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巩乃斯的马》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指名试背。 (2) 集体背。 (3)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一 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1) 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 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 揭示谜底。 (3) 教师范读。 (4) 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 同桌互读。 (2) 指名读。 (3) 反复练读。 4. 反馈。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把马的精神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③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 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 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这里通过写牧人的表现来写场面的壮阔, 把牧人的叫喊比喻成“一块小石片跌进 奔腾喧嚣的大河”,形象而生动地写出 了声音的微弱和马群的巨大力量。
13.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
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词卡、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4.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
2
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
这是谁对谁说的?
4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
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
指导朗读。 四.
作业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 1. 2.
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拼音略)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④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 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 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 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 动魄的大舞台。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马群奔跑 的壮阔景象,场面宏大,动人心魄。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作者的感受
• 课文描写了一个恢弘壮阔的场景,这个 场景使得作者“发愣、发痴、发呆”, 场景给予他的将使他“终身受用不尽”。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词语积累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
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 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 大家来说一说: • 1.围绕“巩乃斯的马”,
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 (试着给课文写提纲)
• 描写暴雨来临的景象(第1自然段)。 • 描写马群奔跑的场景(第2-3自然段)。 • 写作者的感受(第4自然段)。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从马群奔跑 场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自读提示:
• 1先自读2-3自然段,做好勾画批注。 (可以从修辞手法、作者的写作技巧等 方面进行赏析、体会)
• 2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 3试着用“我从___中感受到了___”谈 一谈。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①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 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 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争先恐后,前呼 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1) 画出生字词。 (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 事?
例革:(毛主席(弯下腰))写字。)(
)
(1)爸爸(
()看起报纸来。
(
(2)小白兔( )走进家门。 5.练
席 )(
写生字。
14.梅兰芳学艺
)划
) )) (
夏日暴雨下马群奔跑的场景是 如此的壮观,这个场景极大地震撼 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发愣、 发痴、发呆”。这个场景更让作者 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进取的力量, 这些精神力量是作者“终身受用不 尽”的。
说说你的感受
•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有什 么想说的?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 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逼 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场面展现了出来。马的 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②有的疯狂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 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 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 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巩乃斯的马
巩乃斯草原
巩乃斯草原位于新疆
天山西部。这里降水丰富, 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 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 繁衍生息的好牧场。这里 是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周涛:1946年3月15日 出生,中国著名诗人、 散文家。著有诗集《神 山》、《野马群》及散 文《巩乃斯的马》、 《哈拉沙尔随笔》等。 祖籍山西,少年时随父 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 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 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 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岁
刘
泽
参
二. 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 的?
三.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四. 课堂练习
1. 读写词语
延安
革命 参加
毛主席
2. 组词
点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毛泽东
延(
)
刘(
)
过(
(
)
3. 扩词
贵(
) )(
)
(
(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腰 )(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一 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1) 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 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 揭示谜底。 (3) 教师范读。 (4) 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 同桌互读。 (2) 指名读。 (3) 反复练读。 4. 反馈。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把马的精神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③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 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 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这里通过写牧人的表现来写场面的壮阔, 把牧人的叫喊比喻成“一块小石片跌进 奔腾喧嚣的大河”,形象而生动地写出 了声音的微弱和马群的巨大力量。
13.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
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词卡、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4.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
2
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
这是谁对谁说的?
4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
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
指导朗读。 四.
作业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 1. 2.
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拼音略)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④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 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 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 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 动魄的大舞台。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马群奔跑 的壮阔景象,场面宏大,动人心魄。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作者的感受
• 课文描写了一个恢弘壮阔的场景,这个 场景使得作者“发愣、发痴、发呆”, 场景给予他的将使他“终身受用不尽”。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词语积累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
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 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 大家来说一说: • 1.围绕“巩乃斯的马”,
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 (试着给课文写提纲)
• 描写暴雨来临的景象(第1自然段)。 • 描写马群奔跑的场景(第2-3自然段)。 • 写作者的感受(第4自然段)。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从马群奔跑 场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自读提示:
• 1先自读2-3自然段,做好勾画批注。 (可以从修辞手法、作者的写作技巧等 方面进行赏析、体会)
• 2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 3试着用“我从___中感受到了___”谈 一谈。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①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 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 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争先恐后,前呼 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1) 画出生字词。 (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 事?
例革:(毛主席(弯下腰))写字。)(
)
(1)爸爸(
()看起报纸来。
(
(2)小白兔( )走进家门。 5.练
席 )(
写生字。
14.梅兰芳学艺
)划
) )) (
夏日暴雨下马群奔跑的场景是 如此的壮观,这个场景极大地震撼 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发愣、 发痴、发呆”。这个场景更让作者 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进取的力量, 这些精神力量是作者“终身受用不 尽”的。
说说你的感受
•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有什 么想说的?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 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逼 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场面展现了出来。马的 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汇聚 有的 牧人
视听
• ②有的疯狂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 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 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 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巩乃斯的马
巩乃斯草原
巩乃斯草原位于新疆
天山西部。这里降水丰富, 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 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 繁衍生息的好牧场。这里 是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周涛:1946年3月15日 出生,中国著名诗人、 散文家。著有诗集《神 山》、《野马群》及散 文《巩乃斯的马》、 《哈拉沙尔随笔》等。 祖籍山西,少年时随父 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 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 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 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岁
刘
泽
参
二. 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 的?
三.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四. 课堂练习
1. 读写词语
延安
革命 参加
毛主席
2. 组词
点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毛泽东
延(
)
刘(
)
过(
(
)
3. 扩词
贵(
) )(
)
(
(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