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语文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通用5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通用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1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巩固基础知识1.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2024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先整体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呼应练习一。
2、重点品味、体会景物和行为描写准确、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呼应统习二。
3、引导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着力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描写三味书屋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适当感知即可,无须深究。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教学法。
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解。
课前准备①查工具书读准音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③读懂义,指__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整体感知导语1、检查预习下列加横线字该怎么读?(以多媒体显示,或用实物投影显示。
学生认读后配上注音)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书塾2、听读活动(1)听的要求与策略(多媒体显示)。
①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哪些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是写"三味书屋"的?请边听边划出对应词语,如"百草园""三味书屋",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描写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2)读的要求与策略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特点基础上,为课文选配适当的背景音乐,范读力求做到:音(清晰、准确、优美)的示范,韵(白话与文言的不同风格)的呈现,情(欢快与苦闷)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的导引,发挥教师范读的多重隐性教育功能。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感悟作者关注儿童健康生长的情怀。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丰富同学的词汇。
【教学思路】初步感知──理性认识──深入探究──品味积累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像一支动听的歌,又似一幅美丽的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身的童年乐园。
鲁迅先生也曾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起他的童年往事,今天就让我们随先生一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简介鲁迅《朝花夕拾》推荐课下阅读三、同学自主学习课文要求: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通读课文。
jia sui jia bo荚髓颊箔缠络: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无味:文中指没有趣味。
同窗:文中指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考虑题:⑴ 作者写了百草园的哪些事、物来突出“乐”的?⑵ 作者写三味书屋时,又选取了哪些片断再现当时的学习生活?⑶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两处生活的记叙,要表达怎样的感情?⑷ 文中第九自然段起什么作用?四、教师依据同学学习情况和发言,适当予以点拨五、作业1、读熟课文,诵读第2和第7自然段。
2、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想像,为百草园画一幅画。
(不要拘泥于课本插图,我个人认为彩图应为现在修后的)第二课时一、同学互看互评画的《百草园》比比谁画的逼真、画的富有想像力,这样便于理解、背诵,对同学更好地理解运用精彩段有协助二、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三、这篇课文同学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是百草园,下面就请大家依照文中句式说说你感受到的百草园之乐句式: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如: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乐,也不必说夏夜纳凉听到的美女蛇的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1】篇〗一、复习导入之前,提到一种方法——提纲挈领式读书法,即找到一条主线把文章内容拎起来。
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们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是串起全文内容的线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初识文章内容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初识文章的内容。
1.利用《词语手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词语问题。
2.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
预设:1. 从题目中可知文章的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到-----,写了童年生活的两个空间,形成对照,还暗含一种心理。
从题目中大致可知文章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记叙类文章,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线索,如《散步》,散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从过渡句中可知文章的线索。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告别趣味盎然的百草园,去到三味书屋,语里行间,也能读到主人公此时的心情。
我的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视这些动植物为亲密的朋友,那样的难舍难分,难忘它们,不舍百草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恐惧,尽在这些词语中。
Ade,这德语的出现,似乎是不合情理,却是情之所至,急不择言,表现成年人再回忆起这生活的愤激和无奈。
这过渡句是全文的纲,拎起它,就能明白全文的内容,百草园为什么难舍,三味书屋为什么恐慌。
过渡句或过渡段,阅读时要重视,它常常是理解文章的线索。
文章较长,根据题目和过渡句,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结构:1---8节:写百草园的生活9节:过渡,承上启下的段落10节—结尾: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三、百草园——我的乐园默读1--8节,认识百草园1. 百草园在文中有几个名称?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预设:百草园相传叫做百草园,人们习惯的称呼。
荒园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是一对矛盾的词,如何理解?确凿,是事实,与“荒园”相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案语文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点: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课时难点: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引入: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
)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二、展示目标:(指名读目标,其余学生边听识记。
)见目标一、二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品读10—24段,思考:作者选取哪四个生活片段表现三味书屋生活的乏味?哪些语句表现了私塾生活的乏味?8分钟后,看谁回答得更好。
交流研讨:四个生活片段:1.我因问了关于“怪哉”这虫的问题而遭先生嗔怪。
2.我们到小园中去玩耍。
3.师生一起读书。
4.上课偷描绣像。
质疑答疑:上课描绣像一节属开小差,有人认为应删去,你认为呢?自学指导二:细读课文,联系前后两部分,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课后练习一、3小题)交流研讨:第三中说法最为合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综合训练:1.文中还有多处对比,试举一例。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意。
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3.展开想象,仿照第9自然段中“也许……也许……也许……”三句话,再写三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默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诗词启发,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小儿垂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生齐读课件上的诗句)师: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
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上小学前和小学时的生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呢?(生思考并回答)本文的作者,看似严肃的著名作家鲁迅,又有过怎样有意思的童年时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看吧!(板书课文题目及作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古诗词导入,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用童心阅读、感悟文章,消除阅读鲁迅文章的距离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知人论世(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资料助读:课件出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的一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与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要求: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童年如歌如画。
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1(二)初读课文(25’)1、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
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篇教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发现和理解知识,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生活2.通过讨论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3.在导游活动中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的特殊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伟人童年时美好的记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突破方法:通过“导游”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从而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情景法、引导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活动法等学法导航:朗读法、品味法、合作法、读写结合法、体验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有关“百草园”的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时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继续朗读课文,掌握百草园部分的主要内容2.查阅有关导游知识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自从鲁迅先生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便名噪海内外每到节假日,大批游客涌向浙江绍兴鲁迅故居附近,去游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此来回味鲁迅先生小时候的逸事,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内容,为游客做一番声情并茂的导游(出示鲁迅故居图——百草园)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投影显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二、美点概览: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游览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吧!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园的妙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示例: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概括你对百草园的了解,说一说百草园有哪几方面的美点学生回答后明确: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三、美点欣赏: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的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它们究竟美在何处呢?下面让我们细读课文,亲自去领略吧!投影显示:(百草园图),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绘声绘色地描写景物的?讨论明确: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园中的景物如此繁多特征: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同时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节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构成了完整的四季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三篇】

【导语】本⽂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篇回忆童年⽣活的散⽂。
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前的苦闷,寄⼀丝安慰。
”⽂章状物、叙事、写⼈都栩栩如⽣,是鲁迅散⽂中的精品。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
2.了解《朝花⼣拾》 3.学习本⽂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景的写法,培养学⽣的观察能⼒与表达能⼒。
4.品味作者简练⽣动、准确传神的语⾔特⾊,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活乐趣,尝试表达⾃⼰的⽣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从⼩热爱⼤⾃然、热爱⾃由⽣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学习课⽂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蛇故事的作⽤,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度品析,感受语⾔、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物、把握特⾊五种阅读⽅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法新颖,有助于提⾼教学效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每个⼈都有⾃⼰的童年。
每个⼈的童年都⼀定会由许多趣事,令⼈回味⽆穷。
你能讲⼀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个学⽣回答)下⾯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他是如何写⾃⼰的童年趣事的。
《朝花⼣拾》这个集⼦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指什么?(早晨,童年)“⼣”本来指什么,这⾥指什么?(晚上,成年或⽼年) ⼆、展⽰⽬标: ①介绍鲁迅,⾛进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细教案(通用5篇)1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写景)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叙事)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3自学内容: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2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2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点〗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
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参见“教法建议”)。
四、积累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演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案点评: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1、解题: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明确: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理清结构: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3、口语表达:形式:一个的童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形容词,并阐明理由)4、思考与交流:⑴、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024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
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
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
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
〈约三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约五分钟〉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畦敛髓罕蜕鼎拗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确凿攒成长妈妈系一条长绳宿儒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葚蛉蝥珊瑚窦厥倜傥叵盔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一、(1-8)节、二、(9-24)节]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教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发现和理解知识,一份实用的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一、通用阅读指导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结构,多角度探讨文章的主旨。
3.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让学生懂得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中写景状物的部分,提高描写的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课时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课时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一、情境引入:听介绍,猜作家。
(此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学过他的《风筝》,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他就是鲁迅。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展示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边读边记。
)板书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6分钟比谁学得好。
交流研讨:(内容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为主)1.指名读。
2.听写质疑答疑:1.第9段中的德语部分如何读?2.哪些是多音字?专项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 ) 菜qí( ) 桑shèn( ) 斑máo( ) cuán( )成脑suǐ ( ) 蝉tuì( ) 倜tǎ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 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质朴缠络绣象和蔼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语文版

1.作者为什么把百草园的一切事物都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精彩?
2.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有什么联系?
3.冬天的百草园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相对三味书屋,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感受?
预习三、鲁迅眼中的三味书屋
5.“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如何?
6.文中是如何描写寿镜吾先生的以
激情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反馈、读准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锡箔 脑髓 秕谷 蝉蜕 书塾 宿儒 盔甲 倜傥
作业
画出你心中的百草园
四、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问题。
五、组长负责写好预习笔记,并完成预习思考题。
展示
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可参考预习题
3、在同学展示时,请做好你的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准备评价的内容
4、每组展示后,其他组可以就其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辩论。
课堂小结
反馈:
1、每组,把答案写在反馈卡上
2、各组出题互测
课下检查(组长、教师)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第6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序号
NO。20
教学时间
教具
教 内
学 容
目 要
标 求
自然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预习:
师徒二人合作解决
1、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此环节可以讨论,并允许不同意见共存,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修饰词语来思考:光滑,高大,紫红,碧绿……
2、指导学生运用文中的两个“不必说……单是”造句,并分析此处景物描写的层次。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1、3,本文的第2自然段三、教学用时:3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扫除文字障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5.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读全文。1、圈出你的生字、好的词语,利用注释、词典等理解、掌握。由师徒二人合作解决
二、细读全文.1、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掌握查资料、积累字词2、了解时代背景,了理解文章内容。3、读后设计思考问题。
三、解决预设问题。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
展示
(14分钟)
、
课堂小结
(3分钟)
反馈
(5分钟)
“君子自重”四个字。
故事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
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
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过。
(14分钟)
反馈
(9分钟)
作业
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板书:乐景——看“乐”,饱人眼福)
2、关于文章主旨的探究。
展示:
第一组展示任务:预习一的内容
第二组展示任务预习二的内容
第三组展示任务:预习三的内容第四组展示任务 Nhomakorabea预习四的内容
反馈
扩展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4、每组展示后,其他组可以就其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辩论。
课堂小结
反馈:
1、每组,把答案写在反馈卡上
2、各组出题互测
课下检查(组长、教师)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序号
NO。20
教学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自学预习合作探究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巩固提高,
故事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
,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
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故事二: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
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
预习二鲁迅眼中的百草园、
1.作者为什么把百草园的一切事物都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精彩?
2.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有什么联系?
3.冬天的百草园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相对三味书屋,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感受?
预习三、鲁迅眼中的三味书屋
5.“我”对三味书屋的印象如何?
6.文中是如何描写寿镜吾先生的以
激情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教学难点: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三味书屋给少年鲁迅带来的苦中有乐、乐大于苦的生活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课题导入
(3分钟)
预习
(20分钟)
画一幅儿时的画,唱一曲昨日的童谣,说一番幼年的童趣……童年带给你最大的
感受是什么?你了解其他人的童年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
预习一、
1.走进文学大师鲁迅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初读课文后,.从课文标题入手,了解文章的结构。
预习四
1、作者更喜欢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语句变得形象生动。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教学内容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序号
教学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鲁迅生平及《朝花夕拾》,并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领悟本文极富情致的写景艺术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自学预习合作探究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巩固提高,
自然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预习:
师徒二人合作解决
1、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此环节可以讨论,并允许不同意见共存,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修饰词语来思考:光滑,高大,紫红,碧绿……
2、指导学生运用文中的两个“不必说……单是”造句,并分析此处景物描写的层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
展示
课堂总结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之情。看“乐”,饱人眼福;听“乐”,饱人耳福;找“乐”,用心体验。作者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乐情,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应该说,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反馈、读准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课题导入
(3分钟)
预习
(20分钟)
预习一
精读课文,学习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
问题: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
人、“有无限乐趣”。作者写园内的景物,各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预习二
着力使用表现事物形态、色彩、声音、动态的词语。自然景物描写:
预习三、:
作者一口气写了14种景物,4件趣事,作者更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珍惜,学习作者探求各种知识的精神,并在学习中正确分析认识私塾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珍惜生活。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教学难点:三味书屋给少年鲁迅带来的苦中有乐、乐大于苦的生活。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作业
及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如何?
鲁迅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预习四、
7我们先来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的?
8这样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9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
展示:
第一组展示任务:
预习一的内容
第二组展示任务
预习二的内容
第三组展示任务:
预习三的内容
第四组展示任务:
预习四的内容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锡箔 脑髓 秕谷 蝉蜕 书塾 宿儒 盔甲 倜傥
作业
画出你心中的百草园
四、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问题。
五、组长负责写好预习笔记,并完成预习思考题。
展示
1、提倡对课文进行有个性的展示。2、抽签决定各组展示顺序,展示内容各组长自行设定,可参考预习题
3、在同学展示时,请做好你的学习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准备评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