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情理满笔端,余音绕心间》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单元设计依据之单元学习任务解读
子任务2:关注古文的章法。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在结构(文体结构、思想内 容结构、艺术形式结构)的注意,指导他们学着从这一角度细读文章。 子任务3:要求学习古人的评点方法读课文,并试做评点。
任务三:这一任务与本单元各课“学习提示”中的“表谦敬的词语”“对偶 句”“人称代词”一起,都是对课程标准中“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 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的要求的落实。采 用常见的列表法,便于师生实践梳理归纳。
情理满笔端,余音绕心间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设计依据之第七单元整体框架
教材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来组织本单元(选取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
典散文),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 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 节描写,来抒情言志。《项脊轩志》借记物以叙事、抒情,在描述项脊轩景物变迁的同时,以简洁的笔法记 述自己在其中的生活以及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全文以平淡的词句、平静的笔调描述平 凡的往事,令读者感怀想象正所谓“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侧然有隐”(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是 也。
大单元设计依据之单元目标
大单元设计依据之单元学习任务解读
任务一:重点理解优秀文化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 哲理思考,指向“精神内涵”“文化价值”。六篇文章在“道”方面均有值 得思考、探究之处。《陈情表》《项脊轩志》主要体现伦理性、社会 性的“道”;《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主要体现中国古人对于生命 的沉思,是哲理性的“道”;《种树郭橐驼传》围绕“养树之术”和“养人 之术”类比展开;《石钟山记》表现出苏轼的质疑精神。可以归纳为:
本单元的选文分属“表”“志”“序”“辞”“传”“记”六种,基本涵盖了中学生常见的古代 散文(议论类散文除外)体式。除了《陈情表》《兰亭集序》带有实用文的特点,其他几篇都是以抒发 情感、表达思想为主的作品。即使是《兰亭集序》,也并非以“序所以为作者之意”(孔安国《古文尚 书序))为主,而是以序文抒发作序者自己的感思,属于“疏通圆美,而随所序之事变化”(陈绎曾 《文说·明体法》)的作品,与纯实用性的序文有所区别。
大单元设计依据之单元提示语
(这些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 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 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集中在一个单元研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 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散文。
学习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 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复诵读,涵泳品味,把握文意; 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 还要做些梳理和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任务四:这一写作任务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属于基础型的设计。虽然没有 给出更多的提示、铺垫,却包含了对文体、写作对象的明确要求。课程标准 在写作方面有这样的学习要求。
这一写作任务在价值取向方面明确要求“求真”,也就是说真话、抒真情、 求真知、谈真理。这既是写作(无论习作还是创作)的一般原则,也是本单 元散文作品的共同特征,更是对当下写作教学中过于重视技法、套路训练的 一种反拔。
就本单元来说,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时代分居首尾,但合为一课,除了其中包含着孝老爱亲的传统价值观这 一重要原因之外,也因为两篇文章存在着其他一些相似点或可对照点。例如,两篇文章都写得情真事实,凄 切动人,事为情之始,情为事之华。又如,两篇文章在语言方面都较少华丽的雕饰,以传情达意为主,相较 而言,《陈情表》较为整饬修洁,《项脊轩志》则将典雅的叙述与口语化的描写融为一体,等等。
《陈情表》 ——孝与忠 《项脊轩志》 ——情与志 《兰亭集序》 ——生与死 《归去来兮辞》 ——仕与隐 《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 《石钟山记》 ——真与伪
任务二:这组研习任务对文章(特别是写法与语言)的学习引向深入, 在比较深入的研习中锻炼思维、获得方法。从主任务的表述和三个分 支任务的具体内容来看,重视单篇的精读、细读,也关注成组的比较 阅读,将读、写、说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综合性。 子任务1集中研讨古代散文的骈散结合现象,既要通过诵读来感受, 也要赏析骈散结合的表达作用。
课时结构安排(9课时)
第一组 (3课时) 《陈情表》《项脊轩志》 第二组 (3课时)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三组 (2课时) 《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第四组 (1课时) 单元写作活动 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设计 第一组: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 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 词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疏,从实用文的角度来看,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辞征辟、保全自己,但文章写得恳切真挚,感人至深。千载而下,读之仍令人动容。
两文包含的文化观念: 《陈情表》 ——孝与忠 《项脊轩志》 可以分为两个类型。《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都是晋代作品,虽然带有重视“辞采”“文华”的特点,却并不堆砌、浮华,属于能得文辞之助而不为 辞所累的佳作。《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是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柳文清朗有力、不乏文采,苏文 晓畅平易、不事雕琢,可谓各臻其妙。《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作,即事抒情,真切动人。归有光是 明代“唐宋派”代表,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因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 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即由骈而散,由华而实,由踵事增华而不尚雕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