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六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化学实验的的原理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溴水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B.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要加入少量还原铁粉
C.用固体NaOH与NH4Cl混和,在玻璃试管中加热制NH3
D.用Fe3+检验工业废水中是否含有苯酚
参考答案:
C
2. 2011年2月15日,备受全球关注的苹果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承认此前发生中毒事件的联建科技和运恒五金是其供应商,以及这两家工厂违规使用有毒原料对工人造成的危害的事实。
据了解此次中毒事件的“杀手”是一种分子式为C6H14的有机物。
已知C6H14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同分异构体中沸点最高的分子的一氯取代物的种数是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
B
略
3. 某温度下,将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平衡时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醋酸稀释时溶液pH变化曲线B.加入足量NaOH,b点溶液消耗的NaOH比c点溶液消耗的多
C.a点时,加入少量相同大小的锌粒,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
D.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 pH试纸测得某雨水的pH<7,故该雨水为酸雨
B.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H2、SO2和Cl2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轻轻搅拌并滤干有利于过滤
D.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加入少许蒸馏水有利于提高滴定实验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
D
略
5. 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b>c B.离子的还原性Y2-< Z-
C.原子半径X<W D.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参考答案:
A
6.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5mol/L
B A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NaHCO3
C B线中消耗盐酸0<v(HCl)<25m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OH-+H+=H2O H++CO32-=HCO3-
D B曲线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12mL
参考答案:
D
略
7. 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
是 ( )
A.PH=5.2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B.在滴加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Na2CO3溶液中,c(OH-)- c(H+)= c(HCO3-)+ 2c(H2CO3)
D.PH=2的一元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的PH一定不大于7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D.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水;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解答:解: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2H2O,故A错误;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C错误;D.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反应的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9.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酒精中②浓硝酸盛放在无色试剂瓶中③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④氢氟酸保存在带塑料盖的密封玻璃瓶中⑤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⑥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
10.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0.4 N A
B.300 mL 2 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
C.2.8 g N2和2.8 g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 A
D.2.24 L 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N A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 BaSO4↓
B 向三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 = A1(OH)3↓+3NH4+
C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 CaCO3↓+H2O
D 石灰石溶于醋酸: CaCO3+2H+= Ca2++CO2↑+H2O
参考答案:
B
略
12.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的电子数为()
A.0.4mol B.0.5mol
C.0.6mol D.0.8mol
参考答案:
C
解析:电解硫酸铜时,初阶段:2CuSO4+2H2O2Cu↓+O2↑+2H2SO4,后阶段:2H2O2H2↑+O2↑,
如果只按照第一阶段的电解,反应只需要加入CuO或CuCO3就可以,但是现在加入的是Cu2(OH)
2CO3,相当于多加入了0.2molCuO和0.1molH2O,这0.1mol的水,应该是第二阶段的反应进行,该阶段转移了0.2mol电子,第一阶段转移了0.4mol电子,所以总共转移电子0.6mol.
故选C.
13.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自来水厂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因此氯气无毒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参考答案:
C
略
14. 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
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
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15. ①②
则
A.B.
C.D.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 分)I.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已知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
FeCl3·nH2O。
(1)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活动。
①装置A 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C 中的试剂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先点燃____处酒精灯;装置E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备无水氯化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②简述由FeCl3·6H2O晶体得到无水氯化铁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
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2)若先打开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假设NH3不被完全吸收),在烧瓶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Ⅰ(1)①分液漏斗;②除HCl;浓硫酸;③A;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吸收尾气;
(2)①2Fe2++Cl2=2Fe3++2Cl-;②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Ⅱ(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2)Ⅱ中导管口处出现白烟;(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a活塞,再打开b活塞。
Ⅰ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需要先制取氯气,用A装置,根据题意B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用于干燥氯气,由于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l3·nH2O,所以E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实验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使装置中充满氯气,再点燃D出的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Ⅱ(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 活塞),则在Ⅱ中氨气被水吸收形成负压,(2)若先打开a、c 活塞,Ⅰ中氯化氢进入Ⅱ中,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出现白烟;(3)要在烧瓶Ⅰ中形成喷泉,就要形成负压: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Ⅰ中氯化氢部分进入Ⅱ中,使Ⅰ中形成负压,关a活塞,再打开b活塞。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
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
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
参考答案:
则原溶液中的n(Ba2+)=2 x,其对应n(Cl-)=2×2 x=4 x,同样原溶液的n(Cl-)=2 y mol.
所以NaCl对应的n(Cl-)=2y-4x。
根据电荷守恒n(Na+)= n(Cl-).)(2y-4x)/a
略
18. (2000·上海卷)32.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
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
B(CH3)3+HBr 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1)试写出二元取代的化学方程式:
(2)现用5.6 g B(CH3)3和9.72 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CH3)3+2HBr B(CH3)Br2+2CH4
(2)n[B(CH3)3]==0.1(mol) n(HBr)==0.12(mol)设生成B(CH3)2Br为a mol B(CH3)Br2为 b mol
则:
∴n[B(CH3)2Br]∶n[B(CH3)Br2]=4∶1
略
19. (12分)测定分子量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凝固点下降法。
例如水是常用的溶剂,当水中溶解了某种不挥发的溶质时,水的凝固点(即冰点)即会下降,海水在0℃时不会结冰就是这个原因。
凝固点下降的程度与溶质的分子数有关,而与溶质是何种物质无关。
当溶剂的量确定时,凝固点的降低值与溶质的分子数成正比。
已知10.0g樟脑中溶解0.412g萘,凝固点下降了13℃。
某种由C、H、O组成的有机物2.30g溶于15.6 g樟脑中,凝固点下降了49.5℃。
如果把3.667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 9.236g CO2和1.634g H2O,求该物质的分子式(已知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参考答案:
C7H6O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