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


© 2004
© 2004
厌 恶 谄 媚
对于上层社会阔佬们的谄媚,贝多芬一 样深感厌恶。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欧洲 盛行一种“收藏名人贴身物品”的风气 。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索取一束 头发做为纪念,贝多芬对此十分不以为 然,后来竟用纸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将 那位贵妇打发了。而那位伯爵夫人还蒙 在鼓里,以为真的得到了宝贝。
© 2004
© 2004
© 2004
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 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 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 ?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 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 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 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 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 ,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 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 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 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 品20号)。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 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 九之非”了。
© 2004
莫扎特听 过他的演 奏之后, 就预言有 朝一日贝 多芬将震 动全世界 。
© 2004
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 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 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 称谓。
© 2004
《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取 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
严 门德尔松曾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众。在
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
谨 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
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
的 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
作 一样。正是由于贝多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
曲 术精品。而且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
• 象征音乐大师不朽 的九部交响曲
© 2004
• 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会完全压倒我

他的生涯中充溢着 与命运抗争的力量、 讴歌欢乐的热情,他 用毕生心血铸就了非 凡的音乐建筑,为人 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 宝藏,对世界音乐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被尊为“乐圣”。
© 2004
百年之后,英国伟 大的剧作家、散文 家,萧伯纳为伦敦 《广播时报》写了 一篇音乐评论—— 《贝多芬百年祭》, 一发表就引起了巨
© 2004
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
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 来启迪。在贝多 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
了中心位置, 他的32首奏鸣曲,无论
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
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它们 被恰当地称为是钢琴家的
“新约全书”(“旧约全书”
是指巴赫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
利诗人格利尔巴采( 1791-1872)的题词:
• 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 前的时候,笼罩着你 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 个人才可以说:他完 成了伟大的事业。
© 2004
• 1880年,在维也纳,
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 纪念碑。从此,这个 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 场。
• 贝多芬塑像的周围 围绕著九个小天使
© 2004
贝多芬对许多后 来的作曲家都有 很大的影响,其 中包括各种风格
不同的人,如勃
拉姆斯、瓦格纳、 舒伯特和柴柯夫
斯基。
他还为柏辽
兹、古斯塔 夫、马勒、 斯特劳斯等许
多人开辟了道 路。
© 2004
© 2004
降E大调 第三交响曲 《英雄》 c小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 F大调 第六号交响曲 《田园》 d小调 第九号交响曲 《合唱》 C大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 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 第五钢琴协奏曲 D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 c小调 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升c小调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f小调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降E大调 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F大调 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 2004
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 倒,孑然一身,他于1827年3月26日在 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 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 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大的轰动。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
• 勃拉姆斯:我的身后总是响起巨人的足音…… • 舒曼:我没有能见到贝多芬一面,没有能把我发热的
头额贴在他的手上,只要能够有这么一次,我甚至肯 献出我的大半生。
• 李斯特:贝多芬的作品比得上引领以色列人走出沙漠
的烟柱与火焰,烟柱在白天为我们带路,火焰则把夜 晚照得通明,使我们得以不分昼夜的兼程并进。无论 是暗是明,都同样在为我们探寻一条必由之路;或此 或彼,那都是永恒不变的圣戒。
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
贝多
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实际上
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 超
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

© 2004
1801年6月29日, 他写给波恩时代的 好友维格拉的信中,第一次 提到了他身上的苦恼。 “……病魔在使我痛苦。倒也不是别的,是从3年前开始 ,我的听力就急遽下降了。……我过着悲惨的日子,我无 法对人启齿,说我是个聋子。如果我干别的行业倒也罢了 。可是,耳朵是我谋生的工具啊。因此,我更加悲惨 ……”
《哀格蒙特》序曲 歌剧《费德里奥》
G大调 小步舞曲 献给爱丽丝
……
© 2004
© 2004
贝多芬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这位 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一时 间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 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 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 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 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 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 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 响曲 标志
© 2004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 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好 以此作为他的摇钱树。
但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 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他的父亲常把孩 子拽到钢琴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 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 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
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 ,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小贝多芬经 常强忍着痛苦和委屈在钢琴上一遍遍地练习
© 2004
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 八岁就公开举行音乐演奏会, 十岁开始作曲。 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并且担任管风琴师聂 费(1748-1798)的助手。 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
202126如果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清澈的泉水贝多芬的音乐就是熊熊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202127202128202129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降e大调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哀格蒙特序曲歌剧费德里奥g大调小步舞曲献给爱丽丝202130202131贝多芬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一时间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 瓦格纳:现在这位音乐家的眼睛从内在复明了。他瞥
见了那为内在之光照亮了的、并以奇异的反映回报他 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现在又在向他召唤,他又看见事 物在宁静的美的光辉中显现了。
© 2004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
• 布索尼:贝多芬是理想的化身,贝多芬就是一个时代。
• 傅 雷:医治我青年时世 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 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 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 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贝多 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 搀扶,多少次的创伤曾由 他慰。
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当女中音独唱演员 把他扶转过来时,他 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 场面,大受感动,频 频致意。谢幕五次仍 掌声如雷,激动的人
们不能平静。
© 2004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拆毁,德国从此实现了祖 国的统一。
1989年12 月25日圣 诞节,十 万德国人 聚集在柏 林广场。
© 2004
© 2004
在同月29日下葬时形成了 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 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 ,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 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 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 1791-1872)的题词:"当
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 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 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 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 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世界音乐巨匠
© 2004
德国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一 与莫扎特、海顿一起被后人称 为“维也纳”三杰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 2004
© 2004
© 2004
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 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 手。 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 子的女儿。
本身却连遭不幸和打击。 • 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
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 最后一口气。
• 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所 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 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 2004
• 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
© 2004
© 2004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鲜明独特的, 他的作品中热烈激昂、振奋人心 的斗争音调十分突出,这与贝多 芬坚强的个性及其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意识是紧密相联的。 他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渴望 全人类的解放。 贝多芬把这些思想与观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内 容,在作品中体现出革命的斗争精神与人民的愿 望。
© 2004
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 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 都是贝多芬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他 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 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 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 成高耸云天的大厦。
© 2004
如果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清澈的泉水, 贝多芬的音乐就是熊熊烈火,迸发着 炽热的激情。
© 2004
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 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 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 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
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 。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 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 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 2004
© 2004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
• 威尔第:谁都无法争夺这位巨人和音乐的普罗米修士
的桂冠。在这个名字面前,所有的人都要匍匐致敬。
• 德彪西:贝多芬的乐思每一次发展,就是一次新的欢
乐,不使人感到疲倦,不使人感到重复,简直如同一 棵树,它的全部叶子同时冒出并开出奇妙的花朵一样 。自从贝多芬死后,交响乐已经显得无用了。
1989年12月25日,为了庆祝两德统一,著名指挥大 师伯恩斯坦在德国柏林音乐会堂上演了一场空前规
模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他联合多个 世界级乐团 的上百名精 英乐手与合 唱团,组成 庞大的演出 阵容。现场 的人们热血
沸腾。
© 2004
二、贝多芬
• 尽管贝多芬在乐曲创作上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但他
© 2004
贝多芬不但愤怒地反对和幸福而斗争。
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 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 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 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 着人 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 感到亲切和鼓舞
© 2004
蔑 视 权 贵
贝多芬的一位友人——利希诺夫斯基公爵曾邀请贝 多芬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国军官们演奏,但贝多芬 没有答应。公爵终于板起面孔,变“邀请”为“命 令”。但贝多芬不仅毫不畏惧地坚持回绝,而且回 家之后,他就把利希诺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给他的一 尊胸像找出来,摔得粉碎。然后,他给这位公爵写 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话:“公爵,您所以成为 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 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 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 个!”
© 2004
有一次,几个贵族幸运地请到贝多芬,
“对猪弹琴” 一起欣赏他的钢琴演奏。起初,贝多芬
的兴致也还不错,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渐 发现这些贵族们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 只是想在茶余饭后“装点装点门面”而 已。于是贝多芬立刻盖上琴盖,怒气冲 冲的留下一句:“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 !”后,拂袖而去。
©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