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例(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例
各临床用血科室:
为强化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输血程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规定,现就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的改进措施进行说明,并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输血严重危害控制
今年上半年,全院共进行输血____袋,收到输血不良反应回报
____袋次,此比例远低于业界普遍认同的反应率____%。

调查发现,多数输血不良反应为过敏或发热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临床医师对向输血科报告的意识不足。

部分科室在输血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可能掩盖了部分输血不良反应。

为有效控制严重危害,必须严格实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 每袋血输注后,无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护士需在《输血护理单》中记录相关情况(无不良反应则由主治医师注明“无”并签字)。

如有反应,医生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送至血库。

2. 对于延迟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由主治医师与输血科共同处理并补报。

3. 输血科每月统计并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向医务科和质控科报告。

对未报告不良反应的科室,质控科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时整改。

4.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以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二、血袋回收
目前,血袋回收存在部分无回收(____%无回收)及回收不及时的问题,为加强输血不良反应调查、证据保全及医疗废物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1. 输血结束后,护士需在血袋上注明科室和受血者姓名,封闭刺针孔并用胶贴固定,放入塑料袋保存。

同时填写血袋回收交接表,将血袋小标签贴于交接表,每天8:00和17:30连同血袋送至输血科。

2. 输血科人员与临床科室人员共同核对血袋,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管。

3. 输血科在每天18:00确认发出和回收血袋数量,确保一致。

如有差异,需向相关临床科室查询并报告科室负责人。

4. 血袋在输血科保存____小时后,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由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

5. 输血科每月将血袋回收情况报告质控科和护理部,及时通报问题并要求问题科室限时整改。

请各科室高度重视,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共同维护临床输血安全。

2024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例(二)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适应症,若患者在输血后未达到预期疗效,或者病情恶化且无法用原发病解释,应及时向输血科报告,或邀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的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策略。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时,首要任务是确定原因并明确诊断。

然而,在原因未明的情况下,不能因等待诊断而延误病情。

医生应根据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道畅通,由临床医生主导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保留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设备以备后续调查。

3、在临床科室进行输血治疗期间,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快速做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需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应立即送回输血科。

在紧急情况下,应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随后填写回报单。

回报单是确认输血反应的重要依据,未提交此单的,输血科将视为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4、怀疑是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采取以下步骤: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记录;2)确认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重新进行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采集受血者血液进行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相关检查;4)立即进行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浆结合珠蛋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抗体效价检测;5)尽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尿血红蛋白检测。

5、怀疑由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照以下程序处理:1)检查血袋中剩余血液的物理状态,如发现异常,可能存在细菌污染;2)直接取血袋剩余血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寻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进行细菌培养;4)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6、若发现患者有特殊抗体且需要继续输血,应与血液中心协作,寻找匹配的血液来源。

7、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应详细记录并纳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指定年限。

8、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将信息更新至计算机化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关登记本中做好记录。

9、若确认是由于血液质量等问题导致的,涉及的科室当事人将按照差错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024年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例(三)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适应症,若患者在输血后未达到预期疗效,或者病情恶化且无法用原发病解释,应及时向输血科报告,或邀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的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策略。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时,首要任务是确定原因并明确诊断。

然而,在原因未明的情况下,不能因等待诊断而延误病情。

医生应根据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道畅通,由临床医生主导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保留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设备以备后续调查。

3、在临床科室进行输血治疗期间,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快速做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需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应立即送回输血科。

在紧急情况下,应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随后填写回报单。

回报单是确认输血反应的重要依据,未提交此单的,输血科将视为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4、怀疑是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采取以下步骤: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记录;2)确认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
型和Rh(D)血型,重新进行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采集受血者血液进行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相关检查;4)立即进行血清
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浆结合珠蛋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及抗体效价检测;5)尽早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尿血红蛋白检测。

5、怀疑由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检查血袋中剩余血液的物理状态,如发现异常,可能存在细菌污染;2)直接取血袋剩余血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寻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
剩余血和患者血液进行细菌培养;4)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6、若发现患者有特殊抗体且需要继续输血,应与血液中心协作,寻找匹配的血液来源。

7、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应详细记录并纳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特定年限。

8、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将信息更新至计算机化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关登记本中做好记录。

9、若确认是由于血液质量等问题导致的,涉及的科室当事人将按照差错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