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pr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4期PG PR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利亚李熳+
(河南博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P G P R是生长在植物根际周围的一类集促生、防病 为一体的有益菌的总称,具有安全高效、肥效持久、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本文总结了P G P R的定义、种类及其在根际土壤的作用机制,并对P G P R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系统诱导抗性;促生;防病
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24-014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觀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PGP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ZH A N G L i-ya LI Man **
(Henan Bodun Biotechnology Co.,Ltd.,Zhengzhou Henan450001)
Abstract As peopled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enhanced,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also increasing.PGPR is a general term for a group of beneficial bacteria that promote growth and prevent disease around the rhizosphere of plants.l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 and efficient,long-lasting fertilizer,improve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PGPR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and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PGPR products in agriculture,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Key words P G PR;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growth promotion;prevent disease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指自由生活在土壤或植 物根际范围中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 的吸收和利用、增加作物产量或对土壤中的病原菌具有拮 抗作用的有益菌的统称。

我国PGPR的发现最早始于1937年 张宪武对大豆根瘤菌的研究[11。

国内外鉴定出的PGPR菌株 有很多种,包括假单胞菌属、固氮孢菌属、芽孢杆菌属、沙 雷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农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等。

大量 研究表明,一些PGPR菌株对瓜类、大豆、油菜、玉米和水稻 等农作物的促生作用和作物增产效果显著。

由于其在土 壤中有很强的定殖能力,并且能对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将 PGPR引入农业生态系统或不同种植制度中能积极影响植 物生长发育
1 PGPR作用机制
PGPR菌株具有促生和防病作用,一般通过一种或多种 作用机制直接或间接实现,直接作用是可通过固氮、溶磷、解钾、产生铁载体等生理活动,将土壤中矿物质转化为植物 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以及产生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进 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w。

另外还可分泌拮抗物质,竞争营养 和生存空间,诱导作物产生系统抗性、改良土壤等作用改变 作物的生长环境,间接促进作物的生长'
1.1直接作用
1.1.1提供植物营养物质。

PGPR可通过其固氮、溶磷、解钾 等作用方式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养分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而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固氮菌可以将大气中的分子氮转换 为氨态氮直接被作物利用。

同样,溶磷、解钾也是将难溶的 磷钾分解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磷钾元素,其作用机制 与其分泌的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一些有机酸有关I据作者简介张利亚(1971-),男,河南郑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生物质
综合利用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9-09报道,水稻内生固氮菌DX35具有固氮、载铁能力和溶磷特 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促生作用|91。

张英等[1()1从牧 草根际分离到4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PGPR菌株,能溶解 有机磷和无机磷供植物吸收利用。

1.1.2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在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 出来的微生物,其中80%都可以释放与合成生长素。

根际促 生菌通过产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以及 ACC脱氨酶和丁二醇等挥发性物质来参与植物发育过程,继而引发一系列植物生理变化|n|。

据报道,连翠飞等1121分离 得到假单胞菌株CX-5-2,其能产生IA A和GA3来促植物 生长。

产生A CC脱氨酶的PGPR菌株通过分解植物体内乙 烯前体ACC来降低乙烯浓度,达到促生目的%
1.2间接作用
1.2.1分泌括抗物质。

一些PGPR菌株可以分泌出抗生素和 抗菌代谢物质,用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据报道,多粘类芽 孢杆菌可产生多肽类抗生素、絮凝素剂、拮抗蛋白酶类等拮 抗物质,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

如荧光 假单胞菌产生的硝吡咯菌素可有效抑制病原真菌所引起的 棉花猝倒病|141。

枯草芽孢杆菌AR11菌株可抑制番茄根部卵 块和根结的形成,并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活性有一定抑 制效果[1\
1.2.2竞争营养空间和生存空间。

PGPR可通过与病原物竞 争营养和生存空间抑制病原物生存和发展。

有些微生物能在 植物根系表面和病原菌之间形成生物膜阻隔二者接触,同时与病原菌竞争碳源、氮源等,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发展
并通过在根际土壤中高密度有效定殖,与其他微生物进行营 养、氧气和空间上的争夺。

据报道,PGPR菌株XF-1能有效 定殖在大白菜的根系和根际土壤中,与大白菜根肿菌竞争 生态位,有效阻挠根肿菌对大白菜的侵染和定殖,间接促进大 白菜的生长m。

假单胞菌J3与青枯病原菌竞争生存空间n81,
(下转第146页)
142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4期
撤农业科学,2015,43( 11):62-63.
[2]赵晓军,孙聪,张朔,等.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及样品信息数据库管
理[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 (4):44-48.
[3J李达,韩冬桂,沈程砚丹,等.土壤及标签贴附方式对RFID标签性能影响P1.电子技术应用,2019(6) :84-88.
[4J徐平,夏侯士戟,王秀,等.土壤样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 于 WebGIS[J].农机化研究,2011,33(8) :69-72.
[51刘丰山,张嘉敏.佛山市土壤样品库建设的实践探索m.绿色科技,2017(14):91-92,
(上接第142页)
可有效减少辣椒青枯病病害发生。

1.2.3诱导作物产生系统抗性。

植物诱导抗性是一个普遍存 在的现象,是植物在受到一定的激发子刺激后,对随后的病 原菌侵染表现出一系列快速的防卫反应。

许多生防菌表达和 释放大量微生物分子,如几丁质酶、鞭毛蛋白、脂多糖类、木 聚糖酶等,可诱导激活植物防卫系统基因的表达1。

研究 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916可以提高水稻叶鞘细胞中 PAL、SOD等防御酶活性,诱导水稻对纹枯病产生系统抗性,抑制稻纹枯病害120]。

2 P G P R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PGPR种类繁多,集促生、防病和改善土壤等优点于一 身,被广泛应用与农林业生产过程当中。

目前,对PGPR的开发和使用多为活体制剂和代谢产物制剂,二者分别是利用 活菌通过其作用机制以及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来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开发产品主要为微生物肥料和微生 物农药2个方面,微生物制剂本身无毒无副作用,符合绿色 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学者们的研发热点。

世界上最早的微生物肥料“Nitragin”根瘤菌接种剂是由 德国Noble研发获得,我国张宪武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推 广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技术,还陆续推广了一些细菌肥料则。

主要是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后分解释放土壤中营养元素刺激 植物生长,建立优势菌群来增强植物抗逆性,同时改善土壤 物理性状。

任增良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盆 栽玉米的生长。

还有一些微生物肥与减量化肥、有机肥配施 也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果实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
微生物农药又称生物农药,是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产生农作物所需的特定农 药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国外研制的枯草芽孢杆菌QSF- 713制剂可以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蔬菜白粉病以及樱桃灰 星病。

我国研制的枯草芽孢杆菌A I微生物农药,对黄瓜白 粉病防效达80%以上,且可以提高黄瓜幼苗抗逆性。

另外,PGPR2种或多种菌剂进行复配,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一 菌剂^31。

3结语
我国正在逐步发展生态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型农业强 国迈时。

PGPR菌株因其促生增产、防病、改良土壤微生态 等优点已经被我国广大农业工作者开发并应用到农、林、牧、副、渔等领域。

要使PGPR与作物相互作用最大化,就应筛 选优良的PGPR菌株,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和材料 科学等来开发适用于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专用的PGPR制[6] 郭武士,易欣,陈云坪,等.基于WebGIS和条码技术的土壤空间信息
管理系统丨•)].农业工程学报,2010,26(9) :251-256.
[7] 韩学鸿.基于G丨S的土壤自动化采样与高效管理技术研究[D].石家
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间周建军,王秀,马伟,等.基于条码技术的土壤样品管理系统研制[J].
农机化研究,2012,34(12): 174-177.
[9]吴红全.云新早实丰产核桃园土壤管理技术[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
会.第五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乌蒙山片区发展论坛论文集.昭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
剂,制备出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及农药,寻求合适的工艺和方 法,这将是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4参考文献
丨1]周法永,卢布,顾金刚,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阶段及第三代产品特征探讨[J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1): 12-17.
[2] TAGHAVI S,BARAC T.GREENBERG B,et al.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to endogenous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poplar improves phytoremediation of Toluene[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5,71 (12):8500-8505.
[3] 崔松松,白莉敏,周可金,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
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〇16,44( 1):91-96.
[4] 吕雅悠.普城沙雷菌A21-4对辣椒的促生长及其诱导系统抗性研
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5.
[5] 高学文,姚仕义,HuongPham,等.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产生的抑菌
活性物质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03,19(4):175-179.
[6] CHEN X B,ZHANG B X.The proceedings of PGPR mechanisms[J].J
Microbiol,2000(20) :38-41.
[7] YANG J,KL0EPPER J W,RYU C M.Rhizosphere bacteria help plants
tolerate abiotic stress[J].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09,14( 1) :1-4.
[8] 党雯,郜春花,张强,等.解钾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
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8):921-924.
[9] 王秀呈,曹艳花,唐雪,等.7_R稻内生固氮菌
DX35的筛选及其促生特性[J].微生物学报,2014,54(3) :292-298. [10] 张英,朱颖,姚拓,等.分离自牧草根际四株促生菌株(PGPR)互作效
应研究 t J].草业学报,2013,22(1):29-37.
[11] 李敏,张鹏鹏,刘凯,等.几株烟草根际促生细菌的挥发性物质对拟
南芥根构型的影响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丨5,46
(3):347-352.
[12] 连翠飞,李社增,晁春燕,等.产植物激素拮抗细菌CX-5-2的筛选、
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7(2):197-203.
[13] PENROSE D M,GLICK B R.Methods for isolating and characterizing
ACC deaminase-containing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J].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3,118 (1) :10-15.
[14] IPEK M,PIRLAK L,ESITKEN A,et al.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
acteria(Pgpr)increase yield,growth and nutrition of strawberry under high-calcareous soil conditionsfj|.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4,37
(7):990-1001.
[15] 丁国春,付鹏,李红梅,等.枯草芽孢杆菌A R11菌株对南方根结线
虫的生物防治[几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 :46-49.
[16] 康慧颖,李帅,郭长虹,等.P G P R的定殖机制及其在植物生防中的
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34):13237-13239
[17] 刘庆丰,熊国如,毛自朝,等.枯草芽胞杆菌XF-1的根围定殖能力
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5):425-430.
[18] 郭坚华,龚龙英,祁红英,等.三个拮抗菌株对辣椒青枯病的作用机
制[J].中国生物防治,2003(1):6-10.
[19] JONES J D,DANG J L.The plant immune system[J].Nature,2006,444
(7117):323-329.
[20] 李德全,陈志谊,聂亚锋,等.Bs-916及高效突变菌株抗菌物质及其
对水稻抗性诱导作用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8,38(2):192- 198.
[21] 杨承栋,余进,焦如珍,等.细菌肥料的研究与应用[J].世界林业研
究,2008,21(6):4 卜 44.
[22] 李智燕,张榕,张洁,等.微生物专用菌肥与化肥配施对红三叶根系
生长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8,38(1):38-42.
[23] 葛红莲,张福丽,刘志华.复合菌剂PB12防治黄瓜疫病效果评价以
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〇15,31 (2) :229- 235.
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