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 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以难以计数的众多 作品,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种形式。
• 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 角度进行分类。
• 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 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 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Hale Waihona Puke 有无格律,又 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 语言文学以其强大的描写功能为其他姊 妹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 很多的音乐、舞蹈、雕塑、绘画、书法、 影视等艺术作品都是在文学艺术的基础 之上进行改编创作的。
• 我们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必须对语言文学 艺术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
• 并对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有准确 的把握能力,
• 这对于我们以后的艺术生涯又是大有裨益 的。
• 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莎士比 亚就曾经写过 15 首十四行诗。
•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 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 合辙的诗歌作品,
• 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 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
• 一般认为,美国 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 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 集》。
• 实际上,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灵活的
第三节 小说
•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 主的文学体裁,
• 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 来再现生活,
•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 的三个基本要素。
• 根据题材的不同,
• 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 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 幻小说等等;
• 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 交融的意境。
• 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 凝炼、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 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 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 韵律。
• 中国古典诗歌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王 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鸟鸣涧》) ,
• 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不同,
• 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 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 等等。
• 但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 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 篇小说三大类。
• 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 白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反 映广泛复杂的生活画面;
• 因而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 融也别具一格,可以说是乐景生哀,哀景 生乐,抒写了作者这种独特的情绪感受。
•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 虽然也是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但又俨然是另一种艺术风格。
• 朱自清这篇散文在结构上采用了移步换 景、情随景生的方法,
• 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再到凝神 遐思,逐步展开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清香的荷 花,潺潺的流水,写得那么意境清幽, 淡远恬静,与高洁的志趣相协调,抒发 了作者摆脱束缚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第二节 散文
•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 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 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
• 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 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 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
• 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 指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 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 从散文的风格来看,更是百花齐放、丰 富多采。
• 韩愈的文章雄奇豪放,柳宗元的风格清 峻奇崛,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鲁迅 的杂文尤如匕首和投枪一样富于战斗性。
• 正是由于散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和风格多 样性,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
• 虽然取材于同一时间和地点,却都成为二 三十年代传诵一时的散文名篇。
• 虽然戏剧、影视等艺术种类也要刻画人物, 但这些艺术门类往往只能通过人物对话和 人物行动来实现。
• 相比之下,小说由于运用语言作为媒介, 较之其他艺术种类有着更大的自由,它可 以吸收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全方位地刻 画人物。
• 小说可以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 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还可以 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其它人物的眼中来 观察和表现这个人物,
• 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 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现代散文 的含义。
•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 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 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 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 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 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 从木兰女扮男妆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 写人叙事中融汇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 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 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受。
•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 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
•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 的诗体 。
• 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 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 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首诗 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
第一节 诗歌
•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 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 来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 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 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 常融为一体,
• 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立的艺术形式。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 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 ( 公元前 11 世 纪) ,下至春秋中期 ( 公元前 6 世纪) , 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 传记文学、游记等,
• 侧重在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 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 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将政论性和文 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讽刺 等作为锐利的武器,
• 从散文的选材来看,它几乎是无所不包, 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古代历史,当代现实都可以 作为题材。
• 从散文的手法来看,虽然抒情、叙事和议 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不过在每篇作品 里各有侧重。
• 事实上,抒情散文离不开叙述和议论,叙 事散文也需要夹叙夹议,议论散文更要依 靠叙述和抒情来增加文学色彩。
•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背影》,乍看似乎只 是随意倾吐家常琐事,记叙多年前父亲在 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通 过见到父亲的两次背景和自己的三次流泪, 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
• 作品描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但仔 细回味分析,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浓郁的情 感和深沉的寓意,因而这篇作品成为以至 情传世的散文名篇。
•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 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 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 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 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 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 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 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 中》)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山 居秋瞑》) ,
• 以及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绝句》)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等。
• 诗歌的这种语言美和意境美,令人咀嚼不 尽,滋味无穷,给欣赏者带来蕴藉隽永、
• 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 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 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 力。
• 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
• 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 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 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 在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 的多样化。
•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 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 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 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 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炼的主题。
• 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 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
• 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思想意蕴,就 是散文的“神”。
• 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相 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 的一个片断,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 再现生活的局部;
• 中篇小说,顾名思义则介乎于二者之间。
•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 是人学。
• 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 并且可以把笔触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 过深层心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形象,细腻深刻的心理描绘,是小说独 具的艺术特色,也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 企及的境界。
• 郭沫若作于“五四”时期的抒情长诗《凤 凰涅磐》,熔中外神话于一炉,以有关凤 凰的传说作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焚, 复从灰中更生”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 国主义热情,以凤凰的形象来象征古老中 华民族的觉醒。
• 这首长诗具有完整的结构、奇特的构思和 大胆的想象,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 求理想的激情,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 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 “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 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
•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 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 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 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 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 射才能反映出来。
• 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
• 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 散文三大类。
•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 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 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 郁的思想感情融汇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
• 冰心于1923年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散文 《往事》,
• 通过作者在三个晚上观赏月光的不同感受, 抒发了自己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本想在 美丽的月光下摆脱乡愁,谁料想望月患归, 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情绪, 在远隔重洋的情况下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
•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 境。
学习任务指派:
• 任务一: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 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的理解和认识。
• 任务二:选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可 以是一首诗或一篇散文,研究其艺术内涵 后,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如歌曲或器乐曲 等。
课程导入:
• 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符号化了 的交流方式,具有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 深邃的思想内涵。
•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 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 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 公元前 8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
• 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 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 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 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 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 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 在写人叙事之事。
• 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全诗叙述 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 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 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学习重点和难点:
• 1.作为历史最悠久、流行最广泛的文学 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
• 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 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