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元次山碑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颜真卿的代表作1、传世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1:《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2、而且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3、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是什么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宋拓本字库1.1版

颜真卿《颜⽒家庙碑》宋拓本字库1.1版颜真卿楷书《颜君庙碑铭》,⼜名《颜家庙碑》、《颜⽒家庙碑》、《颜君庙碑》等,全称《唐故通议⼤夫⾏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祭酒太⼦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亲颜惟贞镌⽴,撰⽂并书。
镌⽴于唐建中元年(780年),碑⾼338、1厘⽶,宽176厘⽶。
⼆⼗四⾏,⾏四⼗七字。
碑侧各六⾏,⾏五⼗⼆字。
碑后有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准重⽴时的跋⽂,原碑现藏西安碑林。
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玮旧藏本,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有宋拓本。
《颜家庙碑》是“颜体”的典型之作,也是颜真卿传世碑刻中最后的巨作,后世评价极⾼,千年传拓不绝。
此碑⾸⾏下刻有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九⽇重⽴时李准跋⽂。
据跋⽂记,此碑经唐室离乱,倒卧于郊野尘⼟之中,⾄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府城孔庙内。
据《校碑随笔》等书记载,碑⽂第三⾏“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凿粗。
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 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
此碑⾄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拓过多,字⼝渐变,风神已差。
【始】【1】颜【2】⽒【3】家【4】庙【5】之【6】碑【7】唐故通议⼤夫⾏薛王友柱国赠秘书【8】少监国⼦祭酒太⼦少保颜君碑铭【9】并序;{李准跋⽂}颜真卿之⾪书,李阳冰之古篆,⼆俱奇绝也,好古之⼠如珠璧。
⾃唐室罹乱,其碑倒于郊野尘⼟之内,更虑年深为牧童樵毁坏,且夫物不终否能者即兴有。
都院孔⽬官李延袭者,真好古博雅君⼦也,特上告【10】知府、郎中,移载⼊于府城。
⽴于先圣⽂宣王庙庶,其永⽰多⼈流传千古,乃命南岳梦英⼤师,秉笔书记。
时太平兴国七年⼋⽉廿九⽇移。
朝散⼤夫、⾏殿中侍御史、通判、⽔兴车府事师颃;朝散⼤夫、⾏尚书考功员外郎、权知永兴军府事、柱国李准重⽴。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早期34岁《王琳墓志》35岁从张旭为师43岁《郭虚已墓志》44岁《多宝塔》45岁《东方画赞》50岁《金天王神祠题名》54岁《鲜于氏离堆记》这些都是颜氏早期的作品。
《多宝塔》整密拘窘,前人批评它“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东方画赞》、《鲜于氏离堆记》写得大气磅礴,挺然奇伟,两者虽前后相距八年,但风格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颜的用笔偏于方峻,凡左右两直的字,都呈现出显著的相背形,转笔用折而不转。
总的说来,隶意较多,颜体的主要特征还没有形成,它代表了颜书早期的风格。
中期56岁《郭家庙碑》60岁《颜勤礼碑》62岁《藏怀格碑》63岁《麻姑仙坛记》《中兴颂》《元次山碑》64岁《八关斋》56岁至64岁这段时间所写的碑版,可称为中期之作。
这一时期的作品,变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又可划为前期和后期来分析,63岁前的作品可称作前期,此后的可作为后期。
《郭家庙碑》是颜书变法的开始,这时他的用笔已不如早期的《离堆记》那样雄厚庄重,而出以清劲瘦健,结体又与63岁后的《元次山》之遒逸雄肆、《八关斋》之阂伟雍容颇不相似。
60岁时写的《颜勤礼碑》纤徐跌宕,63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秀颖超举,前者横轻竖重,后者把笔画少的字故意撑足,这些都可以看到他摸索递补变的痕迹。
总的说来,用笔已易方为圆,字形也从向背变为相向,横画轻而竖画重,转笔不折而转,蚕头燕尾,笔姿轻妙。
从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颜书的特征正在从开始形成而日趋鲜明。
晚期67岁《宋广平碑》69岁《李元靖碑》72岁《颜家庙碑》《自书告身贴》77岁《移蔡帖》这些晚年作品中,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形象已不很明显,结体更趋于端严朴拙,用笔雄重,但于老辣之中微有习气。
分析以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颜楷作品,可以看到颜字演变的一个过程。
------------------------------------颜体书风形成的历史背景再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书风,来看颜字是如何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
经典碑帖——颜真卿《李玄靖碑》高清全文(附释文)

经典碑帖——颜真卿《李玄靖碑》高清全文(附释文)展开全文碑帖简介《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
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
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
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
”原帖欣赏颜真卿《李玄靖碑》碑文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以孝敬皇帝,庙讳改焉。
廿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
高祖文嶷陈桂阳王国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龛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古雅,修彭聃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尤以笃慎著于州里,考行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
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唯穬麦而已。
封植膳羞,皆出其手。
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
开元十七年,从司马,览无遗,综核古今,该诏先生,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余,请居茅山,纂修经经法。
频玺书征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谘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玄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茅山灵迹翦焉。
将坠真经秘录,亦多散落,请归修葺,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疋,法衣两御,制诗及序以饯之,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渥泽,频繁辉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捧诏搜求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元宗将求大法请先生为师,先生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泊。
七载春,元宗又欲受肖洞真经,其年春之二月中官贤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克受经诰。
是日于大同殿洁修其事遂,遥礼先生为元师井赐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
我家乡——鲁山的历史名胜古迹

中原历史名胜古迹鉴赏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10级2班姓名:鲁二伟学号:201001010124指导教师:郭海东2013年06月05日我家乡的历史名胜古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家乡——鲁山县所存的历史名胜古迹的介绍,使大家对鲁山县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也通过本文使鲁山县的历史名胜古迹让更多的人知道,进而使人们去了解、认识并喜欢这座处在山区的古老县城,为鲁山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为鲁山的繁荣贡献力量。
关键字:鲁山县历史名胜古迹元次山碑文庙冶铁遗址佛泉寺琴台我的家乡鲁山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西部,伏牛山东麓,东经112度14-113度14,北纬33度34-34度00之间,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
全县东西长92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432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
有多处历史古迹。
现进行一一介绍。
一、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
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县鲁山一高校园内,外有明代修建之碑亭为其遮挡风雨。
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
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
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拓片曾于1972年赴日本展出。
该碑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元次山碑作为唐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元结,字次山,出生于河南鲁山县。
唐代文学家。
曾任道州刺史,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中丞,本管经略使。
元结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
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
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行字数33—35不等,全文1383字。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关于颜真卿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介绍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摘要:
一、颜真卿简介
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三、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1.多宝塔感应碑
2.麻姑仙坛记
3.东方朔画像碑
4.颜勤礼碑
5.颜氏家庙碑
6.祭侄季明文稿
四、颜真卿的书法影响
正文: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著名书法家。
他创立了雄浑厚重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注重笔力,笔画厚实,结构端庄。
他的楷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等。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书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碑文记述了唐太宗为怀念母亲而修建多宝塔的经过。
颜真卿的楷书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笔画丰腴,气势雄伟。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另一部代表作,书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碑文记述了麻姑仙坛的传说,以及唐代道士张果在此修炼成仙的故事。
这部作品笔画厚重,结体紧密,气度恢宏。
此外,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包括《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
《东方朔画像碑》是颜真卿为赞美东方朔的才智而作,碑文书法流畅,笔画轻盈;《颜勤礼碑》和《颜氏家庙碑》则是颜真卿为其先祖颜勤礼和颜氏家庙所立,书法端庄秀美,气势磅礴。
颜真卿的书法影响极为深远。
他的颜体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被尊奉为“楷书之宗”。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介绍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1我的家乡是个美丽,迷人我地方。
清清的河水,五颜六色的野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天,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梨花来了,太阳花也开了......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着美妙的歌。
我们在花丛中欣赏花儿的美,闻着花的香味。
达到了一种无法想象的境界……夏天,大叔爷爷有长出了茂盛的叶子,我们一起去河里捉鱼,哇!那水真凉快啊,我们还从水中捞出了形状不一的石头,一起带回家。
热了我们就去大树下乘凉,在一起开玩笑,多么快乐啊!秋天,田野里五光十色,果实累累,那红彤彤,金灿灿的果子,你看见,口水一定都留了三尺长了。
我情不自禁的跑过去,摘了一个吃,哇!真是太好吃了,在无意中,我看到了一棵高大挺秀的桃子树,上面水汪汪的桃子,值得你们去尝一尝。
我们还和草地上的小猫,小狗,一起玩游戏呢!这时,公鸡一家出来散步,鸡爸爸宏伟的走着,保护着他妻子和孩子,而鸡妈妈呢?带着孩子在地上觅食,这是多么有趣的一家呀!秋老头走了,寒老爷又来了。
这时,天上纷纷下出了雪,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在一起快乐的玩耍……大家说,我的家乡是不是很美丽啊!有时间大家也要来玩玩哦,包你会流连忘返哦!、我的家乡作文400字_四年级状物作文2《孔子家语》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楚昭王渡江得萍实。
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饴,昭王派人向孔子求教,最后楚王将此地名为萍实之乡,简称“萍乡”。
这便是我的家乡,我爱这里的一切,但是这里的美食是我最爱的。
萍乡的腊菜是很好吃的。
辣鸡、腊鸭、腊肉等等。
只要你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腊菜。
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

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子明,唐代著名书法家,河北真定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被誉为“书圣”。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力透纸背,气吞山河,其书法技艺精湛,笔力雄浑,构图严谨,气势雄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被誉为行书中的极品,广为后人称颂。
以下是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1.《祭侄文稿》此作品是颜真卿临李思让之祭侄文,用笔锋挺拔有力,字迹苍劲有力,展现出其行草书法的独特魅力。
2.《颜真卿书石刻题记》颜真卿书法的一大特点是其笔力雄浑有力,这一作品中颜真卿笔下的每一个字体现出他的那种奔放大气,气吞山河的书风。
3.《颜真卿檐吏碑》颜真卿最著名的碑刻之一,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殉国檐吏所立的碑刻。
其字迹极为清秀俊逸,却又不失力度,显示出颜真卿在行书方面的高超技艺。
这是颜真卿的一幅行草书法作品,呈现出极具气魄和力度的风格,表现出他行书书风的独特韵味。
5.《颜真卿草书书法作品》颜真卿擅长行草书法,这幅作品展现了他行草书法的独特魅力,字迹挺拔有力,气吞山河,给人一种奔放豪迈之感。
6.《颜真卿圣教序》颜真卿除了擅长行草书法外,楷书也是他的强项,这部作品展现出他在楷书方面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颜真卿书法的一个代表作品,字迹浑厚有力,气势磅礴,彰显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造诣。
以上是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和艺术魅力,为后人传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之美,领略他那种气吞山河的书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束】第二篇示例:颜真卿(709年-785年),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颜筋泣血,真情流泪”,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其书法作品以奔放豪迈、气韵生动而著称,为后人所传颂。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字帖被广泛流传,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与欣赏的对象。
元次山碑文简介

元次山碑简介元次山碑,又名元结碑,俗称元碑,颜碑。
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手撰文并书丹。
原立于鲁山县城北青条岭元次山墓前,后移入鲁山县文庙,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鲁山教谕唐世宾出钱五千创建碑亭保护至今。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为839,编号为Ⅳ-29。
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山县商余口人,唐代进士,文学家,古文运动先驱,与颜真卿(709---785)同朝为官,共同平叛安史之乱,长期交游切磋诗书文学,情谊笃厚。
碑文全面记述了元结生平功德,承载了当时的国史民生壮况,是唐碑体例中的代表作,也是唐代历史的重要参照和鉴证。
该碑之颜文、颜书与元结之人品,世称“三绝”,奉为三绝碑。
元次山碑为青石雕刻,碑体高190厘米,宽96厘米,厚29厘米。
碑文四面环刻,正背面各17行,两侧各4行,每行34字。
全文原有1377字,今存1147字,缺失230字,存字率为80% 。
该碑字体阔55毫米,称寸六楷书,是颜真卿书碑中字体最大者。
北宋《墨池编》称:“观文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点入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
其字,极受世人推崇。
为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特依法刻立此牌。
国务院二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鲁山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立元次山碑(唐·鲁山县高中院内)保护范围以文庙东南墙角基石为基点,向东至围墙,向西190米,向南10米,向北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外扩50米。
元次山碑文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
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呜呼!可异哉元君。
君讳结,字次山。
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
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
颜真卿《自书告身》的艺术特点

颜真卿《自书告身》的艺术特点发表时间:2018-09-18T10:07:51.340Z 来源:《知识-力量》2中作者:杨甲琪[导读] 颜鲁公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是继王羲之之后书法史的另一座高峰。
颜真卿的作品厚重雄浑、庄严肃穆颇具盛唐气象,是一个时代风貌的体现,为后世所重。
《自书告身帖》作为颜氏晚年的得意之作,凝聚了他一生书法艺术的精华,其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结体奇正相生,重心稳健,都达到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
本文从赏析的角度,对《自书告身帖》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此帖的分析和研究,或许会对我们当下楷书创作有新的启示和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119)摘要:颜鲁公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是继王羲之之后书法史的另一座高峰。
颜真卿的作品厚重雄浑、庄严肃穆颇具盛唐气象,是一个时代风貌的体现,为后世所重。
《自书告身帖》作为颜氏晚年的得意之作,凝聚了他一生书法艺术的精华,其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结体奇正相生,重心稳健,都达到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
本文从赏析的角度,对《自书告身帖》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此帖的分析和研究,或许会对我们当下楷书创作有新的启示和促进。
关键词:颜鲁公;艺术特点;《自书告身》;境界一、颜鲁公其人其书简述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当时。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楷书特点辨析

《大唐中兴颂》
《集古录》称 赞此摩崖刻石: “书字尤奇伟 而文辞古雅。”
《广川书跋》 评为:“太师 以书名,中兴 颂尤瑰玮,故 世贵之。”
《自书告身帖》
詹景风称此书:“书法 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 之力,而体合天成。其 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 人用舟,虽一笔之内, 时富三转。”
董其昌谓:“官告世多 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 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 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 米元晖、蔡君谟既已赏 鉴矣,余何容赞一言。”
《东方朔画赞碑》 苏东坡题云:
“颜鲁公平生写 碑,唯此碑为淸 雄。字间不失清 远,其后见王右 军本,乃知字字 临此书,虽大小 相悬,而气韵良 是。” 明人有云:“书 法峭拔奋张,固 是鲁公得意笔 也。”
《麻姑仙坛记》 欧阳修有评:
“鲁公喜书大字, 惟干禄字书法最 为小字,而其体 法持重舒和而不 局蹙,《麻姑仙 坛记》则道峻紧 结,大为精悍, 把玩久之,笔画 巨细皆有法,愈 看愈佳,然后知 非鲁公不能书 也。”(《集古 录》)
欧阳修:“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 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 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 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 未有如公者也。”
苏轼:“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 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 事尽矣。”
7
7
0 年
麻 姑 仙 坛 记
7
7
1 年
大 唐 中 兴 颂 摩 崖 7 7 1 年
八 关 斋 报 德 碑 7 7 2 年
宋 璟 碑 7 7 2 年
臧 怀 恪 碑
7
7
2 年
元 次 山 碑
颜真卿撰并书元结表墓碑铭时间考

颜真卿撰并书元结表墓碑铭时间考元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元结(字次山)撰文并书写的四面表墓碑铭,现存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院内。
碑铭原在鲁山城北青岭泉陂元结墓地,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元末为兵暴毁”,后移入鲁山文庙(即今鲁山一高)。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建亭予以保护,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碑铭四面环书,但未书明立碑年月,因而,长期以来,对于立碑的时间,以及颜真卿又是怎样到鲁山来书写碑铭,成为参观者所要询问的主要问题。
对于立碑的时间,清《嘉庆鲁山县志》曾经书及,并援引欧棐阳的《集古录目》,说容州都督元结碑,湖州刺史颜鲁公撰并书……碑以大历中立。
援引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说容州都督元结表墓碑,颜鲁公书,四面刻字……后题大历……此碑,署湖州刺史,必在七年以后矣。
还援引《中州金石记》,说容州都督元结墓碑,大历×年十月立,等等。
可是,《嘉庆鲁山县志》,只是援引了各家对于立碑时间的言论,但未肯定立碑究竟是在何年。
清代王昶在其所著《金石萃编》里,对元结墓碑的立碑时间,亦有所论述,但最后的结论是“亦不能定”。
对元结表墓碑铭的立碑时间,作出明确肯定的有《中国名胜词典》一书,该书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书中说“元次山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为元次山所写的墓碑……”颜真卿《中国名胜词典》一书,说元结墓碑是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写,对此,尚须商榷。
据《颜鲁公年谱》,颜真卿是于“大历六年三月,罢抚州事。
大历七年九月,归至东京起家除湖州刺史。
十一月,自东京迁母兰陵郡君柩,归葬上都祖茔……”。
元结表墓碑铭记载,元结是于大历“七年春正月,朝京师……不幸遇疾……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以其年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
”按照《颜鲁公年谱》和元结表墓碑铭记载,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一月,元结由京师长安往鲁山归葬时,也正是颜真卿从东京洛阳,迁母兰陵郡君灵柩,到上都祖茔去归葬的时候。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作品欣赏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作品欣赏☞作者简介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
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
凡36行,计410字。
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
此稿与《祭侄稿》、《争座位帖》世称“三稿”。
是书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颜真卿被酷吏唐诬劾,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史,途经洛阳时,仓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
此文稿与祭侄稿书法相同,一气相通,而顿挫郁勃似稍逊之。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颜真卿(709-785)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元次山碑》

颜真卿《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結碑》。
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
該碑現存于河南魯山。
碑原在鲁山县城北15公里青条岭(现隶属梁洼镇泉上村)元结墓前,元代兵变,碑被移至学宫,明万历年间建碑亭加以保护,现位于鲁山县鲁山一高校园内。
元结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
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
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行字数33—35不等,全文1383字。
首行题: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元君表墓铭并序”。
记述了元结的世系、生平事迹及死葬年月,多处表达了颜真卿对元结的敬慕之情。
碑文已收入《颜鲁公论文集》。
目前碑文大部分完好,缺203字。
29.2×34.0厘米。
晚明拓本。
“经略”二字中间未损甚,“都”、“鼎”、“莫”三字未损。
石在河南鲁山青条岭一高校园。
唐大历七年(772年)。
颜真卿撰并书。
浑厚苍劲,气势磅礴,富有朝气,为颜真卿书法成熟期之作品。
【释文】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
盖後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遵七叶,王公相继,著在史。
高祖善,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公。
曾祖仁基,朝散大夫信令,袭常山公。
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
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
思闲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
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
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
十七始知书,乃授学於宗兄先生德秀。
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举进士,作《文编》。
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
”遂登高第。
及羯胡首乱,逃难於猗于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元宗异而徵之。
值君移居溪,乃寝。
乾元二年,李光弼拒史思明於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
平顶山仅存颜真卿真迹——(唐)颜真卿《元次山碑》

平顶山仅存颜真卿真迹——(唐)颜真卿《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
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县鲁山一高校园内,外有明代修建之碑亭为其遮挡风雨。
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
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
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拓片曾于1972年赴日本展出。
该碑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元次山碑作为唐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元结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
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
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行字数33—35不等,全文1383字。
首行题: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元君表墓铭并序”。
记述了元结的世系、生平事迹及死葬年月,多处表达了颜真卿对元结的敬慕之情。
碑文已收入《颜鲁公论文集》。
目前碑文大部分完好,缺203字。
元结,字次山,出生于河南鲁山县。
唐代文学家。
曾任道州刺史,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中丞,本管经略使。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中期的书法大师。
他承袭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吸收了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书法家的艺术精华,在楷书和行书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
后人之所以把颜体作为学习的书体,主要是他突破了前人的规范,在笔法、结构、布局、墨法等方面,超尘脱俗,独树一帜,创造出出类拔萃的独特风格。
元结碑的书法特点、字体结构为横细竖粗,多用圆笔,转笔不折而转,字多用弧形,左右的竖画,粗重外弓,向内回抱,上密下粗,蚕头燕尾,独具风格的颜体已经形成。
元结碑文是颜书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作品之一,向来被视为临习颜书之范本。
碑文全篇气势贯通,纵横飞动,是一件难得的书法珍品。
颜氏家庙碑

碑名:颜氏家庙碑书写:颜真卿书体:楷书规格:338×176×40cm立碑时间:780年《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为颜真卿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
此碑宁朴无华,宁拙无巧,年高笔老,笔力遒厚,加上又是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巍峨气象,呈俎豆肃穆之情,如商周铸鼎,不可逼视,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碑文: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并序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集贤学士李阳冰篆额昔孔悝有夷鼎之铭,陆机有祠堂之颂,皆所以发挥祖德,敷演家声。
故君子之观其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
无而称之,是诬也;有而不述,岂仁乎?论而譔之,敢不祗惧!君讳惟贞,字叔坚。
其先出於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姓。
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颜。
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夫。
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
战国有率烛,秦有芝、贞,汉有异、肆、安、乐。
其后丧乱,谱谍沦亡。
魏有斐、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於琅琊临沂孝悌里。
生广陵太守、给事中、葛绎贞子讳钦,字公若,精《韩诗》、《礼》、《易》、《尚书》,学者宗之。
生汝阴太守、护军、袭葛绎子讳默,字静伯。
生晋侍中、光禄大夫、西平靖侯讳舍,字弘都。
随元帝过江,已下七叶,葬在上元幕府山西。
生侍中、光禄勋、西平定侯讳髦,字君道,事具《孝行传》。
生州西曹骑都尉、西平侯讳綝,字文和。
生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讳靖之,字茂宗。
生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讳腾之,字宏道,善草隶书,有风格。
梁武帝《草书评》云: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少行於代。
生辅国江夏王参军讳炳之,字叔豹,以能书称。
生齐持书御史兼中丞讳见远,字见远。
和帝被弑,一恸而绝,梁武深恨之,事见《梁》、《周》、《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