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运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还不够熟悉,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
其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学生能够发现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数
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其运算
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规律,理解运
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形象直
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运
算方法,总结运算规律。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方法和注意事项。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列出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运算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
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要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对于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我们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观察学生的反应和
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
知识点儿整理: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的知识点整理如下:
1.连加的概念:连加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中间不进行其他运算。
例如:2 + 3 + 4 = 9。
2.连减的概念:连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减,中间不进行其他运算。
例如:10 - 2 - 1 = 7。
3.加减混合的概念:加减混合是指在同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例如:8 + 5 - 2 = 11。
4.运算顺序: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需要按照从左到
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需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内容。
5.运算方法: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以先计算其中
的加法或减法,然后再进行整体的加减运算。
例如:对于算式 2 + 3 - 1,可以先计算 2 + 3 = 5,再计算 5 - 1 = 4。
6.运算技巧: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以利用加减法
的性质,如交换加数的位置、先计算相邻的加减法等,来简化计算过程。
7.估算方法: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以利用估算方
法,如四舍五入法,来快速估算结果。
8.应用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
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又得到了3个苹果,
然后又吃掉了1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9.运算符号: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熟悉加号(+)、减号(-)
和小括号(())等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10.检查方法: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时,可以通过逆向检
查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算式 2 + 3 - 1,可以检查 3 - 1 + 2 是否等于 4。
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运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步作业练习题:
1.连加练习题:
a) 2 + 3 + 4 =
b) 5 + 6 + 7 =
c)8 + 9 + 10 =
d) 2 + 3 + 4 = 9
e) 5 + 6 + 7 = 18
f)8 + 9 + 10 = 27
2.连减练习题:
a)10 - 2 - 1 =
b)15 - 4 - 3 =
c)20 - 7 - 5 =
d)10 - 2 - 1 = 7
e)15 - 4 - 3 = 8
f)20 - 7 - 5 = 8
3.加减混合练习题:
a) 2 + 3 - 1 =
b) 4 + 5 - 2 =
c) 6 + 7 - 3 =
d) 2 + 3 - 1 = 4
e) 4 + 5 - 2 = 7
f) 6 + 7 - 3 = 10
4.运算顺序练习题:
a) 2 + 3 - 1 + 4 =
b) 5 - 2 + 1 - 3 =
c)7 + 4 - 2 + 4 =
d) 2 + 3 - 1 + 4 = 8
e) 5 - 2 + 1 - 3 = 1
f)7 + 4 - 2 + 4 = 13
5.运算技巧练习题:
a) 2 + 3 + 4 + 5 - 1 =
b)10 - 2 - 3 + 4 - 1 =
c)7 + 2 - 4 + 5 - 3 =
d) 2 + 3 + 4 + 5 - 1 = 13
e)10 - 2 - 3 + 4 - 1 = 8
f)7 + 2 - 4 + 5 - 3 = 7
6.估算方法练习题:
a)估算 2 + 3 + 4 + 5 的结果。
b)估算 10 - 2 - 3 + 4 的结果。
c)估算 7 + 2 - 4 + 5 的结果。
d)估算结果:约等于 14
e)估算结果:约等于 9
f)估算结果:约等于 10
7.应用题练习题:
a)小明有2个苹果,又得到了3个苹果,然后又吃掉了1个苹
果,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b)小华买了3个面包,又买了2个面包,然后又卖掉1个面包,
问小华现在有几个面包?
c)小刚有5个橘子,又得到了7个橘子,然后又吃掉了2个橘
子,问小刚现在有几个橘子?
d)小明现在有 2 + 3 - 1 = 4 个苹果
e)小华现在有 3 + 2 - 1 = 4 个面包
f)小刚现在有 5 + 7 - 2 = 10 个橘子
以上是本节课的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
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