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满语的词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满语的词汇
在中国多民族的语言中,满语属于不完善的小语种。

满语为满洲人使用的语言,其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汉语对满语的影响
满语中存在着大量来自汉语、蒙古语、藏语、梵语等语言的借词,其中尤以汉语借词数量巨大,有一种观点认为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满语词汇的三分之一左右。

说到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可追溯到满语的前身女真语。

明代的《华夷译语》中,收录了八百多个女真词语,均用汉语标音,其中汉语借词约占10%。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至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并自称满洲。

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从辽阳迁都沈阳,整个辽东全部划入后金版图。

清太宗天聪十年(1636年),建大清国,改元崇德。

直至1644年入关前,这一个甲子的时间,是满族形成,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交往越来越频繁
的时期。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满族作为一个新兴民族,充满活力,蓬勃向上,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接受新鲜事务,学习了不少新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适应自己的发展,向其他先进民族学习、借鉴是必不可少的。

满语中大量汉语借词的出现,是顺应这种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满清入主中原后,曾想在全国普及满语,但却没能成功。

原因很简单,由于满语的词汇量不够,满清皇帝在治国理政时,很多号令用满语根本无法表达,朝廷为此十分尴尬。

为了方便处理国事,满清皇族不得不向汉人学习汉语。

民族的融合逐渐改变着满语的地位,汉语日渐在汉满语言接触中处于强势地位。

清军入关后,虽然朝廷力主满族人要说满语,但是北京话的影响力太大,没过几年,在北京住下来的很多满族人就以会说北京话为体面了。

到康熙朝,满族人一张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康熙皇上看到汉语的普及,意识到会导致满语的失传,为此专门下旨要求满族官吏要学满语,但似乎效果不大,因为皇上自己个儿就喜欢汉语,做得好诗写得好文。

康熙他爹顺治皇上的生母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

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汉族大臣佟图赖的女儿,是汉军八旗,所以,康熙身上有满、蒙、汉三种血统,汉族占了一半。

所以,他喜欢汉语也是有原因的。

康熙的儿子雍正帝胤禛十分喜欢汉文化,他自幼学习并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汉语。

而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更是对汉文化钟爱有加,他的汉文化修养甚至远超一般汉族官员。

到了清朝末年,会说满语的人还有,但懂满文的人就已然凤毛麟角了。

20世纪80年代,要成立北京满文书院,有关人士对全国会满文的人进行了统计,全国不到100人,北京仅有30多人,而且年龄都
在50岁以上。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
两种语言接触后影响是互相的,只不过在满语和汉语的接触中,汉语处于强势地位,满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不等于说满语对汉语完全没有影响。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呈区域化的,女真族乃至后来的满族入关前一直聚居在东北,后来清军入关,又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因此,满语对汉语造成影响较大的地方主要就在这两块区域。

随着民族的融合,满族和汉语难免互相碰撞,并在碰撞的过程相互渗透最后达到了融合。

我们通用的普通话,按照百科的解释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满语作为底层语言遗留在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中,这是满语对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满族对汉语普通话乃至世界语言宝库的一大贡献。

在如今的东北话和北京话中,仍然留着满语的痕迹。

北京语音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轻声和“儿”化韵。

这个其实就是受到了满语的发音习惯以及音素的影响。

轻声是因为满语是无声调语言,但是有轻重音的变化,而这个轻重音的变化规律就是“重轻”或者“重轻重”。

“儿”化韵是由于满语的音素比汉语的发音位置靠后并且有小舌颤音。

满语中一些深入生活的个别词汇,至今仍在北方方言中有所保留。

例如,普通话中的膝盖,东北方言则为啵棱盖儿,是满语音”pelegar“音译过来的;普通话中意为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孩子,东北方言为老嘎达,是满语音”lokata“音译过来的;普通话意为变质,东北方言为哈喇,如”剩菜隔夜了,都有哈喇味了“,是满语音”xar“音译来的。

等等。

一些东北地区的人们至今仍称猪后腿上的距骨为“嘎拉哈”,称小米饭为“星星布达”,称高粱米饭为“苏苏布达“,称坐为“特”,称走为“牙布”,称勇士为“巴图鲁”。

而满语音”japu“音译来的压马路(轧马路),随着汉语的发扬光大,甚至成了南方谈恋爱的代名词。

满语词汇在汉语中的保存
如今,满语虽然几乎消亡,但它的一些词汇被汉语借用,由于生产生活、地名等的沿袭,这些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汉语中。

一、地名
哈尔滨:满语原义为“晒网场”;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满语是摔跤手之意。

也有一说认为,齐齐哈尔是满语“皙陈嘎拉”的音译;
佳木斯:满语意为“驿丞村”或“站官屯”;
伊春:满语意为“皮毛之乡”;
吉林:源于“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现在称吉林其实就是使用了汉语的略称,如果意译的话,叫沿江就不好听,音译叫吉林江也不好听,还是吉林好;
鸭绿江:满语音”yalu ula“,yalu意指田地的边端。

鸭绿为音译;
塘沽:满语音”tanggu“,意指百,据说是因为塘沽离京有一百里。

二、名词
嬷嬷:汉语意为乳、奶,现转意指乳母;
饽饽:指糕点,饼干,汉语又将其发挥,如你真是一个香饽饽;
萨其马: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现各大超市有售,也叫沙琪玛;
嘎达、疙瘩(ga da):汉意地方、区域。

比如赵本山就是大城市铁岭那嘎达的;
妞:满语音为“nionio”,女孩儿的意思,这个传播得挺广,试问哪位不喜欢小妞?
三、动词
咋呼: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在东北话里则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
呵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汉意为责备、斥责;
剋:满语意思指打,北方方言则引用为指责,如挨剋了;
克扣:源自满语”keike“,意同汉语敲竹杠、揩油,比如军阀克扣军饷;
磨蹭: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汉意为繁琐缓慢,拖拖拉拉;
胳肢: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人发痒、发笑,这个女孩子好像最喜欢这样,汉语发扬光大又在后面加了个”窝“字,就成了名词,至于指哪儿,你抬起胳膊去闻闻。

四、形容词
埋汰:满语”mai tai“,肮赃的意思;
磨叽:也有说墨迹,满语”moduo“,指办事拖拉,如”那个人真磨叽,一碗饭吃了俩小时“;
各色:也有说个色,指性格特殊,不合群;
白: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

这个流传很广,如白干了、白辛苦、白跑一趟等;
挺: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我们常用,如做女人挺好,做男人要挺起来。

......
其他的如影视剧中保留的也有很多且为人们熟知,如阿玛、额娘、阿哥、格格、额驸、包衣等等。

由于古汉语博大精深,且满语中原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因而有些被误认为是保存于汉语中的满语借词,实际上原本就是汉语,比较难以区分。

如”邋遢“,就是地地道道的汉语。

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
汉语中的满语词汇远不只以上所举的例子,只不过随着满汉民族融合的加深,一些词语早已被人们忘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语并没有消亡,它还活在方言中,活在汉语的细枝末节中。

现在虽然已经
难以找出会说完整的满语的人,但是满语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存活了下来。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京话中隐藏的满语词汇,
您都知道吗?
北京潮生活 2016-10-18 18:26:56
潮人说:北京话就是这么博大精深!
在满、汉两族文化融合过程中
有大量的满语词汇融入了北京百姓的日常用语
时至今日,北京话中仍然含有大量满语词汇
小潮妞给大家总结了一些,供大家参考
牌儿亮(páirliàng)
牌儿亮:来源于满语 kuwɑriyɑnɡ。

原意与今意均为:美丽、漂亮
举例说明:你看那位姑娘是谁?牌儿亮啊!
末末拉了(mòmòlāliǎo)
末末拉了:来源于满语 momolɑlɑ 。

原意与今意均为:事物的末尾。

举例说明:事情一直办得挺顺当,没想到到了末末拉了,反而办不通了。

喇忽(lǎhū)
喇忽:来源于满语 lɑhū,原意为:打猎无能。

今意为:办事不力、不用心。

举例说明:他太喇忽,什么事儿也办不成。

虎势(hǔshi)
虎势:来源于满语hūsun,原意为:力气。

今意为:强壮有力、雄壮。

举例说明:这个小伙子长得真虎势。

敞开儿(chǎnɡkāir)
敞开儿:来源于满语 cɑnɡkɑi 。

原意与今意均为:随意、任意、尽管。

举例说明:这儿有的是点心,你敞开儿吃。

掰持(bāichi)
掰持:来源于满语 bɑicɑmbi 。

原意与今意均为:翻看、检查、查看。

举例说明:这还用得着那么费劲掰持,明白人用眼一扫就瞧出来了。

磨磋(mócuo)
磨磋:来源于满语 mocuo 。

原意与今意均为:迟钝、拖延。

举例说明:要照这么磨磋,你恐怕就赶不上火车了。

诈呼(zhàhū)
诈呼:来源于满语 cɑhū ,原意为:泼妇。

今意为:不礼貌、没修养、大呼小叫。

举例说明:那个人在公共场所一个劲儿的诈呼,一点教养都没有。

瞎打混儿(xiādǎhùnr)
瞎打混儿:来源于满语 yɑdɑhūn ,原意为:贫穷、贫困。

今意为:无业游民、穷汉。

举例说明:那小子是个瞎打混儿,没正经行当儿,到处钻营。

噷嘚(hēnde)
噷嘚:来源于满语 hendumbi ,原意为:说、讲、谈。

今意为:责斥、叱责、数落。

举例说明:孩子有错,好好跟他说,别老噷嘚他。

把合(bǎhé)
把合:来源于满语 bɑhɑmbi ,原意为:取得、捞着。

今意为:占有、攫取、捞取、搂取。

举例说明:人家的孩子,不让他爷爷奶奶看着,这俩口子倒好,长期“把合”着不撒手。

挌肢(ɡézhi)
挌肢:来源于满语ɡejihesem bi ,原意为:搔腋下。

今意为:搔腋下使人发痒,给人使坏、对人使阴招儿。

举例说明:那小子是个坏骨头,老给人垫砖、使绊儿,专门挌肢人。

嘞嘞(lēle)
嘞嘞:来源于满语 leolembi ,原意为:说、谈论、讲。

今意为:无聊冗谈。

举例说明:他也不管人家忙不忙,一个劲儿地在这儿瞎嘞嘞,真讨厌。

尅刻(kěikè)
尅刻:来源于满语 keike 。

原意与今意均为:刻薄、不厚道。

举例说明:他待人太尅刻,一点儿厚道劲儿都没有。

哈喇(hāla)
哈喇:来源于满语 hɑr ,原意为:辣气钻鼻。

今意为:油脂类或油炸食品放置时间长了之后散发出的腐臭气味。

举例说明:那个油饼儿搁了三天了,都哈喇了。

抹挲(māsā)
抹挲:来源于满语 mɑcimbi ,原意为:向外舒展。

今意为:舒展弄平。

举例说明:洗完了衣服,趁着没干,用手抹挲抹挲就平了,干了以后一点儿褶子也没有。

阿肋巴涂(ālebātū)
阿肋巴涂:来源于满语ɑldɑtu ,原意为:粗鄙不文。

今意为:无知、愚昧、拙笨。

举例说明:别瞧他穿章儿打扮儿人五儿人六儿似的,其实是个绣花儿枕头,内膛儿是个阿肋巴涂。

尿合(suīhe)
尿合:来源于满语 suilɑmbi 。

原意和今意均为:劳苦、劳累、辛苦。

举例说明:昨儿个那个活儿,可真把我累尿合了。

勺楞(sháolenɡ)
勺楞:来源于满语sǒlonɡɡo,原意为:尖、顶、山尖。

今意为:冒尖、顶尖突出、物出尖。

举例说明:把书码齐了,别出个尖儿勺楞着。

央给(yānɡɡěi)
央给:来源于满语 yɑnɡdumbi 。

原意和今意均为:乞求、请求。

举例说明:我说了多少好话,央给了半天,他就是不答应。

恶勒噶嗞(èleɡězi)
恶勒噶嗞:来源于满语erɡelembi ,原意为:压派、强迫、强制。

今意为:强加于人、强迫人、强压人。

举例说明:人家不愿意去就算了,哪儿能恶勒噶嗞地强逼着人去。

瞎诌八咧(xiāzhōubɑliě)
瞎诌八咧:来源于满语 bɑlɑi ,原意为:狂妄、狂。

今意为:狂言狂语。

举例说明:别信他的话,全是瞎诌八咧,没一句实话。

拉拉哈(lālāhā)
拉拉哈:来源于满语 lɑlɑhɑ,原意为:不挺拔、立不住。

今意为:不振作、无志气。

举例说明:因为他老是那么拉拉哈,所以大伙儿瞧不起他。

胎骸(tāihái)
胎骸:来源于满语 tɑihɑ,原意为:长毛细狗。

今意为:人模狗样儿、丑样儿、不体面、不光彩。

举例说明:瞧你这身打扮儿,真胎骸;你瞧这孩子真胎骸,逗得人没有不乐的。

挖单(wādān)
挖单:来源于满语 wɑdɑn。

原意与今意均为:包袱皮。

举例说明:挖单里儿,挖单面儿,大伙看清楚了,有什么?
稂色(lánɡsè)
稂色:来源于满语 lɑnɡse 。

原意与今意均为:不整齐、不洁净。

举例说明:你瞧这屋里多稂色,哪像人住的屋子,还不如狗窝。

塌闪(tāshǎn)
塌闪:来源于满语 tɑsɑn ,原意为:虚、虚伪。

今意为:差错、过错、失误。

举例说明:这里头没有多大塌闪,小事一段,我才不往心里去呐。

釟纱(bāshā)
釟纱:来源于满语 bɑsɑ 。

原意和今意均为:工资、工钱、劳动报酬。

举例说明:那个主儿实难伺候,给多少釟纱我也不给他干。

狼虎(lánɡhu)
狼虎:来源于满语 lɑnɡlɑnɡ(seme) ,原意为:大口大口地吃。

今意为:大嚼、猛吃、狠吃。

举例说明:你瞧那孩子吃饭多狼虎,就象饿了八天似的。

榻榻儿(tātār)
榻榻儿:来源于满语tɑtɑn ,原意为:猎人在山林中临时搭成的居处。

今意为:住处、休息处、临时栖身处。

举例说明:你们都有座儿了,我的榻榻儿在哪儿呐!
个色(ɡèsè)
个色:来源于满语 encuɡese 。

原意和今意均为:特殊、与众不同、个别另样。

举例说明:那个人脾气个色,没法儿打交道。

撒损(sásun)
撒损:来源于满语 sɑsun ɑku lho,原意为:四分五裂。

今意为:分散、消耗净尽、散尽、消散。

举例说明:少花点儿吧,那点儿钱格不住这么撒损。

侧歪(zhāiwāi)
侧歪:来源于满语 jɑilɑmbi,原意为:躲避、躲闪。

今意为:斜身躲避、闪身躲开、一侧身。

举例说明:那条小胡同儿太窄,两个人对面走,不侧歪身儿就过不去。

摡搂(ɡáilou)
摡搂:来源于满语ɡɑimbi,原意为:要、取。

今意为:搂取、攫取、搜刮。

举例说明:该是你的你要,不该是你的,别瞎摡搂。

尅(kēi)
尅:来源于满语 koikɑsɑmbi,原意为:乱打。

今意为:打、责备、斥责、严斥。

举例说明:小孩淘气不要紧,别动手尅他。

- END -
编辑张三疯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