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2. 读后讨论:这篇作文说了些什么?你觉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
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
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 妈妈
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
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
3.尧帝发现了水源的位置后又是怎 么做的呢?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也来
挑战一下这个问题? 4.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土有
变化吗?说完整的一句话。 出示: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
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湿漉漉的说明什么?(已经快 见到水了)
2、读第四自 然段思考。
你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指 名回答。
5.尧帝带领着百姓们继续挖 井,结果怎么样呢?挖到水了吗? 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质疑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2、质疑: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 么?下面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课 文。 生质疑
3、出示试学
目标:
3、生试学。
1、自由 朗读
课文,读 准
字音,把课
文读通顺。
2、圈出 会认
字、会 认
词,多读
两 遍。
4、生读课文,认读词语。 4、检测。 1、指名 朗读
课文, 正
音。
2、出示 会认 词认读 。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4、指名读。
二)1、指名回 答。
二)1、师过渡:这样的一个好帝王,受 到了老百姓们的喜爱,他和百姓们 一起快乐地生活,可是有一次发生 了一件令他非常发愁的事情,甚至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听老师读第二 段,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尧帝为什 么事那么着急呢?
2、课件出示:
天下大旱,连
续几年没下 一滴雨。为了 3、生借助课件理解大旱。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 二、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 写我们在寒
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 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喝水,人们只好
跑到很远 的
大河里去 挑 水,早上出门 ,晚上才能回 家。
3.大旱 是什么 意
4.同学们,一个国家连续几年都 没 下雨了,小河也没有水,地里也长 不出庄稼,树木也都枯了,百姓为了 喝一口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 挑,花很长的时间,生活多么艰苦 呀!作为一个关心老百姓的好帝王,
思?(出示课
件)指名解释 词语。
他心里能不着急吗?你能读出尧帝 心中的那份焦急吗?注意要把“只 好”两个字重读,这样我们就能感受 到老百姓面对生活的这种无奈的心
情.
5、生读第二自然段。
三)1、师过渡:这一天呀,尧帝又 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忽然看见了什么?这时,他想到 了什么?
4、指名读第 二自然段。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三) 1、请两个
同学来读一 读第三、四自 然段,其他同 学边听边思 考问题。
2、尧帝正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 的办法时,他忽然看见了什么?指 名反馈。
看到蚂蚁他想到了什么?蚂 蚁生活需要什么?这么旱的天,蚂 蚁想活下来,它的洞底一定会有什 么?
同学们,谁敢尝试一下读读这句 话?师评价。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 段话吧。
教学内容及 课件、资源内
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1、激发兴趣,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导入揭题。 1、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炎帝的传
说》,知道炎帝关心人们的疾苦,把 种植稻谷的方法教给大家,使人们 生活有了保障,所以人们称他为“ 神 农”。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位帝王关 心百姓生活的文章《尧帝凿井》,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名反馈 2.是呀!从此,人们再也不 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四)尧帝带 领百姓们挖 井取水这个 办法好吗? 为什么?再 次齐读最后 一自然段,找 答案。
目标: 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尧是怎样 找到水源的,学习他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行为。
教师学生活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尧为什么 能找到水源?
出示:又挖了一会,果然挖出水来 了。
“果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果然”说句话吗?
三、 开导 活学。
想象一下,当尧帝看到水,百姓 看到水是什么心情? 你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第四自然 段吗?(男女生比一比)看谁干旱 后见到水最为之兴奋?
选代表来评评自己读得好吗? 为什么?
(四)1.尧帝带领百姓们挖井取水, 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我 们一起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 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齐读)
开导活学拓展了学生的思 维。
2、你能来夸夸尧这个帝王吗?
四、堂清。
板书设计
1、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尧为什么能 找到水源?
2、你能 来夸夸尧这 个帝王吗?
用“已经、果然”各说一句话。
8.尧帝凿井
生练习说话。
(关心百姓)
从蚂蚁身上得到启发
遇大旱———————喝到水
凿井取水 (着急)(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高兴)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1、利用课文插图的相关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进入课文。有观察 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听、认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读不准的地方,使学 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尧帝凿井》
课程名称 《 尧帝凿井》
授课人 教学对象
一年级
学校名称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S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7课《尧帝凿井》,本文讲述了尧帝通过观察蚂蚁找 到水源,解决了人们的缺水问题,并且由此发明了挖井取水的办法。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 13 个会认字,掌握“连续、继续、着急、”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内容,体会尧帝凿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然后分段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尧想办 法解决缺水难题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感受尧的聪明才智。 2、本课中的生词多为左右结构且写法左窄右宽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巩固“女”字作偏 旁横变提,并且还不出头的规律,让学生达到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1、识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尧帝凿井的过程。 难点 体会尧帝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多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五、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六、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七、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 册课
文:5古诗三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 “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吃了 20 个饺子,
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
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 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
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
想:这 10 个饺子里肯定有 3 个枣,虽然,我已经吃
目标: 认识 13 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一)、朗读 课文,整体感 知。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 自然段。 2、分组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 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集体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及文字 加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 兴趣。从而突破重难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二、 引导探 学。
(二)、细读 感悟,理解体 会。 一)1、指名 读第一自然 段, 其它小朋 友边听边思 考:
2、师评 价。
3、指名 反馈。
!
一)1、师:这段讲了尧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2、师评价。 3、指名反馈。
4、师:是呀,他是一位关心百姓生 活的好帝王!孩子们,一个国家的 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个好的帝王, 这样一个心里装这百姓生活的帝王 老百姓怎么能不喜欢他呢?让我们 带着对他喜爱的语气再来读读第一 段吧 师:这样好的帝王真是百姓的福气, 再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指名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本人设置先让学生根据试学目标进行预习。试学目标把语文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进行整合训练,激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从学习内容、方法等 多方面提示,引导思考、激发想象,有意强化语文素养的养成、语文情感体验和文化积累。 学习对象的分析:特征、特点、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教学理念: 阅读的要求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这节
课是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设计的。
2、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让生在多读、多
思、多想中逐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 节)
一、 诱导试 学。
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 个
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
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 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 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 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
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 无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
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一年就会过得“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
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
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
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时, 妈妈
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
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
3.尧帝发现了水源的位置后又是怎 么做的呢?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也来
挑战一下这个问题? 4.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土有
变化吗?说完整的一句话。 出示: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
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湿漉漉的说明什么?(已经快 见到水了)
2、读第四自 然段思考。
你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指 名回答。
5.尧帝带领着百姓们继续挖 井,结果怎么样呢?挖到水了吗? 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质疑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2、质疑: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 么?下面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课 文。 生质疑
3、出示试学
目标:
3、生试学。
1、自由 朗读
课文,读 准
字音,把课
文读通顺。
2、圈出 会认
字、会 认
词,多读
两 遍。
4、生读课文,认读词语。 4、检测。 1、指名 朗读
课文, 正
音。
2、出示 会认 词认读 。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4、指名读。
二)1、指名回 答。
二)1、师过渡:这样的一个好帝王,受 到了老百姓们的喜爱,他和百姓们 一起快乐地生活,可是有一次发生 了一件令他非常发愁的事情,甚至 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听老师读第二 段,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尧帝为什 么事那么着急呢?
2、课件出示:
天下大旱,连
续几年没下 一滴雨。为了 3、生借助课件理解大旱。
1. 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 要按秩序轮流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五、师生共同评价
(板书作文题:话说寒假生活) 二、审题 (一) 看了习作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1.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2.什么是话说?(不拘形式,随便谈) 小结:话说寒假生活,就是要 写我们在寒
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印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 的、最受感动的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喝水,人们只好
跑到很远 的
大河里去 挑 水,早上出门 ,晚上才能回 家。
3.大旱 是什么 意
4.同学们,一个国家连续几年都 没 下雨了,小河也没有水,地里也长 不出庄稼,树木也都枯了,百姓为了 喝一口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 挑,花很长的时间,生活多么艰苦 呀!作为一个关心老百姓的好帝王,
思?(出示课
件)指名解释 词语。
他心里能不着急吗?你能读出尧帝 心中的那份焦急吗?注意要把“只 好”两个字重读,这样我们就能感受 到老百姓面对生活的这种无奈的心
情.
5、生读第二自然段。
三)1、师过渡:这一天呀,尧帝又 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忽然看见了什么?这时,他想到 了什么?
4、指名读第 二自然段。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三) 1、请两个
同学来读一 读第三、四自 然段,其他同 学边听边思 考问题。
2、尧帝正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 的办法时,他忽然看见了什么?指 名反馈。
看到蚂蚁他想到了什么?蚂 蚁生活需要什么?这么旱的天,蚂 蚁想活下来,它的洞底一定会有什 么?
同学们,谁敢尝试一下读读这句 话?师评价。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 段话吧。
教学内容及 课件、资源内
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1、激发兴趣,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导入揭题。 1、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炎帝的传
说》,知道炎帝关心人们的疾苦,把 种植稻谷的方法教给大家,使人们 生活有了保障,所以人们称他为“ 神 农”。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位帝王关 心百姓生活的文章《尧帝凿井》,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名反馈 2.是呀!从此,人们再也不 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四)尧帝带 领百姓们挖 井取水这个 办法好吗? 为什么?再 次齐读最后 一自然段,找 答案。
目标: 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尧是怎样 找到水源的,学习他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行为。
教师学生活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尧为什么 能找到水源?
出示:又挖了一会,果然挖出水来 了。
“果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果然”说句话吗?
三、 开导 活学。
想象一下,当尧帝看到水,百姓 看到水是什么心情? 你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第四自然 段吗?(男女生比一比)看谁干旱 后见到水最为之兴奋?
选代表来评评自己读得好吗? 为什么?
(四)1.尧帝带领百姓们挖井取水, 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我 们一起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 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齐读)
开导活学拓展了学生的思 维。
2、你能来夸夸尧这个帝王吗?
四、堂清。
板书设计
1、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 尧为什么能 找到水源?
2、你能 来夸夸尧这 个帝王吗?
用“已经、果然”各说一句话。
8.尧帝凿井
生练习说话。
(关心百姓)
从蚂蚁身上得到启发
遇大旱———————喝到水
凿井取水 (着急)(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高兴)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1、利用课文插图的相关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进入课文。有观察 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听、认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读不准的地方,使学 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侧重于从转述的角度进行评价,看小组代表转述时是否抓 住了要点,是否说出了小组同学发言中的最精彩的内容,语言是否连贯。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 你们一定有许多经历想告诉大
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畅谈发生在寒假生活中的故事。从中选择一 件印象最深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尧帝凿井》
课程名称 《 尧帝凿井》
授课人 教学对象
一年级
学校名称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S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7课《尧帝凿井》,本文讲述了尧帝通过观察蚂蚁找 到水源,解决了人们的缺水问题,并且由此发明了挖井取水的办法。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 13 个会认字,掌握“连续、继续、着急、”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内容,体会尧帝凿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然后分段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尧想办 法解决缺水难题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感受尧的聪明才智。 2、本课中的生词多为左右结构且写法左窄右宽的字,要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巩固“女”字作偏 旁横变提,并且还不出头的规律,让学生达到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1、识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尧帝凿井的过程。 难点 体会尧帝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多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谈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 说说雪地探险的惊险 春节拜年、放烟花、旅游等 五、学生练习写作,老师作个别指导 六、师生共同评点草稿
七、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 册课
文:5古诗三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 “扶” 到“放”地引导学生分三步学习古诗。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吃了 20 个饺子,
只吃出了 3 块糖,妈妈
吃了 25 个饺子,吃出了 4 个钱,2 块糖,爸爸 吃了 30 个饺子,吃出了 2 个钱,1 块糖和 3 个
枣,现在只剩下了 10 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
想:这 10 个饺子里肯定有 3 个枣,虽然,我已经吃
目标: 认识 13 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一)、朗读 课文,整体感 知。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 自然段。 2、分组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 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集体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及文字 加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 兴趣。从而突破重难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
二、 引导探 学。
(二)、细读 感悟,理解体 会。 一)1、指名 读第一自然 段, 其它小朋 友边听边思 考:
2、师评 价。
3、指名 反馈。
!
一)1、师:这段讲了尧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2、师评价。 3、指名反馈。
4、师:是呀,他是一位关心百姓生 活的好帝王!孩子们,一个国家的 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个好的帝王, 这样一个心里装这百姓生活的帝王 老百姓怎么能不喜欢他呢?让我们 带着对他喜爱的语气再来读读第一 段吧 师:这样好的帝王真是百姓的福气, 再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指名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本人设置先让学生根据试学目标进行预习。试学目标把语文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进行整合训练,激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从学习内容、方法等 多方面提示,引导思考、激发想象,有意强化语文素养的养成、语文情感体验和文化积累。 学习对象的分析:特征、特点、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教学理念: 阅读的要求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这节
课是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设计的。
2、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让生在多读、多
思、多想中逐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 节)
一、 诱导试 学。
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 3 个
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
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 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 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 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 3 个枣就
是不在这 10 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 无
得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
了揉肚子,不由自主地又吃了两个饺子, 可还
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
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地吃着别的菜,好像并
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我
不管那么多,又吃了 5 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
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
3 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 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夹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