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0 B.+2 C.+3 D.+6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4=0,则x=+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故选:C。
2.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
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
通过上述现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B.溶解前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C.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
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食盐能溶于水,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
B、在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则分子没有改变,分子的性质就不变,故B正确;
C、由水温提高时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则说明升高温度,分子的运动加快,故C正确;
D、对多数物质来说,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3.某品牌自行车的下列部件中,所用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刹车器——铝合金
B.轴承——陶瓷
C.轮胎——合成橡胶
D.车架——钛合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橡胶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选:C 。
4.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废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332=Zn(NO Zn+2AgN )O +2Ag ,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3232=Zn+Cu(NO )Zn(NO )+Cu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
A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锌,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反应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银,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反应,或者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出的固体中有银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B 、由A 的分析可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不符合题意;
C 、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或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铜,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如果锌只能置换部分硝酸银,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如果锌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D 、由C 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KClO 3
C .SiO 2
D .C 2H 5OH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O 2按物质的分类,分为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故不符合题意;
B 、KClO 3按物质的分类分为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同时也属于含氧化合物,不同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 、C 2H 5OH 属于有机化合物,也是含氧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称为氧化物,需要与含氧化合物鉴别。
6.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MnO 加热2KCl+3O 2↑,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3
22MnO 2KCl Δ2KClO +3O ,属于分解
反应,故选项正确;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7.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
A .鸡蛋
B .黄瓜
C .牛肉
D .米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鸡蛋富含蛋白质,B 、黄瓜属于青菜,富含维生素,C 、牛肉属于动物肌肉,富含蛋白质,D 、米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正确,故选D
考点:人类重要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8.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 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 .胃液0.9~1.5
B .胆汁7.1~7.3
C.血浆7.35~7.45 D.胰液7.5~8.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故正确;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
故选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资源B.开发核能和核废料不需要特殊处理C.卫生导航系统主要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D.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答案】D
【解析】
【详解】
A.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错误;
B.核电站的核废料仍然具有放射性,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错误;
C.卫生导航系统主要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错误;
D.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验氧气的性质B存放二氧化碳气体C蒸发操作D过滤操作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故可以验证氧气的性质,故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要瓶口向上保存,并盖上玻璃片,故正确;
C、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
D、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故选D。
1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
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
C.铁元素化合价为+6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铁酸钠(Na2FeO4)则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含有三种元素;钠、铁、氧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是2∶1∶4;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X+(-2)×4+(+1)×2=0,则X=+6;高铁酸钠是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选C.
12.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u、CuO、CuSO4
B.CaCO3、CaO、Ca(OH)2
C.H2O、H2CO3、CO2
D.KCl、KNO3、K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选项A正确;
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选项B正确;
C、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选项C正确;
D、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碳酸钾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硝
酸钾转化为碳酸钾,需要将硝酸根沉淀去除,硝酸盐都属于可溶性盐,无法实现硝酸钾转化制备碳酸钾,选项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
号)。
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______。
(填写序号)等质量的A和C,在t2℃时分别加水都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关系是A______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______方法提纯A物质。
【答案】A<C<B65B>C>A小于降温结晶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C<B;(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B>C>A;
(4)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A和C,在t2℃时分别加水都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需要水的质量比A多,所得溶液质量关系是A小于C;
(5)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物质。
故答案为(1)A<C<B;
(2)65;
(3)B>C>A;
(4)小于;
(5)降温结晶。
14.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净物 C P2O5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金刚石组成元素符号为C;
(3)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
【点睛】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②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_____;③幼儿和青少年缺_____会得佝偻病及发育不良;④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玻璃钢属于_____ (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性。
③家用汽车燃料通常是汽油,它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而分离得到的。
④行李盖使用了“镁铝合金”,其中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为_____。
【答案】CH4H2SO4Ca OH-复合材料导电性沸点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②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化学式是:H2SO4;③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Ca会得佝偻病及发育不良;④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符号是:OH-。
(2)①玻璃钢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
③家用汽车燃料通常是汽油,它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得到的。
④根据题中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粒子中质子数为12,该粒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见该粒子是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镁离子,因此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
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1%);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0g 28.6% 丙乙、甲、丙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以看出,在30℃时,丙的溶解度是10g,故填10g;
(2)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只能溶解40g,故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140g g
×100%≈28.6%,故填28.6%。
(3)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析出晶体的是丙,故填丙。
(4)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X 的名称:_____。
(2)CO 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制取CO 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若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但是反应速率太快可以用上述装置_____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用装置C 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用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填“a ”或“b ”)端通入。
【答案】分液漏斗 A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 C
22222MnO 2H O 2H O+O ↑ a
【解析】
【详解】
(1)仪器X 的名称:分液漏斗。
(2)CO 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制取CO 2,应选用固体加热装置为A ,若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装置C 中有分液漏斗,可以空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可以用上述装置C 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用装置C 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2H O+O ↑。
若用装满水的万能瓶F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短管进、长管出”从a 端通入。
18.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利用所得精盐配制溶液,回答问题:
(1)先称量5g 粗盐,量取10mL 水。
然后将水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粗盐并用_____搅拌,至粗盐不再溶解,称量剩余粗盐质量为1g ;将浑浊液过滤,蒸发,得到3.4g 精盐。
(2)根据(1)的数据,下列计算产率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_____; A 3.4g 100%5g B 3.4g 100%(105)g + C 3.4g 100%(51)g - D (51)g 100%5g
- (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不会对质量分数造成影响的是_____;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称量NaCl 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
C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
D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
【答案】玻璃棒 C C 、D
【解析】
【详解】
(1)先称量5g 粗盐,量取10mL 水。
然后将水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粗盐并用玻璃棒搅拌,至粗盐不再溶解,称量剩余粗盐质量为1g ;将浑浊液过滤,蒸发,得到3.4g 精盐。
(2)精盐的产率=×100%精盐质量溶解的粗盐质量
,根据(1)的数据,溶解的粗盐是4g ,计算产率的计算式为: 3.4g 100%(5-1)g
⨯,故选C ;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
A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水的量偏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NaCl 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称得食盐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 、 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没有立刻搅拌,导致溶解速率慢,但不影响最终溶解的质量,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D 、向细口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会导致溶液质量偏少,但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选CD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__________。
加入10g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________
【答案】2.2g;5;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
试题分析:(1)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 50g×7.3%=3.65g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3.65g x
=x=2.2g
考点: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