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2-05-20T08:54:14.2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4期作者:张岩
[导读] 探析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指导意义,血嗜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的意义。
张岩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河北唐山 064100
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指导意义,血嗜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在院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样本,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阈值,血嗜酸性粒细胞2%及以上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以下为阴性组,探析治疗阶段血嗜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的意义。
结果:阴性组治疗有效率74.07%,阳性组有效率92.31%,阳性组有效率更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组间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激素滥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应用
慢阻肺是极为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干预来控制病情发展,以改善其生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医学研究证实,慢阻肺疾病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有关。
在慢阻肺疾病患者的病情检测中,近一半患者会表现出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1]。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指导意义,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在院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样本,探析治疗阶段血嗜酸性粒细胞意义,研究样本共计收录200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区间为41-74岁,平均(57.85±1.7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4±1.11)年;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阈值,血嗜酸性粒细胞2%及以上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以下为阴性组,分析调研结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开展持续性氧气供应、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给予胃保护制剂、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开展抗感染治疗。
临床治疗药物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选择为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厂家: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83041;规格:40mg),药物剂量40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基于研究的公平性,组织患者与阳性组患者均接受同等剂量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治疗内容[2-3]。
1.3评判标准
疗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咳痰、咳嗽症状改善、痰液量明显降低,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消失即为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咳痰、咳嗽症状有所改善、痰液量降低,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有所改善即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无改善为无效。
治疗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收录两组患者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意义
调研数据经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格式统一为()、(n,%),相关数据结果采用T值、X2值完成校验,数据差异小于0.05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激素治疗效果对比
阴性组治疗有效率74.07%,阳性组治疗有效率92.31%,阳性组治疗效果更佳,数据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激素治疗效果对比(n,%)
2.2治疗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组间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结果对比()
3.讨论
慢阻肺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近几年空气污染加重的影响,有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
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气流受限的病理表现。
在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干预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意义研究中,相关研究证实,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等于2%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血嗜酸性粒细胞小于2%的患者,本研究中阳性组相较于阴性组,改善幅度更大,与上述研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故可以证明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可作为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标志物,用于临床指导合理用药,以改善治疗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4-5]。
研究证实:阴性组治疗有效率74.07%,阳性组治疗有效率92.31%,阳性组治疗效果更佳,数据有意义(P<0.05),说明阳性组患者接受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组间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意义(P<0.05),证实阳性组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基于本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价,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兰.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运用[J]. 医学研究, 2019, 001(007):P.74-74.
[2]戎杰,崔永涛,王健,等.不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治疗后的效果比较[J].东方药膳,2020,000(21):101-101.
[3]徐翠丽, 张晓丰, 李秀.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药物选择中的作用[J]. 安徽医药 2020,24(7):1338-1342.
[4]王红梅, 刘耘充, 郑丹蕾,等. 血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 2020, v.18(05):115-120.
[5]董绍臣, 于鸿敏, 赵冬梅,等. 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J]. 武警医学, 2020, 031(00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