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查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中图版高一地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查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B.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答案:A
解析:
A.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A正
确;
B.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而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的一部分,B
错误;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错误;
D.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D错误。
2.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B. 波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C. 波浪、潮汐、洋流都能把能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D. 波浪、潮汐、洋流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A
解析:
A. 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A正确;
B.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不包括海啸,B错误;
C. 潮汐主要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并不涉及能量的传递,C错误;
D. 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是洋流,波浪和潮汐主要发生在海面,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错误。
3.下列关于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B. 赤道上向右偏,两极向左偏
C. 顺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移
D. 逆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移
答案:A
解析:
A.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A正确;
B. 赤道上没有偏向力,不发生偏移,B错误;
C. 顺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同样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也会发生偏移,C错误;
D. 逆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的物体同样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也会发生偏移,D错误。
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误;
B. 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B错误;
C.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正确;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D错误。
5.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较快
B. 地震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 横波和纵波传播到莫霍界面时,波速都明显加快
D. 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
答案:D
解析:
A.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A错误;
B.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B错误;
C. 横波传播到莫霍界面时,波速明显加快,而纵波在莫霍界面附近波速变化不大,C 错误;
D.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D正确。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有(4分)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地球公转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答案:AC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有(4分)
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
B.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C. 地核主要由岩石构成
D. 地震波在莫霍界面附近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答案:ABD
解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地震波在莫霍界面附近传播速度突然增加,这是因为地壳和地幔的物质密度和弹性不同。
3.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有(4分)
A. 天气描述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B.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C. 天气是相对稳定的,变化不大
D. 气候的变化比天气更为频繁
答案:AB
解析:天气描述的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
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有(4分)
A.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唯一来源
B.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
C. 水循环可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D. 人类活动不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答案:BC
解析: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不断更新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水循环可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森林砍伐等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5.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有(4分)
A.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过
程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海洋面积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主体。
•答案:正确。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主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
2.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降水均匀分布。
•答案:错误。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水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而非全年降水均匀分布。
3.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答案:错误。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而四季变化则主要由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引起。
4.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等。
•答案:正确。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
5.我国的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答案:正确。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生长,因此以水田农业为主。
6.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包括永久性迁移和短期流动。
•答案:正确。
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动,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7.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答案:正确。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8.寒潮是冷锋过境时产生的天气现象,通常伴随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答案:正确。
寒潮通常是由冷锋过境引起的,会带来明显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天气。
9.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
•答案:正确。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0.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利用。
•答案:错误。
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总量庞大,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____ ,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 ____ 小时,自转产生的地理现
象有 ____ 和 ____ 。
答案:自西向东;24;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2.地球上的大气层按照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可以分为 ____、____、中间层、热层和散逸
层,其中 ____ 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对流
3.洋流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 和密度流,其中 ____ 洋流规模最为巨大。
答案:风海流;补偿流;风海
4.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 ____ 作用和 ____ 作用,其中 ____ 作用包括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答案:内力;外力;外力
5.地球上的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 ____ 岩、____ 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 ____ 岩是岩
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岩浆;沉积;岩浆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描述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异同点: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且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影响大,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相对较弱。
2.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答案:
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冲刷严重。
治理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推广节水灌溉和生态农业。
3.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措施。
答案:
优势自然条件: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冷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源充足,河流众多;农业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
可持续发展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主要影响。
答案:
对调入区(北方地区)的影响: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调出区(南方地区)的影响:减少当地地表径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但总体上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