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乘法表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个乘法表
——探索乘法的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P84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学习了2-9的表内乘法,并且已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已经比较熟练,对于口诀的整理已不再陌生。

因为在第三单元单元的2-5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中,学生已经尝试将口诀整理成表格,并对表格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因此学生对于整理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

我想这节课如果还仅仅是乘法口诀的背诵就显得太单薄,太枯燥乏味了。

如果还只是单纯的表格的整理就显得太空洞,太低效了。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与参考了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对这一知识的编写特点,把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再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整理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强化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通过对乘法口诀的有序排列等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整理“乘法表”和探索“乘法表”的规律这一过程中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渗透变量与函数的数学思想,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围绕如何把整理乘法表上“活”上“趣”上“新”进行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标:
1、渗透归纳和分类的思想,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
法口
诀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2、深入挖掘乘法表里的规律,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加深对乘法意
义的理解。

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乘法表
教学难点:
从乘法表里发现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表等
课前谈话:
关于乘法口诀的小笑话等或找找关于归纳、分类游戏、整理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圣诞老人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块学习,高兴吗?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礼物,想不想知道里面都有啥?
2、出示神奇的魔盒,这是一个神奇的魔盒,放进去两个数字经过魔盒的加工会出来一个新的数,魔盒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魔盒出示一下题目,开火车进行计算
3×1= 3×2= 3×4=
3×3= 3×5= 3×6=
3×7= 3×8= 3×9=
2×4= 5×5= 5×8=
9×6= 8×7= 4×2=
小结:你们真是太厉害啦!这么快就把算式全算对了,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秘密武器吗?(乘法)
3、揭示课题:看来乘法的作用还真大吗,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奥秘!(板书课题)
4、分类:如果要给这些算式分分类的话,你有什么建议呢?
5、摆一摆:你能按顺序把这些3的乘法算式都摆在这个表里吗?
想一想,怎样摆才合适呢?
5、观察这列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二、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1、同学们,你们觉得,如果把这张表全部格子都填完的话,会是一张
什么表呢?
2、揭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做个乘法表。

好不好?
板书课题:做个乘法表
2、分组活动
师:瞧!这就是咱们到目前为止学过的所有的乘法算式,一共有81个,这么多的乘法算式,怎样才能对号入座放在这个乘法表里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1、分类,2、按顺序摆放)
咱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分工得最好,配合得最好。

好不好?那开始吧!
3、活动开始,指名一个小组上讲台板贴。

4、出示完整的乘法表:
二、探索乘法表的内在规律
1、观察口诀表,发现规律
师:咱们来检查一下,这些乘法算式都对号入座了吗?
师:刚才,咱们竖着观察,发现了3的秘密,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和3一样的秘密,在其他列里也能找到吗?
竖着看,这个乘法表都有什么规律呢?
2、全班交流
分小组讨论:由小组长收集大家发现的规律,做好记录并发言。

比一比,哪一小组找出的规律最多?
4人一小组,每人把找出的秘密讲给全组同学听。

教师巡视,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时间约4分钟。

3、揭示规律: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1横行是几乘1, 第2横行是几乘2⋯⋯)
师小结:也就是:“第几横行就是表示几的乘法口诀。


(2)师:竖着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也许会说第一竖行都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
师: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竖着看的规律吗?
(第一竖行都是一几得几的,第二竖行都是二几得几的⋯⋯)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自己发现了这个表的规律。

(3)斜着看,这个乘法表又有什么规律呢?
师:斜着看乘法表,也就是“1×1=1,2×2=4,3×3=9 ,…… 9×9=81”,它们有什么特点?(生:每个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一样的。

)师点击课件,表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这一斜行的数闪一闪,让学生认
真观察左下角和右上角的乘法算式,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由于l、4、9、1 6、25、36、49、64、81这一串数字都涂上颜色,它将十分醒目的告诉学生,它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的数是相等的,也就是一句口诀表示的两个算式的积是相等的。

)(4)渗透数学文化,比较大九九和小九九的区别。

师:乘法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九九歌”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请你自由阅
读这段文字:并说说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新知识?
《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
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

又常称为“小九九”。

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

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小结:“小九九”只有45句,便于记忆;而“大九九”呢,共有81句,便于试商。

无论是大九九还是小九九都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除了横看、竖看、斜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师:我发现24这个得数在这个乘法表里出现了4次,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用你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吗?
(8×3=24 3×8=24 4×6=24 6×4=24)
这些算式得数一样,所表示的意义也一样吗?8×3=24这个算式表示什
么意思?3×8=24呢?像24这样的例子,在乘法表里还能找到吗?
3、记忆口诀
师: 整理乘法表,发现乘法表里的规律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忆乘
法表,
那么怎样才能更快地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呢?
师:按横行记。

第六横行是哪些口诀?
师:按竖行记,第七竖行是哪些口诀?
4、小结:大家今天的表现十分精彩。

通过探索乘法表里的秘密,我们发现了乘法表中不少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对我们记忆乘法或者用乘法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数学中处处有规律,今后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有这种探究规律的精神,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接下来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好不好?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捉迷藏
师:小朋友们,平时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游戏——“捉迷藏”,这个游戏里面藏着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想玩吗?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前后的乘法算式想出隐藏的乘法算式。

2、发展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4<29 34 > 5 ×() 7×()< 30()×8<55 60 >()×9 ()×6 < 38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让学生弄清“最大能填几”的意思,是为了以后试商更方便,课内小结。

四、全课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把学过的表内乘法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整理。

于是,在我们的脑海中又形成了表内乘法这棵知识树,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有新的收获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经常回过头来复习。

那样,你的知识森林会更加茂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