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合集下载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案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案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及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情况,掌握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及质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2.知道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并了解核子间存在核力及核力的性质3.掌握什么叫核反应并学会书写核反应方程重点难点重点:原子核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的关系难点: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设计思想本节主要讲原子核的组成,是这一章的重点,虽然是微观世界的知识,但初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要求也比较低,所以学生接收起来并不太难,难点主要在核反应方程的书写上。

所以这节课主要以识记的思想来设计教学,更多的让学知道是什么。

另外通过“实验事实—猜想(预言)—实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上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知道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组成原子的原子核有没有结构呢?【课堂学习】(一)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后来又从许多轻元素中打出了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质量与质子质量不等,但电荷数相同,由此卢瑟福预言在原子核中还在一种中性的粒子。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得到中子(查德威克用实验验证)。

(3)核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统称为核子。

(4)电荷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5)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的表示方法:A Z X(X是元素符号;A是“核质量数”;Z是“核电荷数”)2.同位素(1)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统称为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科版选修3-5教案

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科版选修3-5教案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科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2.掌握核力的概念;3.了解放射性核素;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子核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

二、教学重点1.原子核的组成;2.核力的概念;3.原子核稳定性。

三、教学难点1.放射性衰变;2.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所学内容,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 原子核的组成(15分钟)1.原子核的组成;2.质子和中子;3.同位素和同位素符号;4.核外电子。

3. 核力(20分钟)1.核力的概念;2.核力的特点;3.核力强度和范围。

4. 放射性核素(10分钟)1.放射性核素的定义;2.三种放射线的特点;3.放射性衰变;4.放射性核素的应用。

5. 原子核稳定性(15分钟)1.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2.核稳定性的三个因素:质子数、中子数、核子结合能;3.根据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判断放射性。

6. 总结(5分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和作业1.核力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2.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的三个因素是什么?3.判断以下原子核是否为放射性核素:氘、60Co、12C、^12N。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的概念展开讲解,层次分明,内容简单易懂;同时通过介绍放射性核素和原子核稳定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核力和原子核的结构特点。

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合理,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来反复思考和练习,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3.1 教学设计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科)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5)3.1 教学设计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科)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本节主要讲原子核的组成,是这一章的重点,虽然是微观世界的知识,但初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要求也比较低,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太难,难点主要在核反应的书写上。

所以这节课主要以识记得思想来设计教学,更多的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另外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上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艰辛历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知道核力的概念及特征.
(3)知道核反应的定义,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重点:原子核的组成。

难点:如何利用磁场区分质子与中子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材
[先填空]
1.质子的发现(如图3-1-1所示)
图3-1-1
英国: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里做了这个实验,他拍摄了2万多张云室照片中发现有8条径迹产生了分叉,细长的径迹是质子,另一条短粗的径迹是新产生的核的径迹。




表明:粒子击中氮
原子核后形成一个复
核,而这个复核不稳定,
生成后随即发生变化,
放出一个质子。

高中物理 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

H
1 1
p
1 0
n
-
0 1e
4 2
H
e
1 1
H
2 1
H
3 1
H
三:核子与核力 1、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
2、将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力叫核力。
3、核力特点: 近程、强大、与电荷无关
四、核反应 核反应: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 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例如:用a粒子轰击氮核:
17 4N+2 4He 18 7O1 1H
例如:用a粒子轰击铍核
9 4Be+2 4He 16 2C0 1n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三章
原子核
第一节: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
回顾: 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是可分的 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玻尔提出了玻尔理论
这章开始我们探究原子核的微观结构以 及核反应的规律
学习目标
•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 2、知道核符号概念,记住常见核符号 • 3、知道核子概念,核力概念,核力特点 • 4、知道核反应概念及存在的规律
4 2
H
e
一:原子核的组成组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原子核是由种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核符号
X A核质量数;Z核电荷数,质子数; A
X化学元素符号 用N表示中子数: A= Z+ N
Z
例:质子;中子;电子;正电子;α粒子;氕; 氘; 氚
1 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

工的办法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现中子的核反应)
2、 粒子轰击氮的核实验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74N4 2H e187 O1 1H
9 4B e4 2H e162 C0 1n
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统称为核子)组成
5、使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力 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也称为 核力。
13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1
1919年卢瑟福完成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人工核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


C
SM
A
F
A:放射性物质 C:容器 T:阀门
F:铝箔
S:荧光屏 M:显微镜
2
• 实验步骤及结果: • 1、适当选择铝箔的厚度,使荧光屏恰好
不出现闪光 • 2、然后充入氮气,荧光屏出现了闪光
3
• 从实验结果可知,充入氮气后产生了穿透能力 比α粒子更强的新的粒子,这种粒子可以穿透铝箔, 打在荧光屏上,出现了闪光。
钋Po
铍Be
石蜡
α粒子
不可见粒子
质子
α粒子轰击铍产生的不可见粒子是什么?
8
查德威克对实 验结果的分析

铍Be
石蜡
α
不可见
质子
粒子
查德威克用碰撞中的动
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得到
不可见粒子是质量与质子几
乎相等的、不带电的粒子,
它正是卢瑟福预见的中子。
中子的质量数与质子的相等,
都是1,中子不带电,其电荷
数为零。物理学中用符号 表示中子。
• 这些实验表明,由于从不同元素的原子 核中都能打出质子来,因此质子应该是原 子核的组成部分。
• 原子核只由质子组成吗?
5
•想 一 想 • 由于原子核的质量大体上是质子质量的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4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教科)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4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教科)
表明: 粒子击中氮原子核后形成一个复核,而这 个复核不稳定,生成后随即发生变化,放出一个质 子
1.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并不相
同.
2.原子核的符号和数量关系
(1)符号:
A Z
X
(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
3.原子核人工转变的三大发现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14 7
N

24He
187O11H
(2)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 4
Be

24He
162C

01n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
27 13
AI
24He
1350P

01n;1350P1340Si10e
【提示】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 的,质子与电子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故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为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 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关系知,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个).
英国: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里做了这个实验,他 拍摄了2万多张云室照片中发现有8条径迹产生了分 叉,细长的径迹是质子,另一条短粗的径迹是新产生 的核的径迹。
【提示】 组成原子核的相邻的核子间存在核力.
1.原子核中核子比例关系: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对于较重的原子核, 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 2.形成原因及原子核的稳定性 (1)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非常小,较多的质子聚集在一起的核力不足以平衡 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原子核就不稳定了.这时,不再成对地增加质子和中子,而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 他核子间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性. (2)核力的饱和性:稳定的重原子核里,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核力具有 饱和性,如果我们继续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即使再增 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所以,原子核的大小也受到限制.

【优质课件】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学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教学优秀课件.ppt

不多,并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质由子 和中子组成,因此它们统核称子为

质子数
原子序数
原子核的电荷数:质等子于数原子中子核数的 即原子的

元素符号
质量数
原子核的质电量荷数数:等于

的总和.
原同位子素核:具的有符相号同的:质X子其数中而中X为子数不同的原,子核A,为在原元素子周核 的期表中,处于Z同为一原位子置,核因的而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的同位素11H、
常见的几个核反应方程: 147N+42He→178O+11H(发现质子) 94Be+24He→162C+01n(发现中子) 2173Al+24He→3105P+01n 3105P→3104Si++10e(发现正电子) 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连 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 (3)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 中,一般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1.知道质子、中子的发现;
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 念;
3.会写核反应方程;
4.了解原子核里的核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核 力.
一、质子、中子的发现
质子的发明卢:瑟福
用α粒子氮轰原击子核

得了质子.这个实验表明,可以用原人子核工的方法
改变
,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
原子核的组成
【典例1】 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 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 (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多少电子? (4)Ra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Ra和Ra以相同速 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 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2020-2021学年物理教科版教案: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物理教科版教案: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物理教科版选修3-5教案: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含解析第三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一、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确定它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用11p或错误!H表示,其质量为m p=1。

67×10-27_kg。

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的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名字叫中子.(2)查德威克的发现:用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用错误!n表示,中子的质量非常接近质子的质量.3.原子核的组成(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4)错误!X错误!错误!核电荷数=原子核的质子数,即元素的原子序数4.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1,1H、错误!H、错误!H。

二、核力1.核力(1)核力: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核力,也称强力.(2)核力的特征①在核的线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②核力是短程力,当两核子中心相距大于核子本身线度时,核力几乎完全消失;③核力与电荷无关,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以及中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力是相等的.2.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由于核力是短程力,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原子核,两者相差越多.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在原子核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能挤在一起而不飞散?提示:组成原子核的相邻核子间存在着核力.三、核反应1.核反应用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改变了核的结构,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核反应.2.核反应的实质以基本粒子(α粒子、质子、中子等)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靶核X),从而促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生成了新原子核(Y),并放出某种粒子.3.常见的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有(1)卢瑟福发现质子:错误!N+错误!He→错误!O+错误!H(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错误!Be+错误!He→错误!C+错误!n(3)居里夫妇人工制造同位素:42He+错误!Al→错误!n+错误!P 错误!P具有放射性:错误!P→错误!Si+错误!e4.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考点一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的组成(1)概述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并不一定相同.(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例1】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

教科版必修(3-5)第3章第1、2节《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ppt课件

教科版必修(3-5)第3章第1、2节《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ppt课件

(2)γ光子和γ射线都是由于原子核变化过程中处
于激发状态而向低能量状态跃迁时释放出的,
前者说明释放出一个个粒子,即 γ 光子,后者 说明释放出的大量光子形成的、能够被显示的 射线.由此可知,两者并不相同.
核心要点突破
一、对原子核组成的理解 1.原子核的组成 (1)概述 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并不 一定相同. (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 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 (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 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 子数. (2) 电荷数 (Z)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 荷的整数倍,通常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电荷 数. (3) 质量数 (A) :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 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 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 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课前自主学案
一、原子核的组成 1.核子:1919年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1932年, 质子 中子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____ 和 _____ 统称为核 子. 2.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核子的质量数 A=N+A Z、中子数 N 、电荷数 Z 的关 系为:__________. 原子序数 中子数 3 .同位素: __________ 相同而 _________ 不同 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
三、核反应 1.定义:用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改变 了核的结构,这样的过程叫做核反应. 质量数 电荷数 2.在核反应中,________和________守恒.
四、天然放射性 1.1896 年,____________ 贝克勒尔 发现了铀化合物能 放出某种射线.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word学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word学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word 学案课题: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3.2放射性衰变姓名:学号:班级:高二()班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原子核的组成、核力、核反应。

2、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明白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明白原子核的组成,明白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3、明白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明白两种衰变的差不多性质,并把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明白并明白得半衰期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1、原子核的组成。

2、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

3、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导学过程〗新授:一、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阅读P36页完成下面内容)1、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觉:质子是1919年用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发觉的,用字母H或p表示,质子带电,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

m p=1.6726231×10-27Kg(2)中子的发觉:中子是1932年由用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发觉的,用字母n表示,中子带电。

m n=1.6749286×10-27Kg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和组成原子核。

③原子核的电荷数=Z个质子数=Z个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Z④原子核的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Z+中子数N⑤符号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Z:。

(3)同位素X A Z(1)定义:。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形,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性质,但由于不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请举例说明。

2、核力(阅读P37页完成下面内容)(1)核力与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在相同的距离上,电磁力大约要比万有引力强1035倍,什么缘故质子与质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子核里的核子间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存在,即存在着一种,是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固的原子核。

(2)核力特点:第一、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1.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用AZX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Z,中子数为 A 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Z,中子数为 A-Z 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A,中子数为 Z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A-Z,中子数为 Z
解析:AZX 中,A 为质量数,Z 为质子数;中子数应为 A-Z。 答案: B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
一、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为了探测原子核的结构,1919 年, 卢瑟福 做了用 α 粒子 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实验表明质子是原子核 的 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 子。1932 年,查德威克利用 α 粒子轰击铍时,证明了中子的 存在。
() (3)核反应只改变核外电子数,不会改变原子核的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 × (2)√ (3) ×
2.思考: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 207,原子序数为 82,其 核外电子有多少个?中子数又是多少?
提示:铅的原子序数为 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 82 个质子, 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质子与电子电性相反、电量相同,故核 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为 82 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 与 中 子 数 之 和 的 关 系 , 铅 原 子 核 的 中 子 数 为 207 - 82 = 125(个)。
原子核的结构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荷量 e=+1.6×10-19 C,质量 m=1.6726231×10-27kg。中子不带 电,质量 mn=1.6749286×10-27kg。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和 中子的个数并不一定相同。
(2)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质量之 和,原子核的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整数倍,通常 用这个整数代表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原 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高中物理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3.1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优秀课件
❖ 氦原子核(He)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2 个电子绕着它转;
❖ 锂原子核(Li)是由3个质子和4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3 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
❖ 铍原子核(Be)由4个质子和5个中子组成,核外有4个电 子分两层绕着它转;
❖ ……
核子靠什么力结合成原子核?
原 子 核 的 半 径 约 为 10-15m , 只相当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在 这么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与 质子间的库仑斥力是很大,万有 引力太小,只有库仑力的10-36。 而通常原子核是稳定的,于是核内 还应有另一种力把各种核子紧紧 拉在一起, 此力称为核力。
1931年,约里奥夫妇重复了玻特和贝克的实验,并用 这种未知射线去轰击石蜡。
结果竟从中打出能量约5.7 MeV的质子.这是异常惊人 的新发现,因为其行为完全不同于γ射线,γ射线只能 打出电子而打不出质子,γ光子的质量近乎0,电子也 很轻,光子撞击电子,使它动起来是符合常理的,但 质子质量是电子的1800倍,一颗子弹怎么能撞动一辆 汽车呢?如果认为轰击石蜡的射线是γ射线,那么光子 的能量应达55 MeV,这与实际测得的射线能量10 MeV 相去甚远.这射线在向约里奥夫妇招手呼喊:我不是γ 射线……!可惜的是,他们擦肩而过,无缘相识。面 对55eV与10eV的矛盾 ,他们还是十分牵强地解释为其 它的原因,并于1932年1月11日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 实验情况和对未知射线判定为γ射线的结论。
原子核的表示:
A表示 质量数
Z表示
A z
X
X表示 元素符号
质子数
29325U表示铀原子核
4 2
He表示氦原子核
有92个质子, 质量数为235, (即有143个中子)
有2个质子, 质量数为4,

高中物理 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3.1 原子核的组成与核力课件 教科版选修35
第十七页,共21页。
3.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核反应过程一般(yībān)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 用等号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 (3)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 程中,一般(yībān)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第十八页,共21页。
【例3】 完成(wán chéng)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
反应是首次发现质子和中子的.
(1)150B+24He→173N+( )
(2)49Be+( )→162C+10n
(3)2173Al+(
)→2172Mg+11H
(4)174N+24He→178O+( )
(5)2113Na+(
第十二页,共21页。
二、原子核中质子(zhìzǐ)和中子的比例 1.核子比例关系:较轻的原子核质子(zhìz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
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zhìz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 差越多. 2.形成原因 (1)若质子(zhìzǐ)与中子成对地人工构建原子核,由于核力是短程力 .当原子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zhìzǐ)间的核力不 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
第八页,共21页。
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 质量数. 2.原子核中的两个等式 (1)核电荷数(Z)=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hé wài diàn zǐ)数. (2)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第九页,共21页。
【例1】 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 (1)镭核中质子(zhìz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 (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多少电子? 答案 (1)88 138 (2)88 1.41×10-17 C (3)88 解析 (1)镭核中的质子(zhìz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 (zhìz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 (zhìz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 (2)镭核的核电荷数和所带电荷量分别是 Z=88,Q=Ze=88×1.6×10-19 C=1.41×10-17 C. (3)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之为核力的饱和性。
三.核反应
1.定义: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14 7
N+ He O+ H
4 2 17 8 1 1
根据核反应方程,反应前后有什么规律 3遵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2). 核力是短程力。约在10-15m 数量级时起作用,距离大于 0.8×10-15m时为引力, 距离为10×10-15m 时核力几乎消失,距离小于 0.8×10-15m 时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 (3). 核力与电荷无关。核力与核子电荷无关。
(4). 核力具有饱和性。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
4 2
He+ Be C+ n
9 4 12 6 1 0
例1.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
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规范解答】(1)镭核中的质子数 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 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
子?
A与质子数Z之差,
即N=A-Z=226-88=138.
B.质子 D.电子
课堂练习 1.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
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
b 设原子核X的符号为 a X ,则 b a b a 1 b 0 X a Y+ 1 1e
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
(4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 ) 2 He
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
威克用同样的方法,从硼、钠、铝的原子核中
1 打出了质子。 1
H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7
α粒子轰击氮核
mp 1.672623110 Kg
2.中子的发现
核的质量 质子质量 核的质量 质子质量
原子核是否只由质子组成呢?
1 0
n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 克又发现了中子,通过研究证明 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 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在 对各种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发 现质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 种基本粒子.
卢瑟福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
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 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 公认.
mn 1.6749286 10 Kg
27
二、核力 (1)核力 1、定义:能够把核中的各种核子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力叫做核力。 2、特点(1).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 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
(2)镭核所带电荷量:
Q=Ze=88×1.6×10-19C
个电子?
=1.41×10-17C
(3)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故核外电子数为88.
例2.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 反应方程
X+ 7 2 y 3 Li
把前两个方程化简,消去x
一、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 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 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 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质 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 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在1921年-1924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
由于长生的诱惑力,直到用化学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学证据否定的19 世纪之前,它一直都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像艾萨克· 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都认 为,通过实验来制取黄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国王,也与中国的那些 皇帝一样,一心希望通过炼金术使自己达到长寿永生。如英国国王亨利六世、 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 廉一世、腓特烈· 威廉二世,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徒。其中特别有趣的,像英 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对炼金术士约翰· 迪真是宠幸得无以复加,甚至特许他在 宫中从事炼金术活动。在号称“炼金术的中心”的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的 皇帝鲁道夫二世把炼金术士迈克尔· 梅尔特封为伯爵。近代化学的出现,使人 们对制金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到了17世纪以后,炼金术遭到了批判。炼金 术的希望破灭了。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1 b3 4 Y+1 H a Z+ 2 2 He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

炼金术
炼金术是起于12世纪欧洲的一个名字。到公元八世纪,炼金术真正开始了。 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 作是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 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或者 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进 金属;这样炼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 一种灵气,主要是表线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 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 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 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 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 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 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 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14 7 7 N+ 7 Li y 3 8O
17 9 12 y+14 N X+ O y+ Be z+ 7 8 4 6C x、y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即可见y是
4 2
He ,结合第三个方
1 0 n.
(C )
程,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
恒可知z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