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教程之一(计算机概述)

合集下载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类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特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计算机分类是:巨型计算机、主机(大、中型机)、小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指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高性能计算机,它采用了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CPU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处理器组成,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万次以上;存贮容量在1000万位以上。

巨型机的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主机(大、中型机)大型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在100万次/秒至几千万次/秒,通常用每秒运行多少万次来作为运算速度单位,字长32~64位,主存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

它有比较完善的指令系统,丰富的外部设备和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

其特点是通用,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

中型机的规模介于大型机和小型机之间。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通过系统总线(BUS)将存储器、外围控制电路、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起来的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

若配有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和系统软件,就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

微型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及维修;◆高可靠性及适应性。

2:微型计算机简单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微型计算机简单可分为常见的台式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及掌上电脑台式机具有:集成度高、体积较小价格低廉、部件标准化、,易于组装维修、高可靠性及适应性,计算能力强等特点;笔记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性强,耗电少功能强的特点;掌上电脑具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少的耗电和更强的可移动性的特点,其方便的上网功能正将加速“处处计算,移动计算”的时代到来。

;Flash存储器与RAM相比具有非易失性的优势,但是寿命短,可擦写次数少,读写速度慢,且不能完成完全随机读写。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精简版范文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精简版范文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通过执行预先编程的指令集,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完成各种任务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存储、处理和控制等操作。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商业管理、娱乐等。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多个硬件和软件组件组成。

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软件是指对硬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编程语言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过中央处理器的处理,计算机会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计算和操作,并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显示给用户。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用途和规模的不同,计算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个人计算机(PC)是最常见的类型,用于个人和家庭使用。

服务器是用于提供网络服务和存储数据的大型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则用于高性能计算,如科学研究和气象预测等。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20世纪40年代诞生,体积庞大且性能有限。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个人计算机逐渐出现,并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加普及和强大。

到了21世纪,移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通过执行指令集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完成各种任务。

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计算机可以根据用途和规模的不同进行分类,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案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案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各硬件组件的性能指标、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

3. 学会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概述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CPU的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3. 主板主板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主板的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4. 存储设备硬盘、固态硬盘、内存的原理、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显卡、声卡、网卡等外围设备的介绍和选购策略5. 机箱和电源机箱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方法电源的种类、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选购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计算机硬件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套件、工具、电源等。

3. 工具:螺丝刀、镊子、吹风机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2. 课堂讲解:第一节课介绍计算机硬件概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第二节课讲解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第三节课讲解主板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第四节课讲解存储设备的原理、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第五节课讲解显卡、声卡、网卡等外围设备的介绍和选购策略;第六节课讲解机箱和电源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方法。

计算机硬件全部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硬件全部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硬件全部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硬件概述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物理部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计算机硬件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和处理器。

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扫描仪等。

(1) 键盘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文字、数字、符号等信息。

键盘通常包括字母键、数字键、功能键、控制键、方向键等。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键盘布局不同,如英文键盘和中文键盘的布局不同。

(2) 鼠标鼠标是另一种常用的输入设备,用于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移动,点击或拖动图标、窗口等。

鼠标通常包括左键、右键和滚轮,不同的鼠标还可能包括额外的按键或功能。

(3) 触摸屏触摸屏是一种通过手指触摸屏幕来输入信息的设备,常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上。

(4) 扫描仪扫描仪用于将纸质文档、照片等转换为数字格式,以便于存储和处理。

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向用户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1) 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图像和文字,常见的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等。

(2) 打印机打印机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文档、照片等输出到纸张上,常见的打印机包括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针式打印机等。

(3) 投影仪投影仪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屏幕或墙壁上,常用于会议、教学等场合。

3.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计算机需要的数据和程序,常见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光盘、U盘等。

(1) 硬盘硬盘是一种机械式存储设备,常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数据等。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类型,固态硬盘具有读写速度快、耐用、无噪音等优点。

(2) 光盘光盘是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光学存储介质,常用于存储音乐、电影、软件等。

光盘包括CD、DVD、蓝光光盘等不同类型。

(3) U盘U盘是一种便携式存储设备,常用于临时存储、传输文件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指令自动进行高速计算、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分类- 个人计算机(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主机- 嵌入式计算机3.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0年代):真空管技术- 第二代计算机(1950-1960年代):晶体管技术- 第三代计算机(1960-19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至今):微处理器技术二、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 功能:执行程序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 类型:单核CPU、多核CPU。

2. 主板(Motherboard)- 功能:连接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3. 内存(RAM)- 功能:临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 类型:DRAM、SRAM。

4. 存储设备- 硬盘驱动器(HDD)- 固态驱动器(SSD)- 光盘驱动器(CD/DVD)5. 显卡(Graphics Card)- 功能:处理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器。

6. 外围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

-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

- 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

三、计算机软件1. 操作系统(OS)- 功能: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

- 类型:Windows、macOS、Linux。

2. 应用软件-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Google Docs。

- 浏览器:Chrome、Firefox、Safari。

- 多媒体软件:Adobe Photoshop、Audacity。

3. 编程语言- 高级语言:C、C++、Java、Python。

-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

四、计算机网络1. 网络基础- IP地址: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

- 域名系统(DNS):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协议:TCP/IP、HTTP、FTP。

2. 网络设备- 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转发数据包。

第1讲 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1讲 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2
1.2.1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计算机的分类
1. 按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分类 数字计算机: 处理离散的、数字化的信息 模拟计算机: 处理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信息 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处理的信息既有数字量 又有模拟量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都指的是数字计算机 。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的ENIAC 重达30吨 占地170m2 18000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耗电150kW
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ENIAC与现代微型机的比较: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注: (1)存储器有很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存放 一个数据。为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为每个存储单 元进行编号,这个编号就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常合称为输入/输出设 备,简称I/O(Input/Output)设备。 (3)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 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解释方式 将用户编写的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
语言后,立即执行它,且不保留机器语言, 然后,再翻译下一条语句,如此重复,直到 程序结束。它的特点是翻译一次只能执行一 次,当第二次重复执行时,又要重新翻译, 因而效率较低。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3)采用二进制码表示数据和指令。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 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PPT)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PPT)计算机概述

自动控制
计算机对产过程、交通工具 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
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识别等功 能。
02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
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进行 数据运算和逻辑处理。
存储器(Memory)
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随机存取 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 (ROM)。
输入输出设备(I/O)
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用于输入和输出数据。
主板
连接和集成各个硬件组件的电路板, 是计算机的骨架。
软件系统
01
02
03
04
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实 用程序,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
机硬件。
应用软件
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提供特定 服务的程序,如办公软件、图
像处理软件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技术将继续发展,提高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处
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性能。
强化学习
02
强化学习将促使人工智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和任务,提高自
主决策和学习能力。
可解释性和透明度
03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将
受到更多关注,以增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和接受度。
和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计算物理
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现象,如 粒子运动、流体动力学等,以 揭示自然规律。
计算化学
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学反应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等,以加速 新材料的发现和药物设计。
计算生物学
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系统,如 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组学分 析等,以推动生命科学研究。

计算机硬件基础入门教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入门教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入门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等等。

这些硬件组件相互协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

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和分类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处理数据。

按照架构分类,主要有CISC和RISC两种类型。

CISC架构多功能强大,而RISC架构则更注重指令的执行速度。

第三章:内存的作用和种类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存储设备。

按照存储方式分类,主要分为DRAM和SRAM两种。

DRAM存取速度较慢但价格便宜,而SRAM存取速度快但价格昂贵。

第四章:硬盘和固态硬盘(SSD)的区别硬盘和固态硬盘(SSD)都是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但工作原理和性能有所不同。

硬盘通过机械运动读取数据,而SSD则使用闪存芯片实现数据的存取,因此读写速度更快。

第五章:显卡和显示器的关系与原理显卡是计算机中的图形处理设备,负责将计算机产生的数据转换成显示器可以显示的图像。

显示器则是将来自显卡的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识别的图像,并通过屏幕展示出来。

第六章:主板及其功能主板是计算机硬件的母板,上面集成了CPU插槽、内存插槽、扩展插槽等重要接口。

它还提供了稳定的电源和信号传输,确保各硬件组件能够正常工作。

第七章:输入输出设备及其作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是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键盘和鼠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打印机则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成纸质格式。

第八章:计算机硬件的散热问题计算机长时间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硬件可能会过热导致损坏。

因此,散热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散热器、风扇等。

第九章:硬件的性能测试与优化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我们需要进行硬件性能测试与优化。

例如,可以使用CPU-Z等工具测试CPU的频率和核心数,通过超频和降温等手段进行优化。

第十章:硬件的维护与保养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保养非常重要,可以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第1章-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史

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第1章-第1课-计算机的发展史

特点:体积和重量进一步缩小,性能得到了 提高,此时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
3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年 至今) 特点:体积和重量空前的缩小,互联网得 到了广泛的运用。
4、发展趋势
巨型化:速度快,容量大,计算能力强,其发展体现 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微型化:指高集成度的计算机 特点:体积小、功耗低、灵活性大 网络化:使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 智能化:通过程序设计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二、计算机的特点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四、计算机的种类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五、计算机组成部分
六、计算机系统
(掌握)
(了解)
1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1、1946年,第一台计算0吨,167平方米)、费用高、 不适合个人使用 ( 300多人同时工作) 2、70年代,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北极星”诞生在美 国。1980年IBM开辟了计算机的新纪元。 3、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PC的飞速发展,共 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计算机的核心器件的更新来 划分):
2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
特点:体积大,可靠性不高。程序语言以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为主。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5年) 特点:由晶体管分立电路构成,体积变了 很多, 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出现了一些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使程序设计效率提高。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5年)
4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0.13
550 450 750 850 1000
133-200 166-233 233-450 450-1200 1300-2400
CPU:2.5K 800(20条指令/ Cache:30K 时钟周期)
>300 >3000
1.1.1 摩尔定律
一个高大的“阴影”始终弥漫在英特尔这家半导体领域 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中,笼罩着整个半导体产业。这就是 ““摩尔定律””,IT产业的第一定律!
CPU
存 I/O 输 储 接入 器 口设


I/O 接 口
出 设 备
总线 BUS
计算机中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称为总线(BUS)。
按照总线上传输信息的不同,总线可分为:
(1)数据总线(DB): 用来传送数据信息, 它主要连接了CPU与各个部件,是它们之间交换信 息的通路。数据总线是双向的,而具体的传送方向 由CPU控制。
地址11…1111
内存结构示意图
外设和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
外设的电信号、运行速度与CPU不匹配, 不能与CPU直接相连, 必须通过I/O接口与CPU 相连。
微型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有显示器、键盘、鼠标 器及外存储器。外存中常用的有硬磁盘(硬盘)、软 磁盘(软盘)和光盘。如果需要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 求配置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同时为了联网, 还 可以配置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设备。
运 算 ALU 器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用来实现指令的自动装入和自动执行
实现计算机本身的自动化。
ALU
IP 指令
指针

控制器
址 地址信号 寄
寄存器


数据暂存器
数据信号
指令寄存器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二课第二课-计算机硬件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二课第二课-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Memory)
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计算 机的运算和数据处理。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
主板和总线
用于输入数据、命令和输出结果,包括键 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主板是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的连接桥梁,总 线则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是实现计算机功能的 基础,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无
法运行。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计 算机的运行速度、稳定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 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推动
着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
02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的定义
总结词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 指令。
详细描述
中央处理器,也称为CPU,是计算机硬件中的核心部分,它负 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处理数据和执行计算任务。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协调和指挥其他硬件设备的工作。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总结词
中央处理器具有运算、控制和协调等基本功能。
详细描述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运算、控制和协调。运算功能是指CPU能够执行各种算术和 逻辑运算,包括加、减、乘、除、逻辑与、逻辑或等操作。控制功能是指CPU能够按照 程序中的指令序列,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协同工作。协调功能是指CPU能够协调
键盘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之一,通过按键 输入字符、数字、符号等,实现文字输入
和命令输入。
扫描仪
扫描仪可以将纸质文档转化为数字文档, 通过扫描将图像或文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PPT课件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PPT课件

02 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组成,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
功能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 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分的工作 ,执行算术、逻辑、控制和输入 输出等操作。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频率
CPU的时钟频率,单位为兆赫 兹(MHz)或吉赫兹(GHz),
机箱与电源
机箱是计算机的外壳,用于保护和固定计算机内部组件。
电源是计算机的能源供应设备,用于将电能转换成计算 机所需的直流电。
机箱通常包括散热系统、电缆管理、扩展槽和面板接口 等部分。
电源通常包括电源单元、电缆和连接器等部分,其稳定 性和可靠性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07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升级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经历了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不同阶 段的发展。
详细描述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后来 的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硬件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 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计算机硬件是实际可见的物理设备,包括各种电子元件和机械设备。它与计算 机软件相对,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
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总结词
计算机硬件是实现计算机功能的基础,对计算机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计算机硬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是实现计算机功能的关键。硬件的性能 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存储容量等指标,而硬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则直 接关系到计算机的使用效果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硬件课件PPT

计算机硬件课件PPT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飞速提升,出现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输入设备
存储器
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内存 储器和外存储器。
用于将外部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 识别的形式,如键盘、鼠标、扫 描仪等。
输出设备
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转换为人 类能识别的形式,如显示器、打 印机、音响等。
主板的组成与作用
扩展槽
用于插入各种扩展 卡,如显卡、声卡 等。
接口
提供与外部设备的 连接,如USB、 SATA等。
主板芯片组
决定主板性能,包 括北桥芯片和南桥 芯片。
内存插槽
用于插入内存条, 提供计算机运行时 的数据存储。
电源接口
为主板提供所需电 源。
总线的分类与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数据总线
数据流与控制流
解释数据在CPU内部的流 动方式以及控制信号的作 用。
CPU的性能指标
主频与外频
定义及影响因素,如何影 响CPU性能。
缓存
解释各级缓存的作用及原 理,如何影响CPU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核心数与线程数多线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场景。
CPU的选购与使用
选购建议
针对不同需求提出合理的CPU选 购建议。
兼容性
打印机
将计算机中的信息打印到纸张上 。
音响设备
输出计算机处理后的音频信息, 如扬声器、耳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的选购与维护
选购原则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输入输出设备,考虑设备的性能、兼容性及价格等因素。
设备维护
定期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 ,及时送修或更换。

第1章 计算机概论

第1章 计算机概论

2.计算机的组成结构
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五部分构成
大学计算机基础
五大部分关系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
①运算器: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主要是算术和逻辑运算)
的部件。
②存储器(Memory Unit):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 ③控制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

④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各种原始数据和程序的设备,键盘是 必备的输入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还有鼠标、扫描仪、光电输入机等。
⑤输出设备:从计算机输出各种数据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
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1.2.2 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
1.指令
指令是指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
目录
1.1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1.3 计算机的产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
1.1.1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 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算机(1971~现在)
第五代未来新型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
1.1.2 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 具有可靠的逻辑判断力 可靠性高和通用性强
大学计算机基础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按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的用途

计算机硬件基础教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教程

二、认识计算机硬件 内存
内存发展史
DDR 2.5V 工作电压 184针脚
DDR2 1.5V工作电压 240针脚
DDR3 1.5V工作电压 240针脚
二、认识计算机硬件 内存
从物理结构认识内存
PCB板
金手指
内存芯片
电容
SPD
卡口
品牌及参数
二、认识计算机硬件 内存
认识常见的内存条品牌
黑金刚
宇瞻
金士顿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认识英特尔CPU
近期CPU发展史
酷睿家族常见CPU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认识英特尔 酷睿奔腾 E2200
2.2GHZ主频,1M二级缓存,800MHZ前端总线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Q:主频,二级缓存,前端总线,型号?
A:2.53GHZ主频,3MB二级缓存,1066MHZ前端总线。
40pin数据线 接口
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 高级技术附加装置 ATA硬盘是传统的桌面级硬盘,主要应用于 个人PC机,也经常称为IDE( Integrated D rive Electronics )硬盘 ATA接口为并行ATA技术,下一代的产品是 串行ATA(SATA)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认识AMD CPU
不同点
框架 不同
识别 方法 不同
对应 能使 用的 主板 不同
内存 读取 方式 不同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框架不同
一、认识计算机硬件 CPU
认识AMD 5000+ CPU
第一行编号为“ADO5000IAA5DD”,其中“ADO5000”代表双核速龙5000+处理器;“I”代表采用AM2接口;“AA”代表支持AMD的Cool and Quiet,具备温度及智能调节技术;“5”代表采用1MB L2级缓存;“DD”则表示采用新一代65nm制程的Brisbane核心。

《计算机硬件知识》课件

《计算机硬件知识》课件

《计算机硬件知识》课件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硬件知识》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硬件构成、原理和维修维护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学会如何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和维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机制,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减少硬件故障,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硬件构成: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各个部件的详细信息。

2、计算机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CPU的工作流程、内存的管理、硬盘的数据存储等。

3、硬件维修和维护:介绍常见的硬件故障及解决方法,如内存接触不良、硬盘坏道修复等,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法。

4、硬件升级与选配:讲解如何进行硬件升级和选配,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的升级和选配方法。

5、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硬件的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学会如何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修和维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机制,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减少硬件故障,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进行硬件升级和选配,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同时,本课程还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硬件的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课程结束后,还会进行一次综合实验操作考试,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课件一、计算机概述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高速、精确地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它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数值计算、多媒体应用等。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概述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概述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概述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

每个硬件组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将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功能进行概述。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其功能是执行指令并处理数据。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解析指令并控制数据流的传输,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运算和逻辑操作。

CPU的速度和性能对计算机整体运行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二、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其功能是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写能力,以支持CPU的运行。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可读写,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而ROM只读不可写,存储了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三、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介质,用于长期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硬盘的功能是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支持数据的持久保存和读写操作。

硬盘的读取速度和容量是用户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显卡显卡是负责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组件,其功能是将CPU处理的图形信息转换为图像信号,并输出到显示器上进行展示。

显卡可以通过加速图形处理来提高计算机的显示性能,对于需要进行图像、视频处理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

五、主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电路板,所有硬件组件都连接在主板上。

主板的功能是提供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同时还提供电源管理、接口扩展等功能。

主板的质量和兼容性对计算机整体稳定性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六、其他硬件组件除了上述主要硬件组件外,计算机还有其他辅助性硬件组件,如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这些组件各自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例如电源提供电能;显示器用于显示信息;键盘和鼠标用于输入操作指令等。

总结计算机硬件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分,每个硬件组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内存提供临时存储空间支持CPU的运行;硬盘提供长期存储空间;显卡负责图形处理和输出;主板起到连接和协调的作用。

计算机概述-教案

计算机概述-教案

➢ 电子商务交易等)
小结总结,课堂测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其英文缩写名为()
A.EDSAC B.ENIAC C.EDVAC D.UNIVAC-I
2.1946 年首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问世后,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 找学生回答+
2.视频教学法:知识讲授部分使用微课视频,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计算机 概述相关知识。
3.小组教学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应用知识,进而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三、时间分配
1.课程介绍(20 分钟) 2.引入新课(5 分钟) 3.计算机概述(50 分钟) 4.课堂测试(10 分钟) 机动(5 分钟)
每小时 150 千瓦,使用了 18800 多个电子管,内存容量为 16 千字节,字长为 12
位,运行速度仅有每秒 5000 次,且可靠性差。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元件:电子管
特点:体积大、造价高、速度慢
OS:无
语言:低级语言
应用领域:军事、科研
➢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元件:晶体管
➢ 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 大部分
组成。
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就是通常所说的“顺序存
授课教案附页
教学设计
说明
储程序”概念。
(3)总线结构
总线是连接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一组公共信号线,是计算机中传送
数据、信息的公共通道。
➢ 数据总线 DB:用于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体积桌面化――→掌上化 通用化,满足多种使用要求 操作简单化,用户平民化,维护简单化 价格低廉化 多媒体化 网络化
1.1计算机类型——中大型计算机
中大型计算机的特点 结构:为多个机柜,主机系统、硬盘机、磁带机、打印机、 通信处理机等。 性能:一般具备高速处理能力,大容量内存和外存储系统。 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可能要求磁盘阵列。 可靠性:要求连续运行 不能停机,在要求可靠性 很高的场合要有(异地) 双(多)主机热备份。定 时数据备份。 联网:一般要求具备快速 的网络、通道处理能力。
1.2 计算机算机的容量与速度 计算机速度的度量单位一般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但MIPS和指令复杂度没有关系,为了描述浮点 数的运算速度,另一个指标是FLOPS (FLOPS:Floating point number Operations Per Second ) 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主要因素 • CPU时钟频率 • 指令系统 • CPU的构造技术,流水线、Cache、超标量、超线程等 • 多CPU并行技术 • 存储器速度
存储器
CPU
微型 机主 机板 微型 机主 机箱
+12/-12 +5/-5
扬声器
显示卡
总线插槽
显示器
音箱
电源
220VAC
声卡 网卡
局域网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PC机的模块结构
现在的PC机模块结构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PC机的模块结构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类型 – 微型计算机 – 中、大型计算机 – 巨型计算机 – 微处理器 •计算机的性能与发展趋势 – 基本技术指标 – 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 摩尔定律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 冯· 诺依曼模型 – 计算机的结构
1.1计算机类型
微型计算机——普及使用的通用计算机,包括桌面计算机、 笔记本计算机、掌上计算机
次,65536个PowerPC处理器
1.1计算机类型——微处理器
1.1.4 微处理器 微型化的、计算机化的控制部件,通过指令的执行完成设备 的控制或信号处理。 功能上类似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加上简单化、专用化的接口。 包括CPU、存储器以及必须的外围接口。 单片机——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存储器、定时器、外 部接口单元等,可以通过编程完成很多系统的控制功能的集 成电路器件。 微处理器包括针对不同应用 的多种类型,包括面向控制 的(主要是单片机),面向 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 器),也有可以构成通用计 算机系统的。
什么是计算机?
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1903-1957 ,电
子计算机之父)为首的研制小组提出了“存储程序控制”的计 算机结构(即诺依曼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模型的主要思想
⑴ 计算机(指硬件)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⑵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⑶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执行程
1.2 计算机的性能与发展趋势——摩尔定律
Intel公司的创 办人之一摩尔发 现了一个具有历 史意义的现象: “在相等面积(制 作成本)的晶片上 集成的晶体管数 量以每18个月增 加一倍的趋势增 加,执行性能的 提升大体也符合 这个趋势。”这 就是著名的摩尔 定律 。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模型
1.1计算机类型——巨型计算机
1.1.3 巨型计算机 超高速度,目前的水平是每秒上百万亿次浮点运算(FLOPS: Floating point number Operations Per Second ) 结构上为多处理器结构:单 指令多数据流(SIMD)机,并 行向量处理机(PVP),对称多 处理机(SMP),大规模并行 处理机(MPP),工作站群 (COW),以及分布共享存储 器(DSM)多处理机 。 主要应用领域是仿真(如气 象预测)、实时控制(如飞 行器控制)、模式识别、密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巨型计算机: IBM的蓝色基因/L,每秒367万亿 码运算、基因工程等。
1.2 计算机的性能与发展趋势——性能
计算机的存储容量 以二进制位为最小存储单位(bit) 以字节为最小访问单位(Byte),8位构成一个字节 1KB = 1024B 1MB = 1024KB 1GB = 1024MB 内存和外存 内部存储器——由半导体器件构成 易失性存储器——运行期间的临时存储器
序。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模块结构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主机包括CPU和存储器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PC机的模块结构
早期的PC机的模块结构
硬盘接口 硬盘
光盘驱动器
总线
调制解 调器 扫描仪 鼠标器 打印机 键盘
软驱接口 通信接口 专用 接口
软盘驱动器 串行接口 并行接口 USB
特点:廉价、网络/多媒体、人性化
中、大型计算机——用于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 大学、金融机构作为集中计算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 特点:高速度、高可靠性、大容量 巨型计算机——用于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国家机构、军事
特点:超高速度
微处理器——作为其他设备的控制中心 体积小、低功耗、专用化
1.1计算机类型——微型计算机
外部存储器——由磁性存储器和光存储器构成 非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性存储器
1.2 计算机的性能与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微型化和巨型化 微型化——满足更广泛的应用,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 使得计算机进一步微型化。 巨型化——实现更高速度的运算能力 智能化 使计算机具备学习、推理、判断的能力,实现自然语言能力 和视觉能力,让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的 机理 。 网络化 多种接入方式——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的情况下, 逐步普及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公网或无线局域网) 主干通信实现三网合一——整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 视网,实现数据包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