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四饮、留饮、水在五脏的联系和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四饮、留饮、水在五脏的联系
和区别
#金匮要略#
痰、饮、湿是有区别的,痰性质黏,饮相当于水,有形而变动不居,湿相当于雾,可见而无形。

本章说的是饮,仲景把饮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归类,先说的四饮是从位置和症状归类,暗含这病机。

水在五脏,是从水饮侵袭五脏引起的症状来归类。

而留饮是说了一种饮呆在某个部位不流动的现象。

这几种由于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划分,所以之间是有交叉重合的的地方。

1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2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吐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饮的四种疾病,本条说了四种位置,症状,从中可以看出病机。

痰饮在心下,也就是胃肠道,应该是胃阳气不足,水谷运化障碍,所以会出现消瘦,水走肠间有声;悬饮留在胸胁,咳嗽吐痰会引起疼痛,是因为肝气不畅引起;饮流四肢,汗出不畅,身体疼痛是因为营卫不调引起;咳嗽气短,坐位呼吸,是因为肺气宣降失常引起。

但是不管哪一种,归根到底水液代谢障碍和脾阳气不足有关系。

只不过不同的水饮还会有其他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变化。

3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4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5水在脾,少气身重。

6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7水在肾,心下悸。

水在五脏,是指水饮侵袭五脏,引起五脏的一系列变化,不是五脏病变引起的水肿,这是有差别的。

水在心为出现短气,不喜饮水,
心下硬,这个表述有点像水在胃。

也就是水在心下。

水在肺,咳吐涎沫,想喝水,有点像老慢支。

水在脾,乏力体重,这属于脾虚有湿气。

水在肝,类似于悬饮,水在肾,有水气凌心,心悸,属于膀胱水饮内停。

从这里分析,水在五脏,其实是水停五脏,那和上面的四饮有区别,也有重复的地方,比如痰饮和水在心有类似之处,只不过水在心位置偏高,属于心下,在胃,而痰饮在肠道,悬饮和水在肝,基本重合,水在肺和支饮有类似之处,一个以痰为主,一个以饮为主。

而溢饮和水在脾有类似之处,只不过溢饮以饮为主,而水在脾以湿气为主。

8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9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10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这里说了三条留饮,不是指还有一种饮为留饮,而是指这种水饮有停留不动的含义,虽然水在五脏也有这种意思,但是毕竟是水气侵袭,还是变动的,这是水的特性,只不过有些偏重某个脏器。

但是这里的留饮却是不动的,留心下,实际上属于留心中,出现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这是很多心脏病患者的共同症状,所以仲景用瓜蒌薤白来通阳化痰。

而胁下痛,实际上类似于胸膜炎,同样是变动不移的。

胸中
有留饮类似于哮喘,更是属于伏痰伏饮经年不动的。

11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伏饮和留饮不太一样,伏饮大部分属于留饮,因为留,所以能够潜伏不动,在某种因素下诱发。

所以没有发病的时候有可能没有什么症状。

本条说的是外感后诱发伏饮发作。

膈上有痰,所以出现胸满,喘、咳、吐痰。

外感后伴有恶寒发热,背痛。

咳得厉害了眼泪出来,喘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在使劲。

这样的一般有伏饮,需要长期治疗。

12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

脉偏弦者,饮也。

本条是喝水太多诱发气喘胸满。

这类人群食欲不振,喝水多,水停胃中,甚至出现心悸,气短,双手脉弦是因为寒证,单手脉弦,是饮证,因为水饮多是停留一处,所以可以是单侧脉弦,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

中医里都不提倡饮水过多过猛,水饮代谢首先依赖于脾气,脾阳气不足就会造成水饮内停,而如果喝水太过水饮内停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如果出现明显的胸满气喘,应该原来就有,内外夹攻,造成症状加重。

13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14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肺饮也就是水在肺脏,气机受阻,所以喘而短气,大多不是弦脉,而是滑脉为主,支饮和肺饮差不多,按理也是滑脉,但是如果脉比较平的,病情虽久但是并不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