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硒宝片治疗儿童锌缺乏症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硒宝片治疗儿童锌缺乏症临床观察
刘园园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对锌缺乏症治疗的有效手段,改善小儿锌缺乏症的临床症状,提高儿童免疫力,助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选择102例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锌缺乏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锌硒宝片(济南体恒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锌缺乏症患儿通过给予锌硒宝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显效分别为54.70%、30.60%,有效率分别为30.20%、10.20%.结论锌硒宝治疗小儿锌缺乏症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0(004)013
【总页数】2页(P116-117)
【关键词】锌缺乏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儿童
【作者】刘园园
【作者单位】463000,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于肌肉、骨骼皮肤。
锌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参与酶的组成,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维持正常味觉,促进食欲,影响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1],以及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小儿缺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消化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落后,免疫机能降低,智能发育延迟等[2],造成儿童食
欲降低,口腔溃疡、夜盲症,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积极治疗锌缺乏症有很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符合儿科锌缺
乏症诊治标准[3]的患儿102例,病程在3个月以上。
男55例,女47例,年
龄在1~13岁,其中2岁15例,3岁39例,7岁38例,13岁10例。
两组在
年龄、病程、病情分度等方面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在治
疗前均进行血清锌测定(<11.47umol/L),并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为锌缺乏症。
1.2 方法将102名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
治疗组给予口服锌硒宝片,12月~9岁,3 mg/次,3次/d;9~13岁,5 mg/次,3次/d。
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2 月~9 岁,5 ml/次,2 次/d,9 ~13 岁,1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0 d。
停药后随诊6个月。
1.3 疗效判定显效:血清锌17.00~2
2.00 umol/L,食欲明显好转,口腔溃疡愈合,停药6个月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次;有效:血清锌11.47~17.00 umol/L,食欲好转,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每次呼吸道感染病情较前减轻,病程
缩短;无效:血清锌未上升,食欲无改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每次病程较治疗前无变化。
2 结果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注: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总例数,为84.90%。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别 n 显效(%)有效(%)
无效(%)治疗组 53 29(54.70)16(30.20)8(15.10)对照组 49
15(30.60)5(10.20)29(59.20)χ2 6.03 5.06 19.54 P值<0.05 <0.05 <0.05 <
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组别 n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发生率(%)治疗组53 2 0 1 5.00对照组49 8 6 4 36.73
3 讨论
锌缺乏症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膳食中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丢失过
多等。
在治疗时,应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鼓励饮食治疗。
植酸、膳食纤维以及过多的钙和亚铁离子可妨碍锌的吸收[3],因此,在补充锌剂时应避免同时进食大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钙及亚铁离子制剂同服。
虽然锌的毒性较小,但剂量过大也会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消化道刺激症状,甚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补充锌剂时应掌握适当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锌硒宝片以通过生物转化的锌、硒、碘蛋白质粉为原料,富含蛋白锌、蛋白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活性蛋白质,较锌盐易于被机体吸收利用。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84.90%,对照组40.80%,两者差异显著(P<0.01),患儿口服锌硒宝片后,食欲明显好转,口腔溃疡愈合,在随诊过程中,患儿呼吸道再感染次数明显减少,再感染时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
从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可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见,而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导致患儿停药,家长难以接受,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锌硒宝片使用方便,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刺激症状,易为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婷.维生素A缺乏的研究进展.儿科药学杂志,2004.
[2]杨锡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唐仪.实用妇儿营养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