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思考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表现⎩
⎪⎨
⎪⎧
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
(1)聚落⎩
⎪⎨
⎪⎧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国家⎩
⎪⎨
⎪⎧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和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思考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吗?
答案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
探究点一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地理环境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答案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2.人类从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
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具体表现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具体表现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人类将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具体表现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4.下列问题属于图中箭头①②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③④引起的是________。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B、C、E、F A、D
1.环境问题的产生
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更新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短缺。
(2)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1.人地关系处在征服自然阶段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从建国初的开发“北大荒”,使之变成“北大仓”,到现在退耕还荒,保护“北大荒”,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态度的转变是( )
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②阶段随GDP的增长,环境污染的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容量,且有加重趋势,说明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选B。
第2题,开发“北大荒”是改造自然,保护“北大荒”是善待自然,选C。
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下图是可持续
发展系统示意图。
1.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
答案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通过人的管理调控。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
答案生态经济社会
3.实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答案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
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
3.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4.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
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第4题,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依次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对。
第2题,读图,②阶段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D对。
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是③阶段,A错。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是①阶段,B错。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是④阶段,C错。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
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3~4题。
3.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4.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上图,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智力支持系统(教育、科技、管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人口、社会保障)发展较快,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与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发展较慢,尤以环境支持系统最慢。
科教投入属智力支持系统、人口增长属社会支持系统,发展都较为迅速。
第4题,应大力加强发展较慢的支持系统。
①②分别属于发展较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而③④分别属于发展较慢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
5.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
(3)④⑥⑤③①②(4)D
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
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