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82页PPT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培训教材(ppt 48页)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9.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
9.1概述 抗震设计:依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
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是一种消极设计方法 传统抗震方法存在的问题。 (1)结构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传统抗震方法以既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 依据,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的破损程度及 倒塌的可能性难以控制,当发生突发性超烈度地震 时,房屋可能会严重破坏。
世界上使用铅芯橡胶支座中基底面积最大的建筑(日本)。
9.2.3 隔震系统的应用
• 日本1997年度评定的隔震建筑中,采用铅芯橡胶支 座隔震房屋占总数的40%;
• 美国在1985年以后兴建的隔震房屋中,完全或部分 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房屋占总数的60.7%;
• 我国在已建成的隔震房屋中,完全或部分采用铅芯 橡胶支座的隔震房屋占总数的60%。
9.1概述
结构控制的概念: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
装置(如隔震垫等)、或某种机构(如耗能支撑、耗能
剪力墙、耗能节点、耗能器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
频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或调整结
构的动力特性,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
其结构的动力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的
控制,从而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仪器设备、装
9.1概述
② 结构自控(耗能减震):通过在结构中优选耗能材 料和耗能杆件,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达到耗能减震的目 的。 常见的有:
竖向通缝SW(剪力墙)、周边缝SW、 双功能连梁、带抗震连梁的SW、 顶层为刚性连梁的SW、偏交支撑、 梁端设塑性铰的框架、悬挂式结构、 底层设耗能缝的砖混结构。
9.1概述
震作用,适用范围较广,结构类型和高度均不受 限制; 2. 耗能减震装置应使结构具有足够的附加阻尼,以 满足罕遇地震下预期的结构位移要求; 3. 由于耗能减震结构不改变结构的基本型式,除耗 能部件和相关部件外,结构设计仍可按照《规范》 对相应结构类型的要求执行。
结构减隔震设计(PPT,80页)
推荐教材: 地震工程学 李宏男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周福霖
参考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本课程主要内容
一 结构隔震 二 结构消能减震 三 结构主动、半主动减震控制
结构振动控制简介
结构隔震
世界上第一栋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的建筑(The William Clayton Building,Ne.设计地震动参数,如反应谱、地震波等应选择与建筑所在场地相适应的 地震动参数。 2.叠层橡胶垫隔震结构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基底抗震 结构相同。 3.在满足必要的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应尽可能小,以 降低隔震结构的自振频率,使其远低于地震动的卓越频率范围,从而保证 地震反应有较大的衰减。同时,隔震层的最大位移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在风荷载作用下,隔震结构不能有太大的水平位移。故其基底常安装风 稳定系统。
基础隔震结构的优点: 1.提高了地震时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速度只有传统抗震结 构的1/4~1/12。 2.防止了非结构构件破坏和建筑物内物品的振动、翻倒等。上部 结构近似于刚体振动。
3.降低了房屋结构造价。7度区可节省1%~3%;8度区可节省10 %~20%。 4.结构平立面设计较为灵活。 5.可以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
2013芦山地震
距离震中10余公里的芦山县城,当时地震烈度等级介于八、九度,设计为 抗烈度七度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却几乎毫发未伤,玻璃没碎, 墙没裂缝,只脱落了少量的乳胶漆。造就“楼坚强”的关键就是大楼地基 与地面建筑之间那83根橡胶隔震支座。
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
5.在采用橡胶垫隔震措施的各类房屋中,其建筑总高度和层数宜符合下表 要求。
6.隔震结构中叠层橡胶垫不宜出现受拉状态,因此房屋最大高宽比不应超过 表18-4所示限值。
第七章隔震与耗能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传统的工程抗震: 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能量。 立足于“抗”
缺点:结构地震反应大,且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隔震: 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滑移层,阻止地震能 量向上传递。 立足于“隔” 削能减震: 由耗能装置来承受和耗散大部分的地震能量。 立足于“耗”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由新西兰的ROBINSON及其公司最 早研制开发,以后在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应用。
铅芯橡胶支座构造如图所示。 因为铅芯橡胶支座不但具有较理想的竖向刚度,而且本 身具有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故铅芯橡胶支座在结构使 用中受到广泛欢迎。
下图分别是世界上第一栋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的建 筑(The William Clayton Building, New Zealand)和世界上 使用铅芯橡胶支座中基底面积最大的建筑(日本)。
滚动支撑类隔震系统(Roller bearing system) 为克服柔性层结构所带来的缺陷,科学家们相继提出了 多种滚动支撑类隔震系统,工作元件有球形和椭圆形等多种 ,但由于其隔震是有向性的,而地震是具有无向性,这些类 型的隔震系统均未能推广应用。
2.最新隔震技术 隔震橡胶支座(The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隔震系统。
吸能装置有: 调频质量阻尼装置(tuned mass damper, 简称TMD) —由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器构成的振动系统,将其安装在结
构上,结构振动时引起该系统的共振,由此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于结构, 起到耗能消振的作用。 TMD 的关键是其自身自振频率与被控系统的自振频率相近。
建筑物顶部利用屋顶水箱设计成TMD
耗能装置有:
摩擦耗能装置—由摩擦元件构成,这些元件相互滑动产生摩擦力,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的具体规定,其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形,最大高度应满足《抗震规范》 非隔震结构的要求;高宽比大于4或非隔震结构相关规定的结构采用隔 震设计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 (2)建筑场地宜为I、II、IQ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
•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建设中,隔震、消能减震技术 的主要使用范围是可增加投资来提高抗震安全的建筑,除了重要机关、 医院等地震时不能中断使用的建筑外,一般建筑经方案论证后也可使 用,即可用于投资方愿意通过投资来提高安全要求的建筑。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隔震与消能减震建筑结构设计的 一般规定
•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确定设计方案时,除应符合现行 《抗震规范》对一般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外,尚应与采用抗震 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 消能减震是通过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 或连接件、主附结构件等)设置消能部件(由消能器、连接支撑等组成), 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等变形,来消散或吸收地 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消耗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小主体 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预期的防震要 求,工作原理如图9-5所示。图9-6为某些工程中应用的消能减震装置。
第三节隔震房屋设计要点
• ③橡胶隔震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竖向压应力,不应超过 表9-1的规定。
• (4)隔震层的布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隔震层宜设置在结构的底部或下部,其橡胶隔震支座应设置在受
力较大的位置,间距不宜过大,其规格、数量和分布应根据竖向承载 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 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其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 • 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拉应力不应大于1 MPa • ②隔震层的水平动刚度和等效茹滞阻尼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地震与震动的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危险。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重点介绍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建筑隔震设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建筑结构与地面分离,使建筑对地震产生的震动具有能动响应,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摩擦隔震器、弹簧隔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装置能通过减震弹簧、摩擦等消耗部分地震能量,减小地震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消能减震设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减振器,将地震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达到减轻结构震动和减小地震影响的效果。
常见的减震器包括液体阻尼器、颤振器、摆锤阻尼器等。
这些装置能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并通过减振措施减小建筑结构的震动,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方法包括减震隔震体系设计、基础隔震设计和结构减震设计。
减震隔震体系设计是指通过设置隔震垫、减震器等减震装置,将建筑结构与地面分离,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冲击。
基础隔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的基础中设置隔震垫、减震器等装置,将地震产生的冲击力传导到地下,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结构减震设计是指通过设置减振器、增加耗能装置等措施,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振动,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日本的隔震建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频繁的地区。
这些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装置,通过地震时的隔离和衰减作用,大大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同时,在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了减振器和液体阻尼器等减震装置,通过抑制结构的振动,有效减少了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是一种通过隔震和消能装置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和影响的设计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合理地应用隔震器、减振器等装置,可以提高建筑的地震抗灾能力,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隔震周福霖PPT课件
◆已有建筑物的隔震加固。
9
目录
1. 隔震概述 2. 适用范围 3. 隔震层的位置 4. 橡胶支座的分类 5. 隔震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6. 隔震设计的一般步骤 7. 橡胶隔震支座的选型与检测 8. 隔震结构抗震计算分析 9. 隔震结构分部设计方法
-0.5 -0.4 -0.3 -0.2 -0.1 0.0 0.1 0.2 0.3 0.4 変位(m)
橡胶支座非线性
结构变形集中4
曲げモーメント MP (kN・m) 水平反力(kN)
隔震技术在各国的应用
7000
6000 5000
日本
世界隔震工程应用
4000
3000
2000
1000
0 1
中国大陆 俄罗斯
14
基础隔震 太原市 图书挡案馆 隔震楼(6层) 1998
基底隔震 隔震支座
15
基础隔震
新疆 乌鲁木齐 石化厂区 隔震住宅楼群
(38栋,13万m2)2000年, 当年世界面积最大隔震住宅群
(基础隔震)
16
基础隔震
北京中央 7 个部委联合办公大楼 2004 (隔震大楼)
11 stories ( 3 stories underground)
隔震支座 1892 RB
(∮1000)
油阻尼器 Oil Dampers:
108 OD (D= ±600mm, F=150T )
19
层间隔震:首层顶 隔震 首层隔震 广东澄海 政府干部住宅楼(7层)
Houses buildings in southern China
首层隔震
20
层间隔震:首层顶 隔震 首层隔震 广州市地震监测指挥中心 2000年
抗震设计课件
孙少伟 2014210038
传统抗震:增强建筑结构物的承载力及变形,依靠主要构件开裂损坏吸收地 震能量来抵御地震 缺点: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引发次生灾害 最新研究: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 优点:在地震中尤其是“大震”中,结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基本思想:将整个建筑物或局部楼层坐落在隔震层上, 通过隔震层的变形来吸收能量,控制上部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和隔震部位 的变形,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性。 常用装置:夹层橡胶隔震垫、摩擦滑移隔震装置
5.消能支撑或悬吊构件 当线结构发生震动时,支撑或者悬吊构件即可发生消能减震作用。
消能减震计算要点
按照《抗震规范》,计算消能减震结构的关键是确定结构的总刚度和总 阻尼 计算消能减震结构宜采用静力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方法或者非线性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当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作简化估算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 (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阶段验算,进行承载力计算和弹性变形验算 (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鉴于此阶段消能器可大量消耗地震能 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因此,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应比非消 能减震结构有所提高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
传统抗震设计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提出三水准设防要求,即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并通过两阶段实现:一、采用第一水准烈度地震 参数,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能够满足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要求;二、采用 第三水准烈度地震参数,结构处于弹塑性状态,要求具有足够的弹塑性 变形能力,但又不超过极限值,使建筑“裂而不倒” 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是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通过其局部变形提供 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设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