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坐在向前行驶的动车中,会看到外边的景物是()。
A.向前快速移动B.静止不动C.向后快速移动
2.小朵邀请同学来自己的新家做客,她将自家的位置告诉了同学,下面描述最为合适的是()。
A.我家住在离学校200米处B.我家住在学校的南边
C.我家住在学校南边200米处
3.玩跷跷板时,坐在两端的小朋友的运动形式,与()时的运动形式最相似。
A.轮船前进B.钢尺振动C.青蛙跳
4.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摆动的是()。
A.荡秋千B.滚雪球C.跷跷板
5.投篮时,篮球做()。
A.曲线运动B.直线运动
6.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
A.滚动B.滑动C.跳动
7.斜面的一端增高时,小球从顶端到达低端的时间会()。
A.变短B.变长C.不变D.不能确定
8.测量小球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3次,其中较好的做法是()。
A.3次3个人掐秒表B.3次都同一个人掐秒表C.随便哪个人掐表
9.在学校的100米决赛中,小强用时12.5秒,小龙用时15秒,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小龙比小强跑得快B.小强比小龙跑得快
C.无法判断谁跑得快
10.小明和小红从同一起点跑到同一终点,用秒表计时,比谁用的时间短,选择的方法是()。
A.相同距离比时间B.相同时间比距离
C.不同距离比时间D.不同时间比距离
11.刚产下的蚕卵到孵化出蚁蚕前的这段时间里,蚕卵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A.淡黄色-赤豆色-紫黑色B.紫黑色-赤豆色-淡黄色C.淡黄色-白色-紫黑色12.蚕宝宝的幼体是()出来的。
A.蚕茧孵化B.蚕蛾直接生C.蚕卵孵化
13.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时,不需要用()。
A.小盒子B.碎桑叶C.泥土
14.我观察到蚕卵的形状是()。
A.B.C.
15.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能孵化出小蚕的卵是()的。
A.淡黄色B.白色C.紫黑色
16.鸡蛋的卵黄在卵的孵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提供胚胎发育的营养B.提供胚胎发育的水分
C.提供胚胎呼吸的氧气
17.如图,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到里面有气室,气室的作用是()。
A.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B.为卵孵化提供氧气
C.为卵孵化提供水分
18.蚂蚁卵的形状()。
A.球形B.月饼形C.长条形
19.鸡蛋中卵黄的作用是()。
A.提供氧气B.保护胚C.提供养料
20.下列不属于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是()。
A.气室B.水C.卵壳
21.蚕最喜欢吃()。
A.桑叶B.其他树叶C.茧
22.蚕身体两侧有些黑色的小点,那些是蚕的()。
A.鼻孔B.气门C.花纹
23.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
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
24.蚕的幼虫用()爬行。
A.胸足B.腹足C.尾足
25.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会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到一定阶段,蚕会蜕皮
B.蚕会吐丝结茧
C.蚕会由短变长,由细变黑,由黑变白。
体表长出细毛。
26.在蚕的四种形态中,需要进食的形态是()。
A.卵B.幼虫C.蚕蛹D.成虫
27.人们抽取()织成丝绸。
A.蚕蛾B.蚕卵C.蚕丝
28.小蚕食欲下降,身体发黄、发亮,变透明,小蚕要()。
A.眠B.蜕皮C.吐丝结茧
29.蚕蛹的身体外形是()。
A.三角形B.椭圆形C.纺锤形
30.下图是()。
A.蚕的幼虫B.蚕茧C.蚕蛹
31.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A.东升西落B.西升东落C.固定不变
32.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影子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影子的长短不会变化
B.影子的方向不会变化,影子的长短会发生变化
C.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33.傍晚时刻,太阳西下,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
A.北方B.东方C.西方
34.“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实验时,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A.圆的B.方的C.方的、圆的都有可能35.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筒和木圆柱分别模拟的是
()。
A.光源和挡光物B.挡光物和光源C.光源和影子
36.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A.由缺到圆B.由圆到缺C.由缺到圆再到缺
37.一个学期中,我们多次看到月亮,看到的月亮的形状()。
A.都是圆形的B.都是月牙形的C.有规律地变化着
38.围绕地球运动的月球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
39.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三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出发地。
“麦哲伦带领船队航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猜测B.搜集证据C.得出结论
40.以下理由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1519年,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出发,三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B.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C.我们每天能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41.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的表面积大约71%被()覆盖。
A.海洋B.陆地C.无法确定
42.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我们知道地球上的()。
A.海洋少,陆地多B.海洋和陆地一样多C.海洋多,陆地少43.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太阳、地球和月球表面都有大量的液态水
B.地球的表面布满环形山
C.太阳、地球和月球都是球形的
44.在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给地球涂上()更符合人们的认识。
A.黑色B.彩色C.红色
45.太阳和月球共有的特点是()。
A.都会发光B.都有植物C.都是天体46.以下“过山车”轨道设计图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方案是()。
A.
B.
C.
47.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运动的()。
A.时间B.距离C.两者都要48.让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得更快,你会采取的做法是()。
A.增加轨道起点的高度
B.增加轨道的长度
C.增加曲线轨道,减少直线轨道
49.“过山车”的制作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起点要低,终点要在高处
B.中间连接处要紧密平滑
C.积木要结实牢固的压在地板上
50.下列关于“过山车”的实验设计要求,错误的是()。
A.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B.只有直线轨道
C.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D.小球要滚完整条轨道,不能脱轨
二、实验探究题
51.瑞瑞同学边养蚕边写养蚕记录(如图所示)。
(1)瑞瑞发现蚕有()对足。
A.7B.8C.9
(2)瑞瑞在图的旁边作了细致的(),记录了他了解到的蚕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A.标注B.说明C.解释
(3)瑞瑞养的四龄蚕身长6厘米。
这个数据最有可能是通过()的方法知道的。
A.查资料B.用直尺测量 C.咨询专家
(4)蚕蛾和蛹的身体都分为(______)胸、(______)三部分。
蚕蛾的头部有一对
(______),胸部有(______)对足,一对翅。
52.观察的内容:蚕幼虫的变化。
观察方法:用刻度测量身长变化、绘制生长表(记录日期、身长、体重、温度、给食等情况)、用肉眼观察蜕皮等情况。
发现:
(1)刚出生的蚕是(_________),像(______)一样,叫(______)。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蚕的幼虫身体呈(______),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______),是蚕的呼吸器官。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_________),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______)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在(________)会蜕(______)皮,还有(______)在(______)(茧内),一生共蜕皮(______)。
(5)蚕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长得好。
(6)蚕蜕皮四次后变成(________),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53.太阳、地球和月球
(1)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他们的大小()。
A.太阳大很多 B.月球大很多 C.差不多
(2)实际上,他们的大小()。
A.太阳大很多 B.月球大很多 C.差不多
(3)我们用纸筒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那么代表太阳的大球放在(______)处,代表月球的小球放在(______)处,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差不多大小的。
位置A 位置B
5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千米,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千米。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
环形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00多米;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叫“中央峰”。
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宇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
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
现在认为,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
通过阅读________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附近的__________,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
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____________、小行星和________________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而成。
55.同学们用秒表测量了两个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如下表。
小球名称不同小球运动的时间(秒)
选择的数据是第1次第2次第3次
白色小球12131212
红色小球141413
(1)同一种小球要测量3次,主要原因是()。
A.训练熟练使用秒表B.重复实验可让实验结果更准确C.让大家有机会做
(2)表格中“”处应该选择的数据是()。
A.12 B.13 C.14
(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A.白色小球运动快B.红色小球运动快
C.两个小球一样快
56.同学们用秒表测量了两个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如下表。
(1)同一种小球要测量3次,主要原因是()。
A.训练熟练使用秒表B。
重复实验可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C. 让大家都有机会做
(2)表格中“▲”处应该选择的数据是()。
A.7 B.8 C.9
(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A.黄色小球运动快B.红色小球运动快C.两个小球一样快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坐在向前行驶的动车中,以动车为参照物,外边的景物向后快速移动。
2.C
解析:C
【详解】
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更加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对物体位置的判断方法的认识,我家住在学校南边200米处,既说明了方向,有说明了距离,描述位置正确;我家住在学校的南边,没有距离;我家住在离学校200米处,没有方向。
3.C
解析:C
【详解】
物体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按运动轨迹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移动和转动、滚动、摆动等,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A轮船前进是移动;B钢尺振动;C青蛙跳是曲线运动和移动的组合。
玩跷跷板时,坐在两端的小朋友的运动形式,与青蛙跳时的运动形式最相似。
4.A
解析:A
【详解】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荡秋千的运动形式属于摆动,滚雪球的运动形式属于滚动,跷跷板的运动形式属于上下运动。
5.A
解析:A
【详解】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所以做曲线运动。
6.A
解析:A
【详解】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滚动,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滑动。
7.A
解析:A
【详解】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小球放在上端会滚下来,且速度比原来更快些,到达低端的时间会变短。
8.B
解析:B
【详解】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测量小球的运动速度需要测量3次,其中较好的做法是3次都同一个人掐秒表,这样会比较精确一些,所以B符合题意。
9.B
解析:B
【详解】
在学校的100米短跑比赛中,小强用时12.5秒,小龙用时15秒,根据路程=速度×时
间,路程是100米,谁的时间少,谁的速度就快。
10.A
解析:A
【详解】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起点跑到同一终点,用秒表计时,比谁用的时间短,选择的方法是相同距离比时间,所以A符合题意。
11.A
解析:A
【详解】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刚产下的蚕卵,颜色一般是淡黄色的。
一两天后,它会变成浅褐色,后面颜色还会继续变深,最终呈紫黑色。
12.C
解析:C
【详解】
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
蚕是卵生动物,所以蚕宝宝的幼体是蚕卵孵化出来的。
13.C
解析:C
【详解】
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需要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空气流通;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蚕宝宝进食;用羽毛把蚁蚕移到桑叶上,有利于防止蚕宝宝受伤;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有利于提供合适的湿度;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有利于保持“房间”清洁,蚕宝宝不需要泥土。
14.A
解析:A
【详解】
蚕卵刚产出来颜色为黄色或者淡黄色,1-2天后颜色逐渐变深,再经过3-4天颜色变为灰绿色或者紫色。
桑蚕的卵一般为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A符合题意。
15.C
解析:C
【详解】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经1到2天,变成淡红色或浅褐色,再经3到4天变成绿色或紫黑色,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能孵化出小蚕的卵是紫黑色,所以C符合题
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能孵化出小蚕的卵是紫黑色。
16.A
解析:A
【详解】
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蛋壳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蛋白保护胚胎,做缓冲剂。
蛋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胚发育成新生命。
17.B
解析:B
【详解】
鸟类的卵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蛋壳坚硬而且有小孔,可以保护卵细胞,同时胚胎发育时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蛋白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提供养料和水分;蛋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胚能发育成小生命。
蛋壳膜能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18.C
解析:C
【详解】
蚂蚁是一种昆虫,靠产卵繁殖后代,观察发现,蚂蚁卵的形状是长条形。
19.C
解析:C
【详解】
略
20.B
解析:B
【详解】
略
21.A
解析:A
【详解】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它喜欢吃桑叶,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
蚕最喜欢吃的是植物的叶,尤其是桑叶。
为了让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不能有水。
22.B
解析:B
【详解】
蚕宝宝的外形: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青白色。
头部:较小,呈扁圆形。
胸部:有三个环节组成。
胸部有三对胸足。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所以B符合题意。
23.B
解析:B
【详解】
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吸干水分晾干。
不用的桑叶要放冷藏室保存。
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适量的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
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饲养蚕宝宝,要求学生掌握饲养蚕宝宝的注意事项。
24.B
解析:B
【详解】
蚕的幼虫外形: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青白色。
头部:较小,呈扁圆形。
胸部:有三个环节组成。
胸部有三对胸足。
蚕的幼虫用腹足爬行,所以B符合题意。
25.C
解析:C
【详解】
A.蚕宝宝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的一生要蜕好几次皮,正确;B.蚕的幼虫吐丝结茧变成蚕蛹,蚕宝宝吐丝结茧是为了保护蚕安全度过蛹期,正确;C.蚕的幼虫外形: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青白色。
头部:较小,呈扁圆形。
胸部:有三个环节组成。
胸部有三对胸足。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蚕不会由短变长,不会颜色发生变化,也无细毛,错误;所以C符合题意。
26.B
解析:B
【详解】
蚕的幼虫时期需要不断地进食,这时的蚕正在不断地长身体,储存能量,这是蚕的生长发育期。
蚕的一生四个阶段中,只有在幼虫时期,也就是它一生的生长期需要进食,其他阶段都不用进食。
27.C
解析:C
【详解】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人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所以C 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人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
28.C
解析:C
【详解】
小蚕不吃不喝,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这种情况下,一般蚕宝宝身体会慢慢呈现出透明色,身体发黄、发亮,头不停地摆动,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
小蚕要吐丝结茧,找到合适的位置,让吐出的丝粘结在鞋盒的角落,所以C符合题意。
29.C
解析:C
【详解】
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30.C
解析:C
【详解】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阶段,我们可以将蚕的一生分为蚕卵孵化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上图是蚕蛹。
31.A
解析:A
【详解】
通过观察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由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要求学生掌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东升西落。
32.C
解析:C
【详解】
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3.B
解析:B
【详解】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傍晚时刻,太阳西下,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方,所以B符合题意。
34.A
解析:A
【详解】
影子特点有:①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
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③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各个方向的投影都是圆形。
35.A
解析:A
【详解】
因为光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影子形成的条件有光源,物体,屏幕。
并且物体一定要在光源和屏幕之间。
所以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筒模拟光源,木圆柱模拟挡光物。
36.B
解析:B
【详解】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37.C
解析:C
【详解】
在一个月中,我们晚上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有规律的圆缺变化,我们称为月相。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8.C
解析:C
【详解】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围绕地球运动。
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39.B
解析:B
【详解】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
“麦哲伦带领船队航行”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搜集证据。
40.C
解析:C
【详解】
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一个伟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在海边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
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所以C符合题意。
41.A
解析:A
【详解】
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
所以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
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42.C
解析:C
【详解】
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43.C
解析:C
【详解】
太阳和月球表面没有水,A错误;地球表面没有环形山,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B错误;太阳、地球和月球都是球形的,C正确。
44.B
解析:B
【详解】
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制作地球海报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地球海报的主体色彩。
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的。
在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给地球涂上彩色更符合人们的认识,所以B符合题意。
45.C
解析:C
【详解】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它的表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月球表面没有生命,有环形山、自身不会发光、是一个球体;太阳会发光发热、也没有生命,是一个球体。
46.C
解析:C
【详解】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47.C
解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