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汇文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汇文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新初一语文分班摸底试卷
语文
班级姓名得分(等级)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加点注音。
(10分)
震hàn()磅bó() zhì()序 huò()达直jié()了当
斑lán()挑xìn()跻.()身陶冶.()锲()而不舍
2.根据诗文默写。
(10分)
(1),映日荷花别样红。
(2)纸上得来终觉浅,。
(3)问渠那得清如许,。
(4),润物细无声。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王师北定中原日,。
(7)南朝四百八十寺,。
(8),任尔东西南北风。
(9)生当作人杰,。
(10),春来江水绿如蓝。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积极探索。
D.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缺点。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因为细胞这种旺盛的生长过程如不加抑制地发展下去,细胞病变生成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②当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时,体内细胞生长迅速
③但是,衰老程序一旦启动就不可逆转
④但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危险
⑤这一在人类年轻时启动的保护程序,最终发展成了人类的死亡程序
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体就会启动衰老程序。
通过一些功能基因降低细胞增殖能力
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④①⑥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
二、阅读理解(31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这首小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哪些?(4分)
7.请展开联想,描述前两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4分)
8.请你说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
(4分)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间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
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大家一齐兴奋的加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质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葚结满了紫红色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
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我找根竹竿
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桑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在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
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椹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也每每对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的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4分)
10.阅读全文,请用文中原句回答第②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
..指什么?(3分)
11.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句子是写桑葚的佳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
(4分)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寥.寥无几:可望而不即.:
13.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4.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锻炼、交往等经历中,一定会有成功、有失败,但为自己鼓掌加油,永远保
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根本。
请以“为自己鼓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要有真情实感。
(3)450字左右。
为自己鼓掌
一、积累与运用
1.撼礴秩豁截斓衅 jī yě qiè
2.(1)接天莲叶无穷碧(2)绝知此事要躬行(3)为有源头活水来(4)随风潜入夜(5)明月何时照我还(6)家祭无忘告乃翁(7)多少楼台烟雨中(8)千磨万击还坚劲(9)死亦为鬼雄(10)日出江花红胜火
3.A
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对一个计算机专家用这个词不合适。
4.C
解析A选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通过”或删去“让”;B选项句式杂糅;D选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必须随时发现、认真克服生活中的缺点。
”
5.B
二、阅读理解
6.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小池
7.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荫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8.比喻新人崭露头角或新事物刚刚出现。
9.桑葚。
①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来摘桑甚的绝美享受。
②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基的欢乐场面。
10.儿时的梦:盼望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
11.示例一: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貌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
(语意相近即可)示例二: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排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剔透的外形特点,从而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喜变之情。
(语意相近即可)
12.稀少靠近、接触
13.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怀念。
同时也呼呼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纯真的本色。
三、表达与交流
14.略
新初一分班分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 请将下面词语用正楷或行楷写在田字格里,做到正确、美观
2. 写出列词语所用的修辞。
情同手足()莺歌燕舞()兔死狐悲()
争奇斗艳()震耳欲聋()轻如鸿毛()
3. 选词填空
健康健壮震动震撼缓缓慢慢徐徐惊叹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却要大打折扣。
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舒臂的时候,我们()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4.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A 书本 B 信 C 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③每日通宵达旦地看书。
A 天亮 B 第二天 C 元旦()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D.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6.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7. 下列四句人物描写中,哪一句不属动作描写。
()
A.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B.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
C.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办公室。
D. 他矮矮的身体,黄里带白的脸色,浓黑的胡子,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正直的慈爱的光芒。
8.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中处处展现着语文的身姿,请仿写下列句子。
语文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语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9. 默写古诗
(1)《别董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2)《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美景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花”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夏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0.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小的时候想长大。
(2)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11. 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2. 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13.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
14. 简要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对你的启示:
第三部分写作
15. 作文题目:_____的我
要求:(1)、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动脑筋的我,倔强的我,爱看课外书的我……(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介绍自己的特点。
(3)、字迹工整,书写美观。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 请将下面词语用正楷或行楷写在田字格里,做到正确、美观
【答案】书写规范,美观。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2. 写出列词语所用的修辞。
情同手足()莺歌燕舞()兔死狐悲()
争奇斗艳()震耳欲聋()轻如鸿毛()
【答案】比喻拟人拟人拟人夸张比喻、夸张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所用的修辞。
此题要对词语进行细致分析,如:“情同手足”有喻词“同”所以是比喻。
“莺歌燕舞”把“莺”“燕”人格化,所以是拟人。
3. 选词填空
健康健壮震动震撼缓缓慢慢徐徐惊叹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却要大打折扣。
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舒臂的时候,我们()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答案】健康震撼缓缓惊叹
【解析】试题分析: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如与情感搭配肯定是“震撼”,而非“震动”。
“舞得这么的完美”肯定用“惊叹”形容。
点睛: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
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
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
4.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A 书本 B 信 C 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③每日通宵达旦地看书。
A 天亮 B 第二天 C 元旦()
【答案】① c ② a ③ a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D.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A、“前后矛盾”,去掉“坏”。
B、“语序不当”,应该为“发现并克服”。
C、“缺少成份”,去掉“使”。
6.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的是又高到低的顺序,因此选B。
7. 下列四句人物描写中,哪一句不属动作描写。
()
A.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B.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
C.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办公室。
D. 他矮矮的身体,黄里带白的脸色,浓黑的胡子,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正直的慈爱的光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矮矮的身体”是形体描写,“黄里带白的脸色,浓黑的胡子,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正直的慈爱的光芒”是神态描写。
8.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中处处展现着语文的身姿,请仿写下列句子。
语文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语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语文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整句是个判断句,内容上要有诗句及表现的精神。
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9. 默写古诗
(1)《别董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2)《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美景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花”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莫愁前路无知己 (2). 不破楼兰终不还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乱花渐欲迷人眼,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6). 墙角数枝梅, (7). 凌寒独自开。
学&科&
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夏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0.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小的时候想长大。
(2)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11. 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2. 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13.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
14. 简要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案】10. (1)进入中学,成为大人。
(2)能够承担责任
11. 本文详写了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章的中心。
12. 面对被撞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
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
从中反映出我的道德良知,敢于承担责任、善良、诚实等品质。
13. (1)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
(2)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
是父母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14.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
启示略。
【解析】
10. 试题分析: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第1段原句“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最后一段“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夏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答案就在句中。
11. 试题分析:考查详略得当。
详写撞人、吃晚饭是为组织文章中心材料服务的,这样会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达到疏密相间的效果。
要答出对人物成长的作用。
12. 试题分析:一问,情节概括题。
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事件的过程是:面对被撞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
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
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
二问,人物性格分析概括。
要从情节和描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可从事件中分析出我有道德良知,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善良和诚实的品质。
点睛:情节概括题。
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
1、总揽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
要完整正确的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13. 试题分析:考查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这是观点,材料要求从文中找。
如: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
总之要找的事例是父母对我的成长的影响帮助和教诲。
14. 试题分析:一问,简要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夏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分析这句话时要把前后两个分句都理解好,并把重点放在后一个分句上,因为这是个转折复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
这个答案就把要点放在后一个分句的理解上了。
二问,写启示。
可从“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这句话联系到自己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来展开即可。
对你的启示:
第三部分写作
15. 作文题目:_____的我
要求:(1)、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动脑筋的我,倔强的我,爱看课外书的我…… (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介绍自己的特点。
(3)、字迹工整,书写美观。
【答案】粗心的我
一个清香枭枭的清晨,一阵“叮零”打断了我正在做的美梦。
我极不耐烦地拿起闹钟一瞧,嗯?什么?竟然已经7点30分了!糟了,这可怎么办呀,我一个“鲤鱼打挺”蹦下床,三下五除二把外衣套在背上,盲目抓起一条牛仔裤往身上穿,衣上的扣子乱扣一番,便立刻冲进卫生间,草草刷了几颗牙,拿毛巾胡乱往脸上一抹,就立马跑到餐桌前,胡乱扒几口饭,抓上几个馒头背上书包飞一般冲出家门。
跑在路上,我禁到奇怪:原本急匆匆走路的上班族,如今怎么变得悠在悠在的了,难不成他们请假?飞跑在步行街上,嗯?原本车水马龙的步行街怎么也变得清闲了;银行中原本应该人山人海,可现在到银行的人却寥寥无几;肯德基早就应该开门营业了,怎么,店员现在还闭门大睡?
我带着疑惑,一边以刘翔跨栏速度飞奔学校,咦?以前那几个迟到生不也应该和我一块儿飞奔到校的呀?可一个人也没有,而且,连校门口旁的小卖部也“关门大吉”了
来到校门口,我顿时傻眼了:校门前的劝导员早已不知去向,代替它的是那冰冷的电栏门;校园中的琅琅书声早已消失,代替它的是紧闭着的大门;校园的一盆盆小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好似在享受着安宁的乐趣……
就在我愣住时,门房的管理员大伯慢悠悠地走过来,说:“孩子,今天是星期六,你干嘛要急匆匆地跑过来呢?”“啊!”我欲哭无泪……
怎样,我的经历丰富吧,不过。
我会改掉精心这个毛病,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以写人为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
写作重点应放在不同阶段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上,写出自我的风采,但不可面面俱到。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可以写我的内心:梦想的我,,追求的我,喜悦的我,烦恼的我,悔恨的我,委屈的我,自责的我……可以写我的爱好: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朋友交往的其他场合,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
要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