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小猫的图案,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掌握对称图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对称轴的概念:介绍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能够识别并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3.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建筑、植物、艺术作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对称轴的概念,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难点:如何识别复杂图形的对称轴,如何利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对称图形和小猫图案的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小猫图案的特点。
2. 新授:介绍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猫图案,理解对称轴的特点。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案,画出其对称轴,并讨论对称图形的特点。
5. 实践: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对称图案,并画出其对称轴。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给出反馈。
板书设计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副对称轴与对称图形1. 对称轴的概念2. 对称图形的特点3.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作业设计1. 必做题:画出自己设计的对称图案,并标出对称轴。
2. 选做题: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对称的物品,并画出其对称轴。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对称轴和对称图形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并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识别复杂图形的对称轴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猫图片,引导学生注意小猫的对称性,如耳朵、眼睛、身体等部位。
这种直观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只小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可爱的小猫》这一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00页,主要讲述了图形的对称性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小猫图案的对称性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将对称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小猫图案的卡片或图片。
2. 对称轴的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可爱的小猫图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猫的哪些部分是对称的。
2. 讲解对称的概念:我会解释对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3. 演示对称的判定方法:我会用教具或图片展示对称轴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称轴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判定方法。
4.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张小猫图案的卡片或图片,用剪刀沿着对称轴剪开,观察剪开后的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5.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对称相关的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引导学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的对称性质1. 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的。
【小学】2021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21-2021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共9小题)1.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3),他坐在第列第行.小芳坐在小明的正前方,用数对表示她的位置是().2.“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在1858年发现的.它只有个曲面,有条边.3.小明坐在第8组的第5排,位置表示为(8,5);笑笑在第3组的第6排,表示为.4.如果场地或建筑场的形状比较复杂,可以把它.5.莫比乌斯带是数学家莫比乌斯在年发现的,它在生活中和生产中都有应用.6.把一张长方形纸条的首尾粘上,做成一个有两个面的纸圈,则纸圈有条边.7.教室里王明的位置用(3,2)表示.小磊坐在他的正前方,可以用数对()表示;同桌小敏坐在他的左边,可以用数对()表示.8.绘制学校校园某个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至少写2个)(1).(2).(3).9.把三角形X按1:2缩小后得到的图形是.二.选择题(共4小题)10.如图,如果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2,2),那么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A.(5,5)B.(4,4)C.(3,4)D.(3,5)11.如图,圆心的位置是(4,4),下面四句话()是错误的。
A.点(4,3)在圆周内B.点(1,4)在圆周上C.点(6,7)在圆周外D.点(7,6)在圆周上12.体育课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3),那么下面谁离小明最远()A.小红(2,3)B.小丽(4,3)C.小强(5,3 )D.小玲(3,4)13.李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5),张英的座位在李明东偏南45°方向上,他的座位可能是()A.(3,4)B.(5,4)C.(5,6)D.(3,6)三.判断题(共5小题)14.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判断对错)15.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如图①)和科技馆的“三叶扭结”雕塑(如图②),它们的造型都如同“莫比乌斯带“.(判断对错)16.如图的整只鞋从鞋底、鞋跟、鞋床到鞋帮都由一整条带状皮革环绕而成,产生了有两个普通鞋跟的高度,它们的造型都如同“莫比乌斯带”.(判断对错)17.用(,9)表示位置,不知道在第几行,但知道是第9列.(判断对错)18.奇奇的座位由(3,5)换为(5,3),说明他的位置靠后了.(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19.平平家的正西方向600米是游泳馆,游泳馆的正北方向2021是图书馆,图书馆的正东方向1000米是百货超市,百货超市的正南方向400米是电影院.请你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各个地点的平面图.2021丰农场有一块长方形土地,长是1600米,宽是12021.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算出图上的长和宽,再在如图的方框中画出这块土地的平面图.21.如图所示:(1)装修后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装修后增加了多少个座位?(3分)五.操作题(共2小题)22.某儿童游乐场是一个长160m、宽100m的长方形,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23.画一画、填一填.在所说的位置点上点,并写上名称.(1)学校在(3,2)的位置上.(2)小红家在(5,3)的位置上.(3)小东家在(1,4)的位置上.(4)小丽家在(2,1)的位置上.六.解答题(共3小题)24.(1)用数对表示A、B、C三个点的位置。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北师大版

此外,我还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挑战和拓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莫比乌斯带,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 莫比乌斯带的性质:莫比乌斯带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性质:
a. 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莫比乌斯带都只有一个面。
b. 莫比乌斯带的边界:莫比乌斯带的边界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它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结构。
c. 莫比乌斯带的扭转:莫比乌斯带可以扭转无数次,但最终会回到起点。
3. 莫比乌斯带的实际应用:莫比乌斯带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莫比乌斯带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 background、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让学生全面了解莫比乌斯带的 diversity 或 complexity。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并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地图绘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与运用: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定义,并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卷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3. 平面图的绘制: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绘制出校园的平面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尺的应用,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比例尺的转换,实际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平面图的精确绘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卷尺、量角器、粉笔、校园平面图模板。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铅笔、橡皮、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平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比例尺绘制平面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的实地测量,记录数据,并尝试绘制校园平面图。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平面图,分享测量和绘制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
板书设计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提纲:1. 比例尺的概念与运用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 平面图的绘制步骤4. 实践操作与注意事项作业设计必做题:根据课堂所学,绘制自己家到学校的平面图。
选做题:尝试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区域的平面图,比较不同比例尺下的差异。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比例尺的应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还学会了如何绘制平面图。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知识绘制简单的校园平面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2. 比例尺的应用。
3. 方向的表示方法。
4. 图例的绘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学会方向的表示方法,能准确表示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能绘制简单的校园平面图,并正确使用图例。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确定和运用。
方向的准确表示。
图例的绘制和解释。
教具与学具准备校园平面图样例。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白纸、彩笔等绘图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平面图样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让学生理解比例尺在绘制平面图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1. 板书绘制校园平面图2. 主要内容:比例尺的概念和运用方向的表示方法图例的绘制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要求使用合适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 让学生思考并记录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校园的实景照片和平面图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面图是如何从实际景物中抽象出来的。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平面图是如何绘制的?”“在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要素?”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课时主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检验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教材采用让学生用一般常见的纸环与“莫比乌斯带”比较的办法,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比较、验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魅力,拓展数学思维。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莫比乌斯带”属于“拓扑学”的内容,但这个内容是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和体会其特征,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不需要掌握双侧曲面、单侧曲面等知识。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1、认识“莫比乌斯带”观察纸杯,这只能吃到面包吗?我猜:。
我的办法:。
2、制作“莫比乌斯带”(1)取出纸条,我发现长方形纸条有()条边,()个面。
教师活动1 1、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材第51~53页)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综合利用方向与位置、长度单位、常见平面图形、对称、比例尺等知识,体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过程。
难点:会确定参照方向,能以确定的参照方向为标准画出某个场所的简单示意图。
记录本、卷尺、课件。
1. 明确活动任务。
绘制校园平面图。
2. 设计方案。
师:观察教材第51页两张平面图,说说这些平面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实物和距离同时缩小。
生2:方位都是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设置的。
生3:各类建筑都是根据其外形画简单的平面图形来代替。
生4:平面图上方都标有所画区域的具体名称。
师:想一想,绘制校园平面图前,要先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生1:首先确定需要绘制哪些主要建筑,由2人完成。
生2:绘制校园围墙的形状,由3人完成。
生3:通过询问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实地测量、估测等方式来收集各建筑的占地面积和形状、各建筑间距离及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组员分工完成。
生4:根据纸张大小和校园围墙的形状、大小确定平面图的外围大小,即平面图上围墙各边的长度(各边等比例缩小),数据不需要十分精确,组员一起完成。
生5:根据平面图上围墙各边的长度与其实际长度算出比例尺,组员一起完成。
生6:依据比例尺和各建筑的形状、实际大小,确定各建筑在平面图上的大小、形状,组员分工完成。
生7:根据各建筑间的距离及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绘制出各建筑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最后添加图名,组员一起完成。
生8:实地验证平面图是否符合实际,并与学校展出的校园平面图作比较,看看有何不同,为何不同,组员寻找原因,然后进一步完善平面图,组员一起完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六个单元)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2.理解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3.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小学阶段教学负数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研究有理数作准备。
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
想要简清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
小学阶段对负数的研究,主要是出于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研究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的度。
作为中学研究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知识绘制简单的校园平面图。
2.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图中的方向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爱护。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如卷尺、量角器)进行实地测量。
3. 讨论并实践如何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图上距离。
4. 学习平面图的方向表示,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 学习如何使用图例来表示平面图中的不同元素。
6. 实地绘制校园平面图,并标注重要建筑物和路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使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
2. 理解和运用平面图的方向表示方法。
3. 实际操作,绘制校园平面图。
难点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 正确地在平面图上表示方向和位置。
3. 绘制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和图例的正确使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卷尺、量角器、校园平面图示例。
2. 学具:绘图纸、铅笔、橡皮、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实景照片和平面图,引起学生对平面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比例尺、方向表示、图例等理论知识。
3. 实地测量:学生分组,使用工具进行校园内某区域的测量。
4. 数据转换:学生根据测量数据,使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并绘制草图。
5. 方向定位:学生讨论并确定平面图的方向表示方法。
6. 绘制平面图:学生根据草图和测量数据,正式绘制校园平面图。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板书绘制校园平面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学习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建议课时数1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编写说明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即:把一根纸条一头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纸环,这个纸环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一般常见的纸环具有内侧的面和外侧的面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两个面可以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
而这样的纸环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沿着面涂颜色最后涂成的是一种颜色。
这样的神奇的单面纸环后来就用数学家莫比乌斯的姓命名为“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
“莫比乌斯带”虽然属于“拓扑学”的内容,但这个内容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和体会其特征,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不需要掌握双侧曲面、单侧曲面等知识。
“莫比乌斯带”有很多有趣的、奇妙的特征,如“只有一个面”“只有一条边”“沿中间线剪开后不是两个纸环,而是一个大的纸环”等,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明明原来是两个面,怎么会变成一个面了呢),学生会感觉到有点难以理解和有点“神奇”。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并体会其特征,教科书采用让学生用一般常见的纸环与“莫比乌斯带”比较的办法,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比较、验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魅力,拓展数学思维。
2022~2023学年度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工作计划)

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汇报点评:(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线;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转门形成一个圆柱。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学生体验:线动成面(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巩固练习:判断。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学生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动手操作连线学生回答独立完成板书设计面的旋转教学反思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总第 3 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二)教学目标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温故互查:观察圆柱的展开图,思考: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自主尝试:完成“试一试”。
合作交流: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观察思考回答独立完成试一试的题目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3、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点评: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1。
巩固练习:1、如果近似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
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2、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

数学教材培训
六年级下册
内容
1
教材总体介绍
2
单元整体介绍
3
单元具体内容分析
4 总复习教学与中小学衔接建议
5
教材支持体系
教材总体介绍
教材总体介绍
数与代数
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
图形与几何
圆柱与圆锥 图形的运动
数学好玩
绘制校园平面图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可爱的小猫
总复习
教材总体介绍
本册内容的主要变化
案例片段与讨论
课例片段:本片段是《比例的应用》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并学习解比例。
思考与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结合解决问题学习“解比例形 式的方程”的方法?
情境理解: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情境,体会“物物交换” 情境中蕴含的比例关系。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并选择典 型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看到了学生 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说思路的过程中教师用媒体 进行一定支持、分析思路。
具体课节解读
比例的认识 问题1:结合“图片像
不像”的情境直接写 出相应的比。 教材通过淘气、笑笑 的对话,呈现了两个 角度写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为认识和理 解比例提供实例。
具体课节解读
问题2:揭示概念,认识内 项、外项等。知道可以写成 分数形式。
问题3:扩展素材的范围, 设计了“调制蜂蜜水”的情 境。
如教参中“知识技能评价要点”中的两个样例 :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样例1: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本样例直接已经将未知数用X表示,直接让学 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
样例2:学校图书馆科技书本数与故事书的本数 的比是2:3。科技书有32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
《数学好玩》单元整体设计

5.通过丰富的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好玩》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奇偶性的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以及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推导,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2)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举例: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1/5 + 2/5;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原理,如1/4 + 1/3。
(3)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找到对称轴。
举例: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4)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推导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举例: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探讨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1)奇偶性的性质与应用:学生容易混淆奇偶数的性质,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并理解奇偶性的规律。
《数学好玩》单元整体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数学好玩》单元整体设计,针对五年级学生,紧密围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数学好玩”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探索奇数与偶数的性质,理解奇偶性的应用。
2.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3.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设计互动游戏,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奇偶数接龙,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好玩《可爱的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六年级数学教材《数学好玩》第五章《百分数》,具体包括:小猫体重的问题、小猫身高的问题和小猫年龄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及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小猫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可爱的小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猫的体重、身高和年龄。
提问:“你们知道小猫的体重、身高和年龄分别是多少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定义,举例说明百分数的表示方法。
如:小猫体重4千克,可以表示为400%;小猫身高30厘米,可以表示为300%;小猫年龄2岁,可以表示为200%。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小猫体重的问题:一只小猫体重为3千克,比另一只小猫轻20%,请问另一只小猫的体重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几个关于小猫身高和年龄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一只小猫身高为40厘米,比另一只小猫高30%,请问另一只小猫的身高是多少?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小猫体重、身高、年龄的百分数表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物品的重量、长度和年龄:(1) 一本书的重量是200克。
(2) 一根跳绳的长度是2米。
(3) 一只小鸟的年龄是1岁。
2. 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比香蕉重50%,请问香蕉的重量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小猫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分析

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综合与实践)学习目标1.以小组合作作的形式,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实际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并综合运用图形位置、测量、比例、数据收集等知识,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2.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实践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3.在设计、测量、整理等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建议学习课时数:2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编写说明《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这类活动往往无法简单地应用已知信息直接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发现和提出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积累“从头到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平面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主要是运用“图形与位置”“比例尺”“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包括校园内的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科书设计了“活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教学建议“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整个活动过程比较复杂,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实践能力,也有有利于学生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组织时需要课内外结合进行,先在课内明确活动任务、讨论设计方案,再到校园里实际测量、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再回到课内整理、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以及开展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等。
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总结。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分析------------------------------------------作者xxxx------------------------------------------日期xxxx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负数一、教学内容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四、具体编排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内容例1 引出负数的必要性例2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例3 认识数轴例4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五、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综合与实践)学习目标1.以小组合作作的形式,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实际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并综合运用图形位置、测量、比例、数据收集等知识,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2.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实践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3.在设计、测量、整理等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建议学习课时数:2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编写说明《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这类活动往往无法简单地应用已知信息直接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发现和提出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积累“从头到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平面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主要是运用“图形与位置”“比例尺”“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包括校园内的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科书设计了“活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教学建议“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整个活动过程比较复杂,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实践能力,也有有利于学生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组织时需要课内外结合进行,先在课内明确活动任务、讨论设计方案,再到校园里实际测量、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再回到课内整理、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以及开展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等。
组织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总结。
活动任务教学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对生活了六年的校园的印象,然后提出活动任务;亲手绘制一校园平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呈现教科书上的两幅平面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平面图。
设计方案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分小组围绕教科书提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形成一个活动方案。
下面是一个可参考的活动方案的内容提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方案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讨论有所变化。
每个小组的方案形成后,可以组织进行方案的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方案,提提高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
活动方案活动任务:绘制校园平面图主要步骤:1.讨论制订活动方案。
2.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比例尺等。
需要收集数据的场所以及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教学楼(长和宽)、图书室(长和宽)、操场(长和宽)…收集的方法是实际测量,测量需要准备的工具是……初步确定平图的比例尺是1/1000……3.分小组测量,记录相关数据。
具体分工:包括谁測量、谁记录数据等。
(如果学校场所比较多,教师作适当协调,即班内分工,一个小组负责测量一两个场所即可) 动手实验本环节建议参考以下过程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1.组织学生按方案实际开展测量活动,实际測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体验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
如果学校教学楼等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教师可以进行班内分工,每个小组负责测量一两个场所即可。
学生记录时,可以提示学生先把这个建筑物或活动场地的形状的草图画下来,再记上相关数据2.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整理、讨论,一方面是交换有关数据;另一方面是讨论确定比例尺,并分工计算相关场所的图上距离。
在此基础上,可以每个小组先形成一个“草图”,并把测量、计算获得的数据标在“草图”上。
3.绘制校园平面图。
为了使每个学生对绘制校园平面图都有亲身体验,建议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回一画校园平平面图。
交流反思在学生绘制平面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次活动进行交流反思。
如果是每个学生都画了一幅平面图的,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并选出一两两幅好的作品参与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评价校园平面图,首先要关注画得是否齐全,准确、合理,其次关注是否美观、有自自己的特色。
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好的作品,再次画一画平面图。
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科书中后面的三个问题,回顾、反思和总结。
自我评价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评价,完成后在小组内部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互评,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向他人学习。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学习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建议课时数:1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编写说明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即:把一根纸条一头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纸环,这个纸环环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一般常见的纸环具有内側的面和外侧的面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两个面可以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
而这样的纸环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沿着面涂颜色最后涂成的是一种颜色。
这样的神奇的单面纸环后来就用数学家莫比鸟斯的姓命名为“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
“莫比乌斯带”虽然属于“拓扑学”的内容,但这个内容是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和体会其特征,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不需要掌握双侧曲面、单侧曲面等知识。
“莫比鸟斯带”有很多有趣的、奇妙的特征,如“只有一个面”“只有一条边”“沿中间线剪开后不是两个纸环,而是一个大的纸环”等,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明明原来是两个面,怎么会变成一个面了呢),学生会感觉到有点难以理解和有点“神奇”。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并体会其特征,教科书采用让学生用一般常见的纸环与“莫比鸟斯带”比较的办法,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比、疆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领领略数学的魅力,拓展数学思维。
教学建建议课前,教师要准备好或让学生准备好一些学习材料:每位学生若干张纸条(一般6条左右),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等,以在开展活动时使用。
本节学习内容的展开方式,我们有两种建议。
第一,对对于自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直接交给学生,即由学生根据教科书的问题串,直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任务的结果。
第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班级,建议参考如如下活动建议。
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开展操作活动,也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
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
如果不让蚂蚁爬过圆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建议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一个纸环,并在纸环内侧标上记号表示面包屑,教师再呈现情境图,提提出问题:“外面的一只蚂蚁如果不翻过纸环的边缘,能吃到面包屑吗?”让学生在自己做的纸环上模拟思考,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纸环有两个面(内侧的面、外侧的面,或者简单地说里面、外面),所以不翻过边缘,蚂蚁无法吃到面包屑。
做一做,想一想。
先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再把两端粘上,得到如右下图的纸环。
在这个纸环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教学时,建议教师先进行莫比乌斯带的制作的示范、指导,特别是扭的方法需要指导(实际就是把纸条的一头两个面扭转一下,再把两头接起来,就成了一个特别的神奇的纸环),然后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神奇的纸环(即莫比乌斯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原来有两个面的纸条,一头扭转后接起来的纸环只有一个面”的特点,这个活动中可以用正反面颜色不同的纸条或在白纸的一个面涂上颜色。
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在这个纸环的一个地方标上记号表示面包屑表示蚂蚁,引导学生思考“从点A出发,不翻过边缘能吃到面包屑吗”,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个地方标记做的纸环上模拟操作或者画线、思考,再组织交流,还可以让学生改变面包屑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纸环很神奇,即“不管面包屑在什么地方,蚂蚁顺着面爬就能吃到,也就是不必爬过边缘就能吃到”,也就是“蚂蚁不翻过任何一处的纸的边缘,却却能爬到纸表面的每一个地方学生总结交流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前面的纸环进行比较,为什么前面这个一般的纸环吃不到面包屑,而这个神奇的纸环能吃到面包屑,初步体会“神奇的纸环只有一个面”的特征。
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
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分别开展涂色活动,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在充分的活动后发现和体会“神奇的纸环只有一个面”的特征。
在充分体验“只有一个面”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观察研究“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呢”,可以在边上作个记号.然后用手沿着边往前,最后发现回到了原点,进一步体验这个纸环(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虚线(如图),再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在两张纸条中间分别画一条线,平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别制作成一个一般的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然后,让学生先猜一猜猜“如果把两个纸环分别沿线剪开,会剪成什么样子呢”。
在学生猜测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神奇的纸环“剪开后没有分成两个圈,而变成了一个窄一点的大的纸环”,交流中体会这个纸环的“神奇”。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小结一下已经发现的“只有一个面”“剪开后没有一分为二,而变成了一个窄一点的大的纸环”等奇妙的特征,并让学生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名称及其来历。
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将莫比乌斯带平分成三份、四份,先猜一猜会剪成什么样子,再剪开,进一步探索和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收集莫比乌斯带相关的资料与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莫比鸟斯带的应用,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还有莫比乌斯圈原理制成的莫比乌斯爬梯、中国科技馆“三叶扭结”、过山车、克菜因瓶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它的作用,深刻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