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复习划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页
中考·历史
1.(2023 浙江杭州)如图为“1912~1918 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 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1914~1918 年),民族工业出现“短 暂的春天”。其中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项正确;甲 午战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 A 项;杭州开埠,允许列强设厂,是 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 约》的内容,排除 B 项;官僚资本出现在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排除 D 项。
第3页
中考·历史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 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6.夹缝中顽强挣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 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中考·历史
第十二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1页
中考·历史
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复习项目一
复习项目二
第2页
中考·历史
复习项目一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必背知识点]
必背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 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第6页
中考·历史
[知识拓展]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四大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春”,甲午中日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夏”,1927~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严重打 击;“冬”,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帝国主义。
①从发展程度来 看,虽然有长足发 展,但总体来说还 比较落后。 ②从行业来看,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 部门。 ③从分布来看,地 区分布极不平衡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8页
中考·历史
(2)发展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艰难;整体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民族工业再度受 挫,没有得到很好 的恢复和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实业救 国”浪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内因: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发 展实业的法令;外因: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 势力卷土重来;20 世纪三四十年 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
第7页
中考·历史
[命题点练透]
[命题点] 正确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及特征。
(1)发展历程
阶段
阶段特点
原因
总体特征
从洋务运动 出现了一些民族工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到甲午中日 战争后
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到中 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
业的萌芽,并得到 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 “短暂的春天”
第4页
[知识拓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总体上比较落后。 (2)结构上——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3)地区上——集中于沿江、沿海历史
必背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 相继传入中国。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 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 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A.无法与外国竞争
B.一直得到政府支持
C.造成了大量失业
D.生存发展环境艰难
答案:D 题干现象说明当时民族工业生存发展环境艰难。由于受到封建势力和传统观 念的影响,民族工业处境艰难,生存环境恶劣,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10页
中考·历史
2.(2023 四川成都青白江区模拟)1872 年,我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在广东南海县创建,投产后,“出丝精美”,畅销欧美,获利丰厚。但村民认为男女同厂
“有伤风化”,该厂“夺人生业”,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1887
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民族工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