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这次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主要介绍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等等天象的视运动规律,以及产生这些天象的原因。

而第一节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宇宙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哥白尼所创立的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意义,从而说明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其次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日”和“年”两个常用计时单位,以及产生“闰年”的原理和闰年的长度,在“小资料”栏目中还介绍了部分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中,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块内容中从感性上认识了地球的运动,相对而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这第一节的内容也为接下来学习昼夜和四季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课堂理念】:
秉承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科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演示、视频、建立模型等解释原理、通过事例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学以致用,能够熟练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总体的思路】: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构建“民主、平等、开发、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

教材处理上,以“地心说和日心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顺序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建立模型、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第四块地球和宇宙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领悟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
2、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3、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4、记住时间的计量单位“日”、“年”、“闰年”,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度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和建立模型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通过讨论了解日心说的正确性和
伟大的科学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模拟、游戏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培养学生树立关
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
【教法和学法的构建】: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欣赏、广泛的参与,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分导入,新课,拓展分三部分。

(一)、导入:用一张有地球的宇宙夜空图,和一段本班学生对宇宙的描述来引出学生对宇宙的向往和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兴趣。

(二)新课:课前让学生从小学课本中或者在互联网中搜集了关于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关知识来引出
活动一:
分小组讨论并试着概括“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和区别?
课堂上请2位学生来模拟一下地心说和日心说
看着台上两位同学的模拟并尝试着给“地心说”和“日心说”建立模型完成在导学稿中
这个关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小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只是从感性的认识,所以先让他们来概况出观点和区别,但是一下建立模型有困难所以设计个一学生模拟运动帮助学生来加深对各种观点的认识。

活动二:
说一说哥白尼的事迹对你的启发。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补充:有无数科学家右理论和观测事实有力的证明了“日心说的”的正确性,例如: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

中国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用来表示天象和测量天体位置的浑天仪,证明天象随着地球在变化,有力的驳斥了“地心说”等等
布置拓展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到互联网上查阅哥白尼、伽利略、张衡等中外古代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和他们对“日心说”发展的贡献,并相互交流。

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说明不是一个科学家的努力而是有很多人的付出,从而加深学生体会追求理想的艰辛,以及让学生明白自己也必须用心、艰苦对待学习。

从日心说中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在不停的绕这太阳在转动,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知识所以我把地球的公转先提上来讲
2、地球的公转。

这部分内容我播放了一个关于地球公转的视频,从视频中让学生收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这培养学生具有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我介绍公历,然后抛出为什么年和公转周期短了!来引出闰年和计算闰年。

通过这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地球的自转。

这部分内容我通过一张坐在车里的人的感受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再举出古人说的一句话来让学生分析其意思来进一步觉得地球是在自转的,接着我们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来让理解地球确实是在自转。

为了进一步搞清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活动三模拟实验和转椅实验,等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播放地球自转视频。

活动四:在地球的运动模型图中标一标方向,通过这个活动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整体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也可以从对立体空间的理解在平面图中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生动。

活动五:对比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并想想哪些地理现象跟地球的自转公转有关,通过这个活动综合的理清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并为接下来学习昼夜和四季做铺垫。

4、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通过阅读小资料: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课外作业布置
1、课后到互联网上查阅中外古代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和他们对“日心说”发展的贡献,并相互交流
2、引发学生思考“日心说”完美吗?
3、完成相关作业本中的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人们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到地球自转的,而且学生还不具备建立两个参照系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我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际例子、具体模型、动画演示、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构建具体而有序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

效果挺好,但在课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与小组讨论、汇报、评价的关系,有待地一步提高。

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处理
谢谢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