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紫花苜蓿苗期耐盐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及其耐盐性比较_刘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紫花苜蓿苗期耐盐生理特性的
初步研究及其耐盐性比较
刘晶,才华,刘莹,朱延明,纪巍,柏锡*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为研究2种紫花苜蓿:肇东苜蓿和农菁1号苜蓿的耐盐程度及其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反应规律,在1/2Ho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用0,50,100,200,300,400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处理2种紫花苜蓿幼苗,观察记录各处理的盐害情况,分别测定胁迫前和胁迫3,6,9,12,15,21d的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脯氨酸(Pro)含量,分析了不同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二者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2种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够抵抗一段时间较高浓度(200mmol/L)的盐胁迫。
随着浓度的增加,MDA含量逐渐升高,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在200,300mmol/L处理下,2种苜蓿的MDA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
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二者受到的盐害逐渐增大,Chl含量逐渐降低,Pro含量大量累积,但二者的Pro累积程度与它们的耐盐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0,200mmol/L NaCl胁迫下,农菁1号苜蓿比肇东苜蓿更耐盐;而300,400mmol/L NaCl处理时,肇东苜蓿的耐盐性大于农菁1号苜蓿。
关键词:肇东苜蓿;农菁1号苜蓿;耐盐性;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816;S541+
.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3)02-0250-
07 土壤盐渍化对农牧业主产、
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全球盐渍土面积已达9.5×108
hm2,中国盐渍土总面积约2亿hm
2,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滨海地区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1-
5]。
对于盐碱化地区,多数学者认为改良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耐盐植物[6,7]。
牧草有适应性广、抗盐性强的特性,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的主要植物[8-
11]。
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Medicag
o sativa)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泛的耐盐性较强的优良豆科牧草,选择、培育适宜各地区气候及环境条件的耐盐苜蓿品种进行盐
碱地改良,
是合理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8-
11]。
而植物的耐盐性研究是选育、培育耐盐植物品种的基础。
植物的耐盐性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变化[12],不同发育阶段,其抗盐能力是不一样的[13]
,AI-khatib等[14]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在发芽期、苗期对盐比较敏感,生长后期相对不敏感,认为苗期是耐盐鉴定的最佳时期[
15]。
本实验选用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2种紫花苜蓿:
肇东苜蓿和农菁1号苜蓿为材料,通过不同盐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下的表型观察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对其苗期的耐盐性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
合评价,
以期确定二者的耐盐程度,为进一步提高其耐盐性及相关耐盐转基因苜蓿的筛选提供参考[16]。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2种紫花苜蓿:肇东苜蓿(M.sativa cv.Zhaodong)和农菁1号苜蓿(M.sativa cv.NongjingNo.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草业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6月上旬—9月上旬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农场27号、28号温室内进行。
挑选籽粒饱满的2种苜蓿种子,4℃春化后播种于盛有普通土∶草炭土∶蛭石(1∶1∶1)的口径9.5cm、
高7250-2562013年4月 草 业 学 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第22卷 第2期
Vol.22,No.2
*收稿日期:2012-03-02;改回日期:2012-03-
3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1TD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78)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8ZX08004-
002)资助。
作者简介:刘晶(1983-)
,女,满族,吉林辉南人,硕士。
E-mail:sanriliu2009@163.com*通讯作者。
E-mail:baixi@n
eau.edu.cn
cm的营养钵中,每钵1粒种子,罩袋保湿,1周后去袋。
去袋1个月后挑选长势健壮的幼苗移出,移栽于装有珍珠岩∶蛭石=1∶1的营养钵中,每钵1株苗,浇1/2Hogland营养液,每2d补加营养液。
缓苗1个月后,挑选长势健壮一致的植株进行胁迫。
将2种苜蓿各分成6组,每组15株单株于一大托盘,用含0,50,100,200,300,400mmol/L NaCl的1/2Hogland营养液持续胁迫培养,每盘浇3L,每2d补加0.5L。
胁迫过程中,每3d记录各处理的盐害情况,并于胁迫前(0d)和胁迫3,6,9,12,15,21d测定MDA、Chl、Pro含量,3次重复。
1.3 测定方法
盐害分级标准参照冯毓琴等[8]
的方法,并稍加修改。
0级:无盐害症状;1级:
轻微盐害,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植株心叶萎蔫或卷曲;2级:轻度盐害,植株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少数功能叶萎蔫或叶缘卷曲,叶色变黄;3级:中度盐害,植株生长发育受抑制,约1/3的叶片萎蔫或叶缘卷曲,叶尖、叶缘焦枯;4级:重度盐害,植株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近1/2叶枯、叶落;5级:
极重度盐害,植株死亡或仅有心叶存活。
盐害指数=[∑(
盐害级值×相应盐害级值株数)/(总株数×盐害最高级值)]×100%。
生理指标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7]测定MDA含量,80%丙酮研磨提取比色法[17]测定Chl含量,磺基水杨酸法[18,19]
测定Pro含量。
1.4 抗盐性评价方法
首先把各项生理指标转换成相对值,其公式如下:指标相对值=胁迫下的测定值/对照下的测定值[
20]。
应用隶属函数值法[8,10]
综合评价2种紫花苜蓿的抗盐性。
2 结果与分析2.1 盐害指数
胁迫期间,在50mmol/L NaCl处理下,2种苜蓿不表现盐害,生长正常;在1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盐害很小。
随NaCl浓度的增加,二者的受害程度逐渐增大;
胁迫时间越长,受到的伤害越严重(表1)。
胁迫浓度越高,2种苜蓿出现盐害越早。
在400mmol/L处理下,胁迫3d,农菁苜蓿部分植株开始表现出较明显的盐害症状;胁迫6d,肇东苜蓿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盐害;胁迫21d,农菁苜蓿绝大部分植株死亡,仅极少数植株有部分心叶存活,肇东苜蓿大部分植株死亡,只有1株存活。
在300mmol/L处理下,6d时,农菁苜蓿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盐害;胁迫9d,肇东苜蓿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盐害;胁迫15d,2种苜蓿盐害严重。
在200mmol/L处理下,胁迫早期,肇东苜蓿和农菁苜蓿的盐害不大;胁迫15d,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盐害;21d时盐害严重。
比较二者的盐害情况,高盐胁迫下(300,400mmol/L),农菁苜蓿出现盐害较早,受到的伤害也较重;但在100,200mmol/L处理下,胁迫后期肇东苜蓿的盐害较大。
表1 2种紫花苜蓿在NaCl处理下的盐害指数Table 1 Injury
indices of salt stress on two M.sativa时间
Time(d)材料
AccessionsNaCl浓度NaCl
concentration(mmol/L)0(CK)
50 100 200
300
400
3
Z0 0 0 1.33 2.67 6.67N 0 0 0 0
5.33 1
2.006Z0 0 2.67 5.33 9.33 18.67N 0 0 2.67 5.33 14.67 22.679Z0 0 5.33 8.00 13.33 28.00N
0 0 5.33
8.00 17.33 3
2.0012
Z0 0 5.33 10.67 21.33 30.67N
0 0 5.33 10.67 25.33 33.3315
Z0 0 6.67 13.33 30.67 48.67N 0 0 5.33 12.00 34.67 53.3318Z0 0 8.00 18.67 42.67 64.00N 0 0 6.67 16.00 44.00 65.3321Z0 0 8.00 37.33 65.33 98.67N
0
0
6.67 30.67 66.67
100.00 注:
Z代表肇东苜蓿,N代表农菁1号苜蓿。
下同。
Note:Z represent M.sativaZhaodong,N represent M.sativa Non-gjing
No.1.The same below.2.2 MDA含量变化
胁迫期间,在50mmol/L NaCl处理下,2种苜蓿的MDA含量与0mmol/L处理(CK)基本一致,表明低盐胁迫对植株无损害。
随浓度的增加,2种苜蓿的MDA含量均逐渐升高,
说明盐浓度越高,对植株伤害越大。
胁迫早期,2种苜蓿在不同浓度(>50mmol/L)NaCl处理下,叶片MDA含量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图1,图2)。
其中在100,200mmol/L胁迫下二者MDA含量略有增加。
高盐胁迫下(300,400mmol/L)2种
1
52第22卷第2期草业学报2013年
苜蓿MDA含量增加较多,尤其在400mmol/L处理下,MDA含量迅速上升。
胁迫9d,在1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较6d时略有升高;而200,300mmol/L胁迫下,二者MDA的增幅较6d时都有所下降,
该结果与天蓝苜蓿(Medicago lup
ulina)[8]及小冠花(Coronilla varia)[21]上的实验结果类似,表明2种苜蓿在受到较高浓度盐胁迫一段时间后,固有的保护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在400mmol/L处理下,二者MDA含量继续增加,迅速大量累积,表明该浓度对2种苜蓿的伤害较大,超过了它们的抗性。
处理12和15d时,在1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只是小幅增加,表明该浓度对他们的伤害较小。
在此阶段,随着盐胁迫的继续作用,2种苜蓿在200,300mmol/L处理下的MDA含量较胁迫早期又都开始增加,其中300mmol/L的趋势尤为明显,表明经过一段恢复后2种苜蓿固有的抵抗能力对这种持续的盐胁迫作用有限,特别是开始难以应付这种持续的高盐胁迫,因而植株的受害加大。
胁迫15d后,2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但不显著,表明它们能够抵抗一段时间较高浓度的盐胁迫,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胁迫12,15d时,3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2种苜蓿难以耐受较长时间的300mmol/L高盐胁迫。
此阶段,在400mmol/L处理下二者MDA含量继续快速累积,表明2种苜蓿受到很严重的伤害,但含量上升渐缓,推测长时间的400mmol/L高盐胁迫对植株的MDA积累等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处理21d,400mmol/L下绝大部分植株死亡。
经历长时间的持续胁迫,在100mmol/L处理下,2种苜蓿的MDA含量有所增加,但在此浓度下盐胁迫对它们无显著影响,表明肇东苜蓿和农菁苜蓿对100mmol/L NaCl有很强的耐受性;2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较15d时大量增加,说明长时间的盐胁迫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用,200mmol/L的盐浓度对2种苜蓿产生了较大的伤害;3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MDA含量较15d时急剧增加,400mmol/L时植株已死亡,说明长时间的高盐胁迫对2种苜蓿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图1 盐胁迫下肇东苜蓿叶片MDA含量变化曲线Fig
.1 The curves of MDA content in the leaf undersalt stress on M.sativacv.Zhaodon
g
图2 盐胁迫下农菁1号苜蓿叶片MDA含量变化曲线Fig
.2 The curves of MDA content in the leaf undersalt stress on M.sativacv.Nongjing
No.1二者相比,肇东苜蓿在100,200mmol/L下MDA
的增幅高于农菁苜蓿,而300,400mmol/L时低于农菁苜蓿。
表明农菁苜蓿对中低盐胁迫的抗性要高于肇东苜蓿,而肇东苜蓿在高盐胁迫下的抗性则高于农菁苜蓿。
2.3 叶绿素(Chl
)含量变化50mmol/L NaCl处理下,二者的Chl含量与CK基本一致(图3,图4);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2种苜蓿的Chl含量都逐渐降低,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100~400mmol/L处理下二者的Chl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
该
结果与很多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7,22-
25]。
在100mmol/L处理下,二者Chl含量降低很少,表明该浓度对他们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在200mmol/L处理下,至15d时二者Chl含量缓慢下降且下降较小,而21d时他们的Chl含量急剧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
),252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3)Vol.22,No.2
说明在一定胁迫时间内,200mmol/L的盐浓度对他们的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这样较高浓度的胁迫还是会严重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00,400mmol/L盐胁迫下,二者Chl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时间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表明他们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伤害很大。
二者相比,100,200mmol/L处理下,农菁苜蓿的Chl含量下降较少;而高盐胁迫下肇东苜蓿Chl含量降低相对较小。
2.4 脯氨酸(Pro)含量变化
胁迫期间,在50mmol/L NaCl处理下,2种苜蓿的Pro含量与CK基本一致(图5,图6)。
随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二者的Pro含量逐渐累积,但胁迫15d时农菁苜蓿在400mmol/L处理下的Pro水平低于300mmol/L。
盐胁迫对肇东苜蓿和农菁苜蓿的Pro含量影响很大,但二者的Pro累积程度与它们的耐盐表现并不完
全一致,因此脯氨酸含量与2种苜蓿的耐盐性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图3 盐胁迫下肇东苜蓿叶绿素含量变化曲线Fig.3 The curves of chlorophyll content undersalt stress on M.sativacv.Zhaodon
g图4 盐胁迫下农菁1号苜蓿叶绿素含量变化曲线Fig.4 The curves of chlorophyll content under
salt stress on M.sativacv.Nongjing No.
1
图5 盐胁迫下肇东苜蓿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曲线
Fig.5 The curves of proline content in the leaf under
salt stress on M.sativacv.Zhaodon
g
图6 盐胁迫下农菁1号苜蓿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曲线
Fig.6 The curves of proline content in the leaf under
salt stress on M.sativacv.Nongjing No.1
2.5 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目前Pro含量与耐盐性关系存有争议,尚不能明确Pro的积累与抗盐性呈正相关或负相关,所以不计算其隶属函数值。
对2种苜蓿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表2),在100,200mmol/L胁迫下,农菁苜蓿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大,比肇东苜蓿耐盐;而300,400mmol/L处理时,肇东苜蓿隶属函数的平均值大,比农菁苜蓿耐盐。
3 讨论
植物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13,14],因此苗期的耐盐性能够代表植物的耐盐程度。
本实验对苗期的2种紫花苜蓿进行耐盐性研究。
3
5
2第22卷第2期草业学报2013年
本研究中,
2种苜蓿能够抵抗持续15d的200mmol/L的盐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但它们耐盐能力有限,在200mmol/L处理下,胁迫21d时盐害严重。
在不同胁迫浓度下,表现出不同的耐盐性,在100,200mmol/L处理下农菁苜蓿耐盐表现好于肇东苜蓿,更耐盐;而高盐(300,400mmol/L)胁迫下肇东苜蓿则好于农菁苜蓿。
盐胁迫对植物最明显的伤害之一就是质膜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破坏,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终产物之一,其含量可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
[13,17,26-
28]。
本研究中,随盐浓度的增加,2种苜蓿的
MDA含量均逐渐升高,说明盐胁迫浓度越高,对植株伤害越大。
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在200,300mmol/L处理下,2种苜蓿的MDA含量表现出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表明对盐胁迫反应存在阶段性,这与植
物对胁迫反应的3个阶段模型相符[13]。
此外,200
mmol/L NaCl胁迫15d后,两者的MDA含量增加不显著,但21d时差异极显著,300mmol/L处理12~15d时,两者MDA含量显著增加,这与盐害的结果相对
表2 盐胁迫下2种紫花苜蓿主要指标的
隶属函数值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Table 2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s of main indexes andcomp
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alt stress on two M.sativaNaCl浓度NaCl
concentration(mmol/L)材料
Accessions隶属函数值Subordinative
function盐害指数Injury
indicesMDA
Chl平均值
Averag
e0
Z1.0000 0.5151 0.5049 0.6733N
1.0000 0.5151 0.5049 0.673350
Z1.0000 0.4841 0.5280 0.6707N
1.0000 0.4878 0.5472 0.6783100
Z0.7143 0.4924 0.4993 0.5687N
1.0000 0.4929 0.6095 0.7008200
Z0.5714 0.4791 0.4435 0.4980N
1.0000 0.5358 0.5938 0.7099300
Z1.0000 0.5738 0.6183 0.7307N
0.1429 0.4684 0.3814 0.3309400
Z1.0000 0.5940 0.5638 0.7193N
0.1429
0.3903 0.3815 0.
3049应,说明2种苜蓿的耐盐性较强能够抵抗一段时间较高浓度(200mmol/L)的盐胁迫,而难以耐受长时间较高浓度(200mmol/L)的盐胁迫以及较长时间的300mmol/L高盐胁迫,可作为耐盐筛选时的参考依据。
二者相比,在中低盐浓度胁迫下,农菁苜蓿MDA的增幅较低,损害较小;但高盐胁迫下肇东苜蓿MDA的增幅较低。
叶绿体是受盐胁迫影响最敏感的细胞器[22,26]
,本研究中,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苜
蓿的Chl含量都逐渐降低。
但在200mmol/L处理下,至15d时2种苜蓿的Chl含量下降较小,与0mmol/L差异不显著。
而21d时他们的Chl含量急剧降低,差异极显著。
这与盐害以及MDA的结果相符。
2种苜蓿相比,100,200mmol/L处理下,农菁苜蓿的Chl含量下降较少;而高盐胁迫下肇东苜蓿Chl含量降低相对较小。
脯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正常条件下,植物体内Pro含量很低,
在盐胁迫等逆境环境中,植物体内大量积累Pro[1,26]。
Sanada等[29]和Santa-cruz等[30]
认为Pro的积累是植物为了适应盐胁迫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张永锋等[3]
认为脯氨酸含量上升,可能是对逆境胁迫下细胞结构和功能遭受伤害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对植物本身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Poustini等[31]研究表明Pro可能和耐盐性无关,只在渗透调节方面发挥很小的作用;Liu和Zhu[32]认为Pro的大量积累是植物体受胁迫的一种反应;周广生等[33]研究认为Pro的积累量与其耐盐性呈负相关;赵勇[34]研究认为盐胁迫下植物组织中Pro含量不能作为植物的耐盐指标,但可能是一种盐迫害指标;
李源等[15]
研究认为脯氨酸积累的快慢能体现植物对盐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而脯氨酸含量的高低不能反映其耐盐程度。
因此Pro含量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研究中,盐胁迫对2种苜蓿的Pro含量影响很大,二者的Pro含量逐渐大量累积,但二者的Pro累积程度与它们的耐盐表现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明确Pro的积累与抗盐性呈正相关还是呈负相关,因此Pro含量与2种苜蓿的耐盐性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植物在盐胁迫下表现出的耐盐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生长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都不能单独
准确地评价它们的耐盐性,因此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能有效的反映出其耐盐性[
15,35]。
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苜蓿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各指标的相对值进行分析,消除了材料间固有差异,可以较准确比较其耐盐性。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0,200mmol/L
NaCl胁迫下,农菁苜蓿比肇东苜蓿更耐盐;而300,400mmol/L452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3)Vol.22,No.2
NaCl处理时,
肇东苜蓿的耐盐性大于农菁苜蓿。
在缑锋利[36]
对8个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盐性比较研究中,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下,几种苜蓿也表现出不同的耐盐性。
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
olium)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比较研究中,也发现其中2种植物在不同筛选压下出现2种排序[37]。
在不同胁迫浓度下,2种苜蓿表现出不同
的耐盐性。
推测肇东苜蓿和农菁苜蓿对盐度的响应不同,二者对不同盐分的适应性存在差异,肇东苜蓿的生长随
盐度的增加而稳定降低,这与异盐生植物(miohalophyte)[38]
类似,而农菁苜蓿在≤200mmol/L盐浓度下生长较好,在高于其耐受浓度的胁迫下生长明显降低,与中盐生植物(mesohalophy
te)[38]
比较相似,推测它们是不同类型的盐生植物,其具体的耐盐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献发,张继舟,宋凤斌.植物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1,29(14):76-
79.[2]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等.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8-30,107.[3] 张永锋,梁正伟,隋丽,等.盐碱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4):230-235.[4] 王遵亲.中国盐渍土[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5] 景艳霞,袁庆华.NaCl胁迫对苜蓿幼苗生长及不同器官中盐离子分布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2):134-139.[6] 林栖凤.耐盐植物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吴欣明,王运琦,刘建宁,等.羊茅属植物耐盐性评价及其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J].草业学报,2007,16(6):67-73.[8] 冯毓琴,曹致中,贾蕴琪,等.天蓝苜蓿野生种质的耐盐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7,24(5):27-
33.[9] 覃凤飞,沈益新,周建国,等.遮荫条件下9个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形态及生长响应[J].草业学报,2010,19(3):204-211.[10] 王珺,柳小妮.3个紫花苜蓿品种耐盐突变材料的耐盐性评价[J].草业科学,2011,28(1):79-
84.[11] 曹宏,章会玲,盖琼,等.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J].草业学报,2011,20(6):219-229.[12] 秦峰梅,张红香,武祎,等.盐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4):71-78.[13] 利容千,王建波.植物逆境细胞及生理学[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4] Al-khatib M,Mcneilly T,Collins J C.The potential of selection and breeding
for improved salt tolerance in lucerne(Medica-g
o sativa L.)[J].Euphytica,1993,65(1):43-51.[15] 李源,刘贵波,高洪文,等.紫花苜蓿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J].草业学报,2010,19(4):79-86.[16] 姜健,杨宝灵,夏彤,等.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草业学报,2011,20(5):119-125.[17] 张治安,张美善,蔚荣海.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 王晶英,敖红,张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19] 张志良,瞿伟菁,李小芳.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 包爱科.拟南芥液泡膜H+
-焦磷酸酶基因AVP1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
o sativa L.)抗逆性的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9.
[21] 韩晓玲.小冠花抗L-羟基脯氨酸(Hyp)变异系离体筛选及其耐盐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22] 邵红雨.小黑麦耐盐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利用价值的研究[
D].新疆:石河子大学,2007.[23] 刘玉艳,于凤鸣,曹慧颖,等.盐胁迫对紫花地丁植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36-40.[24] 高永生,王锁民,宫海军.盐胁迫下植物离子转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5):18-25.[25] 王玉祥,张博,王涛.盐胁迫对苜蓿叶绿素、甜菜碱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3):53-56.[26] 杨升,张华新,张丽.植物耐盐生理生化指标及耐盐植物筛选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59-65.[27] 张永峰,殷波.混合盐碱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1):46-50.[28] 邹丽娜,周志宇,颜淑云,等.盐分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20(3):84-
90.[29] SanadaY,Ueda H,Kuribayashi K,et al.Novel light-dark change of proline levels in halophyte(Mesembryanthemum cry
s-tallinumL.)and glycophytes(Hordeum vulgare L.and Triticum aestivumL.)leaves and roots under salt stress[J].Plantand Cell Physiology
,1995,36(6):965-970.[30] Santa-cruz A,Acosta M,Rus A,et al.Short-term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s in differentially
salt tolerant tomato species[J].Plant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9,37(1):65-71.[31] Poustini K,Siosemardeh A,Ranjbar M.Proline accumulation as a resp
onse to salt stress in 30wheat(Triticum aestivum5
52第22卷第2期草业学报2013年
L.)cultivars differing in salt tolerance[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7,54(5):925-934.[32] Liu J,Zhu J K.Proline accumulation and salt-stress-induced gene expression in a salt-hypersensitive mutant of Arabidop
sis[J].Plant Physiology
,1997,114(2):591-596.[33] 周广生,梅方竹,周竹青,等.小麦不同品种耐湿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及其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378-
1382.
[34] 赵勇.盐胁迫下植物组织中甜菜碱和脯氨酸变化的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35] 孟林,尚春艳,毛培春,等.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J].草业学报,2009,18(4):67-74.[36] 缑锋利.NaCl胁迫下8个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盐性比较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3):78-
82.[37] 管志勇,陈素梅,王艳艳,等.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筛选浓度的确定及耐盐性比较[J].生态学杂志,2010,29(3):467-
472.
[38] 赵可夫,范海.盐生植物及其对盐渍生境的适应生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A study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salt toleranceof two Medicago sativa at the seedling
stageLIU Jing,CAI Hua,LIU Ying,ZHU Yan-ming
,JI Wei,BAI Xi(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China)Abstract:The salt tolerance of Medicago sativa cv.Zhaodong and M.sativa cv.Nongjing No.1and theirphysiological responses under salt stress were studied in seedlings cultured in 1/2Hogland solution suppliedwith NaCl at concentrations of 0,50,100,200,300or 400mmol/L.Salt injury was measure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MDA),chlorophyll,proline before and after 3,6,9,12,15and 21days of salt stres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salt tolerance of the two species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fuzzy subordinate func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wo M.sativa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NaCl,showing they had a certain salt tolerance ability.The content of MDA increased with an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While under the stress of 200and 300mmol/L,the content of MDA increasedinitially then decreased,and then increased again after a prolonged time.Wi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duration ofNaCl stress increasing,salt injury increased,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reduced,and the proline content wasconsiderably increased.However,the accumulation of proline was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salt-tolerant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salt tolerance of M.sativacv.NongjingNo.1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sativacv.Zhaodong under the stress of 100and 200mmol/L NaCl,while un-der the treatment of 300and 400mmol/L,the salt tolerance of M.sativacv.Zhaodo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M.sativacv.Nongjing
No.1.Key words:Medicago sativacv.Zhaodong;M.sativacv.Nongjing No.1;salt tolerance;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652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3)Vol.22,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