会计
3月各账户的发生 额、 余额怎样? 结账可知
会计报表
(财务状况 等)
报告
(kuài jì)主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月1日体月度
季度
半年度
12月31日 年度
(yuèd
◆ù界) 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
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
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
可能
20 000元。
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
实现
收入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未来
可能 发生 损失
应 收 账 款 30 000 元,预计损失 1 500元。
★不可低估:应充分
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并应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huòzhě)
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提前或者(huòzhě)延后。
【例】企业用银行存款2 000元购
买经管济理部确 门影办响公要素用品。
业务 认
(交易
资产
+ 费用
=
负 债
Hale Waihona Puke 或事项)-2 000 +2 000
计
量 变动金额
+ 所有者
权益
+ 收入
◆会计计量: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会计要素的变动(biàndòng)金额加以认定的过
程。
第四页,共49页。
◆会计报告:是指对发生的交易或
事项(shìxiàng)的变动结果进行报告的
过程。
报告
变动结果
报表
经济 业务 (交易
确认 (què rèn)
影响
(yǐngxiǎng) 要素 资产
+ 费用
=
负 债
+ 所有者
权益
+ 收入
或事
项) 计
-2 000 +2 000
账簿
量 变动金额
记 确认结果
★会计确认、计量录、记录和报告构成了
完整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
★
经济实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经济实质
实 质
交易或
交易或
(s
事项
事项
hí
zh
法律形式 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 法律形式
ì) 重
二者统一
二者分离
于 形
式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存在经济实质与法
【例】企业融资租入(zū rù)设备。律(fǎlǜ)形式的分 离
分期支付租金(设备款)
承租方
租入设备(100万元,5年付清)
【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zījīn)购入设备经律。济形实式质统与一法
经济实质 法律形式
确认为企业资产
所有权 使用权
反映(fǎnyìng)增 减变动
处置权
提取(tíqǔ)折 旧等
【比较】 企业经营租入设备。
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 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
承租方 使用权 法律形式
经济实质
租入设备使用,支付租金 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
经济业务
(交易或 事项)
会计 确认
会计
会计
计量
记录
第五页,共49页。
会计 报告
财务会 计的处 理系统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fànwéi),解决了 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xiāoshòu)产品一批,货 款暂未收到。
A 企业
应收账款 资产
会计
记录
会计
会计
报告 信息
2009年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fù zhài)或费用。
购买股票100 000元, ★不应高估:不可高估
未来
预计可获取股利收入 未来可能产生的收入,更
◆人为的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 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
会计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kuài
jì)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月1日体月度 季度
半年度
(yuèd 会计中期
ù)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11 12 12月31日
会计年度
第十一页,共49页。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 何时(hé shí)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
交易 事项
交易 事项
A 会计 (kuài
jì) 主体
B
会计 主体
严格区 别
交易
事项
经营者 个人
严格区 别
C 会计 (kuài jì) 主体
D
会计 主体
第三页,共49页。
★ 应予注意的几个关键名词:
◆会计(kuài jì)确认:将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与一定的会计(kuài jì)要素联系起 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交 会计 易 (kuài 或 jì) 事
项 确认 2011年
账簿
会计
会计
计量
记录
财务状况
报 表 经营成果 会计 现金流量 报告
按规定时间(shíjiān)及时进 行报告
2012年
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第三节 会计要素(yào sù)确认、计量及其
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团就是如此。
既是法律(fǎlǜ) 主体
也是会计主体
企业(qǐyè) 集团
只是会计主体不 是法律主体
A母公司
B母公司
A1
子公司
A1 子公司
A1
子公 司
B1
子公司
第八页,共49页。
B1
子公 司
B1 子公司
(二)持续经营(jīngyíng)假设 1. 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持续经营(jīngyíng)为前提。
测。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需要进行 宏观调经济控等
与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的决策相关
与投资者和债权人 等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进行投资
或贷款等
会计 (kuài
与供应商等方面 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是否需要调整 经营策略等
jì) 信息
与企业内部经营 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
测,采取怎样的货 款结算方式等
应付账款 负债
B 企业
★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bù tónɡ)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
第六页,共49页。
◆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其他(qítā)会计核算 基础建立的基础。
会
计
假
会计
设
(kuài
jì)主
体
持续(chíxù) 经营
会计分期
可靠性
企业(qǐy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 比性。★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 纵 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 向
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 可
A 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 企业
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比
在附注中说明。
★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
包括(bāokuò)年限平均法、工作
会计
(kuài 经营发jì)主 展趋势 体
持续经营
★交易或事项确认、 计量的前提
◆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 跨期费用(fèi yong)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等。◆是“会计分期”假设等建立的基础。
第十页,共49页。
(三)会计分期假设(jiǎshè)
1. 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 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 基本准则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
据进行会计(kuài jì)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
(kuài jì)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
(kuài jì)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实际发生
会计
会计
会计
会计
会计
(fāshēng)的交 易或事项
量法等
★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 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 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
横 向 可
一致、相互可比。
比
A 企业
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B 企业
★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
第二十页,共49页。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 者事项的法律(fǎlǜ)形式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