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四 新文化运动和中共诞生 第五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共诞生第五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及发展状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新的影响。

(二)思想目标: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科学
(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的分析,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一、新文化运动:
(指导学生读引言)
1.背景:
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称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而袁却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迁到北京
(1915年袁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日本提出“二十条企图灭亡中国。

”1915年,陈创《新青年》文化运动兴起,孙中山等人武力讨伐袁,粉碎复辟阴谋,却无法改变北洋军府政府统治中国的现实。


②领神人物:陈独秀李鲁胡立
③前期指导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④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出地。

3.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口号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文章:李《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五四运动的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
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的舞台,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思想目标: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五四运动与其它运动,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二、五四爱国运动
1.历史背景:
①国际背景:一战期间,日本加策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2.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①导火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本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④6月,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⑤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3.历史意义
①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③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④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⑤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⑥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共成了准思想基础。

⑦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中共二大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国工运第一次高潮。

(二)思想目标:
中共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给中国革命带来新面貌
(三)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及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中共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入: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②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3.中共的诞生
②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
4.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5.工人运动的高潮:
①一大提出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②二七惨案:
教训:工人阶级不能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取得革命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