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析与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权结构与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
研究
摘要:文章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1999年~200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股分制改革前后银行绩效及其各影响因素进行配对T查验,并对股改后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显著高于股改前,且各影响因素也别离发生显著性转变;国有持股比例对银行绩效具有负效应,资产欠债率与银行绩效正相关,而存贷比与银行绩效负相关。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绩效;产权结构;股分制改革;配对T 查验
一、引言
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金融业的中心,银行业为应对挑战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分制改革。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有商业银行股分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自2004年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前后进行股分制改革,至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股分制改革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成立现代行业银行体系的目标大体实现。

产权结构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分制改革(以下简称“股改”)的一个重要部份,对于银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自1932年Berle与Means在分散股权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所有权—控制权分离的结论,和股权分散程度与绩效呈负相关的观点以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商业银行作为公司的特殊形式,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份,其产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张维迎(2000)提出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内耗问题的根本方式。

刘芍佳(2003)应用终极产权论对中国不同控制类型的上市公司绩效比较证明股权结构确实与公司绩效有紧密关联。

涂万春、陈奉先(2006)引入产权结构变量修正了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2000年~2004年以产权结构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产权结构单一和市场结构过度集中是影响银行业效率和绩效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

汪来喜(2009)从跨国比较政府在银行中产权比例角度入手,以1970年~1995年政府在银行中的产权比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应适当分散股权、逐渐减持国有股,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的政策建议。

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数都是针对2004年以前的数据样本,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以后绩效的转变,和股改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这种基于我国股改实践的实证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后一系列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验证股改对银行绩效有何影响,影响度有多大;并通过股改后银行绩效各影响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回归,研究产权结构等一系列变量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
1.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1999年~2008年前后通过股改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样本数据来源于各银行上市后的年报,其他银行上市前的缺失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并通过必要的整理和计算取得研究所需的变量数据。

2. 变量选取及概念。

本文选择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银行绩效的唯一指标,并选取了国有控股比例(%)、市场份额、资产欠债率、利润增加率、存贷比、资金本钱率、人均费用率和不良贷款率8个解释变量。

具体变量释义见表1。

3. 描述性统计。

国有商业银行股分制改革前后银行绩效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本文以2003年作为分界点,1999年~2003年为第1阶段,2004年~2008年为第2阶段。

从描述性统计来看,股改后的净资产收益率(ROE)高于股改前,均值由%上升为%,另外人均费用率与利润增加率均有所提高,而国有持股比例、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股改后有所下降。

4. 配对T查验。

为了进一步观察股改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各影响因素的转变显著与否,现对股改前后两阶段的样本变量进行配对t查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

从配对查验结果能够看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净资产收益率表现出显著不同,国有持股比例、不良贷款率、人均费用率、资金本钱率和存贷比率也别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不同,仅利润增加率、资产欠债率和市场份额未呈现显著不同。

配对T查验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银行绩效及其各影响因素均发生了显著转变。

5. 回归分析。

本文旨在研究产权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股改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均为国有独资银行,故采用股改后2004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排除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致使伪回归,现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查验,其结果如表4所示。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股改后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程度,基于对各变量所做的相关性查验分析(表4),现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ROE=c+a1STATE+a2PGR+a3MS+a4LR
ROE=c+a1RISK+ a2PGR+a3MS
ROE=c+a1PL+a2PGR+a3PD+a4MS+a5LR
ROE=c+a1PGR+a2PF+a3PD+a4MS+a5LR
ROE=c+a1STATE+a2RISK+a3PL+a4PGR+a5PF+a6PD+a7MS+a8LR 用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6. 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1)国有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负相关。

实证结果支持了国有商
业银行的股改政策。

主要原因在于,国有控股过度集中既有可能出现监督不到位,内部人控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等现象,也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发生。

(2)资产欠债率与银行绩效正相关。

但并非是资产欠债率越高越好,太高的欠债率存在必然的风险,一旦某种原因致使银行流动性降低可能会使银行无法正常经营乃至破产,所以银行资产欠债率也要维持在适合的范围内。

(3)存贷比与银行绩效负相关。

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说明银行可用资金本钱越低。

但是存贷比太高,可能致使银行支付困难,有可能致使银行出现支付危机进而演变成金融危机。

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也应该合理。

目前央行为避免银行过度扩张,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三、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及实证结论,咱们提出如下建议:
1. 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分制改革。

通过产权改革,慢慢优化银行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慢慢进行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及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过度集中的问题。

对此,我国应尽快明确中央汇金公司的定位和职能,切实代表
国家履行股东的职能。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应在适度吸纳、控制国外战略机构投资者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国内机构投资者和民营资本,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2. 依法成立对经营者的有效鼓励和约束机制。

一方面踊跃探索成立经营者、员工持股及股票期权等一系列产权制度,使其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挂钩,并承担必然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成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有效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3. 控制存贷比,合理控制相关财务风险。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度加大发行必然量的金融债券,增加主动欠债所占比重。

同时,应在总资产中慢慢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所占比重和单据贴现的比重等。

将资产欠债率与存贷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

参考文献:
1. Berger,Allen N. The Profit -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Banking: Test of Market-Power and Efficiency-Structure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95.
2.胡国柳.股权结构与企业理财行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汪来喜.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分析.海南金融,2009,(10).
4.王斌,何林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与剥夺行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