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味方治疗经行感冒6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物汤加味方治疗经行感冒66例
吴晓辉
【摘要】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味方治疗经行感冒的疗效.方法:对66例经行感骨患者采用四物汤辨证加味治疗,每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治愈4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四物汤加味方治疗经行感冒效果较好.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2(021)024
【总页数】2页(P111,113)
【关键词】四物汤加味方;经行感冒
【作者】吴晓辉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中医妇科,四川,泸县,646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1.6
经行感冒又名“触经感冒”,最早见于明代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女科》:“妇人遇行经时,身骨疼痛,手足麻痹,或生寒热,头疼目眩,此乃触经感冒”。
凡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经行感冒”。
笔者从2001年以来,运用四物汤加味方治疗经行感冒6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病人,年龄为18~42岁,平均年龄为30.2岁,病程3个月至2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李祥云[1]主编的《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及张玉珍[2]主编的《中医妇科学》制定:①多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②经行之际有外感表证,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等症状为主,诸证持续3~7天,随经净而渐愈,反复发作2个月经周期以上。
严重的经行感冒可伴咽喉痒痛,声嘶,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③体格检查:体温正常,继发
细菌感染者可升高,一般不超过38℃ ;心率正常或偏快,一般每分钟80~100次
左右;呼吸平稳或稍快;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喉部充血或滤泡增生。
④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增高;内分泌测定,多为雌激素升高,孕激素水平偏低。
⑤妇科检查:盆腔生殖器官正常。
⑥排除内科的感冒及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四物汤加味方为基础方:当归15g,熟地15g,川芎6g,白芍10g,黄
芪15g,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5g,葛根15g。
随证加减: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属风寒者,加白芷10g,桂枝10g;症见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舌红苔黄,脉浮数,属风热证者,加银花15g,连翘12g,杏仁10g,桔梗12g;若见寒
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数,证属邪入少阳者,加黄芩12g,半夏10g,生姜10g。
其煎服法:于经行
感冒开始之际服用,至经净后停服,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服。
连服3个月
经周期为1疗程;并注意经期前后和经期慎起居,避风寒及饮食清淡营养,平时加
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疗程后停药并随访3个月,判断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依据刘敏如、谭万信[3]主编的《中医妇产科学》制定:治愈:外感
诸症全部消除,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外感症状全部消除,停药后届经期时有复发,但是症状明显轻于既往;有效:外感诸症有明显改善,停药后易复发;无效:症状未见改善,停药后届期复发如初。
4 病案举例
周某,女,32岁。
平素患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患者月经初潮14岁,经色经量正常,23岁结婚,孕5产2流1,半年前因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后,每遇行经之期,
就伴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微恶风寒,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可缓解。
但5个月来,每逢行经之际,上述症状复发,经净之后上述症状渐消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遂来诊。
此次正值经期第1天,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头晕目眩,咽干,心烦欲呕,不欲饮食,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89次/分,呼吸平稳,鼻腔粘膜及咽喉充血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26×109/L,红细胞3.65×1012/L,中性粒细胞比例65.5%,内分泌测定,雌激素偏高,孕激素稍低。
妇科检查:盆腔及生殖器官正常。
诊断经
行感冒,辨证属邪入少阳,治以养血活血、和解表里,方用四物汤加味方加减:当
归15g,熟地15g,川芎6g,白芍10g,黄芪15g,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5g,葛根15g,黄芩15g,半夏10g,生姜10g,芦根10g。
水煎服,一日一剂。
嘱平时注意营养平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一个疗程后,停药3个月随访,经行诸症未再发作。
5 讨论
经行感冒在临床并非少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慢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咽喉炎有关;经期由于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体内水钠潴溜致使呼吸道黏膜水肿,引起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笔者据临床观察及参考前贤论著,认为该病的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多由于禀赋不足或胎产、手术等耗伤正气,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加之经行之时经血下注于胞宫,营卫化源不足而致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
出现感冒症状。
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风者,百病之长也”,风为六淫之首,故本病以外感风邪为主,兼寒则为风寒证,夹热则为风热证;若外邪郁而
不解,转入少阳,则为少阳证。
本病性质属本虚标实,表里同病,故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表里同治。
具体而言,扶正以养血益气、调理冲任为主,祛邪以祛风解表或和解少阳为主,这与内科的普通感冒的治疗有之不同之处。
四物汤出自《和剂局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方中熟地滋阴养血,白芍养血和营,补益阴津。
二药滋阴养血,调补肝肾,为血虚而设;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并可祛风止痛,当归活血养血,二药既可增强熟地、白芍补血功效,又可防外邪致血行瘀滞。
配伍黄芪益气而固表,补气以养血,以上五味配伍,补气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
因该病为正虚邪恋,阴血相对不足,虽有外邪,但解表不可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故选用辛而微温的荆芥、防风
祛风解表,柴胡、葛根发表透邪,解肌生津。
以此构成扶正解表的基础方,再随证治之。
外感风寒证加白芷、桂枝加强辛温散寒之力,且含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意;风
热证者加银花、连翘、杏仁、桔梗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证属邪入少阳者,加黄芩、半夏、生姜和解少阳,和胃止呕,含小柴胡汤之意。
总之经行感冒不同于内科感冒,治疗上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表里同治;二是祛邪要依据风寒、风热及邪入少阳的不同而辨证加减,且忌发汗太过。
四物汤加味方正是遵循了以上两点,所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祥云.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49-150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43-146.
[3]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