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环境因素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部环境因素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加强生产部环境因素管理,有效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拟订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的各项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储运等。
三、责任部门
1. 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生产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方案和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环境影响评价
1. 对于所有新的生产项目,在实施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的环保措施得到充分考虑和保障。
2. 对于任何现有生产项目的改造和扩建,也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五、环境监测
1. 确保定期对生产部门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参数,确保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明显污染。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六、污染物排放控制
1. 制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排放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使用量,并确保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资源利用
1. 合理利用原料、能源和水资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2.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和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八、应急预案
1. 生产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并组织人员进行定期的
应急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环境问题。
2. 对于可能造成环境事故的风险点,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九、员工培训
1. 对生产部门的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设
备和原料,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员工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确保生产活动的合法合规。
十、绩效考核
1. 对生产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对于达到或超过环保要求的,给予奖励;对于未达到要求的,逐步进行整改。
2. 对环保工作成效卓著的生产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十一、监督检查
1. 环境管理部门对生产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的、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环保工
作的有效实施。
2. 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向生产部门汇报,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其及时
整改。
十二、处罚措施
1. 对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制度要求,或者未严格执行环保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
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2. 对环保工作效果不达标的生产部门,应严肃处理,甚至关闭禁止其生产。
十三、其他
1. 生产部门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如提供相关数据、协助监测、开展环保宣传等。
2. 生产部门鼓励员工积极提出环保改进建议,对于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应给予奖励。
本生产部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由环境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修改,并不断完善,确保其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求生产部门全面贯彻执行,做到守法合规,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