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零:青铜器图案龙的原型是鳄鱼,凤的原型是候风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教授李零:青铜器图案龙的原型是鳄鱼,凤的原型是候风
鸟
中国青铜器上的各种图案花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些纹饰究竟隐藏着哪些千古未断的中国密码?9月17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敦和基金会赞助、凤凰网国学频道协办的高端讲座2019年第四期举行,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李零做了一场题为“万变归一,从商周铜器看中国纹饰传统”的讲座,李零介绍了商周铜器纹饰的种类及发展,他认为,“饕餮纹和龙凤纹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龙凤纹是中国延续最长的纹饰。
”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梁志平介绍说,李零研究领域大体上有八个领域,包括考古、古文字、古文献、艺术史、军事史、方术史、历史地理等。
李零也是一位站在学术前沿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对话和交流的中国人文学者,曾经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远东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并且在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香港地区的大学和学术机构从事各种学术活动、讲演、访问。
其专的著述包括《入山与出塞(考古学论文集)》、《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孙子古本研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等等。
梁治平为李零颁发聘书
在当天的讲座中,李零说,纹饰主要是一种平面装饰,但在器物上有圆雕、浮雕、地纹等等,组成一个整体。
中国的纹饰,早期出土器物上有神面纹或者叫人面纹,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发生很大的转变,一个重要表现是兽面纹代替了神面纹。
这个时期,铜器上的纹饰主要分三大类:动物纹、几何纹、画像纹。
就动物纹而言,李零指出,中国传统纹饰一直以龙、凤、虎为主,而龙凤纹是中国延续最
长的纹饰。
商代和西周早期流行饕餮纹,其实是龙首纹,典型特征是有恐怖的双眼和锯齿状的牙齿,突出表现的是动物的脸,特别是那种恐怖的双眼。
从商代到西周中晚期,窃曲纹、鳞纹以及众多组合纹饰,都与龙凤纹的演变有密切关系。
李零说,龙的原型是鳄鱼。
中国古代所谓的“钟鸣鼎食”,中国的礼和礼器,多与吃饭有关,而鳄鱼什么都吃。
他还用一组图片生动展示了青铜器上各种龙的典型形象,以及“龙”字字型从甲骨文、金文到后世的演化过程。
龙头有角,龙背起脊,龙身有鳞。
龙角分棒槌角、羊角、牛角、掌形角,杂糅进不同动物的角,但主体仍是鳄鱼。
在《说龙,兼及饕餮纹》中,李零就专门论述过龙纹与饕餮纹的关系,《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抱更也。
”“有首无身”正是饕餮纹的特点。
饕餮纹是龙首纹,包括双角、双眉、双眼、双耳和额饰、鼻饰、大口、利齿。
至于虁龙纹,则是带状的侧身龙纹。
古人说夔是一足龙。
这种龙并非只有一足,而是侧视效果的龙。
一头双身龙为对剖式,一身双头龙为顾首式。
纹饰布局,多随器形,比如蟠龙纹就多用于盘。
李零的古文字学功底也派上了用场:“咱们今天的‘龙’字用的简化字,其实这个字也是很有来历的。
甲骨文里面的龙角逐渐变成一个像‘辛’字一样的字,然后再变成‘立’,这个‘立’就是繁体的“龙”字左上角那一部分,那个实际上是从龙角变的,下面那个像月的部分就是龙张开的血盆大口,里面还两个牙。
旁边拐弯的东西就是它的身子,原来是一个字,最后把它变成一个左右结构,左边是龙头,右边是龙角。
”
李零在讲座中
接着,李零讲到了凤纹。
李零介绍说,凤分雌雄,雄曰凤,雌曰凰。
《山海经·南山经》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
凤凰是想象的动物,他推测是以锦鸡、雉鸡、孔雀等雉科动物为主要模仿对象,但也糅进鹰科动物的特点,比如有时作钩喙。
这类动物有肉冠(掌形冠)或羽冠(辛字冠),长尾和彩羽。
动物学家或以极乐鸟(Paradisaeidae)当之,恐怕不妥。
极乐鸟自成一科,出于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中国没有。
西周中期铜器上的垂冠大鸟纹,所谓垂冠,其实是一种分叉的冠,这种当时流行的纹饰很有特色,但前有源,后有流。
而所谓的夔凤纹,其实是一种类似虁龙纹的侧身凤纹形象。
他还列出“凤”字的甲骨文写法,可以看到鸟头上面有一个冠,类似孔雀冠和鸡冠,重要的是,“凤”字在甲骨文里面就是“风”的本字,古代占卜有风角鸟情类,鸟被用来望气候风,凤是候风鸟。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的风向标,也多以鸡、鸟为装饰。
接着,李零介绍了虎纹、几何纹。
磷纹。
山纹等等。
探讨环节
李零最后总结说,“饕餮纹和龙凤纹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但是其后仍有延续。
但是龙凤纹是中国延续最长。
从动物纹、几何纹到画像纹,商周青铜器上的三大类纹饰,第一类取象于动物,偏于写实;第二类是动物的变形,偏于写意,富于装饰性;第三类表现人和人类生活,趋向细密、繁缛。
李零总结说,“艺术的演变也经常是一样,一会儿显得是大气蓬勃,一会儿显得非常细密繁缛,在历史上可能会交替出现。
李零的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教授苏荣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就李零讲座的内容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