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教会的本色化运动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三、中国教会在本色化方面 作出的努力:
• 崇拜仪式方面:王治心等人 组成的上海基督教徒新团体 对礼拜式作了许多改革,他 们把圣坛设在堂时正中,圣 坛前置铜炉,点沉香,礼拜 时香烟袅袅,旁边设讲坛,
13
• 讲道者身穿玄色圣衣,圆领 对襟,一身中式打扮。
14
• 建筑风格方面:南京下关圣 公会的礼拜堂和校舍仿照我 国寺殿式建筑风格建成,与 环境相协调;
• 绘画艺术方面:南京的一些 基督教徒用国画風格画出基 督的故事的美术作品;
15
• 赞美诗歌方面,赵紫宸曾亲 自撰写歌词,出版了一本中 国教会赞美诗的小册子。还 由六个教会团体代表组成的 联合圣歌编辑委员会编辑完 成赞美诗《普天赞颂》。
16
• 祭祖礼仪问题:部分传教士 认为是偶像崇拜,不许信徒 祭祖,若是如此,必然会使 基督教脱离中国文化和绝大 多数中国人。于是,诚静怡 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 指定时期,全体教友同往墓 地,举行纪念礼拜。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 B、强调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
互补性,即它们之间是有各
自不同的独特性质,因而主
张互相补充。其补充之法有
二:一是指出儒家文化在哪
些地方有缺陷(如缺乏超越
神观、对人性的黑暗面认识
不足),及基督教对中国传
统文化可有的贡献;
11
• 二是将基督教的“西方文化 外衣”脱掉(如“非希腊化 ”的主张),还原一个原始 基督教来,与中国文化结合 。这些做法各有一定的成就 ,但也有许多假设是值得商 榷的。
28
• 2、教会在改良社会道德层面 做出的努力:

基督徒的社会改革工
作很多,如禁毒、禁酒、禁赌
、救灾、改良风俗等,并成立
多个组织如“中华民国拒毒会
”、“道德会”、“南京改良
会”等,
29
• 以及此时期推动的“农村改革 运动”,包括晏阳初的“中华 平民教育促进会”及徐宝谦的 “江西黎川实验计划”。
30
• 神学新、旧派之争和青年对宗 教的冷淡等多种因素都影响了 本色化运动的命运。从文化思 想史看,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 方盛行的欧洲中心论,及其在 中国的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文 化的排斥,是中国基督教未能 实现本色化的文化根源。
22
北京证道团: 在探讨基督教神
学本色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 该团成立于主后1920年,由一
36
至四十年代末期为止,除赵
紫宸在第二个层面的工作略
有建树(如“耶稣传”便是
由中国人的角度来重新诠释
耶稣的一生)外,其余的努
力仍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面
上。
8
• 2)、要整合基督教与中国文 化,做法有多种:
• A、“人有我有”主义(Metooism),即强调基督教讲 的东西,中国人很早已讲过 ;反之亦然。以此来认定东 、西方圣人心本相同,消除 国人对基督教的抗拒。
5
• 凡此皆欲避免使中国人对基 督教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妨 碍福音工作的推行。如“普 天诵赞”等诗集所收录部分 由中国信徒创作的歌曲,
6
• 2、神学上的本色化: • 1)神学上的本色化分歧路线
极多,大致上有两个层面: • A、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
关系,7Βιβλιοθήκη • B、由中国人写出一套符合他
们的思路和关怀的神学。直
34
• 另一派则是自由派,主张信徒 要参与社会改革,实践基督爱 的精神,并使社会福音化;他 们认为这是教会对社会最大的 责任,也是信仰对中国的意义 。
35
• (2)、教会的关连化工作并 未得到广泛普及。
• 作关连化工作只集中在少数基 督徒学者或基督教机构之内, 如协进会、青年会及基督教大 学(金陵、燕京、岭南等)身 上,并没有广泛地普及教会。 这就造成此等工作的支援不足
• 非基运动期间,基督徒纷纷要 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在五卅惨 案发生后,有基督徒组织了“ 基督徒联合会”、“基督徒沪 案后援会”、“基督徒废除不 平等条约促进会”,并声明谴 责帝国主义的暴行。
31
• 在三十年代,当日军加紧侵略 中国,华北陷在战火中时,青 年会与上海各教会团体,组织 了“基督教战地难民救济会” ,以及组织战区服务全国委员 会,从事战区服务工作,如劳 军、征集物资等。
25
• 问题: • 教会为何会参与社会改革? • 教会为何会参与救国运动中?
26
• 1、教会发展的历史背景(神 学层面):
• 19世纪来华传教士多受欧洲敬 虔主义及美国奋兴运动的思想 影响,强调世界的腐败、个人 灵魂的得救、以及对永生的的 盼望,而基督教对社会的承担 不大。
27
•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华传 教士不少受到美国的社会福音 神学思想影响,认为福音除灵 魂外,对人的肉身幸福也要有 直接意义。
17
• 他认为这样既不与基督教教 义相抵触,又适合中国人心 理,是基督教本色化的一种 表现。
18
• 四、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结 合:
• 本色教会运动最大的难处是 如何把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 统文化结合起来,文化既有 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精神 。相形之下,形式上的变化 和融合更容易些。
19
• 至于基督教如何与中围文化的
32
• 基督徒在从事社会改造时,发 现许多问题其实是与整个政治 、经济、社会的制度有关,而 非孤立地存在。在三十年代以 后,有部分基督徒乃从社会改 革的奋斗转向政治革命,要求 对中国作全盘的改造,例如吴 耀宗。
33
• 4、教会作关连化的有限性:
• (1)、对教会作关连化工作 的态度之不同:
• 一派是具有强烈奋兴运动性质 的保守派,虽然信徒在社会上 有应尽的责任,但最大的任务 就是传福音、叫人重生,这才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至终办法。
群基督徒知识分子组成。目标 一方面是证道,证明基督教如 何与时代精神相适应;
23
• 二方面是要改革教会内部的问 题,如教会的信仰内容、组织 、制度、仪式等。他们办了一 份刊物:“生命”月刊(后与 另一份刊物合并,易名“真理 与生命”)。
24
• 五、关连化: • 、关连化:关连化是指教会如
何面对及回应时代的处境和问 题,即“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生 活上占有何种角色与功能”的 问题,包括社会(社会改革) 和国家(救国问题)两方面。
清末民初的本色化运动
1
• 一、自立运动与本色教会运 动的区别:
• 侧重点有所不同,自立运动 是侧重于从组织上经济上脱 离西方差会的管辖,由中国 基督徒独立办教会,那么本 色运动并不强调脱离差会领 导,
2
• 而是主张在神学思想上去除 西方文化色彩,使基督教的 教义、礼仪与民族的传统文 化相结合。
3
内在精神相结合,中华基督教
协进会于1924年成立的“本色
教会常备委员会”,提出了关
于本色化的若干研究课题。这
一时期的中国基督教领袖人物
如赵紫宸、吴雷川等致力于把
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
合起来的实践。
20
• 本色化运动在30年代初以后, 有所减弱,其原因是复杂的。 民族主义运动的削弱和日本侵 略战争的爆发是这一运动衰退 的外部原因。从教会内部看, 数以千计的外国传教士的存在 、大量外国差会经费的流入、 庞大的教会机关和医院以及学 校的重负、教会人才不足、 21
• 二、本色化( Indigenization)的内容:本 色化工作是指将基督信仰与 传统文化连上关系,尽量泯 除彼此的歧异和冲突,消除 不必要的误解,使之能和谐 调地互存互长。其中包括在 礼仪上及神学上两方面。
4
• 1、礼仪上的本色化: • 早在第十九世纪已有不少传
教士朝此方向努力,如教堂 以庙宇形式建筑、传教士穿 华服、遵守华人习俗男女分 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