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起点,中联重科“远航”大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抱新起点,中联重科“远航”大未来
作者:朱礼好
来源:《农机市场》 2015年第2期
朱礼好
从湖南湘潭中南农机展到湖北武汉中国国际农机展,从意大利EIMA 农机展到国家杂交水稻特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启动,业界和媒介高频密集见证了中国装备制造知名企业中联重科进入农机领域的速度和强度,也领略了其战略和实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产业风向张力。
尽管并购奇瑞重工后的新公司注册名称是“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但其媒介概念均统一称为“中联重科重机公司”,这样做,一方面是突出“中联重科”一个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意在说明,农业机械已经真正成为中联重科企业旗下的新的战略板块之一。
逆势向上
1 月6 日,以“新起点、大未来”为主题的中联重科重机公司2015 年度商务大会选在中联重科总部所在地湖南省长沙市召开。
据透露,所来的经销商是从全国筛选的300 多位一级经销商。
在酒店外,摆满了多款中联重科旗下新型产品,琳琅满目,气势隆盛,既有适用于各地的拖拉机、各类收获机械、青贮机械产品,亦有甘蔗收获机械、移动烘干机械等战略产品。
会间,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举行了启动仪式。
近一年来,中联重科农业装备业务在打造未来增长点产业方面也在积极布局。
面对充满挑战的外围经济大势与非常残酷的行业竞争形势,一边克服并购整合之后的千头万绪,一边仍然进行紧张有序的正常业务经营,各项主导产品细分市场均取得了良好的表现。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 年骨干企业小麦收获机械销售下滑11.2%,水稻收获机械整体下滑9.6%、拖拉机下滑15.8%,然而中联重科农业装备业务的主导产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销售小麦收获机1.3 万台,增长30%,水稻收获机超过1 万台,增长10%以上,拖拉机销售量一举突破2 万台,增长超过16%。
一跌一涨,对比明显。
以农机市场的细分领域小麦收获机械来看,如今的小麦收获机械领域,经过多年的洗牌,产品已经归于成熟。
作为一家成立运营三年多的企业,小麦机产销量就突破一万台,这在中国农机行业发展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十几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中联重科2015 年的玉米收获机械也定了下一个务实的目标。
中联重科河南事业部副总经理邵清波表示,2015 年公司将借助行业刚性增长、产业整合、产品结构洗牌的机遇,快速成为行业的领先品牌。
在行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中联谷王烘干机械销售有不俗的表现,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国内第一,通过渠道整合和品牌建设,预计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甘蔗收获机械方面经过三年储备,自2014 年10 月底在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正式发布新品之后,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正在快速推进当中。
据称,中联重科产品在甘蔗主产区广西自
治区已经受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蔗农的关注与支持。
此外,公司还在秸秆处理等农机具及更
多产品方面进行了规划与布局。
快速融合
中联重科重机公司总经理王金富表示,重机公司已经在资源、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面整合,
特别是在文化融合方面进展迅速而顺利。
在中联重科入主之初,决策层就表示,对重机公司的定位就是全心全意做好农业机械,通
过更多的要素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中联重科农业装备板块的开花、结果,早日实现世界知名
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
当初,在并购后的第一次核心团队业务讨论会上,中联重科当家人詹纯新就这样表示:
“王金富经过三年打拼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敬佩;同时,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王金富
率领新的重机公司团队,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实现农机发展目标”。
与可见的资源共享、资金投入、并网运营、智力交流相比,往往文化的融合成为企业并购
成功的关键因素。
文化竞争力是企业竞争非比寻常的关键竞争力,不然,纵使以资本之力,目标不同,人心
不稳,合作不协,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在重机公司老员工看来,重机人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胸怀包容,这些都为并购后的顺利
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有员工认为,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顺利整合的进程背后,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联重科企
业文化的感染力和重机公司团队的核心作用,这种作用成为了员工快速融入中联大家庭的基本
情感要素。
无论是对于奇瑞重工其并入中联重科这一战略举措,还是对中联重科当家人詹纯新的创业
经历和对产业的看法,王金富本人在多种场合均不吝赞赏,其看法从起初的沟通到最终顺利整
合对接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而原奇瑞重工的员工对于奇瑞重工进入中联重科后的经营决策,也能够继续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与情感认同。
员工既有目标追随,又能看到希望,加上中联重科
本身的“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并购后的组织融合推进
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新的航程
站在2015 年的节点,正如这次商务会所表达的,中联重科农业装备业务也将开启新的航程,拥抱未来。
中联重科重机公司的诞生,乃是在我们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农机化发展里
程和全球农机产业发展的大棋局中,融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经验与智慧,孕育出的一个新
的体制创新的样板,顺应了时势。
如今的全球农机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农机要实现赶超,如果单纯地靠农机行业
自身的摸索、打拼和简单积累,这个时间表可能会无限延长。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须加快整合资源、壮大实力实施海外布局,增强未来在市场资源特
别是高端农机产品资源供应的保障能力。
嫁接中联重科资源,中联重科农机板块有可望承载起更多重任,正如王金富就曾表示的
“奇瑞重工股权转让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将是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是使公司进一步做强做大,为
实现把公司打造成为世界级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迈出重要一步。
”
经过22 年的打拼,中联重科在资金实力、政府资源、品牌运营、技术研发、全球网络等
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同时作为一家在A 股和H 股上市的公司,在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球化运营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卓有经验。
这些,将为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农业装备企业提供强力支撑。
2008 年以来,通过对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多家制造企业的并购,已经在全球建立了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较成熟的运营框架。
而重机公司要想发展成为世界级农业装备企业,国际化
是必须迈出的一步,未来的国际化之旅中可以很好地承继中联重科已经积累的丰富经验与资源。
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内农机行业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改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前十年依靠政策驱动,享受到中国经济红利和国家三农发展政策的巨额红利。
但2014 年
行业的表现,表明农机行业将进入一个艰难的调整期,面临多重挑战。
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副总经理李孝高表示,公司将通过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全面提升业务
效率和业务能力,价值链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未来竞争将是企业整个价值链层面的竞争。
”
多种迹象表明,融入中联重科的怀抱,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已经具备更加深厚的、全方位的
体系竞争力。
在中联重科美轮美奂、博大精深的工程机械博物馆,记者看到中联重科当家人詹
纯新“不在中国争中联地位,要在世界争中国地位”的豪言,在工程机械领域,已经跻身全球
前列的中联重科已经证明了其实力;那么,在农业机械领域,中联重科正在“制造”下一个
“中联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