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力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紧力计算及夹紧气缸的设计
1、夹紧力的计算
工件资料为 AS9U3,大平面加工余量为,采纳硬质合金端铣刀加工,切削力查参照文件〔 1〕可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F0.25 c
F
X F
a
P
X F a f y f a w V F Z K
FZ
Z
d0q F n w f
? 式中: Fz ---铣削力 (N)
a f ---每齿进给量 (mm/r)
a w---铣削宽度 (mm)
---
铣削力修正系数
K FZ
d0---铣刀外径 (mm)
a ---铣削深度 (mm)
p
z---? 铣刀齿数
确立各参数值 :
(1). 铣刀外径d0=315mm;
(2). 铣刀齿数 Z=16;
(3). 每齿进给量 af 是铣刀每转一个刀齿时铣刀对工件的进量:
a f =V f/(z·n)=360/(16×720)=r
(4). 铣削深度a p关于端铣刀是指平行于铣刀轴线丈量的被铣削层尺寸:
a p=
(5).铣削宽度a w关于端铣刀是指垂直于铣刀轴线丈量的被切削层尺寸:
a w=240mm
(6).修正系数K FZ取;
由表查得 : c F=7750x F=y F=u F=w F=q F=
1.00.75 1.1
16
77501.50.031240
F0.25 1.30.2 1.6
Z315720
Fz==28Kg
(7).理论所需夹紧力计算
确立安全系数 :
总的安全系数 k=k1·k2· k3·k4
k 1----一般安全系数;k1取;
k 2----加工状态系数;因为是精加工,所以 k2取 1;k 3----刀具钝化系数;k 3取;
k 4----断续切削系数;k 4取;
∴ k =× 1××≈ 3
W=k·p=3×28kg= 84kg
2.气缸的选择
Q=W /(i ·η 1·n) = 84/ ×× 3) =44kg 由气缸传动的计算公式:
Q=P· ( πD 2/4) ·η
式中 :P--压缩空气压力=6atm=6kg/cm2
η-- 气缸摩擦系数,取
i—压板与工件的摩擦系数 , 取
n—夹紧气缸个数 , 本夹具为 3
D-- 气缸直径 (cm)
4Q444
D
p 6 3.140.8
D=
经过以上理论计算,能够选择直径为50mm的气缸。
可是,考虑到因为铣削过程中每个刀齿的不连续切削,作用于每个刀齿的切削力大小及方向随时都在变化,以致在铣削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所以,夹具需有足够的夹紧力。
别的还
考虑到工厂所供压缩空气压力不稳固,部件加工余量发生变化,部件资料缺点,
以及其余不行预示性要素的影响,为安全靠谱起见,选择直径为63mm的气缸。
铣侧面工装定位精度计算
定位偏差是由基准位移偏差和基准不重和偏差构成的。
下边对工序尺寸±
的定位偏差进行剖析计算。
基准直线位移偏差△x1
0.022
,园柱定位销尺寸为φ0.013
, 因工件定位后处于垂直状
定位孔尺寸为φ 0
0.028
态,因为自重定位孔与定位销老是单方向接触,所以基准直线位移偏差为:
△x1=0
基准角位移偏差△ x2
由图可知 2- Φ00.022孔中心距
L =1602348.652=
定位时因部件自己重量,使得两定位孔挪动方向同样。
∴tg △θ= ( x2max-x1max)/(2L)
式中:△θ----两定位孔同向挪动时,定位基准的转角
x2max----定位孔与菱形销之间的最大配合空隙
x1max----定位孔与圆柱销之间的最大配合空隙
L ----两定位孔中心距
菱形销尺寸为φ 6 00..013028,定位孔尺寸为φ00.022
∴x2max=++=
x1max=+=
tg △θ= ( x2max-x1max)/(2L)=-/
-4
=× 10
△θ=°
加工面 ( 长 240) 两头角位移偏差△x2' 为:
240 ×sin △θ=
基准不重合偏差△ B
由工序简图可知,定位基准是由底平面 B 和2-φ00.022孔构成。
而工序尺寸±的工序基准为φ00.022孔。
所以基准不重合偏差△ B=0mm。
定位偏差△D=△ x1+△ x2+△B
= 0++ 0=
因为 <<±,故能很好地知足加工精度求。
铣侧面工装设计
铣削力的计算
工件资料为锻造铝合金。
侧平面加工余量为1mm。
? 采纳硬质合金端铣刀加工。
切削力可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F Z0.25c F X F a P X F a f y f a w V F Z
q F
n
w f K FZ
d0
式中: Fz ---铣削力 (N)
a f ---每齿进给量 (mm/r) a w---铣削宽度 (mm)
K FZ---铣削力修正系数d0---铣刀外径 (mm)
a p---铣削深度(mm)
z---? 铣刀齿数
确立各参数值 :
1、铣刀外径d0= 125mm;
2、铣刀齿数 Z= 8;
3、每齿进给量 af 是铣刀每转一个刀齿时铣刀对工件的进量:
a f =v f /(z·n)=638/(8×1120)=r
4.铣削深度 a p关于端铣刀是指平行于铣刀轴线丈量的被铣
削层尺寸 :
a p=1mm
5.铣削宽度 a w关于端铣刀是指垂直于铣刀轴线丈量的被切削层尺寸 :
a w
= 70mm
6. 修正系数 K FZ取;
由表查得 : c F=7750x F=y F=
u F=w F=q F=
1.00.75 1.18
77501.0.07170
F0.25 1.30.2 1.6
Z1251120
=168N=17Kg
?
铣削夹具底板强度校核
1、夹具底板受力剖析
底板资料采纳 45 钢,其折服极限σ s= 245N/mm2,安全系数 ns=? 。
2
故其许用应力 [ σ] =σs/ n s= 245/ =163N/mm
22许用剪切应力 [ τ] =[ σ] =× 163N/mm=
98N/mm 底板受力状况以下列图所示 :
图底板受力争
(1)支承反力计算以下:
依据公式可知: R B=P=168N
(2)弯矩计算以下:
已知: P:168N L:420mm
M B=- PL=- 168×=-底板转角计算以下:
4已知: P:168N L :420mm E:200GPa I : 364583mm
θA=- 168×4202/(2 × 200× 364583)=°
2、由上图可知:
(1)夹具底所蒙受的最大弯矩:
Qmax=168N
Mmax=168×=对截面尺寸进行校核
2253
曲折正应力 :Wz=bh/6=280× 25 /6= ×10mm
35-22
σmax=Mmax/Wz=×10 / ×10 )= ×10 N/mm
-222
×10
另:底板受力转角仅为°,故可忽视,不予考虑。
所以:底板所选截面280× 25 完整知足强度要求。
第三章夹具设计
选择工序
工艺过程为中的方案三,选择工序 60 粗铣 G面的夹具设计,在此工序前顶面B,底面 F,左边面 E 已经加工完成,加工要求保证距 E 面尺寸 .
确立定位方案和定位元件
依据部件构造和工序安排,本工序加工时的主要定位基准(限制三个自由度)有二种方案可供选择:
(1)以顶面 B 作为主要定位基准。
(2)以底面 F 作为主要定位基准。
方案一与方案二对比较,方案二的定位面积要大一些,并且与其余工序相适应,能够在整个工艺过程中采纳一致的定位基准。
所以,本工序决定以底面 F 为主要定位基准。
定位元件选择支承板 B10×90( GB2236-80),带有排屑槽,切屑易消除,宜用于底面上的支承。
图 B 型支承板
协助定位面选择左边面E(限制两个自由度),定位元件选择支承板A10×90
(GB2226-80),螺钉头处有 1~2mm的空隙,切屑落进不易消除,宜用于侧面或顶面的支承。
图B 型支承板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剖析计算
切削力的计算
本工序为用硬质合金端铣刀粗铣G面,依据手册 [1] ,铣削切削力的计算公式为:
F=490a p 1 .0 f z0.74 d 1.0 b D0.90 z
()
注:式中 F —铣削力( N);
a p—铣削深度( mm);
f z—每齿进给量( mm/z);
d—铣刀直径( mm);
b D—铣削宽度( mm);
z—铣刀的齿数。
此中, a p =,f z =z, d=160mm, b D =78mm,z=8,所以
F=490×1 .0×0 .74×160 1.0×78 0.90× 8
=1108N
夹紧力的计算
依据手册 [1] ,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为:
F
KF
k =
12()
K=K0 K1K2K3 K4K5 K6()式中 F k—实质所需的夹紧力(N);
F—切削力( N);
1 —夹紧元件与工件间的摩擦因数;
2—工件与夹具支承面间的摩擦因数;
K—安全系数;
K0 ~K6—各样因数的安全系数。
依据 [1] 表 17-10 、表 17-11 ,K0 =,K1 =, K2 =,K3 =, K4 =,K5 =,
K6 =,则
K=×××××× =
依据 [7] 表 18-1 , 1 =, 2 =,则
F k=1.7 1108
0.10.1
=9418N
每个气缸可供给的夹紧力为7000N,则 2F=14000N>9418N,可知足要求。
定位偏差的剖析验算
夹具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地点精度,影响地点精度精度的主要要素有三个方面:
(1)工件在夹具中的安装偏差,它包含定位偏差和夹紧偏差。
(2)夹具在机床上的对定偏差,指夹具相关于刀具或相关于机床成形运动
的地点偏差。
(3)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它包含机床的几何精度、运动精度,机床、
刀具、工件和夹具构成的工艺系统加工时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磨损,调整,
丈量中的偏差,以及加工成形原理上的偏差等。
第三项一般不易估量,前两项和不大于工件同意的三分之二为合格。
常用符号D?w表示。
依据 [1] 表 17-9 ,
D ?w B =2(H-h)tan g
()
如图:
图
此中 H=98mm,h=51mm,=o ,则
D?w B=2×(98-51)×o
=
依据手册 [1] ,加工精度等级 IT=8 ,依据《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8] 附表 3-2 ,公差为,在同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