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汉中地区花居类管蓟马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2018年8月No.4 August,2018
1 蓟马概述
蓟马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缨翅目昆虫的统称。

蓟马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菌食性3种,但植食性种类约占一半以上,菌食性次之。

蓟马是一种取食植物汁液的昆虫,幼虫呈白色、黄色或
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1]。

因本目昆虫有许多种类常栖息在大蓟、小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马[2]。

个体小,行动敏捷,能飞善跳,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花蜜,或以植物的嫩梢、叶片及果实为生,成为农作物、花卉及林果的一害。

蓟马中也有许多种类栖息于林木的树皮与枯枝落叶下,或草丛根际间,取食菌类的孢子、菌丝体或腐殖质。

此外,还有少数捕食蚜虫、粉虱、蚧壳虫、螨类等,成为害虫的天敌。

在我国,对蓟马的研究起步很晚,最早研究我国蓟马是
法国学者Karny [3-4]
,他依据Sauter 采自台湾的标本,完成《H. Suaet :采自台湾产蓟马之研究》一文。

此后,先后有一些国外学者对我国简管蓟马族进行了初步报道,但主要集中于台湾地区[5-9]。

国内学者对我国花居类,主要是指简管蓟马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见于地方性区系调查,真正从事系统研究的很少,仅有零星报道。

张维球[10-13]记述了海南岛简管蓟马7属17种;西双版纳4属11种;韩运发等[14-15]记述了横断山和长江三峡3种,段半锁等[16]记述了Haplothirps 属1新种。

对我国简管蓟马研究贡献较大的是张维球教授,他在1984年对我国简管蓟马族进行了初步系统的整理,记述了7属24种,其中包括5个中国分布新记录和1新种并提供了22种检索表,但未有已知种的详细描述。

韩运发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缨翅目》中记述6属18种,虽然对每个已知种做了描述,但许多鉴别特征未涉及,有些种仅依据测量数据作为主要鉴别特征,雄性外生殖器没有涉及。

国内对于简管蓟马的研究较多,但仍然有许多地区研究较薄弱,很多省市地区对于该类蓟马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研究几乎空白,如,陕南
地区几乎没有简管蓟马的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拟系统地
对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进行摸底调查及研究,为中国简管蓟马族的系统学研究打下基础,也为该类群的生物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陕南地区是指陕西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从西往东依次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地,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汉中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水稻,而蓟马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和花蜜,成为当地的一害,一年四季均有,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

若虫在叶背取食至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因此,蓟马的防治在秋末冬初尤为重要。

蓟马喜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 ℃,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

陕南地区气候温和,花卉繁多,十分适合蓟马的生存和繁殖,因而具有典型性,适合花居类管蓟马种类多样性的调查。

花居类管蓟马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影响油菜、果蔬等经济作物。

研究调查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多样性,分析其分布特性及优势种对于后续研究蓟马的发生、种群动态、灾变机理、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蓟马信息化防治系统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形成现代化生物防治体系,进一步取代传统的物理信息,化学试剂防治害虫的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及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本调查研究也填补了陕南地区对此类昆虫多样性研究的空白,丰富了陕南地区蓟马种类数据库,为我国管蓟马的系统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蓟马是经济作物油菜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已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陕南地区尤为突出。

本研究通过对油菜花等花卉上管蓟马种类多样性的调查,为农业、花卉、果木等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6NY-143);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159);陕西理工大学科研计划资助项目(SLGKYQD2-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2042)
作者简介:党利红(1984— ),女,陕西华阴人,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生物多样性。

陕南汉中地区花居类管蓟马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党利红,胡 杨
(陕西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通过对陕南汉中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的调查,发现该地区花居类管蓟马有2属,5种,均隶属于管蓟马亚科,包含
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 和长管蓟马属Dolichothrips ,其中种类包括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豆简管蓟马Haplothrips kurdjumovi ,含羞简管蓟马Haplothrips leucanthemi 以及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 ,且黄长管蓟马为陕西新纪录种类。

本文给出了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的种类检索表、标本检视及分布等信息。

关键词:管蓟马;花居类;缨翅目;汉中;多样性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花卉间蓟马调查、蓟马标本采集、实验室玻片标本制作,以及种类鉴定、描述等工作,确定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组成,并建立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信息等数据库。

本研究分析了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种类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的分布及为害情况,为经济作物油菜、小麦、水稻、果木间蓟马的生物学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开发研究现代生物学防治体系,为进一步取代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作出了一定贡献;为填补陕南地区对花居类管蓟马研究的空白作出了一定学术贡献。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主要是花居类管蓟马,标本来源于实验室的积累和野外采集标本的补充,上述标本均制成永久玻片。

2.1.1 蓟马形态特征
缨翅目昆虫体小型至微型,通常有翅,统称为蓟马。

蓟马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口器不对称,左上颚基部膨大,右上颚退化;有翅型个体翅缘有缨毛;成虫足末端有端泡,又称为泡足目;此外蓟马的变态类型为介于不全变态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

2.1.2 蓟马生活习性
蓟马的食性多样,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类群;受食性的影响其生活环境也非常多样,菌食性蓟马主要生活在干枯树皮、林间枯枝枯叶及地表落叶层里,取食枯枝落叶上的菌丝及孢子;捕食性蓟马主要取食螨类、蚜虫及其他小型节肢动物;植食性类群主要生活在植物叶片及嫩梢上,取食植物花粉或汁液,或通过取食刺激植物产生虫瘿(虫瘿蓟马),这类蓟马有很多是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2.1.3 蓟马为害特征
蓟马为多食性昆虫,能够通过直接取食寄主植物的叶“幼枝”幼果和花等产生为害,不同的为害部位可对寄主植物外部形态造成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西花蓟马[17]以其特殊的口器刺吸黄瓜的叶“芽”花或果实的汁液,造成嫩叶皱缩卷曲,甚至黄化“干枯”凋萎,花器呈白斑点或变成褐色,果实留下创痕,甚至造成疮疤;在花内或叶片上栖息,取食花粉或花的子房,造成“畸形”果实褪色。

2.2 试剂与仪器
显微镜(Leica DM 1000)、解剖镜、加热台或可加热的凉片盘、烤箱、至少10个盛蓟马的玻璃小器皿、制片胶(加拿大)胶、载玻片、盖玻片、挑拨针(至少2根)、自制的小鞍马块、不同用量的酒精(60%,70%,80%,95%,100%),二甲苯、丁香油、5%的NaOH(或者KOH)和蒸馏水。

2.3 研究方法
2.3.1 蓟马标本采集
直接观察法:在野外采集标本时注意观察植物花上有活动的蓟马昆虫。

敲打法:选择白色的托盘或者方形硬纸板,垫于植物花,用一根棍子轻轻敲打,使蓟马的幼虫及成虫落在纸板上,用小号毛笔直接刷入装有75%或95%酒精的采集小管,详细记录每瓶蓟马样品的采集信息,包括瓶号、体色、寄主植物(拍照)、为害状、数量、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等。

2.3.2 标本的整理和保存
自野外采集的标本,存放于-20 ℃冰箱中。

部分标本需制成永久玻片标本,烘干保存。

2.3.3 标本的制作
采回的标本用蒸馏水、2%NaOH,60%,70%,80%,95%,100%酒精以及丁香油等溶液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用加拿大胶封片,即需经过脱色、脱水、封片、烘干、贴签等步骤。

2.3.4 标本的鉴定和描述
标本鉴定是在显微镜(Leica DM 1000)20~40倍下观察,根据蓟马外部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进行鉴定。

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形态特征名称进行描述。

3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调查研究发现汉中花居类管蓟马2属5种(见表1)[18]。

2属包括简管蓟马属和长管蓟马属;5种分别是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豆简管蓟马Haplothrips kurdjumovi,含羞简管蓟马Haplothrips leucanthemi以及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

表1 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分种检索
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分种检索
口锥长,端部尖,申达前胸后缘
黄长管蓟马
Dolichothrips flavipes 口锥短,端部宽圆,申达前胸背板前缘2
主要鬃端部明显尖细或微钝3
主要鬃端部明显钝或膨大至扁钝4
前胸背板前缘鬃退化,甚短于前角鬃
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
前胸背板主要鬃2对,前缘鬃、前角鬃
和侧鬃退化…
含羞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leucanthemi
前胸背板前缘鬃发达,等长或稍短于
前角鬃……………
华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chinensis
前胸背板前缘鬃退化,甚短于前
角鬃…………………
豆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kurdjumovi
3.1 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 Amyot&Serville
Haplothrips Amyot & Serville, 1843: 640. Type species: Phloeothrips albipennis Burmeister, a synonym of Thrips aculeate Fabricus, by monotypy.
属征:小至中型,头稍长于宽;头背部线纹较弱,单眼三
角位于复眼间前半部,复眼一般,1对复眼后鬃通常较发达,端部膨大或尖细或钝,少数退化;口锥钝圆,下颚针深入头内较深,间距通常较宽,少数在中部相互靠近,下颚桥通常存在;触角8节,节Ⅲ不对称,具0~3个简单感觉锥,节Ⅳ具2+2或2+21个简单感觉锥,节Ⅷ基部无梗。

前胸背板具弱纹,主要鬃长度多样,端部膨大或尖细或钝,后侧缝通常完全或近乎完全;前下胸片和前基腹片发达;中胸前小腹片通常发达,船型或中部断裂;后胸腹侧缝缺;雌虫前足跗节齿通常缺或较小,雄虫跗节齿较发达或缺;前翅在中部窄缩,通常具间插缨(Trybomiella亚属种类间插缨缺)。

腹部节1盾片多样,通常具1对钟形感觉器;节Ⅱ-Ⅶ背板分别具2对握翅鬃,少数种类1对;尾管通常短于头。

讨论:该属包括两个亚属,Haplothrips和Trybomiella;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前翅具间插缨,而后者缺。

该属是管蓟马亚科最大的属。

世界已知245种,我国分布21种,本研究记述4种。

3.1.1 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
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 1803: 312.
观察标本:1♀,2016.4.10,汉中西乡,三叶草,玻片号JM2016030-1,耿安安,白庆庆采;1♂,2016.4.10,汉中西乡,草穗,玻片号JM2016038-1,耿安安,白庆庆采;1♀,2016.4.10,汉中西乡,草穗,玻片号JM2016036-1,蔺辉,刘刊采;1♀,2016.4.10,汉中西乡,草穗,玻片号JM2016039-1,耿安安,白庆庆采;8♀1♂,2016.4.10,汉中西乡,草穗,玻片号JM2016051-1,-2,-3,-4,-5,-6,-7,-8,-9。

分布:陕西(汉中:西乡)、内蒙古、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西藏、新疆;朝鲜、日本、蒙古、外高加索、欧洲。

3.1.2 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
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19],1933: 359; Han,1997: 450.
观察标本:1♀,2016.4.3,陕理工北区,玻片号JM2016001-1,蔺辉和刘刊采自枯藤;1♀,2016.4.3,陕理工北区,玻片号JM2016006-1,蔺辉和刘刊采自樱花;2♀,2016.4.3,陕理工北区,玻片号JM2016008-1,-2,蔺辉和刘刊采自樱花;1♀,2016.4.4,汉中南郑,玻片号JM2016020-2,蔺辉和刘刊采;1♂,2015.6.19,南郑汉山,玻片号JM2015026-2,党利红和高植采;1♀,2016.4.10,西乡,玻片号JM2016027-3,高植和王凡采自三叶草;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1-1,耿安安和白庆庆采自禾本科杂草;1♀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4-1,-2,蔺辉和刘刊采自毛茛;1♀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6-1,-2,耿安安和白庆庆采自白花车轴草;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7-2,刘刊和蔺辉采;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9-2,耿安安和白庆庆采;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43-1,刘刊和蔺辉采自毛茛;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45-1,刘刊和蔺辉采;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46-1,高植和王凡采自三叶草;1♂3♀,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50-1,-2,-3,-4,刘刊和蔺辉采自毛茛;5♂,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51-1,-2,-3,-4,-5,刘刊和蔺辉采自毛茛;1♀,2016.5.16,汉中佛坪,玻片号JM2016123-6,刘刊和蔺辉采自豌豆;1♀,2016.5.16,汉中佛坪,玻片号JM2016107-1,刘刊和蔺辉采;1♀,2017.4.19,陕南植物园,玻片号JM2017051-2,党利红采自三叶草。

分布:陕西(汉中:西乡、南郑、汉台、佛坪)、内蒙古、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宁夏、西藏、新疆;朝鲜、日本。

3.1.3 豆简管蓟马Haplothrips kurdjumovi Karny
Haplothrips (Haplothrips) kurdjumovi Karny, 1913: 8; Zhang,1984: 17; Okajima, 2006:274。

观察标本:1♀,2015.4.25,汉中南郑,玻片号JM2015005-1,党利红和王凡采;1♂,2015.4.25,汉中南郑,玻片号JM2015008-1,党利红和王凡采;3♀,2015.4.25,汉中南郑,玻片号JM2015021-1,-2,-3,党利红和王凡采;3♀,2015.4.25,汉中南郑,玻片号JM2015023-1,-2,-3,党利红和王凡采;1♀,2015.6.19,汉中汉台,玻片号JM2015031-1,党利红和高植采;1♀,2015.6.19,汉中汉台,玻片号JM2015031-1,党利红和高植采;1♀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27-1,-2,王凡和高植采自三叶草;1♀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0-2,-3,耿安安和白庆庆采自三叶草;2♀,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3-1,-2,耿安安和白庆庆采自三叶草;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7-1,-3,刘刊和蔺辉采;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47-1,王凡和高植采;1♀,2016.5.9,汉中宁强,玻片号JM2016086-1,耿安安和白庆庆采自三叶草;2♀,2016.5.16,汉中佛坪,玻片号JM2016105-1,-2,刘刊和蔺辉采自豌豆;1♀,2016.5.16,汉中佛坪,玻片号JM2016121-1,刘刊和蔺辉采;1♀,2016.5.16,汉中佛坪,玻片号JM2016123-3,刘刊和蔺辉采自豌豆。

分布:陕西(汉中:南郑、西乡、佛坪、汉台)、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日本、伊朗、西欧。

3.1.4 含羞简管蓟马Haplothrips leucanthemi(Schrank)
Haplothrips(Haplothrips)leucanthemi Schrank,1781:298.
观察标本: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9-3,耿安安和白庆庆采;1♀,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39-4,耿安安和白庆庆采。

分布:陕西(汉中:西乡)、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伊朗、阿根廷、智力、美洲、新西兰。

3.2 长管蓟马属 Dolichothrips Karny
Dolichoth r ips Ka r ny, 1912: 299.Ty pe species: Dolichothrips longicollis Karny, by monotypy.
属征:小至中型。

头长于宽,单眼三角位于复眼间前半部,前单眼位于小丘上,单眼鬃微小;复眼一般,1对复眼后鬃发达;两颊平行或在基部稍微窄缩;口锥长且端部尖,伸达中胸或接近中胸前缘或前基腹片,下颚针间距较宽,具下颚桥;触角8节,节Ⅷ基部稍微窄缩或与节Ⅶ分界不明显,节Ⅲ和Ⅳ分别具1+2个和2+2个简单感觉锥。

前胸背板较长,后侧缝完全,主要鬃发达;前下胸片和前基腹片发达;中胸前小腹片中间断裂或一线连接;两性前足跗节齿通常存在;前翅中部窄缩,具间插缨。

腹部节1盾片三角形;节Ⅱ-Ⅶ背板分别具2对握翅鬃;尾管短于头。

讨论:此属隶属于简管蓟马族Haplothripini,区别于其他属的主要特征是口锥通常伸达中胸,端部尖细。

此属世界已知20种,中国分布4种,本研究记述1种。

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Moulton)见图1。

Neoheegria flavipes Moulton, 1928: 317.
特征描述:雌虫(长翅型)体棕色;触角节Ⅰ-Ⅱ和Ⅷ棕色,Ⅲ-Ⅶ一致黄色,有时Ⅶ黄棕色;前足股节棕色,胫节棕黄色,端部较浅,跗节黄色,中后足股节和胫节一致棕色,仅胫节最端部和跗节黄色,主要鬃棕色;主要端部钝至膨大。

头长于宽,约为宽的1.4倍;单眼三角位于复眼间前半部,前单眼区隆起,单眼鬃微小;复眼较发达,1对复眼后鬃发达,但短于复眼,相互远离,端部微钝,位于复眼内缘延长线之外,其间具1对小的头背中鬃,其他头背鬃微小;口锥尖细,伸达前胸前下腹片,下颚针未伸达复眼后鬃处,间距较宽,约为头宽的1/2,下颚桥明显;触角8节,节Ⅷ较小,各节感觉锥数目:Ⅲ具1+2,Ⅳ具2+2,Ⅴ-Ⅵ分别具1+1,Ⅶ腹端1个,各节感觉锥较发达,长于该节宽的1/2。

前胸背板发达,后侧缝完全,5对主要鬃发达,前缘鬃靠近前角鬃,其他背鬃微小;前下胸片紧贴口锥两侧,前基腹片发达。

中胸背板具横线纹,中后部具光滑区域,2对钟形感觉器位于前半部,1对前侧鬃微小,1对中后鬃和1对后缘鬃均位于后缘之前;中胸前小腹片中间断裂,两侧呈直角三角形。

后胸背板具纵网纹,1对前中鬃较小,位于前半部;后胸腹侧缝缺。

前足跗齿小或缺,中后足一般。

前翅中部窄缩,翅基鬃均发达,S3稍长于S1和S2,S1和S2端部稍微膨大,S3端部钝,间插缨8~10根。

腹部节Ⅰ盾片近似三角形,具简单网纹,近后缘具1对钟形感觉器;节Ⅱ-Ⅶ分别具2对握翅鬃,无附属握翅鬃,各背板前角具数对小鬃,1对后缘角鬃发达,端部钝;节Ⅸ光滑,后缘长鬃S1稍长于S2和S3,端部均尖细,S1明显稍长于尾管,S3稍短于尾管;尾管短于头,肛鬃长约为尾管的1.4倍;各节腹板中部具一排附属小鬃,后缘鬃S1位于后缘之前。

观察标本:2♀,2016.4.10,汉中西乡,玻片号JM2016059-2,-3,蔺辉和刘刊采自樱桃。

分布:陕西(汉中:西乡)、广东、海南、云南、台湾;日本、
密克罗尼西亚。

雌虫(f e m a l e):a.头和前胸背面观(d o r s a l v i e w o f he a d a nd pronot u m);b.触角(a nt e n n a);c.中胸前小腹片(mesoprester num);d.腹部节I盾片(pelta);e.腹部节IX–X (tergites IX–X)
图1 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Moulton)
4 讨论与分析
4.1 本地区花居类管蓟马多样性分析
通过研究采集的标本,发现陕南地区采集花居类管蓟马昆虫有1亚科,1族,2属,5种。

1亚科为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包括简管蓟马属、长管蓟马属2个属,其中简管蓟马属有4种包括:稻管蓟马,华简管蓟马,豆简管蓟马,含羞简管蓟马;长管蓟马属有1种,为黄长管蓟马,且为陕西新纪录种。

从采集数据库信息分析,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为简管蓟马属,有4种,约占到采集种类的97.85%;其他1个属物种仅占2.15%。

采集种群数量较多的是华简管蓟马(38头)、豆简管蓟马(31头)、稻管蓟马(20头),初步表明这3种蓟马是陕南地区尤其是汉中地区的常见种(见表2)。

从本研究采集到的花居类管蓟马种类(见表2)统计可以看出,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数量最丰富,一共检视标本38张,占总标本数的40.86%,可以初步推断该种为陕南地区,特别是汉中常见种。

就不同采集点而言,汉台区有2种,标本12张,占标本总数的12.09%;西乡有5种,标本63张,占标本总数的 67.74%;南郑有2种,标本10张,占标本总数的10.75%;宁强有1种,标本1张,占标本总数的1.07%;佛坪有2种,标本7张,占标本总数的7.52%;可以得出西乡采集的蓟马数量较多,但这与标本采集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4.2 实验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昆虫1亚科,1族,2属,5种。

通过研究采集的标本,发现陕南地区采集花居类管蓟马昆虫有1亚科,1族,2属,5种。

1亚科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包括简管蓟马属、长管蓟马属2个属,其中简管蓟马属有4种,长管蓟马属1种,其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为首次在陕西境内发现。

[参考文献]
[1] A M YOT C,AU DI N ET S.Histoire Nat u relle des Insectes[M].Paris:Hémiptères,1843.
[2] F ABRICIUS J C.Systema Rhyngotorum vo Brunsvigae[J]. Emendata, 1803(i-x):1-314.
[3] K ARNY H.Zwei Neue javanische Physapoden-Genera. Zoologischer Anzieger,1912(40):297-301.
[4] K ARNY H,GALLEN K D V.Über die javanischen Thysanopteren-cecidien und deren Bewohner[J].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1913(10):1-126. [5] M OULTON D.New thysanoptera from formosa[J]. Transaction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formosa,1928(18):287-328.
[6] O KAJIMA S.The Insects of Japan[M].Fukuoka:Touka Shobo Co., Ltd., 2006.
[7] P RIESNER H.Indomalayische Thysanopteren V.Revision der indomalayischen Arten der Gattung Haplothrips Serv[Z].Indian:Records of the Indian Museum,1933
(35):347-369.
[8] S C H R A N K F.Enu me r at io i n s e c t or u m au st r ia e indigenorum[J].Klett:Augustae Vindelicorum,1781(1):548.
[9] T HRIPS WIKI.Thrips Wiki-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orld’s thrips[EB/OL](2018-04-20)[2018-08-01].http:// /wiki/Main_Page>.
[10] 张维球.中国皮蓟马族种类初记(缨翅目:管蓟马科)[J].昆
虫分类学报,1984,6(1):15-18.
[11] 张维球,童晓立.中国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菌食性
蓟马种类简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10(3):59-64.
[12] 张维球,童晓立.中国网管蓟马属种类及二新种(缨翅目:
管蓟马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0,15(1):101-103. [13] 张维球,童晓立.西双版纳管蓟马亚科种类及二新种记
述(缨翅目:管蓟马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3):10-16.
[14] 韩运发.中国经济昆虫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5] 韩运发,崔云琦,胡效刚,等.横断山管蓟马二新种记述(缨
翅目:管蓟马科)[J].昆虫学报,1991,34(3):337-340. [16] 段半锁,李明照,杨蕊枝.中国简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
翅目:管蓟马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8,23(1):48-51.
[17] 蒋智林,桂富荣,刘万学,等.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的危害及其
影响机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2. [18] 沙忠利,郭付振,冯纪年,等.中国竹管蓟马属分类研究(缨
翅目:管蓟马科)[J].昆虫分类学报,2003,25(4):244-247.
[19] 王朝红.中国针蓟马亚科分类研究(缨翅目:蓟马科)[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表2 陕南地区花居类管蓟马物种标本采集分布信息
合计汉台南郑西乡宁强佛坪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 Karny
(1)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 Amyot & Serville
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3872263豆简管蓟马Haplothrips kurdjumovi31581314含羞简管蓟马Haplothrips leucanthemi22
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2020(2)长管蓟马属 Dolichothrips Karny
黄长管蓟马Dolichothrips flavipes22
合计9312106317所占比例 /%12.9010.7567.74 1.077.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